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在不同时期的思想碰撞中逐渐没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元杂剧和元曲的关系 元杂剧:在不同时期的思想碰撞中逐渐没落

元杂剧:在不同时期的思想碰撞中逐渐没落

2024-01-28 04: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元杂剧的兴起

元杂剧的兴起,综合来自两方面:

第一、首先是当时城市经济的发展,很多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这为元杂剧的兴起提供了物质条件。再者与元朝的建立也息息相关,当时金灭北宋,元灭金,这一段时期是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蒙古人的过程。而且元朝统治者是蒙古族,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后来蒙古南下灭南宋,不仅改朝换代结束了国家分裂的局面,还成就了民族的大融合。

况且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天生便是战争国家,在这样的趋势下,国家版图越来越大,这也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国家。在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下,文化思想的发展,在不断融合碰撞的过程中也达到巅峰。能歌善舞,各个民族博采众长,集聚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

最后就是当时的元朝贵族对于歌舞、戏曲的爱好,这方面也有不少的相关文献记载。这才促使了元杂剧的兴起。

第二、在于科举制的废除,科举制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固定的考试模式造成文人才子的固化思维,让他们难以在诗词歌赋上有所长,这便造成了戏曲文化的衰弱。

元朝建立之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再加上又取消了科举制,让中下层文人的仕进道路受到阻碍,所以大多数文人和广大人民同样受到残酷的迫害。但同时,也让他们与广大人民的关系更加密切,于是他们一方面学习民间艺术的成就,一方面又把自己毕生的才华贡献给杂剧的创作。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对元杂剧的兴起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

元杂剧在元朝不同时期表达的思想

元朝前期

元杂剧创作初期,各种戏曲形式蓬勃发展,有愤世救世的《窦娥冤》和《看钱奴》;也有歌颂爱情的《谢天香》和《拜月亭》,还有《墙头马上》等。这段时期最杰出的文人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

元杂剧创作题材大胆,无论是扬还是抑,都让人感受到蓬勃兴旺的新鲜感。元朝前期思享汇杂,故此段时期是思想空前开放的时期。如《窦娥冤》用最犀利的话语,讽刺了战争民族统治下社会的极端黑暗,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其中有一段唱词: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大胆地指责天地,就像关汉卿大胆地指责元朝统治者和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试问,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百姓能如此犀利地评判时政?

元朝中期

此时元朝正值强盛时期,混杂自由的思想逐渐像汉族靠拢,民风虽然开放却也有所收敛,故元朝中期士族精神高扬。创作思想也不再类似从前那般口无遮拦地批判时政,而是为报国无门的才子惋惜。

爱情方面也逐渐由才子妓女向才子佳人靠拢,此时也涌现出的作品有《金钱记》、《苏子瞻风雪贬黄州》、《荐福碑》、《西厢记》、《倩女离魂》、《举案齐眉》等等。

其中《苏子瞻风雪贬黄州》有一句道:“他把贤门闭,英雄弃,莫那孟尝君是你?畅好人面逐高低。今日羞归去。呵,思量可知,可知那经天纬地孔仲尼,遇着轻贤重色柳盗跖。不争富贵骄人,小人喻利。”

通过写苏轼被小人陷害,逐渐被君主疏远,一代才子黯然陨落,批判黑暗官场和暗示统治者要珍惜人才。

元朝后期

蒙古多彩的文化逐渐汉化,封建教条伦理准则逐渐腐蚀文人的灵感,元杂剧开始变的空洞平庸。

此段时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秦简夫等等,而此时的作品多写消沉之人,处处让人感受压抑。如《忠义士豫让吞炭》《连环计》等。

《忠义士豫让吞炭》中写道:“他把贤门闭,英雄弃,莫那孟尝君是你?畅好人面逐高低。今日羞归去。呵,思量可知,可知那经天纬地孔仲尼,遇着轻贤重色柳盗跖。不争富贵骄人,小人喻利。”

这也是当时的巅峰之作,但从剧本来看,它比元朝初期的作品少了几分犀利,此段时期虽然不乏好作品,但其新颖度却难超元朝前期之右。此后元杂剧逐渐江郎才尽,逐渐没落。

元杂剧的历史意义

首先,元杂剧为我们展现了千百年来歌舞文学的积累,它代表的不仅是元朝戏曲文化的兴盛,还代表着元朝思想的转变。

元朝中期,元杂剧真正意义上体现出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思想的融合,从最初的大胆犀利,到最后的小心谨慎,元朝逐渐由思想大融汇向汉族儒家思想跨进。元杂剧思想的汉化看似是文化底蕴的碰撞,实则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其次,元杂剧由唐宋大曲,宋词词牌,诸宫调和一些民间歌曲综合而成,是一种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不仅丰富了一直以来在传统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成为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珍贵财富。

最后,元杂剧虽然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但其大多数作品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生活,生动而真实地表现了各阶层人民的心态和情感,全面地揭露、 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丑恶的社会现实,这些才是元杂剧的精华。

一更说

元杂剧一出场,便以大胆犀利的风格、浪漫现实的融合、丰富的表现力、抑扬顿挫的腔调吸引人们眼球。但蒙古政权稳固后,朱程理学成为主流,封建思想的蚕食,让元杂剧大胆开放自由的思想失去了其原本的味道,故元杂剧发展到明朝便逐渐失传。文化的复兴让元杂剧再次映入我们的眼帘,如宝玉黛玉共读西厢,青樱弘历墙头马上。

由此可见,元杂剧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消失,它看似离我们很远,实则离我们很近,依旧在中国戏曲史上大放异彩,成为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历史的宝贵财富!

参考资料:《中国戏曲文化》《宋元戏曲考》《宋元戏曲文物与民俗》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