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涡旋光的自由空间传播特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光环特性 完美涡旋光的自由空间传播特性

完美涡旋光的自由空间传播特性

2024-07-14 09: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引 言

涡旋光束具有螺旋波前相位,其重要特征是会出现相位奇点,这是由于光子携带的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会使光束相位结构发生改变[1-2]。拓扑荷数是涡旋光束的重要参量,光束的OAM与拓扑荷数的大小成正比关系。携带OAM的涡旋光束在量子信息编码[3]、微粒的旋转与操控[4]、光学超分辨成像[5]等领域有着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是当前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将携带OAM的光束应用于光镊系统中,可以使悬浮微粒发生旋转,最近研究者实现了真空捕获微粒的超高速旋转[6]。除了光波以外,自由空间传播的声波也可以携带相应的OAM,当声波携带有足够大的OAM时,会使悬挂的宏观物体发生旋转[7]。通过OAM与纳米结构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可以诱导长度超过10 μm的银纳米线在电介质表面产生正弦光学力矩[8],从而使其在运动过程中获得角加速度。基于OAM的通信系统可以实现高密度数据通信,在自由空间中的数据速率已达到200 Tbit/s[9],已有的研究表明其可以用于自由空间和光纤,其工作波长从光波段延伸至毫米波。将携带OAM的光束与光束复制、相位矫正技术相结合,提高其衍射后的条纹清晰度,从而降低了基于OAM通信系统的成本[10]。将OAM与显微技术相结合,使用螺旋谱分析识别梯度和位错,同时利用傅里叶方法进行图像重建[11]。

而一般可携带涡旋相位的拉盖尔−高斯光或贝塞尔−高斯光,其拓扑荷数的改变会引起光束亮环半径以及环宽度的变化[12],因此削弱了其在图像处理以及光纤传输等方面的应用效率[13-15]。为了改善这一状况,2013年,Ostrovsky等[16]首先提出了一种亮环半径与环宽度不依赖于拓扑荷数的完美涡旋光(perfect vortex beam,PVB)概念,并利用空间光调制器产生了PVB,但最初生成的这种PVB由于受到周围次级亮环的影响,导致其光束质量较低。PVB的提出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大量的研究工作集中于理想PVB的产生方法。Chen等[17]借助锥透镜生成了PVB,这种方法大幅降低了外圈次级亮环影响,并实现了对微粒子的操作。Vaity等[18]基于贝塞尔−高斯函数的傅里叶变换,使用相位掩膜板代替了文献[17]的锥透镜,提升了实验生成光束的质量,并且实现了PVB参数的实时可控。Chen等[19]用数字微镜设备生成了具有大拓扑电荷的PVB,该方法扩大了PVB在高维量子纠缠、光传输与跨越以及材料处理等的应用范围。赵建林等[20]巧妙采用Sagnac干涉光路,产生了矢量PVB,其横向光强分布不依赖于偏振度和拓扑荷值,并且该光束在纵向传播空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021年,Zhou等[21]利用电介质TiO2纳米柱超表面,在可见光范围内,在不同波段产生了参数不同的PVB,并可以灵活操控光束的光强分布形状,打破了光强分布一般为圆对称的限制。2019年,Forbes等[22]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理想PVB是不存在的,拓扑荷数对光强分布的影响不可消除,并指出光环的半径与光环宽度之比越大,其越接近理想PVB。

如上所述,目前针对PVB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生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对其空间传播特性的研究鲜有报道,而对涡旋光束而言,自由空间的传播特性也是影响其应用价值的重要判断标准[23-25]。基于此,本文首先研究了实际PVB与理想PVB的吻合程度的影响因素;然后研究了实际PVB的自由空间传播特性,利用衍射理论仿真计算并详细分析了光束初始面的拓扑荷数、光环半径以及光环宽度对其衍射特性的影响,以期研究成果能对PVB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1 理 论

Ostrovsky等[17]提出了一种光强分布不依赖于拓扑荷数的理想PVB,其可以表示为

$ PV\left( {r,\theta}\right) \propto {\text{δ}}\left( {r - R} \right)\exp \left( {{\rm{i}}l\theta } \right) $ (1)

式中: $\left( {r,\theta } \right)$ 为初始面极坐标;R为光环半径;l为拓扑荷数。通过傅里叶变换,可以获得其空间频谱为

$ F\left( {\rho ,\phi } \right) \propto {J_l}\left( {{k_r}\rho } \right)\exp \left( {{\rm{i}}l\phi } \right) $ (2)

式中: $\left( {\rho ,\phi } \right)$ 为频谱面极坐标; ${J_l}\left( \cdot \right)$ 为第一类l阶贝塞尔函数; ${k_r}$ 为径向波数。从式(2)可以看到,理想PVB的振幅为理想贝塞尔函数,其函数形式向径向方向无限延展,因此需要无穷大的能量,实际无法实现。为了获得近似PVB,需要在式(2)的基础上增加额外的能量衰减项,通常使用贝塞尔−高斯函数来近似,其可表示为

$ {F_G}\left( {\rho ,\phi } \right) \propto {J_l}\left( {{k_r}\rho } \right)\exp \left( { - \frac{{{\rho ^2}}}{{w_g^2}}} \right)\exp \left( {{\rm{i}}l\phi } \right) $ (3)

式中, $w_g $ 表示高斯光束的束腰半径,该高斯光束主要是用于制约贝塞尔光束。这样,只要在傅里叶透镜的前焦面利用锥透镜相位分布构造出如式(3)的贝塞尔−高斯光束[18],在透镜的后焦面就能获得近似理想的PVB,实验光路图如图1所示。

图 1 Figure 1 图 1 产生PVB的实验光路图 Figure 1 Experimental light path for generating PVB

对式(3)做傅里叶变换,可以获得实际PVB的复振幅分布[19]

$ u\left( {r,\theta ,z = 0} \right) \propto \exp \left( { - \frac{{{r^2} + {R^2}}}{{{T^2}}}} \right){I_l}\left( {\frac{{2Rr}}{{{T^2}}}} \right)\exp \left( {{\rm{i}}l\theta } \right) $ (4)

式中: ${I_l}\left( \cdot \right)$ 为第一类l阶修正贝塞尔函数; $T = 2f/(k{w_g})$ ,f为傅里叶透镜的焦距,k为波数。图2给出了 $R = 3\;{\rm mm}$ , $T = 0.04\;{\rm{mm}}$ 相同,但拓扑荷数l不同的PVB的光强和相位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到,与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相比,虽然l从1增大到15,但光环的形状基本保持不变,受l的影响很小。图2(c)、(d)给出了相应的实验光强分布,从图可以看到,与理论计算值相吻合。比较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的光强分布可以发现,理论PVB的光强分布完全不受拓扑荷数的影响,但实际光强分布会受到拓扑荷数的影响,拓扑荷数较大时会出现轻微的明暗结构,如图2(d)所示。

图 2 Figure 2 图 2 参数 $R = 3\;{\rm mm}$ , $T = 0.04\;{\rm{mm}}$ 保持不变,拓扑荷数l不同的PVB的光强和相位分布 Figure 2 The normalized light intensity and phase distribution of PVBs with different topological chargesl with the parameter $R = 3\;{\rm mm}$ and $T = 0.04\;{\rm{mm}}$ unchanged

一般情况,傍轴光束的自由空间衍射可以使用菲涅尔衍射计算,但由于式(3)、(4)可分离变量,因此本文将利用l阶的汉克变换来计算,以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其可表示为

$\begin{split} & u\left( {r,\theta ,z} \right) = 2 {\text{π}} \exp \left( {{\rm{i}}l\theta } \right)\int {g\left( \rho \right){J_l}\left( {2 {\text{π}}\rho r} \right)}\cdot \\ & \exp \left( {2{\rm{i}} {\text{π}} z\sqrt {{\lambda ^{ - 2}} - {\rho ^2}} } \right)\rho {\rm{d}}\rho \end{split}$ (5)

式中 $ g\left( \rho \right) $ 为式(3)中只与变量 $\rho $ 相关的项,即 $g\left( \rho \right) \propto {J_l}\left( {{k_r}\rho } \right)\exp \left( { - \dfrac{{{\rho ^2}}}{{w_g^2}}} \right)$ 。

2 模拟分析

PVB的复振幅分布可由式(4)表示,但其中含有第一类l阶修正贝塞尔函数 ${I_l}\left( \cdot \right)$ ,因此不易于计算和理论分析。文献[18]通过理论分析指出,当式(4)中 $R/T \gg 1$ 时,式(4)可以近似简化为

$ u\left( {r,\theta ,z = 0} \right) \sim \exp \left( { - \frac{{{{\left( {r - R} \right)}^2}}}{{{T^2}}}} \right)\exp \left( {{\rm{i}}l\theta } \right) $ (6)

此时PVB的光场振幅分布呈现为高斯函数的形式,T可以视作光环宽度。由于 $R/T$ 越大,近似PVB越接近于理想PVB[19],且相比于式(4),式(6)去除了修正贝塞尔函数 ${I_l}\left( \cdot \right)$ ,更易于计算和理论分析,因此被研究者广泛使用。但 $R/T \gg 1$ 这一判断依据较为模糊,因此本文首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图3分别给出了利用式(4)和式(6)计算的PVB光强分布,为了便于比较,这里对最大光强做了归一化处理。从图中可以看到,当 $R/T = $ 5时,相比于式(4)的计算结果,式(6)计算结果的光环中心位置向中心移动,光环宽度较宽。当 $R/T = 15$ 时,两者的计算结果几乎完全重合。

图 3 Figure 3 图 3 $R{\text{ = }}3\;{\rm mm}$ , $l = {\text{31}}$ 时,式(4)和式(6)计算的归一化径向光强分布 Figure 3 The normalized radial intensity distribution calculated by equation(4)and equation(6) with $R{\text{ = }}3\;{\rm mm}$ and $l = {\text{31}}$

为了讨论这一问题,本文计算了PVB初始面的实际环宽度 ${W_0}$ ,并认为 $ {W_0}/T \to 1 $ 时式(6)有效,可替代式(4)使用。图4给出了 $R = 3\;{\rm mm}$ 不变时,不同PVB的实际环宽度 ${W_0}$ 与T的比值。从图中可以看到,当 $R/T$ 较小时,环的实际宽度 ${W_0}$ 小于T,使用式(6)会高估光环宽度,拓扑荷数l越大,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明显。随着 $R/T$ 增大, $ {W_0}/T $ 逐渐趋近于1,趋近速度与l成反比。这说明,式(6)的近似条件与拓扑荷数l相关,l值越大,近似条件越苛刻,需要 $R/T$ 的值越大。例如 $l = 7$ 时, $R/T \geqslant 8$ 即可满足近似条件,但当l增大到 $l = 31$ 时,需要满足 $R/T \geqslant 17$ 。

图 4 Figure 4 图 4 $R{\text{ = }}3\;{\rm mm}$ 时,不同拓扑荷数PVB的 $ {W_0}/T $ 与 $R/T$ 的变化关系 Figure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 {W_0}/T $ and $R/T$ of PVB with different topological loads when $R{\text{ = }}3\;{\rm mm}$

利用式(5)计算参数 $R{\text{ = }}2\;{\rm{mm}}$ , $T = 0.056\;{\rm{mm}}$ , $l = 15$ 时,PVB在不同传播距离截面上的径向光强分布,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图5(d)由于光斑尺寸太大,超出CCD测量范围,因此只有图5(a)~(c)为实验测量结果,图5(d)为理论计算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到,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当传播距离在菲涅尔衍射区内,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环宽度在逐渐变宽,表现出明显的衍射特征,环中心位置基本保持不变,如图5(a)~(c)所示,因此PVB不具备如贝塞尔光束类似的无衍射特性。随着传播距离进一步增加,光束传播到夫琅禾费衍射区时,光环宽度进一步展宽的同时,峰值位置开始向光轴方向移动,其分布失去高斯函数的形状,逐渐向其频谱的形状,即贝塞尔函数转变,如图5(d)所示。

图 5 Figure 5 图 5 参数 $R{\text{ = 2}}\;{\rm{mm}}$ , $T = 0.056\;{\rm{mm}}$ , $l = 15$ 的PVB在不同截面上的径向光强分布 Figure 5 Radial light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PVB with parameters $R{\text{ = 2}}\;{\rm mm}$ , $T = 0.056\;{\rm mm}$ and $l = 15$ on different sections

为了探讨不同参数对PVB光环宽度展宽的影响,图6给出了不同参数的PVB在自由空间传播 $z = 200\;{\rm mm}$ 后环宽度 ${W_z}$ 与初始面环宽度 ${W_0}$ 的比值 ${W_z}/{W_0}$ 。图6(a)给出了 $R = 3\;{\rm mm}$ 保持不变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到,随着T的减小,衍射效应逐渐增强, ${W_z}/{W_0}$ 的比值增大且变化速度越来越快,此时环宽度的增宽几乎不受拓扑荷数l的影响。图6(b)给出了 $T = 0.15\;{\rm mm}$ 保持不变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到,随着R的增大,衍射效应逐渐增强, ${W_z}/{W_0}$ 的比值增大,但变化速度变慢,最后趋于恒定,当R大于一定数值后, ${W_z}/{W_0}$ 几乎不再变化,即环宽度不再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光环的展宽速度受到拓扑荷数l的影响,随着R的增大,不同l的光束其环宽度的增宽会逐渐趋同,但变化趋势不同,l越小,其越快趋向于稳定。

图 6 Figure 6 图 6 不同参数的PVB在 $z = 200\;{\rm mm}$ 处的环后环宽度 ${W_z}$ 与初始面环宽度 ${W_0}$ 的比值 ${W_{z}}/{W_0}$ Figure 6 The ratio of the back ring width Wz to the initial face ring width W0 at $z = 200\;{\rm mm}$ for PVB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W_z}/{W_0}$

图7给出了 $R = 2\;{\rm mm}$ , $T = 0.056\;{\rm mm}$ 时,不同拓扑荷数l的PVB在自由空间传播不同距离后,相应的 ${W_z}/{W_0}$ 比值,由于传播距离太远光环变形无法很好地定义 ${W_z}$ ,因此z的取值限制在300 mm。从图中可以看到,光环的增宽速度与传播距离几乎呈线性关系,不同拓扑荷数l的曲线几乎重合,说明l对光环宽度随距离的增宽影响很小,只有当l较大时,增宽速度才略微减缓。

图 7 Figure 7 图 7 $R = 2\;{\rm mm}$ , $T = 0.056\;{\rm mm}$ 时,不同拓扑荷数l的PVB的传播距离z与 ${W_z}/{W_0}$ 的关系 Figure 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pagation distance z and ${W_z}/{W_0}$ of PVB with different topological chargesl when $R = 2\;{\rm mm}$ and $T = 0.056\;{\rm mm}$ 3 结 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实际PVB的自由空间传播特性,发现近似PVB与理想PVB的接近程度不仅取决于 $R/T$ 值,还受到拓扑荷数的影响,拓扑荷数越大,近似条件越苛刻。通过衍射积分的数值计算发现,PVB不具备如贝塞尔光束类似的无衍射特性,光环宽度会随着衍射距离展宽,并随着衍射距离进一步增大,光环分布形状会逐渐向其空间频谱形式,即贝塞尔函数转变。在菲涅尔衍射区内,当初始面光环半径增大或环宽度减小时,衍射效应都会增强,但其中光环宽度的影响要显著强于光环半径。当初始面光环半径和光环宽度不变时,光环的增宽速度与传播距离几乎呈线性关系,此时拓扑荷数增大会略微减小光环宽度随距离的增宽速度,但影响非常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