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身上的历史,看维西傈僳族群众70年“衣路潮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傈僳族的历史传承 穿在身上的历史,看维西傈僳族群众70年“衣路潮前”

穿在身上的历史,看维西傈僳族群众70年“衣路潮前”

2023-08-01 07: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傈僳族传统男女服饰。

傈僳族男子服饰。

傈僳族现代女子服饰。

58岁的李桂兰是省级非遗项目“维西县傈僳族服饰”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告诉记者,最初制作傈僳族服饰的原材料多选取麻布,工序麻烦且耗时较久,色彩单调,没有过多装饰。自从她开始学习制作服饰后,就经常自己摸索与尝试,为了穿着更加舒适和美观,通过不断的尝试,她在原有的麻线中加入了棉线和毛线,不仅丰富了色彩和图案,让整套服饰显得美观、大方、柔软,而且还能保持当地民族特色。“我做傈僳族服饰很多年了,以前生活不好,有很多想法却不敢去尝试,只能做一些比较单一的服饰。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了,我就想着把一些漂亮的、新鲜的图案融入到我们的传统服饰中去,没想到我做的衣服越来越受欢迎。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我才有条件去尝试、去改变,大家也才有能力来购买我做的衣服。”

傈僳族传统织布技艺。

在傈僳族服饰中,“花腊裱”是最重要的配饰,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背一个“花腊裱”,既可以放随身物品,也可以当做装饰,傈僳族妇女,凭借着自己精湛的刺绣技艺,把生活中所见的花、草、鱼、鸟、蝴蝶、树叶等美好的事物绣成“腊裱”。在女子恋爱、定情、成婚过程中,小小的“花腊裱”担负着特殊的使命,把所有的情和爱、思与恋全都“绣”在上面,成为富有民俗象征意义的饰品。

“我来到维西17年了,第一次接触‘花腊裱’就喜欢上了这一独特的民族饰品,加之我是学刺绣出身的,在制作‘花腊裱’的过程中,我把所学的刺绣与‘花腊裱’相结合,采用蚕丝线来刺绣,让图案更细腻。在材质的选择上,我采用时装布料与手工织布相结合,加上精细的刺绣,制作出的‘花腊裱’既有传统特色又时尚个性。这么多年来,我制作的‘花腊裱’还没出现过同款,每个‘花腊裱’都是独一无二的,很受傈僳族群众欢迎。”滇傈秀苑的创办人朱春华告诉记者。

正在制作“花腊裱”的朱春华。

朱春华的“花腊裱”作品。

“花腊裱”蚕丝线(左)刺绣作品与毛线(右)刺绣作品对比。

随着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人们经济意识不断提高,傈僳族服饰已从最初自给自足的衣物变成了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商品,仅维西县城就有五六家服饰加工作坊。它们不仅能为手工制作者带来经济收入,也为喜欢民族服饰制作手艺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学习和就业的机会。

70年来,维西县傈僳族服饰的变化讲述着当地人民生活的变迁,一件件傈僳族服饰背后蕴藏着的不仅是傈僳族人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礼俗等的发展变化,更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奋斗。傈僳族服饰就像穿在人们身上的活的史书,等着你来探索发现。

作者:张 燕 编辑:王靖萍

二审:赵德玮 终审:余富全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迪庆日报传媒微信公众号长期向社会征集新闻线索、新闻稿件。对阅读量、影响力大的原创稿件实行奖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