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行业深入分析,产业链及龙头公司深度梳理(慧博出品) 作者:慧博智能投研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最受瞩目的赛道之一。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自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充电桩经销商怎么营销 充电桩:行业深入分析,产业链及龙头公司深度梳理(慧博出品) 作者:慧博智能投研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最受瞩目的赛道之一。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自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 

充电桩:行业深入分析,产业链及龙头公司深度梳理(慧博出品) 作者:慧博智能投研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最受瞩目的赛道之一。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自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 

2024-05-30 23: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慧博,(https://xueqiu.com/3966435964/238764430)

 作者:慧博智能投研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最受瞩目的赛道之一。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自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与此同时,作为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配套设施,充电桩行业也迎来蓬勃发展。

据交通运输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我国6618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已有3102个服务区建成了13374个充电桩。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我国公共充电桩已达到157.5万个。不过,充电桩的总量相对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来说还远远不够。

缺口越大,意味着行业发展潜力越大。有统计显示,整个充电桩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目前全国充电桩相关企业超过24万家,其中2022年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就有4.5万余家,月平均增速高达45.5%。可以预期,由于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快速普及阶段,未来这块市场的活跃度也还将持续提升。

以下我们就着重探讨充电桩产业相关问题,聚焦于充电桩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驱动因素,并由此展望充电桩产业市场空间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对产业链相关上下游市场、相关企业进行分析,以便我们对充电桩产业的发展,有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01

充电桩行业概况

1、概念及分类

充电桩是向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和插混)补充电能的装置,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安装于公路、办公楼、商场、公共停车场和住宅小区停车场等场所,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充电。

按安装地点分类,可以分为公共和随车配建充电桩,目前我国以私人充电桩(随车配建充电桩)为主。公共充电桩包含面向社会车辆的公共桩和面向专用车辆的专用桩,随车配建充电桩实际上就是私人充电桩,根据中国充电联盟(EVCIPA)的数据,截止2022年10月,在充电桩保有量结构中,私人充电桩占比64%,公共充电桩占比36%。

按充电技术分类,主要分为交流、直流充电桩,目前我国公共充电桩以交流桩为主,直流占比有望提升。截止2022年10月,在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中,交流桩占比58%,直流桩占比42%,相比2018年底提升5pcts,随着行业日益提升的快充需求,公共充电桩中直流占比有望提升。

按安装方式分类,可分为落地式充电桩、挂壁式充电桩。落地式充电桩适合安装在不靠近墙体的停车位。挂壁式充电桩适合安装在靠近墙体的停车位。

按充电接口数分类,可分为一桩一充和一桩多充。

2、不同充电桩技术路线对比

从技术层面来看,电动汽车充电方式目前有四种:直流快充、交流慢充、换电、无线充电。未来还会有大功率充电、无感充电等新技术落地。

交流慢充:优点在于技术成熟,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成本较低;缺点在于采用常规电压、充电功率小、充电慢,大多安装在居民小区停车场。

直流快充:优点在于采用高电压、充电功率大、充电快,更适用于对充电时长要求较高的场景,如出租车、公交车等,一般安装在集中式的充电站;缺点在于设备较交流充电桩复杂,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等均较高。

换电模式:是指在电池配送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服务或者集电池的充电、物流调配、以及换电服务于一体的模式。优点:降低购车成本、消除里程焦虑;缺点:由于电池型号多样,换电方式不同等,仍面临技术标准、税收政策、换电站建设管理规范等问题;目前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商用车,尚未得到大幅推广,国内有换电车型的车企主要包括蔚来、北汽、上汽、长安、吉利等。

无线充电:由于技术规范和商业模式不够成熟,目前尚处于探索应用阶段。

3、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盘点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充电桩行业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初步探索期(2013年及以前)、粗犷发展期(2014-2016年)、调整转型期(2017-2020年)、蓬勃发展期(2020至今)四个阶段:

初步探索期(2013年及以前):2009年,国务院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带动充电桩建设工作同步启动;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式起步。此阶段充电桩建设工作主要由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主导探索,行业标准、发展规划尚未制定,社会资本尚未入局,2013年充电桩新增仅4900台,而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仅1.76万辆,充电桩建设主要以示范项目为主。

粗犷发展期(2014-2016年):2014年,新能源汽车在公务车中的替换计划出台、大额补贴延续、车辆购置税免除、北京深圳等地的绿牌优先发放等多重因素刺激新能源汽车销量,当年销量达7.5万辆,同比大幅增长325%。同年5月,国家电网宣布向社会资本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11月,《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出台,首次将新能源汽车购置与充电设施补贴挂钩。2016年1月,随着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新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为充电桩安全性与兼容性提供保障,充电桩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在此期间,特来电、星星充电等民营充电桩企业纷纷布局,充电桩数量实现快速增长,2015、2016年充电桩增速达590.64%、331.94%,行业迎来第一轮建设高峰。

调整转型期(2017-2020年):在经历了一轮跑马圈地式的无序扩张后充电桩行业发展弊端开始显现,竞争格局恶化、建设规划不足导致利用率低下、产品质量欠佳导致故障频发,单靠补贴驱动的充电桩运营企业普遍难以实现盈利,行业发展进入调整期。同期新能源汽车补贴加速退坡,市场增速双双回落,行业步入短期调整期,2017、2018年充电桩增速降至48.97%、61.31%。2019年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补贴方向从整车转为充电基础设施,明确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七大重点领域,更加注重充电运营质量,行业格局经历上一轮出清后有所优化,充电桩行业逐步步入有序发展期。

发展新阶段(2021年至今):2021年以来,充电桩行业正完成由政策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型,充电桩建设也更多衡量布局与利用效率的合理性以及终端用户体验度,同期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与渗透率持续超预期增长,充电桩利用率与充电电量持续攀升。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国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随后各省市相继出台“十四五”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安全有序、智能高效、高压快充成为发展关键词。

4、行业发展急需突破要素

里程焦虑以及充电不便性是阻碍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主要因素。充电不便性主要表现为充电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待和充电时间过长、充电设施建设分布不均。同时里程焦虑催生快充需求快速上涨,解决里程焦虑的主要途径有两方面:提升续航与提升充电速率。目前主流电动车续航里程基本超过400公里,向上提升难度较大且效用递减,因此消费者对于充电耗时的考量使得提升充电速率成为市场新的发力点。

02

政策驱动因素分析

1、国内方面

相关政策推动充电桩行业快速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充电桩行业的规划方向显得愈发重要,在政策指引方面,我国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充电桩行业发展。2015年9月国务院第一次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充电桩行业的政策方向。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标志着我国经济正在向着以新基建为战略基础、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产业互联网为赋能载体的数字新时代迈进,其中充电桩就是新基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双碳政策”+“十四五规划”推动充电桩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9月,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计划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全国碳排放量。在双碳背景下,电力作为高效、清洁的二次能源,将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用能需求,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也是保障“双碳”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路径。其中充电桩在电力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为新能源汽车进行动力能源补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燃油车的使用,减少碳排放量。2021年,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多个省市把充电桩产业列入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十四五”期间,各省市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推进老旧楼宇改造,积极扩建新建停车场、充电桩。其中北京、广东、上海等省市地区已推出2025年充电桩数量规划。

2、海外方面

海外地区政策层层加码助力充电桩行业发展。截至2022年9月,海外各国地区均陆续发布了关于充电桩设施建设的资金补贴及投入计划。从美国市场来看,2021年11月,参议院正式通过两党基础设施法案,该法案计划投入75亿美元用于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2022年9月14日,拜登在底特律车展宣布批准第一批9亿美元基础设施方案资金,用于在35个州建造电动汽车充电站。在欧洲市场,2021年7月1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名为“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要求各成员国加快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主要道路每隔60公里就有1座电动汽车充电站。

03

国内外主要市场充电桩产业发展走向

1、中国:多因素刺激充电桩建设边际向好

多层次技术创新带动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渗透率超预期高增。据中汽协数据,2015-2021年,在政策支持与产品力驱动的双重刺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15年的1.76%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13.25%。2022年随着三电系统体系、终端产品力与车载智能化程度提升,新能源汽车多层次创新开启技术平价与产品爆发元年,月度渗透率持续攀升,8月达历史新高的27.95%,全年渗透率大概率超20%,有望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中“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目标。2023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全面取消,行业正式进入产品力主导阶段。

下游需求驱动充电桩行业高增长。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带动配套设施充电桩建设由政策驱动逐步向市场需求驱动转化,根据充电联盟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公共桩新增48.9万台,同比+106.1%,随车配建私桩138.2万台,同比+353.1%。而车桩比在经历了2017-2021年近五年的稳定期后首次出现明显下行,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已达到2.6,充电桩行业增速领先于新能源汽车增速。

终端新能源车销量结构优化,充电桩利用率提升驱动行业健康发展。2020年以来,随着车企加速拥抱电动化,高性能新能源车型陆续推出,B级、C级车份额逐步提升,A级及以下车性能逐步优化,高质量车型比重提升进一步催生充电需求。2022年以来广东、江苏及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率先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公共充电桩充电量居全国前列。同期,公共充电桩利用效率逐步攀升,根据充电联盟数据,2019-2022Q3末,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充电需求外,其余各年度充电量增速均高于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增速,2022年前三季度充电量增速达99.60%,高于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增速56.99%。充电桩利用率提升一方面反映出行业在经历上一轮洗牌后布局更加合理,行业进入健康发展态势,另一方面或将进一步刺激充电桩建设新提速。

2、欧洲:多场景充电桩建设提速,政策加码增长潜力巨大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车桩比矛盾进一步凸显。据ACEA统计,2021年欧洲乘用车销量整体萎缩21%,但新能源汽车逆势昂扬,销量达221.07万辆,同比增长73.19%。为实现“Fit for 55”中道路交通减碳运动的目标,ACEA预计2030年欧洲市场乘用车、轻型商用车将减少55%碳排放量,新能源汽车在乘用车、轻型商用车中销量占比将大幅跃升至5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作为新能源汽车重要基础设施,欧洲充电桩建设目前远落后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步伐。根据IEA数据,2020年欧洲整体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比例高于10:1,冰岛、挪威等国车桩比甚至高于20:1,公共充电桩建设需求迫切。

政策持续加码,龙头企业规划提速,欧洲充电桩有望快速铺开。为加速推进欧洲能源转型进程,欧盟“Fit for 55”政策中提出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各国电动车布局进程进一步加速。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走高,多场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或成为阻碍欧洲能源转型桎梏。目前多国相继出台政策推动充电桩建设,奥地利、冰岛、瑞典等国对充电桩建设进行补贴。此外,BP、道达尔等欧洲主要能源企业为转型提出各自大规模建设计划,其中道达尔提出到2025年在欧洲运营超15万个超级快充站,BP提出10年内在英国投资10亿英镑用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按照8.3汇率,120kW直流快充桩约15万价格测算对应5.5万个直流快充桩),到2030年英国BP Pulse的充电点数量将增加约三倍的目标,欧洲充电桩将迎来快速建设阶段。

3、美国:公桩建设严重滞后,迎来高速建设周期

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公桩建设严重滞后。根据AFDC数据,2021年起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当年新能源车注册量突破224万辆,截至2022年9月新能源车注册量超过296万辆。2021年以来随着新能源车产品品类数量提升与补贴的刺激,新能源车高景气趋势进一步确认,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65.18万辆,同比增长101.21%,截至今年9月新能源车销量已达72.05万辆,同比增长65.57%。美国长期以来面临着公桩建设不足的问题,伴随新能源车销量激增凸显公桩建设的严重滞后,美国公共充电桩增速远低于新能源车注册量增速,至2021年美国公共充电桩数量约为12.9万个,对应车桩比由2016年的11.84下降至2021年的17.44。

地方充电桩发展目标明确,联邦激励重启助美国公共充电桩建设进入高速增长期。地方层面:加州作为美国充电桩建设的示范地区,根据加州能源委员会(CEC)数据,2020年末加州已建成7万个公共充电桩与共享私桩,公共充电桩占全美30%左右,加州能源委员会发布AB 2127文件披露当前至2025年已规划充电桩建设12.3万个,但与2025/2030碳减排目标所需的充电桩相比,仍有5.7万/97.2万的建设缺口,以加州为代表美国各州将开启公共充电桩快速建设周期。联邦层面:拜登政府上台后新能源相关政策颁布明显提速。2021年11月,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拜登提出的两党基础设施法案,该法案包含约75亿美元关于建设美国充电桩基础设施的投资,目标为2030年在全美建设约50万公共充电桩,力争在每条州际公路上每50英里(约80公里)配备一个新能源充电站,每个充电站至少保证有4个快充充电桩,该法案在美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2022年9月,拜登宣布第一批9亿美元资金已批准将用于在35个州建造电动汽车充电站,美国充电桩建设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04

市场空间分析

基于目前新能源车发展情况与充电桩配套建设进程,及上述国内外市场政策驱动因素、发展走向,我们分别对中国、美国、欧洲市场进行测算,其中:

中国市场:新能源车销量增速:参考汽车工业协会历史数据,预计23-25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速3.0%;新能源车渗透率:预计23-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31.2%/39.0%/45.8%;新增私桩车桩比:根据充电联盟数据,22年随车配建私桩占184.7万台,对应车桩比3.7,预计23-25年新增私桩车桩比3.0/2.5/2.0。新增公桩占比: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预计23-25年新增公桩车桩比达9.0/8.4/8.0。新增公桩直流桩占比:未来大功率直流桩有望成为公桩建设主力,公桩直流桩占比或将持续提升,预计22年达53.9%,23-25年达65%/70%/75%。

美国市场: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根据Marklines,预计22-25年美国汽车销量增速2%;新能源车渗透率:预计23-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升至12.4%/18.6%/25.0%。;新增公共车桩比:随着美国政府对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贴力度加大,预计23-25年新增公共车桩比逐步下降对应11.6/9.6/7.5;新增公桩直流桩占比:根据AFDC历史数据公桩直流桩占比23-25年持续提升对应60%/65%/70%。

欧洲市场: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根据Marklines,预计22-25年欧洲汽车销量增速达3%;新能源车渗透率:预计23-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进一步加速提升至21.7%/30.3%/37.4%;新增公共车桩比:预计23-25年存量公共车桩比逐步下降至12.0/11.0/10.0;新增公桩直流桩占比:根据EAFO历史数据公桩直流桩占比快速提升预计23-25年对应30%/40%/50%。

中美欧市场空间测算:综合考虑各国充电桩建设量,预计23-25年中美欧公桩需求达143.1/211.1/288.6万台,同比+55.6%/47.5%/36.7%,市场规模达357.5/598.2/928.3亿元,同比+90.6%/67.34%/55.19%。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充电桩数量增长主要系直流快充桩在公桩体系中的占比快速提升。

05

产业链分析

1、充电桩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位置

充电桩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位置。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上游主要为原材料和零部件,其中原材料包括锂矿、钴矿、稀土等,零部件包括电机、电池、电控、车身结构件等;中游主要为整车制造,其中包括乘用车、专用车、商用车;下游为充电服务和后市场服务,充电桩关系到新能源动力电车的续航问题,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充电桩产业链分为上游元器件、中游制造,以及下游运营。由于充电桩设备的门槛较低,元器件生产、充电桩设备制造以及运营商有较多重合,分工界限较为模糊。例如特锐德、万马股份虽主要负责充电桩的运营,但也进行充电设备、元器件的生产,而特斯拉、蔚来、上汽集团等整车企业,也兼顾了充电桩的生产和运营。

整体来看,高技术壁垒的上游模块、重资产的充电运营商的竞争格局较为集中,上游一般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2、上游:

(1)充电元器件制造企业竞争格局分散

充电桩产业链上游为充电元器件制造企业,产品同质化较强,企业格局分散,近达完全竞争格局。元器件包括充电模块、功率器件、接触器、变压器、连接器、电池片等等。由于主要零部件大多为标准化电气产品,制作技术难度小,充电设备企业之间同质性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企业毛利率较低,约为20%-30%。部分上游企业亦开始布局充电桩业务,如许继电气开始研发充电桩整机产品。

(2)充电模块为充电桩的核心设备,格局较集中

充电模块为充电桩的核心设备,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充电模块的技术关键在于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加工难度较高,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国外研发IGBT器件的公司主要有英飞凌、ABB、三菱、西门康、东芝、富士等。除IGBT外,大部分关键充电桩元器件均具备国内生产能力。上游充电模块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国内功率模块主要制造商包括华为、英飞源、优优绿能、通合科技、永联科技、盛弘股份

3、中游:

设备端产品同质化高,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充电桩产业链中游为充电桩设备生产方,目前国内充电桩设备生产领域的公司众多,市场竞争较充分。其中兼具设备生产和运营的企业有:星星充电、奥特迅、特锐德、科陆电子、万马股份。部分企业同时布局上游模块及逆变器,如动力源、易事特;部分企业已布局海外市场,如绿能慧充、道通科技、盛弘股份、科士达等。

4、下游:

(1)运营商主要有三种商业模式

充电桩的投建和运营业务有重合部分,前期会产生大量资本开支,投资回收期长,对运营商资金链的完整度要求高。

目前国内充电桩运营主体主要有三大类——运营商主导模式、车企主导模式,以及第三方充电服务平台主导模式。专业化运营商是目前充电桩主流运营模式,其中传统运营商需完成充电桩建设、选址、运营维护全产业链活动,对资金的需求量大,投资回收期长,盈利主要来自充电服务费,包括星星充电、特来电等。而第三方平台不参与充电桩建设,只协助运营商“引流”并提供后续运维服务,盈利来源为与分成运营商服务费及相关增值服务费,包括云快充、小桔充电等。国有运营商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普天新能源,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发达的资源网络,凭借完善的电力网络建设高速公路快充网络,主要服务于to B的招标型项目。整车企业包括新造车势力,或合资、外资主机厂的新能车业务板块,其自建项目用于主机厂随车充电桩配套,如特斯拉、比亚迪等。

(2)我国充电桩运营行业的格局较为集中

公共充电桩运营企业中,截至22年10月,按照充电桩数量统计的CR5为70%,CR10为85.8%,CR15为93.5%。特来电拥有公共充电桩32.38万台,占比19.27%位列第一;星星充电32.10万台,占比19.11%,云快充22.87万台,占比13.62%,国家电网19.65万台占比11.70%。市占率最高的特来电,其母公司特锐德在充电桩领域已经完成“设备制造-充电运营-方案解决”的全产业链布局。

共享私桩领域,星星充电一家独大,拥有约7.3万台共享私桩,占据了97.1%的市场份额。星星充电是其母公司万帮集团布局新能源领域的关键一环,与江苏万帮旗下的充电设备生产子公司万帮德和、新能源汽车销售4S店万帮新能源、私人用户充电桩配套服务云安装共同组成新能源产业服务一条龙。

06

相关企业

1、特锐德——领先的充电网运营商与充电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深耕充电网业务,持续引领行业发展。区别于传统充电单桩的技术架构,公司在行业内率先应用充电网技术路径,在提高充电安全的同时,实现设备、汽车、用户、能源的高效协同,保障支撑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的充电需求。在公共充电领域,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运营公共充电桩28.69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数量17.57万台,市场份额约为26%,排名全国第一。目前已经与超过100家政府平台、公交集团等企事业单位成立合资公司,打造了覆盖全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2022年H1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网业务营收15.81亿元,同比增长44.40%;毛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114.93%。公司与70多家车企达成充电权益、共建品牌站、设备销售等不同形式的合作,共建品牌站方面公司与凯迪拉克、广汽丰田、奥迪中国等达成深度合作;发挥自主研发优势,与路特斯、宝马、东风日产、高合汽车、长安、广州巨湾等车企及车企生态链企业在大功率液冷设备方面达成深度合作,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行业领先的充电网技术。公司充电网的核心设备,例如充电模块、功率分配模块、充电箱变等均为自主研发设计,从而能够提前布局应对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确保产品质量的高标准和稳定性。公司创新性地搭建了四层网络架构的充电网技术体系,是由功率可灵活调节的充电设备、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及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组成的有机系统,从变电、配电到充放电实现统一调度,通过数据信息与调度控制打通设备层、智能监控层、能源管理层以及大数据分析应用层,在提高充电安全的同时,实现充电设备、汽车、用户、能源的高效协同。

2、盛弘股份:以直流快充整桩产品为主,发力欧洲充电桩市场

盛弘股份成立于2017年,公司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十余年,目前业务主要包括工业配套电源、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等四大板块。公司充电桩业务包含分体式/一体式充电设备、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模块、充电站建设及运营等,其中充电模块涵盖15kW、20kW、30kW、40kW全系列功率。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5.49亿元,其中充电桩业务收入达1.30亿元,占总收入的23.68%;公司毛利率42.68%,其中充电桩毛利达36%。

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公司目前以直流快充、整桩产品为主,针对不同场景推出差异化产品。公司深耕充电桩行业十年,产品涵盖充电模块、充电桩、充电站建设及运营管理服务等,其中充电模块涵盖15kW、20kW、30kW、40kW等级;公司的充电桩系列主要包括:直流一体机系列、交流桩系列、充电堆系列、换电产品系列、液冷超充系列等;目前公司以直流快充、整桩产品为主,针对不同场景推出差异化产品。

盛弘股份是全国首家在大功率直流充电系统中具备交流侧漏电保护功能的厂家。充电桩产品的安全性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重点。公司最新第六代充电桩系统采用TCU+CCU系统架构,充电桩内部功能划分更清晰,提升产品的易用性与稳定性。充电系统具备起火、水浸、倾倒等事故预警功能,能够360度全方位保护车辆与设备安全。

2022年,公司进一步拓宽欧美充电桩市场,盛弘股份Interstellar交流桩通过欧标认证,与英国石油(BP)达成合作,成为首批进入英国石油中国供应商名单的充电桩厂家,将成为公司产品开拓C端市场先例。

3、道通科技:凭借技术和渠道等优势,发力海外充电桩业务

道通科技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汽车智能诊断、检测分析系统及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专业的新能源汽车智慧充电综合解决方案、汽车智能诊断和检测、TPMS(胎压监测系统)、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产品和相关软件云服务综合方案提供商。产品主销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北美为主要市场,2022上半年,公司北美市场营业收入达4.38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42%。

公司新能源系列产品包含交流桩、壁挂直流桩、快充桩、超充桩以及充电云平台等。其中交流覆盖7kW、10kW、12kW,直流覆盖60kW、120kW、240kW、360kW、480kW。

充电桩产品丰富,技术优势显著。公司在原有电池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充放电能力更优的交、直流充电桩,其中交流覆盖7kW、10kW和12kW,直流覆盖60kW、120kW快充、240kW快充、360kW和480kW超充产品,具有车桩兼容技术、安全充电技术、智慧电池检测技术等核心技术,具有充电更快、电池更安全、车桩兼容性更好及运维成本更低等突出的产品性能优势。

公司充电桩产品获多国认证。包括美国UL、CSA、Energy Star认证及欧盟CE、UKCA、MID认证等等,对比同等级MID友商产品,体积降低50-70%,整机成本降低30%,计量误差度小于0.5%,达到专业电表精度,产品上市后陆续拿到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区多国订单并逐步实现交付。

公司充电桩产品入围多国补贴项目。用户购买该项目指定品牌及型号范围内的充电桩产品可享受补贴或电费减免优惠。公司充电桩产品入围了德国复兴银行KFW439/440/441补贴项目,奥地利联邦气候保护、环境、能源、交通、创新和技术部(BMK)的资助计划,意大利能源机构GSE推荐产品,法国ADVENI-R家用充电设备财政项目推荐产品等。

海外渠道优势方面,公司逐步形成一体化全球营销网络。公司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经过多年发展与布局,公司已在全球主要销售区域设立了销售子公司,销售网络已覆盖北美、欧洲、中国、亚太、南美、IMEA(印度、中东、非洲)等全球70多个国家或地区,初步形成了一体化全球营销网络。公司持续深耕美国市场,建立起专业系统化的营销体系。在北美市场,公司与实耐宝、博世同处第一梯队,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公司终端用户认可度较高,根据PTEN调查显示,公司旗下Autel、Snap-on、博世(+OTC)北美客户使用意愿度分别为34.4%、21.3%、18.9%,远超其余品牌。

4、绿能慧充:自主掌握充电桩核心技术,构筑品牌护城河

公司前身是江泉实业,2022年通过收购绿能慧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向新能源业务转型,随即变更公司名称为绿能慧充。绿能慧充在2017年以充电桩起家,横向拓展储能、微网、数字能源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光储充一体化。

公司主营充电设备及储能产品。自主研发充电设备,品类齐全,7kW-720kW产品全覆盖,应用场景丰富。公司充电设备主要分为充电桩、充电机、充电堆三类,实现7kW-720kW产品全覆盖,产品适用于公用、专用、商业、地产等多场景。充电桩为随车配套的便捷充电设备,多适用于小区停车区等场合;充电机为高功率充电设备,充电效率高;充电堆由集成管理的各个充电机和充电桩组成,能够灵活调配充电功率。储能产品方面,推出30kW/64kWh和107kW/215kWh的储能系统,可应用于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以及光储充综合能源管理等场景,同时推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

公司自主掌握一系列新能源充电及储能技术。自2017年公司正式进军新能源充电市场,通过持续的研发和不断的技术创新,公司掌握了一系列新能源充电及储能技术,例如充放电双向灵活变换和控制技术、环星大功率柔性充电技术、云平台和电动汽车间的多层安全防护及故障诊断技术、动力电池管理及检测关键技术及“光储充放”一体化集成技术等。

海外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部分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公司海外充电桩市场开拓主要针对欧洲及东南亚市场,目前已有部分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2022年欧洲市场订单占比较小。海外市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

充电桩客户资源丰富,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公司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灵活的定制化服务已与众多知名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主要战略客户包括国家电网、BP(英国石油)、壳牌、小桔充电、延长石油、陕西地电、集度汽车、西咸城投集团等。公司在标准化、规模化研发生产之外,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用实力赋能客户,提升产品价值构建多元化市场格局。

5、炬华科技:扎根电网,依靠客户优势发力海外市场

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业从事能源物联网设备和服务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业务分为智慧计量与采集系统、智能电力终端及系统、物联网智能水表、智能配用电产品及系统、智能充电设备、物联网传感器及配件等物联网产品和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产品主要服务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各省电网公司等国内电力用户和非电力用户,公司业务发展和电网投资规模、发展规划密切相关。

智慧计量为主要业务,智能配用电业务(含充电桩)占比逐年提升。智慧计量产品包括智能电能表、采集设备,智能配用电业务产品包括充电桩及系统、谐波治理设备、智能电气。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2.1亿元,其中智慧计量与采集系统占比74%,智能配用电产品及系统收入从2017年0.73亿元上升到2021年1.26亿元,收入占比从2017年7.5%上升到2021年10.4%,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极。

依托智慧计量业务,发力海外市场。智慧计量业务客户主要是国内业务,主要客户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各省属电网公司和海外各电网公司,公司2006年进入海外市场,并通过收购捷克LOGAREX公司强化自身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2020-2022H1,公司海外收入占比由11%提升至18%。

充电桩业务进展:国内各种规格交流、直流充电桩已经进入市场;面向欧洲市场研发的欧标单、三相充电桩已经通过CE认证;面向美国市场的美标交流充电桩正在进行ETL认证,美标充电桩主要以OEM为主,美国合作伙伴为车企(非特斯拉)提供的交流充电桩还在测试中,公司有望凭借智慧计量业务建立的海外客户基础,持续突破欧美市场。

6、宏发股份:全球继电器龙头,高压直流继电器高歌猛进

宏发股份为全球继电器龙头,主营业务为继电器和电气产品。公司成立于1984年,深耕继电器领域三十余年,为全球继电器龙头,主营业务为继电器和电气产品,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8.69亿元,其中继电器业务占比89.05%,电气产品占比6.35%。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继电器应用广泛,不同应用的继电器价格差异较大,比如功率继电器单价在3-5元/只,而高压直流继电器单价在100-1000元/只,价值量较高。

公司是继电器行业首家主持制定国家标准并参与国际继电器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公司继电器品类丰富,应用广泛,营销网络覆盖全球。2020年公司继电器涵盖功率、汽车、信号、工业、电力、新能源等多个品类,包含160多个系列,广泛应用于家电、智能电网、新能源、轨道交通、工业控制、安防等领域。公司营销网络覆盖全球,已建立境外销售机构10家,全球物流中心7个。公司产品获美国UL&CUL、德国VDE和TÜV、中国CQC等国内外安全认证,2020年继电器市占率实现全球第一。

高压快充趋势下,高压直流继电器业务规模迎来快速增长,公司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2012年公司开始布局高压直流充电器,2019年公司高压直流业务全球市占率达23%,位居全球第二,2021年公司高压直流继电器全年同比增长147%,全球市占率上升至36%,国内市占率超过50%。目前公司高压直流继电器已经可以实现针对450-10000V等不同电压等级充电桩,电流等级覆盖150A、250A,以及600A/1kA超级充电桩的全配备,主要用于输出电源控制、对地阻抗监测、冷却风扇控制、电磁锁控制等方面。

客户基本覆盖国内外主流车企及电池厂。公司产品系列继续凭借出色的质量表现及稳定的性价比优势获得主要标杆车厂的青睐。目前国内业务中,公司已成功切入比亚迪、北汽、上汽、广汽、蔚来、理想、小鹏等数十家整车厂商以及CATL、国轩高科的新能源供应链;海外业务中,公司已成为特斯拉、奔驰、大众、现代、丰田、保时捷、奥迪等海外标杆客户新车型的定点供应。

07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高压快充成趋势,将为充电桩发展带来新机遇

为提升消费者充电体验,可通过继续改善车桩比,或大幅缩减充电时间,来满足消费者快充的需求。而在快充方面,目前两条技术路线:提高充电电流和提升充电电压。从不同的实践来看,高压快充能够在更宽范围内实现最大功率充电,更能匹配未来快充需求。

高压快充能够有效解决电动车里程焦虑、快速充电问题,已成为未来补能技术演进新趋势,相应的800V高电压平台车型及高压大功率超充网络正处于加速布局阶段。考虑到充电桩端成熟度较车端更高,我们认为高压快充桩将率先得到规模建设,并带来高压充电模块、继电器等新需求;此外,快充占比提升能够改善运营商盈利能力,也将加速运营商盈利拐点的到来。

2、光储充一体化为充电桩配置方案提供新可能性

光储充一体化是通过配置光伏、储能系统实现削峰填谷,维持电网稳定,最后通过充电桩为新能源车提供清洁电能,可有效缓解大规模充电桩用电对局域电网的冲击。21年以来,光伏储能行业发展加速,以华为、阳光电源为代表的国产光伏厂商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22年各类储能模式不断涌现,全球光伏储能装机量持续上修。伴随着部分光储试点项目的不断探索,未来将呈现“变电站+充电站+数据中心站+直流配电站+光伏站+储能站+加油+加气+换电”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发展趋势。

3、液冷技术解决超充温升问题,车企加快超充布局助推液冷市场建设

散热问题是充电桩在迈向高功率充电方向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采用液冷模式(即在电缆与充电枪间设置冷却循环通道)可以起到更高的降温效果,增加使用寿命。2022年4月28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推荐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的意见中指出:对于额定电压为750/1000/1500V的直流充电接口,额定电流(持续最大工作电流)值为200、250、300、400、500、600、800A,充电桩必须具备主动冷却装置。

目前,各车企如特斯拉、广汽、小鹏、上汽等已率先使用液冷技术配合加速扩建的超充站布局。

4、国内桩企出海有望进一步打开盈利空间

相较于国外充电桩企业,我国充电桩企业的产品售价更低、成本控制能力更强,有望受益于海外需求高增,实现规模和盈利增长。欧美市场由于执行标准与认证高,桩企成本高导致售价也相对更高。以60kW直流桩为例,全球一线品牌ABB单价约1.8元/W,整桩价格约11-12万人民币;国内企业价格0.6-0.7元/W,总价约3-3.8万人民币,仅为进口充电桩价格的约1/3。

选取单独披露充电桩业务情况的国内上市公司奥特迅、科士达、盛弘股份与美国充电桩龙头ChargePoint、BlinkCharging进行毛利率对比,国内桩企毛利率约20%-40%,高于海外企业10%-30%的水平。因此,国内桩企“出海”若能顺利取得标准认证,并建立售后和服务网络,有望享受海外充电桩行业快速发展期溢价,同时有望保持成本优势,进一步打开盈利空间。

08

参考研报

1. 国海证券-充电桩行业深度报告:高压快充乘风起,出海正当时

2. 广发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专题之十二:迎接需求拐点,充电桩出海正当时

3. 英大证券-充电桩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市场和政策双重驱动,充电桩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4. 中泰证券-充电桩行业报告:海外市场空间空前显著,看好出海布局及直流快充渗透率提升

5. 华安证券-电子行业:出海与快充逻辑加速演进,把握充电桩上游元器件机会

6. 兴业证券-电气设备行业跟踪报告:电动车快充加速,充电桩迎来新机遇

以上相关研报原文可在“慧博智能策略终端”PC版或“慧博投资分析”APP中查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