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早教经典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儿童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 《蒙台梭利早教经典系列

《蒙台梭利早教经典系列

2024-07-12 22: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蒙台梭利教育法尊重孩子、尊重生命,并从人性与生命的角度揭示了儿童成长的秘密以及教育的本质,这是以往的教育法所不具备的。

        概括来说,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儿童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内在生命力具有无穷的力量,教育者要让儿童通过这种力量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2.儿童发展有“心理(精神)胚胎期”,0~3岁的儿童正处于这个胚胎期,教育者要给儿童提供适合精神胚胎发展的环境,使其发育健全。

3.儿童具有敏感期,如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等。在敏感期里,培养儿童的能力最容易,教育也最有效。教育者要给予儿童正确、及时的帮助,避免错过教育时机。

4.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能通过无意识地吸收环境中的事物来学习,这主要发生在精神胚胎期,教育者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儿童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形成个性等。

5.儿童在“工作”中成长,蒙台梭利将儿童使用教具的活动称为“工作”,儿童身心的发展必须通过“工作”来完成。通过反复操作教具,儿童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创造,并构建自我人格。

      基于以上理论,蒙台梭利提出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给儿童最大限度的自由,让儿童进行独立的尝试性探索,并以此达到身心发展的目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套书主要包括:《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儿童的自发成长》。

      孩子不希望成人插手他们的事情,除非他们确实需要成人的帮助。他们总想摆脱成人的控制,希望每一件事都由自己动手去做。我们的孩子总是能安静、专注而投入地去做自己的工作,这种专注和安静让我们很惊讶。

        以上这些都是孩子自然流露出来的自发性。

        儿童从一岁开始,尤其是两岁后,就有这样一种倾向,希望自己所看到的物品都摆放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而且,每一样物品都有自己固定的使用方法。

        如果我们破坏了儿童这种习以为常的秩序,他就会感到不高兴,感到很沮丧,并设法将物品放回原处,这样他才会安心。

        事实上,孩子的这些表现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秩序敏感”现象。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有一种内在的能量激发着新生儿的身体成长。这种能量一旦启动,新生儿就会逐步学会运动、学会说话。

      我们能知道的是,人的内在发展要经历一个费时的、秘密的内在建设过程。人是独立的生命机体,内在的独特意志能促使人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

        新生儿出生时柔弱无助的状态,虽然大多数婴儿都能很顺利地度过这段柔弱无助的时期,但这个阶段所产生的影响会深入到他们的潜意识里,对其日后的生活产生非常重要的心理影响。

        如果认为婴儿在行动上是被动的、在心智上是空洞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认为婴儿可以继承前世的灵魂,在成长时期的学习过程是对前世的回忆过程。(微信读书中一个读者的点评)

        事实上,只有儿童才握有通往自己内心世界的钥匙。儿童在小的时候,就具有相当的心智天赋,这种天赋总有一天会促使他们展现出自己强大的能力。(成人如果不正当的干预,会阻碍儿童的天赋发展)

        儿童要经历重重的困难和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充分掌握和运用自己的心智,但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逐渐表现出自己的天赋。

        隐藏在孩子身上的心灵力量,正在茁壮地成长,它促使孩子被动的躯体一点点活跃起来,促使孩子的意志力一点点增强,意识一点点觉醒。

        就像生理胚胎一样,婴儿的心理胚胎也需要适宜的环境。它需要爱的温暖,需要人们尊重它的存在,需要周围的人和环境能完全地接受它并且永远不会阻碍它的生长。

        在人的实体化(精神逐渐通过躯体的动作表现出来)过程中,婴儿要面对很多内在的挑战。一开始,婴儿还不具备意志,但最终,意志会控制婴儿躯体的各种活动。

      婴儿娇弱的生命开始像花儿一样绽放,他开始有了意识,开始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产生兴趣,他的躯体、肌肉、器官都逐渐活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婴儿自己会付出努力,我们必须对此予以尊重。(这个阶段,是儿童人格发展逐渐定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设法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并给他提供一个适宜成长的环境。)

关于语言:

      儿童流利的口头语言不是遗传的,不是因为父亲,也不是因为母亲,而是儿童自己借助于周围环境的语言资源,完成了自己语言能力的塑造。

        语言的习得是一种内在心理作用引起的复杂变化,人类的语言不仅会进入孩子的心智中,也能让孩子进行模仿,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婴儿的心智是一种有吸收力的心灵,这种心智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些不同的、各有特点的阶段,这些阶段与生理发展阶段相适应。

第一阶段:0~6岁儿童的变化非常大,他从柔弱无助的婴儿逐渐发展成会走会跑、会说会唱的孩子。

      在0~3岁阶段,成人无法影响、介入儿童的心智;而在3~6岁阶段,成人可以以某种特别的方式介入儿童的心智。

第二个阶段是6岁到12岁,在这个阶段中,儿童只是单纯地长大,他的身心并没有发生较大的质变。在这个阶段,儿童一般显得较为平静而顺从。

第三个阶段是从12岁到18岁成人,这个阶段是孩子变化比较大的时期,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孩子的个性会很不稳定,很多孩子会比较叛逆、放荡不羁。

      如果只是被灌输知识,他们就很难成为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和自由意志的人。实际的工作经验才会让儿童真正成熟。

        在新生儿的心理层面上,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心灵器官会围绕一个敏感点、经由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印象而形成。

      婴儿的心灵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许多敏感点。这些敏感点最终会形成婴儿的各种能力,语言能力就是其中之一。

        婴儿生命个体的内在个性与自我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它只能自然而然地发展,我们能做的是帮助他实现自我,为他消除成长过程中影响自我实现的各种障碍。

        动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而吃某些食物,它们也是为完成大自然的某个使命而吃。

        不管是生物还是无生命的物质,所有成员的巧妙合作,都是为了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存在而进行的。

        这种适应环境的工作,只有儿童才可以完成,成人已经不像儿童那样容易适应环境了。

        或者,成人会喜欢某个环境,但这种喜欢只能是把环境像一种外来的东西存放在心里。(感想:在外找工者很难把他乡当成自己的故乡,应该也是这个原因。)而儿童却能在不知不觉中吸收这种环境中的一切,使其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

        儿童在3岁之前靠心灵来吸收事物,而现在则是靠双手探索世界。

        在3岁后,儿童的成长必须依赖于环境,并在环境中自由地进行活动。这样儿童才能有机会运用前3年所创造出来的能力让自己继续发展。

      儿童希望能够触摸环境中的每一个物品,若总是玩不能发展心智的玩具,孩子会变得无精打采,专注力差,他的心理会慢慢脱离正轨,甚至出现人格扭曲等现象。

        这个年龄的儿童很喜欢模仿成人的行动,这样可以使自己更完美。母亲在做家务时让孩子也可以在一旁参与这些事情,在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孩子就能为自己的生活做准备。

        因此,真正科学的教育方式是给儿童提供适合他的力量和身体大小的物品,这可以吸引他进行活动或工作。像成人一样,儿童也需要有属于自己的家和田园,让孩子成为环境和物品的主人。(通过亲手操作带来成就感,成就感带来快乐,从而良性刺激他参与做事的积极性)

      3岁孩子的内在有一个老师,这个老师会准确无误地引导孩子。我们说一个孩子是自由的,那是指他在跟随自己的内在引导而进行自由活动。

      如果我们不干涉孩子,给他自由,孩子就能聚精会神地投入工作中去。孩子如果对做事非常有兴趣,他就不会觉得疲劳。

      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却表明,儿童不使用自己的双手进行活动就无法思考,或者他必须不停地到处走动才能思考,对儿童来说,动作与思考是同时进行的。(感想:老人带小孩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一刻是停的!包括幼儿园的老师总是要求小孩端端正正坐好来,老想着去干扰他,想方设法让他停下来)

      老师要做的是:判断孩子可能需要什么并提供给他。

        在孩子面前,老师要懂得谦卑,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而且,老师要时刻保持警觉,注意观察孩子的工作情况,以便为孩子准备进一步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待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