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专属的年味:这些元宵习俗你知道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元宵节还放鞭炮吗现在 潮汕人专属的年味:这些元宵习俗你知道吗?

潮汕人专属的年味:这些元宵习俗你知道吗?

2024-07-09 18: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又是一年的开始,又是一个十五的到来。

如今,年的形式和内容较过去有很大不同,但其内涵与核心精神依然没变:年是久别后的期盼、重逢和相聚,是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对乡土文化的怀恋。

那些记忆中看似繁琐但又富有人文气息的传统民俗文化:逛庙会、游花灯、闹元宵、吃甘蔗、舞英歌、猜灯谜、迎神……纵然有着各种“过年体”,但仍然磨灭不了记忆中的年味,那依然是让游子魂牵梦索、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

文|陈泽楷(汕头市现代人诗歌协会副秘书长、汕头市金平区作家协会秘书长)

回故乡看“神前”

▲潮汕庙会(图片来源:网络)

今年春节,带着妻子回到故乡看庙会。

故乡潮安金石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每到正月,乡间里社办庙会、赛神游、演大戏等民俗活动彼伏此起,你方唱罢我登场,把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熙熙攘攘上街云,乡村庙会闹似春”说的正是故乡庙会热闹喜庆的景象。

▲神前,各家各户的贡品。(图片来源:网易论坛)

庙会,潮汕俗话叫“神前”,因此逛庙会就得先看看“神前”。“神前”的规模、摆设往往是一个乡村经济实力与文化品位的体现。从大年初一起,几乎天天都有村居“闹热”,有时一天有几个地方同时“闹热”,庙会活动亦因此横亘了整个正月。镇里有一个叫“寨内”的地方,供奉的神圣“雨仙爷”是十个村共有的,那么一来,各村年年都“闹热”,但“灯脚”就在十个村之间轮流坐庄,“老爷”(神像)自然亦就落在“灯脚”的神前。“灯脚”的神前,灯烛通明,香烟缭绕,瓜果盘飧,一应俱全。祈福的人们摩肩接踵,把庙宇挤个水泄不通,车马喧嚣,洋溢着一派喜庆祥和的气象。庙会里涌动的滚滚热潮,仿佛能把初春的寒流融化。那人山人海的热闹场景百闻不如一见,叫人大开眼界。难怪有人说,庙会才是乡村的大年。这话一点不假,在乡村,正月里如不逛一逛庙会,这个年似乎便过得寡淡无味。

▲在潮汕地区,每到过年,大大小小的村子都是一派热闹景象,其中重头戏就是以“营老爷”为主的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营”,即是游的意思,“老爷”在潮汕话中就是神明。图为村里的青壮年抬供“老爷”跟随队伍奔跑。(图片来源:中新网)

▲仪仗队彩旗招展,沿着村道一路巡游。(图片来源:中新网)

逛庙会,庙宇自是一大看点。家乡的庙宇建筑仿似古代帝王宫殿,古朴典雅,庄严大气,雄伟壮丽。步入庙内,屋檐下、廊轩照壁上,随处可见以渔樵耕读为题材的潮汕嵌瓷、彩画,或浮雕或平面,雕梁画栋五彩缤纷,龙翔凤翥轩然将飞,工艺精致,栩栩生辉,让人百看不厌。

▲村里的老人身着统一服饰,参与“营老爷”活动。(图片来源:中新网)

▲村里的男女老少几乎都出动,现场洋溢着浓浓的春节气氛。(图片来源:中新网)

潮剧——这一古老的艺术样式,当仁不让地成为庙会这场民俗盛宴的一道“主菜”。记得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通过形象的文字彰显出江南庙会的乡土风情,那时的“社”,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社区与乡村。在潮汕,如果“神前”没有戏,感觉便还不够过瘾,亦难叫人尽兴。有戏的乡村人气总是旺的。旷埕上搭起了大戏台,演绎着风情万种的古老潮剧。台上钟磬鼓瑟戛玉鸣金,如骏马长啸从身边骜驰而过;跌宕起伏的场景,仿佛将人带进了千百年前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里。棚下挤满了踮足看戏的人群,因此庙会戏亦被戏谑为“尖脚戏”。商贩似乎天生便有过人的捕捉商机的本领,此时,趁机在庙前棚下摆起摊档,兜售玩具灯饰、绢花小吃、糖浆甘蔗……琳琅满目的商品,把庙会装点成了“庙市”,不时还听到他们发出招徕客人的叫卖声。

▲精彩的潮剧传统剧目《京城会》。(图片来源:网络)

“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记得孩提时,最高兴的时候当数“社日”了,小伙伴们怀揣着压岁钱,借庙会之机,挤在人群里嬉笑打闹,中间不忘跑出来买点糖浆或甘蔗解解馋。庙会前卖甘蔗销路走俏,那时候听小伙伴说正月天冷甘蔗能“食烧”(暖身子)。后来才知道潮汕人在正月里吃蔗其实是为了讨个好意头,寓意生活能甘甜在后、契入蔗境,有诗云:“佳境谁能全蔗尾,危涂且无上竿头。”

锣鼓队是乡村另一特色的民俗,亦是为“闹热”锦上添花的“角色”。戏演得正酣时,忽然间一阵炮响——锣鼓队向着“神前”巡行而来,俊男美女扛着彩旗款款前行,吸引了人们驻足观看。乡村一般都组建有自己的锣鼓队或英歌队,正月里“闹热”,便可派上用场。一支锣鼓队,大的村落得出动千几百人,少的也有三五百。彩旗旌麾过后,紧跟着演奏队伍,俗称“后棚”。年轻人多热衷看人看景,老年人更多喜欢听“后棚”,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队伍阵容、“后棚”演奏水平,大致可管窥到乡村的风貌及其文化积淀。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庙会、潮剧、锣鼓队……一切一切,璧联成一幅闳中肆外的潮汕图腾。徜徉在这古老的民俗文化里,仿若时光倒流,让人感受到古朴的乡土遗风,重回天真烂漫的童趣时光。

源远流长的潮汕庙会,在乡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岁月流转,不变的是乡民对故土的情怀,对幸福梦想的追求与眷恋。

故乡,我们还会回来的。

▲潮汕元宵节抬老爷巡游民俗。(图片来源:网络)

难忘的故乡元夕

▲潮汕元宵习俗。(图片来源:网络)

我生在“橹声催欸乃,既有晓行船”的海滨邹鲁韩江之畔,在那里度过了烂漫的童稚时光。故乡的元夕,在我心里钤印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以至多年之后羁旅在外,那一幕幕热闹纷呈的场景仍宛然在目,撩人心弦。“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每到上元节,城里城外热闹非凡,游灯会、闹元宵、吃甘蔗……各款习尚风俗纷纷登场,为节日的古城增添了浓郁的人文风采。

▲猜灯谜。昔时,潮汕猜谜都在元宵夜。(图片来源:网络)

赏花灯,可谓是故乡元夕最具特色的传统“节目”之一。每年元宵之日,千家万户皆会在自家大门上悬灯挂彩,寓取“添灯(丁)”好彩头。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成为廛市陌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这仅仅是节日的“序曲”,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哩。到了夜里,到处张灯结彩,千百盏精致典雅的花灯齐齐盛放,把往日灯火阑珊的韩江两岸朗照成不夜天。花灯倒映在江面上,形成美丽的沉影。“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一时间,天上星月,人间灯花,水中倒影,三者相映交辉,颇为壮观。每一屏花灯里,庋藏着一个美丽动人的典故传说:“西厢记”、“梁祝化蝶”、“霸王别姬”、“相如鼓琴”……

▲走百病。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图片来源:网络)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夕夜里,整座城市暗香浮动,氤氲着节日的气味。节日里的人们,放下手上的冗事杂务,趁着良辰,贲然盛饰,赏灯看景,大街里巷到处可见红男绿女熙来攘往,凫趋雀跃,笑语盈盈。“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真可谓“灯如花,人如画”。而缘结元宵灯下的陈三五娘的爱情故事,更为故乡的元夕增添了浪漫的色彩,我至今犹记得从古典戏曲中款款走来的陈三与五娘,对着灯花的喃喃独白:“元宵好花灯,灯下好人物”。那时候的我,常常跟随长辈,夹在如织的游人中,一边观灯看景,一边唱着刚学的《百屏灯》歌谣:“活灯看完看纱灯,头屏董卓凤仪亭……”,宛若置身于宋代辛弃疾所描摹的情境之中:“东方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行彩桥。元宵节,揭阳大都有行彩桥的习俗。彩桥周围悬挂着成百上千幅绣有“合境平安”、“竹苞松茂”、“富贵吉祥”、“国泰民安”、“物阜民安”等字样的标旗彩幅,表达了人们对今天幸福生活的喝彩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图片来源:网络)

元宵夜里,少不了的是巡行队伍,一路上明锣开道,鼙鼓铿铿,琴弦愔愔,鼓点炮声响遏行云,预示着祥瑞幸福年,惹得人们心潮荡漾,久久不能平静……除了游花灯,在故乡,元夕还有吃甘蔗、舞英歌、猜灯谜、迎神等活动,每一项礼俗都有不同的寓意与寄望,表达的是潮人对幸福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

▲度过桥。元宵节,潮汕大都有度桥的习俗。每逢元宵夜,男女老幼共同走过太平桥。过桥时不可回头,否则“回头不吉利”,过桥的人们还有摸石狮子的习俗。(图片来源:网络)

▲“做丁桌”。在潮汕乡村,上年生过男孩的人家,元宵夜还要在祠堂设宴请客,以庆“出丁”,俗称“做丁桌”。(图片来源:网络)

啊,故乡的元夕,如此温馨美好,如此祥和惬意,引人遐想,使人眷恋。她是普天同庆的团栾节令,更是潮人故园的徽记,伴随一代又一代潮人度过阜盛而过的年华。节日里的那些风俗人情,犹如一幅充满乡土气息的隽永诗画,蕴含着潮人先贤晶结的光芒,文脉根深,无可复制,在历经千年不息韩江水洗淘后的今天,依然栩栩生辉地镶嵌在每个潮汕儿女的心上。

【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