【世界史·俄国卷】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俄国十月革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原因 【世界史·俄国卷】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俄国十月革命

【世界史·俄国卷】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俄国十月革命

2023-08-07 07: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西方史学界的主流,认为1900年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853到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变成了俄国与英法土的战争,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的工业国,法国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工业化,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这个封建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它面对的是两个世界级排名第一第二的工业国,1853到1855年英法打败俄国,转过头来1856到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克里米亚战争

如果俄国再不改革,它就不可避免的走上追随大清国的命运。雅克萨之战,康熙帝为了巩固边疆与俄国抗争,签订《尼布楚条约》。俄国开始了彼得大帝的改革。

1856年沙皇自杀,新的沙皇上台要做的不是改革,跟着英法联军来侵略中国,中俄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概60万平方公里土地,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两年的时间俄国未动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就以刚刚战败的国家的身份,跑到中国来得到了100万平方公里土地。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称“塔城议定书”或“塔城界约”,是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割占中国西北地区领土44万平方公里土地(今称外西北)的不平等条约,由清廷代表明谊等与沙俄代表巴布科夫等于公元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九月七日,俄历1864年9月25日)在塔尔哈巴台(今塔城)订立。

此后又有5个边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霍尔果斯河附近7万多平方公里土地。这样短时间内从中国拿地的行为,使得中国边疆受到了极大冲击。

俄国跟着英法美侵略,它主要要的是土地,1946年还把外蒙古割让走,外蒙独立。

外蒙独立

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在沙俄俄国苏联手中的中国土地超过300万平方公里。最想要土地的是农民和地主,农民和地主没有本质的区别,农民就是失去土地的地主,地主就是拥有土地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封建专制的俄国经历了农奴制改革,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定的赎回的土地,这将巩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使得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俄国经济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生活贫困。但与农奴经济相比是进步了。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到1900年,西方的英法美德这些国家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德国等国爆发,英法也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它们也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有了极大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大踏步进步的英法美等国发展成了轻工业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从生产力角度来说叫重工业国。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非常快,特别是垄断的产生使得西方国家在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英法美德等国的发展要远远超过俄国和日本。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使得这两个国家的发展也很快。但是他们的军事封建性,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的。俄国是沙皇专制,日本是天皇专制,日本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是以法律的形式捍卫天皇的神权加政权,属于最专制的民主制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实际上是帝国主义的一次分赃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德、意、法、奥匈、俄等国最根本的矛盾是“英德竞争”,其中英法有矛盾,德法有矛盾,俄国与奥匈帝国有矛盾,法国意大利有矛盾,奥匈帝国意大利有矛盾,英俄有矛盾,整个欧洲一团乱。

德国和奥匈帝国在俾斯麦三次王朝战争的时候,通过一种比较“体面”的方式,德国把奥地利给驱除了,奥地利向东发展兼并了匈牙利,成为奥匈帝国,不再向西发展干涉德国统一,而且奥地利本来是个日耳曼民族国家说德语的,它跟德国同种同源。最终德国奥匈帝国结成同盟。意大利与法国争夺北非失败,加入了德奥同盟国。而英法是具有一定共同利益的,英法分别是世界第一第二殖民帝国,它们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借着工业革命的优势占尽殖民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于德国来讲,它没有完成统一,德国比较着急,但是当它统一了以后它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使得德国的重工业体系完全建立,并在工业产值上答到世界第二的时候,已经超越英法了,英法是当时世界工业第三第四,却比美德掌握着更多的殖民地,而德国作为世界工业第二大国,却占领了太少的殖民地。美国比德国工业水平高,虽然美国也没什么殖民地,但是美国有一个庞大的本土,足够美国自己所无言的市场与原料。因此在争夺殖民地方面,德国比美国要迫切的多。德国越迫切,就对英法越不满“实力不如我,还占这么多殖民地”。

德国人喊出一个口号:我们也要用我们的剑,为我们的犁开辟日光下的土地。

英国在当时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德国的口号明显针对英国。

英德的矛盾日益尖锐,英国人也防着德国,英国著名的领导人丘吉尔一战的时候就很有名了,是英国海军大臣。

一战: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

丘吉尔在当时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如今正在谋求成为世界第二强大的海军,任何一个有思想的英国人都不能坐视不管。

丘吉尔建议从海上遏制德国,这个遏制的政策对于一战二战的胜利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丘吉尔在一战

英德矛盾的激化,就迫使英法走到了一起,因为法德是世仇,而德奥走在一起对付英法,意大利不可靠,剩下了俄国成为两方争取的对象。

俄国与奥地利有矛盾,它们要争夺巴尔干,俄国需要在巴尔干找到出海口,巴尔干下面是地中海,上面是黑海。包括土耳其在内都是巴尔干地区,要是拿下了巴尔干,俄国就获得了最好的不动港,另外就有利于争霸北非与西亚地区。

地中海

要是把巴尔干地区给奥匈帝国占领了,俄国就只能走北冰洋了。俄国从中国侵占符拉迪沃斯托克(海生崴),是个半动港,这些都太靠北,冬天没法行动,摩尔曼斯克是俄国的不动港,但是这是俄国唯一的不动港,舰队冬天难以行动。

摩尔曼斯克

这些都不利于它在全世界争霸,所以俄国一定要跟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争。奥匈帝国实力上落后于俄国,但是德国支持奥匈帝国。面对德奥的联合,俄国必须要与敌人的敌人联合。

俄国与英法走在了一起。

英国和俄国之间有非常深的矛盾。

英国是在全球争霸,在远东地区包括中国,英国有它的利益,俄国在远东也有它的利益,英国和俄国的利益交汇处就在中国东北这一片。

英国在欧洲受到德国的直接挑战,这时的英国不会选择同时多点出击,既在远东打又在欧洲打,既对抗德国又对抗俄国,因此俄国需要在亚洲找一个伙伴来帮助它,英国要联合这个伙伴,来对抗俄国的扩张,这两个可能的候选人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日本,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英国选择与日本1902年结盟,签订《英日同盟》对抗俄国,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又惨败。俄国的战败也导致俄国1905年的议会改革。致使世界范围内认为君主专制打不过君主立宪。

甚至中国都动了君主立宪的念头,慈禧太后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眼瞅着中国就要现代化了,慈禧太后去世(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损失)。连慈禧都要君主立宪了,听起来荒谬,但这就是世界大势所趋。

俄国在这次战败之后元气大伤,它又进行了一些政治上的改革。

应该说俄国和日本有矛盾,俄国与英国也有矛盾,作为俄国人,面对英国跟你的竞争,面对德国奥匈帝国跟你的竞争,俄国要做出结盟的选择。

中国东北和巴尔干地区相比,巴尔干是它的直接利益所在,离得近而且地中海处于欧洲非洲亚洲的中间,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比太平洋重要的多。俄国干脆形成英俄结盟,同时也与法国结盟,民主与专制民主结盟。

从这里也看出来了,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永远是国家利益最主要,意识形态服务于国家利益。

这就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德意奥三国同盟,这一争是要重新瓜分殖民地,但是一战之后,意大利“投敌”,奥匈帝国解体,德国所有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是倾其全力来打的,一战有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南线,南线最不激烈,意大利人连打仗都在“偷懒”,虽然说一战是很无聊的拉锯战,但是西线英法德打的非常激烈,双方出现了大规模的会战,动辄死伤几十万人的事情很常见。东线主要是德奥与俄国的战争,德国的主要精力在西线英法,奥匈帝国的主要精力在东线与俄国争夺。俄国每次打败奥匈帝国,德国派出一支军队再把俄国打败。双方在东线是拉锯战,俄国存在的价值就是“不投降”,给德国人添麻烦,在东边有一个虚弱的“巨无霸”。德国人当时两线作战。

从1914、1915、1916到1917年的时候,俄国打不下去了,俄国经济崩溃,在一战的交战国中,俄国的工业水平是最低的,所以它不能够满足这样大规模长时间的作战。

此前从来没有任何国家打过世界大战,俄国的消耗远非它能够料想的,人员大量伤亡,财产损失巨大,农业下降一半,工业下降百分之八十。此时,沙皇的统治岌岌可危。

俄国二月革命

1917年2月,老百姓上街买面包,面包卖完了,交通运输线路混乱,面包食物供应不上,老百姓说了一些泄私愤的话,沙皇政府军警过来抓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联合推翻了沙皇罗曼诺夫王朝,沙皇尼古拉二世想要把位置让给自己的弟弟,但是他弟弟没要,罗曼诺夫王朝覆灭,二月革命以推翻沙皇为目的,这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顺理成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应该掌权,但资产阶级并不能够完全控制局面,毕竟,从1861年到现在,俄国的发展仍然是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无产阶级往何处去,就是一个需要人指明方向的时候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出现了。此前,列宁是沙皇政府统治下,少数想要革命暴力推翻沙皇政府的人,受到后来列宁流亡瑞士,四五十岁的时候,列宁感叹,已经看不到俄国革命的未来了,交给年轻人去做吧,但是没想到二月革命的胜利,给列宁及俄国带来了希望。列宁被德国人送回俄国,德国人也想要让列宁革命,减轻俄国在东线战场上对德国的干扰,德国就可以集中兵力对付英国法国。但是没想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居然还是继续坚持参加一战继续战争。德国制定了各种送列宁回国的方案,最后列宁坐着德国军需部长鲁登道夫的军用专列通过一战战场回国,把列宁送到了芬兰,从芬兰回国就容易了。

四月提纲

当俄国无产阶级正在彷徨当中,缺乏领导的时候,列宁回国给无产阶级指明了革命中无产阶级的使命和任务,就是夺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个演讲的题目《四月提纲》中写道。

但是列宁并没有提出“暴力革命”,没有提出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他认为资产阶级很软弱,可以采用非暴力的方式夺取政权。资产阶级在谈判不成的时候,用血腥镇压导致七月流血事件。

此后无产阶级才真正意识到想要夺权只有通过暴力革命。

在公历11月6号,起义开始,列宁来到起义司令部,亲自领导起义。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晚上9点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震耳欲聋的炮声,这是进攻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的信号。第二天凌晨,冬宫被占领,攻打冬宫死了6个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列宁同志把俄国带入到了一个新的革命时期。

二月革命以前俄国叫沙皇俄国;

二月到十月,俄国叫俄罗斯;国旗红白蓝三色旗。

1917年十月革命后,叫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1922年到1991年叫苏联;

1991年到现在叫俄罗斯,国旗红白蓝三色旗。

有人得出结论——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到资本主义最远的路

新兴的苏俄,列宁为了让老百姓通过媒体——报纸📰了解到俄国近半年来的变化,起草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要满足人民对面包和停止一战的要求,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土地法令》。苏俄列宁挑选出人去与德奥集团达成协定《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布列斯特和约签字

布列斯特在今天波兰境内,和约几乎把俄国在欧洲部分的重工业基地割让给德国,人口也将损失掉1/4左右,俄国将受到伤筋动骨式的打击,谈判的人不愿意签字,将谈判文本发回俄国,让俄共中央讨论,大多数人反对签字,认为这个和约丧权辱国,最后列宁做了一个非常动人的演讲,“谁今天不在布列斯特和约上签字,谁明天就在国家的死亡证明上签字”,列宁决定再沉痛也要签字,如果你们不同意,我将辞去我的职务。否则不退出大战,结果就和沙皇政府与临时政府一样。这就是大政治家和普通人的区别,高瞻远瞩。德国面对的是英法美意日,德国必败,德国败了我宣布《布列斯特和约》条约作废不就完了嘛。还告诉中国政府,沙皇俄国侵占你们的领土派人来收回。欠英法的钱也不还了,英法傻眼了,一战成了法国的分水岭,战场主要在法国,法国打赢了也打残了。

俄国退出一战,德国人集中兵力差一点打赢一战,但是俄国退出,美国中国加入了。

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把土地的使用权无偿的分配给农民,土地所有权被政府掌握着,为以后的某些措施做准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