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儒家所说的“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儒家思想的仁爱含义 如何理解儒家所说的“仁”

如何理解儒家所说的“仁”

#如何理解儒家所说的“仁”|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仁”是儒家最核心的思想之一。“仁”是“义、礼、智、信”的基础,没有“仁”,其它的就无从谈起。

“仁”最早就是孔子本人提出的。较早出现在《尚书﹒金勝》:“予仁若考”。孔子所说的“仁”,包含的意思很广,其实质是爱人; 仁者,人也;仁者,同情心也。本义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强调的是以人为本。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而涉猎到各个方面,在执政上就是“仁政”,2000千多年来,对中国政治文化发展影响很大。 在《论语》中,“仁”的涵义是多元的,也是相互关联的。“仁”的涵义,主要包含:第一,“仁者爱人”。这种爱,有不同的层次。首先,这种爱是从“亲亲”,爱亲人开始的,孝悌是“仁之本”;其次,是广泛地爱他人,即“泛爱众,而亲仁”。对他人的爱,主要表现为“忠恕”,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总之,孔子的“仁爱”,是一种有差等的、推近及远的爱。

《论语﹒述而》: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说:每个人只要内心想到仁,仁自然就会来;《论语·宪问》说:“者无忧。”《礼记·中庸》上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仁”还有另外的含义,如《说文》中:“仁,亲也。从人,从二”,大意是指与人友善、相亲相爱。

《论语·颜渊》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又泛指道德范畴,如仁爱、仁政等;《易·乾卦》中“君子体仁,足以长人”;《礼·礼运》也讲“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

后来,著名理学家程颢,对于“仁”作了新的诠释,说“心如谷种。生之性,便是仁”

因此,概括而言,“仁”的含义,主要可以理解为:第一、“仁者爱人”;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第三、“仁”是德性的统称;第四、“仁”是孔子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由此可见,“仁”在儒家文化当中,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抛开“仁”去谈儒家文化,就无法触及到儒家文化的真正内核。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仁,义,智,礼,本就是人的本性,他对孔子的仁,联系政治,发展出了仁政理论,主张把同情心,扩充到政治生活中。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其善伪也。主张用礼来束缚人性的恶。

孟子和荀子的理论相结合,才能够呈现完整的人性。人性里既有爱、同情心、善良的一面,也有仇恨、嫉妒和邪恶的一面。所以,学习经典,需要扬弃,对自己才能有更好的帮助。

关于“仁”的分享,笔者根据公开信息作的总结,欢迎朋友们一起学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