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聪:出逃与和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傅雷给傅聪翻译过哪些音乐家的资料 傅聪:出逃与和解

傅聪:出逃与和解

2024-07-15 1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Dr.小鱼

今天,惊闻傅聪去世。

前几日,已经看到傅聪感染新冠的消息,心中不由地捏一把汗,86岁的老人感染新冠住院,很是危险。

新冠病毒对老人下手特别狠,重症病例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对于傅聪去世,忽然觉得感慨和心酸。

也许是看《傅雷家书》的缘故,印象里的傅聪,是那个傅雷口中的聪儿,那个青春年少的留学生,那个浪漫多情的钢琴家……

却倏忽间,人生百年。 

 

傅雷傅聪父子,一个世纪的情深义重、动荡恩怨也随着斯人的离去而消散。

傅聪是中国最重要的钢琴家,他以琴艺征服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被被誉为“钢琴诗人”。

可没想到对于他的去世,网上也会撕裂一番。

社交媒体上,很多网友的评论聚焦于“英国籍”,“叛逃者”,“结了三次婚”……

他们的言论,令人不解:这些人从哪里来?生活中是什么样?九年义务教育到底有没有普及?

1

历史已和解

看《傅雷家书》,了解傅雷家庭,可以从侧面看见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历史。

傅聪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有着传奇的人生。

他是著名翻译家傅雷的长子,年少叛逆,学琴半路出家,公派留学波兰,斩获国际大奖,后来出走英国……

谁都无法否认的是,那个年代的动荡和混乱。

从大鸣大放到反右,从反右摘帽到文革,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艰难而凶险。

傅聪的逃离有其历史的困境。

当时,傅雷在国内被打成右派,傅聪担心回国后“陷入父亲揭发儿子,儿子揭发父亲的境地”,也害怕“被下放农村,再也无法弹琴”,不得已之下出走英国。

正如作者张丰所言:

某种程度上讲,这并不是他错了,而是“祖国”错了。

即便是教科书,也承认了历史上的那些错误。

他的父亲傅雷,更是为那些错误付出了生命。

1978年,身在英国的傅聪给邓小平写信,希望回国。

1978年12月28日,邓小平在傅聪的信上批示,

“傅回国探亲或回国工作都可以同意,由文化部办理。”

1979年,文联与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分别举行“傅雷、朱梅馥”追悼会,为他们平反昭雪。 

1982年12月16日,经文化部、教育部批准,中央音乐学院向应邀第5次回国演出的傅聪颁发了学院钢琴系兼职教授证书及校徽。

傅聪与祖国得已和解,之后他常常回国教学、演出。

《傅雷家书》也作为经典书籍被教育部推荐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生。 

网上总是不乏戾气十足的评论。

键盘侠从来没有客观的认知,他们甚至可能连傅雷傅聪是谁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全本读完《傅雷家书》。

不知从何时开始,总有人以“爱国”为帽子,试图到处给人戴。

好像唯有这样,才能彰显出自己的正义性和不容质疑的正确性。

圣诞节不能过,因为是西方的节日,傅雷去世不该缅怀,因为他是英国籍……

我常常说,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务是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否则难免受到网络上狭隘、偏执、浅薄的言论影响,而无法认清世界的真相。

傅雷父子一生都是爱国者,这并不是那些顶着所谓“爱国”帽子的网民,胡乱喊两句口号,痛斥“那个叛逃者”就能否定的事实。

如果能独立思考,面对争论和撕裂,就会去寻找历史真相,而不是动辄以“爱国”之名乱喷一气,来彰显所谓的“正义”。

道德感、爱国心是个人用以约束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准则,而不是抨击他人的武器。

什么是爱国?

作为普通人,踏实生活、认真工作、尊敬守法、友善邻里,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一边摸鱼一边键盘上打嘴炮爱国,绝不是真爱国。

什么是正义?

认清历史真相,捍卫真理叫正义。

 

2

东方钢琴家——傅聪

在1955年 “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傅聪惊艳世界,获得铜奖,还荣获惟一的“玛祖卡”最佳奖。

21岁参加肖赛的傅聪,论技术几乎是垫底的,但他对肖邦的理解非同一般,被音乐评论家称为比波兰人更懂肖邦的人。

傅聪琴键下的肖邦音乐,宛若气韵生动的水墨画,还带着“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意。

 

傅聪对肖邦的理解,之所以深沉而精准,源于他内心炙热的家国情怀。

肖邦年轻时被迫流亡到法国,终其一生都无法再踏上波兰的土地,只能靠着音乐表现民族的灵魂与思乡的感情。

与肖邦一样经历过离开祖国的伤痛,让傅聪对肖邦的作品有了更多的认同感。

从小浸染在诗词歌赋之下的傅聪,将琴谱中的音变成了最美、最贴于作曲家内心的画面。

傅聪说:我的东方人的根真是深,好像越是对西方文化钻得深,越发现蕴藏在我内心里的东方气质。东方自有一种和谐,人和人的和谐,人和大自然的和谐。东方的艺术是要化的,因为化了所以能忘我。忘我所以能合一,和音乐合一,音乐、音乐家、听众都合一。

傅聪在写给父亲的家书中提到:

中国人诗词中含蓄的、浪漫的家国情怀像极了肖邦的内心。

我爱你们

也因为爱你们而更爱我的祖国

也因为更爱祖国而更爱你们

——傅聪

 

3

父子和解

傅雷早年并不是好父亲,他性格暴躁,对孩子要求苛刻,动辄打骂。

《傅雷家书》里充满了对傅聪事无巨细的要求,哪怕那时傅聪早已成年。

傅聪经常长时间不回父亲的来信,也算得上一种心灵出逃。

傅聪没有走常规教育路线,由于学钢琴,四年级开始傅聪离开学校在家学习。

因为学琴多次与父亲发生激烈冲突,加上傅雷长久以来严厉狂暴的教育方式,青少年时期的傅聪极为叛逆,以至于傅雷根本无法管教。

在傅雷的打压下,15岁的傅聪已放弃钢琴,以同等学力到云南大学读英文专业,偶尔为合唱团伴奏钢琴。

17岁,傅雷才同意傅聪专攻音乐。

直到傅聪在“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中获奖,傅雷才与儿子真正和解,认同欣赏傅聪。

东方升起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

我做父亲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错误用你的才具与苦功给点破了,我真高兴,我真骄傲,能够有这么一个儿子把我错误的估计全部推翻!

《傅雷家书》也可以看作是傅雷对教育的反思。书中有多处父亲对儿子的歉意。

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

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

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不去,像噩梦一般。

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九日晚

 

4

人到中年,再读《傅雷家书》,读到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情真意切。

也感受到老派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的困顿无助,作为家长,难免感同身受。

正所谓,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成为父母,才真正看懂《傅雷家书》。

家书中父亲对远在海外儿子的那份焦虑和心慌,能与全天下父母共情。

而最终,细致情深如傅雷,面对自己的局限和孩子的远走,不得不试着放手,与儿子和解,以书信寄情。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接受孩子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是我们与自己、与世界真正的和解。

这也是我推荐每个家长都看这本书的原因。

今天,《傅雷家书》里,那个父亲最爱的儿子离去了。

不要理会网上的撕裂。

告诉孩子这对父子的故事,一起精读《傅雷家书》吧。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