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肖尔:一位毕生探索影像的摄影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先驱杂志是谁的作品 斯蒂芬·肖尔:一位毕生探索影像的摄影家

斯蒂芬·肖尔:一位毕生探索影像的摄影家

2024-07-09 10: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纽约州纽约市,1973年3月至4月,选自《美国表象》系列 ©斯蒂芬·肖尔,由纽约303画廊提供

俄克拉荷马州俄克拉荷马城,1972年7月,选自《美国表象》系列 ©斯蒂芬·肖尔,由纽约303画廊提供

这次展览经过与肖尔的反复沟通,我们选择了肖尔的《美国表象》成名作和《不寻常之地》代表作、重要作品《要素》(Elements)和最新作品《地形》。参展作品包括:《美国表象》(1972-1973年)213幅;《不寻常之地》(1973-1986年)70幅;《要素》(1984-1997年)24幅;《地形》(2020-2022年)20幅,共327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中《地形》系列作品是肖尔迄今创作的最新系列作品。

关于本次展览的标题命名,经过与肖尔的多轮讨论,最后决定采用《永久的当下》(The Enduring Present), 以反映肖尔在创作每幅作品对当下状况的高度专注,这种专注能反映在作品中,并传递给观者,使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肖尔作品具有当下性。我们希望观者可以从展出的4个主题的作品中看到肖尔70年代至90年代的连续性创作的经历以及2020年至2022年创作的全新艺术探索的作品。

肖尔6岁时便尝试了暗房技术、9岁开始使用旁轴相机创作,14岁时拍摄的照片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可以说,肖尔是一个摄影天才,但他并不靠自己的天才,反而依旧勤奋,他也不会因为观众或评论家是否认可而影响自身创作。可以说,自从肖尔开始拍摄时就有着明确的艺术创作目标。

肖尔无论使用什么摄影器材创作,首先都会熟悉相机和镜头的功能,使用的熟悉程度可以做到将镜头变为自己的眼睛,将相机变为双手的延伸。肖尔曾说过,他在拍摄时大致已知道拍摄后在相纸上呈现的效果。有人说,任何人在某个行业出色,至少需要经过一万次的练习与失败。肖尔亦是如此。他在60年代时,已掌握了视觉与技术方面的技能;70年代,他又去探索如何拍摄眼睛所见影像的照片。他认为摄影是视觉艺术,通过照片反映出的“透明性(transparency)”,如同摄影师站在窗口,看到有趣的画面,指给观者观看摄影师所看到的画面”。

阿拉巴马州塞尔马,1972年6月,选自《美国表象》系列 ©斯蒂芬·肖尔,由纽约303画廊提供

伊利诺伊州芝加哥,1972年7月,选自《美国表象》系列 ©斯蒂芬·肖尔,由纽约303画廊提供

在创作《美国表象》之前的6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观念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许多艺术家用相机拍下他们的观念艺术作品,将摄影只作为记录的手段。在观念艺术中,摄影并没有很强的艺术性,同时创作者也放弃了摄影师作为主体的自主性。摄影在观念艺术家手中只成了手段,并没有真正注意到摄影媒介本体语言的可能性。

此时已在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工作室拍摄3年的肖尔决定离开,去创作观念摄影作品。但当肖尔看到贝歇夫妇(Bernd and Hilla Becher)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水塔和冷却塔等工业化时期的建筑并使用类型学将他们的作品并置展出时,他看到了他们讲究视觉影像的质量,意识到自己的观念摄影作品并未解决他关于影像的问题,他决定回到摄影本身,回到摄影师如何使用相机观看这一问题上,便放弃了观念作品的创作,从而开始使用简易相机和彩色胶卷拍摄《美国表象》作品。

1972年春,在纽约长大的肖尔决定避开他熟悉的大城市,自驾车到美国内地陌生的城镇,他没有用报道摄影的方式记录国内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而是用相机观察和拍摄他的日常生活和所见到的街景和人物,并做了详细日记。

在《美国表象》的创作中,肖尔拍摄了沿途文化和社会景观以及旅途中的所有生活细节,用视觉日记和快照的形式创作了这个项目。这种快照的拍摄形式和用网格式的展陈方式是肖尔作为艺术家故意做出的决定和姿态。这种“意向性(intentionality)“奠定了这部作品与家庭快照的区别,并表明一切都是可以拍摄的,摒弃艺术摄影可能产生的做作和矫情。他追求拍摄看似随机却很真实的照片,让被摄元素在画面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肖尔认为,相机最容易拍摄到被摄物的表象,因为相机镜头所看到的是事物表面反射的光,他在拍摄自己遇到的人物时,也是将他们当作那个时代的文化表象加以拍摄。但表象是通往真相的桥梁,表象之下蕴藏着更深刻的内容。肖尔并非只是要拍摄美国城镇的街景,而是要拍摄具有美国当时真正文化特色的典型街景。《美国表象》的系列作品可以见证那个时代的特征,并且是一部超前意识的作品,甚至预示着当下社交媒体上呈现自我生活场景的九宫格图形式而具有当下性。

在展出《美国表象》之后,肖尔发现他所使用的柯达彩色负片胶卷在放大后颗粒过粗,因此,决定尝试大画幅相机继续拍摄。1973年夏天,肖尔带着4x5相机再次开车上路,这一次他采取不同于《美国表象》的快照拍摄方式。他通常会在感兴趣的地方停下,选择好拍摄地点,之后,会在相机旁仔细观察各种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在思考出大致的构图之后,才在毛玻璃上利用取景器的边框最后做出取舍的决定。这种拍摄方法使得摄影变得更加精确,而且是一个分析和沉思的过程。

当肖尔发现8 ×10相机的清晰度更高,更适合拍摄建筑后,他很快便决定采用8 ×10相机继续拍摄该项目。该项目早期作品的构图在形式上较为复杂。肖尔总是希望看出目力能及之处的透视,以及画面中各种物体之间的构成。通过这种观察方法,他将外部混乱的世界变得有序。后来,他意识到这种方法过于传统和复杂。1976年后,他采用散点透视法构图,更注重体验他在现场的感觉。1977年开始,他又试图用135相机的拍摄方法来使用大画幅相机,以抓拍到一些瞬间。由此表明,肖尔的创作过程是不断尝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萨默斯代理销售公司,明尼苏达州杜卢斯市第一大街,1973年7月11日,选自《不寻常之地》系列 ©斯蒂芬·肖尔,由纽约303画廊提供

虽然肖尔在拍摄该项目时仍用大画幅拍摄室内的静物,但大部分作品是室外的街景和人物,而且,他还做到了既注重作品中色彩、线条、透视等构成,又反映了那个时代美国内地文化的面貌。他认为,平凡小镇更能体现美国文化的真面目,彩色摄影更能表现时代的颜色。约翰·萨考斯基在评价肖尔作品时指出,肖尔的照片 “十分具有古典的精神,非常安静,非常沉着……。但不乏味,不空洞,而是耐人寻味”。1982年,该项目作品汇集成册,题为《不寻常之地》。这部作品促进了现代摄影转向当代摄影。

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贝弗利大道和拉布雷亚大街,1975年6月21日,选自《不寻常之地》系列 ©斯蒂芬·肖尔,由纽约303画廊提供

自拍像:纽约州纽约,1976年3月20日,选自《不寻常之地》系列 ©斯蒂芬·肖尔,由纽约303画廊提供

《要素》系列作品是肖尔向沃克·埃文斯致敬的作品,它们包含在2019年由美国伊肯斯出版社出版的同名画册。1966年,该出版社出版了埃文斯题为《来自内在的信息》(Message From the Interior)摄影画册,其中只有12幅作品。约翰·萨考斯基称赞此书是“一件艺术品—构思精湛,肯定为衡量严肃的摄影书设定了一个新标准”。

肖尔的《要素》画册有24幅作品,其中包括他在纽约州住家附近拍摄的彩色和黑白自然风景作品,在国外拍摄的人类遗址黑白作品、当地民居及其日常生活彩色作品;以及荒原及自然景观作品,创作跨度从1984年至1997年约十年多时间。该系列作品是肖尔在完成了《不寻常之地》后,为自己设定的新挑战,这种挑战是如何能通过摄影的基本要素和心理影像观想并拍摄出具有空间深度感的作品。

埃塞克斯郡,1992年,选自《要素》系列 ©斯蒂芬·肖尔,由纽约303画廊提供

根据肖尔在他的《照片的本质》著作中所述,照片是由物质层面、描述层面和心理层面上的基本要素构成的。他还认为,观察视点、取景边框、焦点和时间是摄影师确定影像内容和构图的基本要素。所有这些要素都反映在肖尔的作品里而留给观者观看和思考。埃文斯关于美国在大萧条时期的影像已成为人们对美国那个时代的共同记忆,肖尔的作品作为时间胶囊也已成为人们对美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文化和社会景观,以及他所拍摄的其他国家的自然和历史景观的共同记忆而留存在我们的脑海中。

墨西哥尤卡坦,1990年1月,选自《要素》系列 ©斯蒂芬·肖尔,由纽约303画廊提供

《要素》的重要性,在于肖尔此时进入了另外一种探索,他在没有城市建筑的辅助下拍摄山坡同样能传达出意境与深度。他的这类作品能使得观者的视线从前景一直移动至山坡后,焦点的变化产生纵深感,心里焦点的变化产生出的空间深度的幻觉。

2020年, 73岁高龄的肖尔又用中国大疆无人机搭配哈苏L1d-20c相机创作《地形》项目。他在用各种相机、媒介和角度尝试拍摄了美国自然、社会和文化景观之后,这一次是用无人机在低于联邦政府限制的122米高度航拍美国各地的照片。与大部分用无人机拍摄的摄影家所采用的俯拍角度不同,肖尔主要是用45度角拍摄。这种高度和角度正好能看清地面的具体景象,而避免过于抽象的效果。肖尔仍然选择拍摄美国内地小镇、城市与郊区接合部以及人类活动改变的自然景观。虽然照片中基本上看不到任何人,但始终有人的存在感。肖尔一如既往没有明显对这些景观作出价值判断,也没有将审美作为他拍摄作品的首要目的。

纽约州金斯顿,2020年10月8日,选自《地形》系列 ©斯蒂芬·肖尔,由纽约303画廊提供

弗吉尼亚州切萨皮克,2021 年 4 月 8 日,选自《地形》系列 ©斯蒂芬·肖尔,由纽约303画廊提供

尽管如此,仔细凝视这些似乎寻常景观的作品,便能看出它们在主题和形式构成上承接了他以往的作品,同时,肖尔是用新角度拍摄在地面上肉眼和相机均难以看到和拍摄的景观,从而使得观者能更清楚地看出美国城镇由于历史、社会、文化、法律和习俗等原因所造成的结果。这些影像令人想起美国摄影家蒂莫西·奥沙利文在19世纪对美国西部的勘探摄影、沃克·埃文斯拍摄美国东南部社会和文化景观影像作品,以及罗伯特·亚当斯等摄影家创作的新地形摄影作品。这些摄影作品都属于美国作家爱默生和诗人惠特曼开创的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寻常之处的超验主义传统。

肖尔始终在摸索各种不同的观看方式和摄影技术、拍摄过程和印制工艺以及创作主题和媒介。他是将色彩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元素,与形状、平面、纹理、线条、倒影、物体、人物、透视和瞬间一起用于拍摄美国文化和社会景观影像的先驱之一。他从这些普通事物、场景和人物的表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他不只是要赞美大自然中存在的美丽色彩,而是要发现他所体验到的色彩与现实世界中其他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创造出彩色摄影所能产生的新的隐喻和美学。他与其他几位摄影家一起,使彩色摄影成为艺术媒介做出了贡献。他是唯一横跨 "新彩色摄影 "和 "新地形摄影 "两个流派的摄影家。

尽管肖尔很年轻就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仍在继续利用数码摄影、社交媒体、手机相机和无人机等新兴技术进行创作。这种不断变化的尝试,造成肖尔的作品没有固定的风格而难以定性。但是,肖尔经过“高度专注”状态拍摄的看似简单却构成严谨的影像作品,要求观者驻足静心凝视才能欣赏其中的结构、深度、幻觉、意境、惊奇甚至幽默以及表象之下的文化和社会内涵。肖尔的作品影响了几代摄影家,使得他成为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之一。在人工智能可根据人的提示生成技术影像的时代,肖尔通过他长期探索而形成的特殊眼光所创造的影像更加珍贵,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正越发感受到肖尔作品所具有的“永久的当下”价值。

*文章转载自《摄影之友》12月刊

关 于 作 者

AUTHOR

江融,获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曾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进修;出版过《摄影的力量》和《探索摄影之旅》等著作以及斯蒂芬·肖尔《照片的本质》和大卫·坎帕尼《论照片》译著;曾担任《中国摄影》杂志《面对面》和《摄影2.0》专栏主持,并为《摄影世界》杂志主持《世界当代摄影家影廊》专栏,曾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过多次摄影个展;2007年为平遥国际摄影节策划主持首届国际摄影高端论坛;2009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和评论类);2011年担任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策展人;2017年起主编世界当代摄影大师成名作丛书;2018年担任纽约华美协进会举办的《山艺术》摄影展策展人;2018年至今担任美国露西奖基金会国际摄影大赛评委;现任联合国展览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摄影类评审专家;2023年应邀担任中国丽水摄影节斯蒂芬·肖尔回顾展策展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