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导读】《爱心树》:爱一个人究竟该怎么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儿童成长绘本怎么写 【绘本导读】《爱心树》:爱一个人究竟该怎么做?

【绘本导读】《爱心树》:爱一个人究竟该怎么做?

2024-07-14 23: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三段剧情是最让读者难受的,总在奉献的大树一直在原地等待。终于有一天,那个孩子回来看他了。这时图中的孩子已经是大人的形象了。可是大树还是称呼他为孩子,大树一直都称呼他为孩子。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他从不肯长大,不肯承担责任,不肯为别人考虑,只知道无穷无尽地索要;也许是因为大树并没有把男孩看成一个大人,在她心中,男孩永远需要她的保护,她的支撑。我们为书中那个男孩的不断索取而愤怒,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大树的予取予求并不正确。

爱一个人真的是把他保护得严严实实,不见风雨,有求必应吗?长大后的男孩需要钱,大树把自己的苹果都给他拿去城里卖掉;中年男孩需要娶妻生子,有家可归,大树让他砍下自己的树枝盖房;老年男孩要离家远航,大树把树干给他造船;最后,人到晚年的男孩又回来了,大树只剩下老树墩供他休息。整个过程都是“男孩索取”——“大树给予并感到快乐”。大树一次次失落地看着男孩离开的背影,又一次次为男孩的到来感到满足和快乐。哪怕她一直在给予,一直在奉献,哪怕她最后倾尽了所有。但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索要不断被满足后离去的男孩最后又会满身疲惫地又归来。

男孩把树干砍断做船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砍断的树干上其实还有一根小小的嫩芽,那是大树最后的生机,可是被这个不断索取的孩子毫不怜惜地夺走了。故事中,男孩从未想过一直付出的大树失去这些东西后会怎么样,他只是不停地在说:“我需要,我需要,我需要”。渐渐地,爱与被爱变成了索取与奉献。而故事的结局也非常耐人寻味。大树只剩下树墩,男孩到晚年依旧是孑然一身,风尘仆仆。故事中唯一一次出现过两个人,还是他少年时带来树下的女朋友,可是最后也是无疾而终,这代表着男孩失败的恋情。一个不会关心他人,只管自己的人如何能得到他人的爱呢?所以最后出现的他,没有妻子相随,没有儿孙相伴,闯荡事业失败,最终一事无成。连一直付出,帮助他的大树也只剩一个老树墩了。这何尝不是一个警示呢?掩卷而思,在感动于大树的无私之余,也让人心有戚戚,大树奉献了果实,捐出了躯干,真的很快乐吗?或者,真的换来了孩子的幸福生活吗?事实上,我读到的是大树在孩子成年后的孤寂,孩子在一生漂泊中的落寞。

如今,还有很多啃老族,年轻人不工作,靠父母接济的新闻层出不穷,在我们讨论年轻人的堕落时,也应该考虑到父母的不作为。一味地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需要,忽视他们精神方面、实践方面的成长,这样的付出、这样的奉献真的值得吗?我相信重视亲子阅读的父母大部分都给孩子读过《爱心树》,但读过《爱心树》的父母,是否都能从书中悟出点什么?树和孩子的关系,其实就是一种亲子关系,亲子关系里的爱,不应该是单方面的付出。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永远只是单方面的付出,永远是用同样的办法给孩子付出简单直白的东西:孩子要钱,树就给苹果,孩子要房子,树就给树枝,孩子要旅行,树就给树干(他自己的生命)…… 大树一样这样无节制地爱孩子,并不能让孩子靠近自己,也不能让孩子更幸福,相反,孩子会把索要当成一种习惯,养成自私、不懂得感恩的品行,也会让他在成长的历程中变得越来越无能,而父母,当孩子再次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爱孩子的资本。

无疑,《爱心树》已经通过大树和孩子的结局警告过我们,一味的“给予”或保护,毁掉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生存能力,也毁掉了自己的晚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早点放手, 年幼时,请不要剥夺他们自己吃饭的机会,不要剥夺他们自己整理书包的权利;长大了,请鼓励他们选择自己的学校,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成年后,他们才会有勇气面对不完美的世界,他们才有能力独自安排自己的人生!

《爱心树》不仅给了广大父母们当头棒喝,也让孩子们有了新的收获。从这本绘本中他们能够直接简单地感受到父母的爱,是那样不求回报、无私奉献;也能让孩子们生出感恩之心,学会理解父母,心疼父母;男孩和大树最后的结局也能够在侧面警示孩子们,一个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的人注定会失败!

这是一个像乡村歌曲那样简单却充满韵味、欢快又略带一丝忧郁的故事,大智若愚的简单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思考。如此经典的寓意深远的《爱心树》是亲子阅读、共同成长不可或缺的绘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