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这一年的文化壮游:循先贤精神之光接续蜀地文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假新闻就是假借新闻报道 阿来这一年的文化壮游:循先贤精神之光接续蜀地文脉

阿来这一年的文化壮游:循先贤精神之光接续蜀地文脉

#阿来这一年的文化壮游:循先贤精神之光接续蜀地文脉|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阿来这一年的文化壮游:循先贤精神之光接续蜀地文脉

封面新闻 2023-06-08 09:03 97534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在成都,喜欢杜甫的人是有福的。除了有杜甫草堂可以去实地感受“诗圣”气息,位于春熙路附近、西部文化产业中心的阿来书房也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去处。在这里,每两周一次,在周六下午,阿来会“登台”讲一次杜诗。从2022年2月12日开讲第一期,到2023年5月27日,阿来的杜诗讲座——“杜甫 成都 诗”系列,已开讲15场。其实,这是几年前,阿来在“名人大讲堂”讲“东坡在黄州”时与读者的约定。特别是最近一年以来,阿来更是开启“文化壮游”,在探寻先贤中接续蜀地文脉。

阿来在阿来书房讲杜甫(摄影:刘建伟)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作为一位当代作家,我更应身体力行,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汲取优质营养为当代社会服务。”阿来说。

讲东坡留遗憾

用讲15场“杜诗”来弥补

时光回溯到2019年12月10日晚,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的“名人大讲堂”“苏轼月”首场讲座开讲。阿来带来一场主题为《东坡在黄州》的演讲,对苏东坡身上折射出的人文光芒、人生哲学,进行了精彩的探寻式剖析。

阿来参加“名人大讲堂”讲苏东坡  (摄影 陈羽啸)

开场,阿来即吐露心声:“非常不好,这么随便就上来了,此前在杜甫草堂讲杜甫时,我曾专门做了一身衣服,接到讲东坡的邀请,我也盘算做一身衣服,衣服做好了,但不能穿,因为前些天爬山扭伤了腰。今天本来想穿着好衣服、站着讲,因为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要讲中国伟大的文化先贤,这样不讲礼仪是不恭敬的,但有些时候情况也有所谓变通,今天也只好变通一下,对不起东坡先生,对不起大家,那我就坐下了!”阿来还透露,本来他想讲杜甫,“但上个月没争上。”让听众忍俊不禁。杜甫及杜诗是阿来的重点研读对象。如今,这个遗憾早已经弥补。

给大众讲杜诗,上古典文学课,其实也是阿来自己深入学习的过程。作为古典诗歌中最杰出的代表,杜诗不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丽宝藏,还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文学家闻一多评价杜甫时说,“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阿来在四姑娘山脚下讲杜甫(摄影:陈羽啸)

2022年2月12日,阿来的《杜甫 成都 诗》第一期讲座开讲。杜甫在成都居住将近五年时间,前前后后写了200多首诗。从春到冬,再从冬到夏,阿来在这个系列讲座中,既讲杜诗,也就着杜诗聊成都的历史文化。阿来还走出成都,前往川西高原,在四姑娘山脚下,在杜甫书写过的“西岭”千秋雪映照下开讲,带领听众进行了一场穿越古今的人文之旅。在最新一期(2023年5月27日)的讲座中,阿来讲的是杜甫与高适之间那段以诗相合、从相识到告别的生命友谊。

传统连接现代

让经典在当下“活”出来

这些讲座都是免费对外公开的。听众中有机关干部、企业高管,也有中学教师、公司职员,还有不少在校就读的大、中、小学生。阿来讲得用心,大家听得也认真。积累下来,算得上是修了一门杜诗精讲课程了。

阿来不光在成都举办传统文化讲座,还曾受邀出川主讲。2019年4月阿来就曾由川入黔,走进贵阳孔学堂,做客传统文化公益讲座,主讲的就是诗圣杜甫。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阿来的传统文化讲座,并不是泛泛地谈古诗,他还善于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注入当下的现实生活中,让经典在当下“活”出来。

“小时候总不明白,为什么总是被强迫着背诵《唐诗三百首》,这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长大了,我们就会明白,古诗跟我们的生命、情感会发生真正交互性的影响。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在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一个难点就在于很难把它跟当下的时代和生活建立起联系。我现在正在做的传统系列讲座,就是试着在这方面分享我的一些收获。”

讲完杜甫系列,这个传统文化系列讲座还会继续。下一个系列主题将是哪位,令人期待。

阿来在讲完一期杜甫后接受采访(摄影:刘凌霄)

阿来讲座后与听众合影(摄影:刘凌霄)

闭关创作剧本

以大众艺术推广苏东坡

2022年11月13日,三苏祠博物馆被授予四川作家“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的牌匾。在当天活动的致辞中,阿来情不自禁地称赞起了三苏祠和苏东坡在中国文坛和历史上的地位。他说,对当代人来说,中国浩瀚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璀璨的历史长河当中,苏东坡肯定是最高、最鲜亮的那一行,尤其是他在逆境中那种达观和对生活乐趣、生活美学不离不弃的追求,更是难能可贵。阿来还说:“每一次来三苏祠,我总是怀着一种高山仰止的心情,因为此地是中国文化圣地之一,如果要把这些文化圣地排一个名,我会把三苏祠排第一。因为苏东坡的文化、精神遗产,最大程度地囊括了中国文化的星系。”

杜甫是阿来非常重要的阅读对象,阿来承认是其“迷弟”。但这不妨碍阿来以同样浓烈的感情热爱东坡,“在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优秀的文人灿若星河,但是要达到苏东坡这样的境界,还真是少见。他当过很多个地方的知州、太守,政绩斐然。但当没有粥米果腹,他可以超越自己的阶层身份,亲自开荒种粮。更不要说他在诗歌、散文、书法上的卓越成就,甚至他还在煤炭、自来水、教育等方面也有所建树,他所主持疏浚的西湖和修筑的苏堤,至今还起到实际功用并有巨大的审美价值……真正的全面开花。”

2023年春天,阿来闭门专心写作。这次不是他的长篇小说,而是撰写一个跟苏东坡相关的电影剧本。作为诗歌、散文、小说等领域多面开花的文学多面手,阿来也写过《攀登者》等多部电影剧本。这次写自己热爱的苏东坡的电影剧本,他写得得心应手。5月中旬的一天,记者在四川省作协办公室见到阿来,聊到该作品的写作进度,阿来笑着说,“目前已经完成第一稿。写作的过程也是重新学习、再一次深入了解苏东坡的过程。”电影是传播度、受众面更广的艺术形式,让我们期待,在银幕上,见到阿来用剧本勾勒出的千年大文豪苏东坡。

常年研读经典

文化自信从诗词中来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古典文学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一个卓越的当代作家,必然会向自身所处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给自己的心灵和写作寻得一个源头活水。同时,他会愿意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收获,以讲座或者出版图书的方式,分享给大众。阿来就是卓越作家群体中的一位佼佼者。

阿来展示他在手机上看的经典(摄影:刘凌霄)

开讲杜甫讲座并跟大众分享的背后,是阿来自己对传统经典作品的常年研读。在他的家中、办公室,乃至他的背包里、电脑中,最不缺的就是图书、电子书。有一次他拿起手机,点开屏幕,“如果看纸质版,携带不方便。我就在手机上看《二十四史》。去年读完了《元史》,今年计划读完《辽史》《金史》以及西夏历史。此外,我还读完了《全唐诗》,还读了不少围绕《全唐诗》的各种古典或现代的批评文章,接下来要读宋词了。”

大文豪苏轼留给后世一大笔文化遗产: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各种文章4500篇。这也是阿来经常汲取的一个营养源。于是我们在阿来书桌前,发现了《苏轼全集校注》的身影。阿来还喜欢翻看《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收入包括杜甫、陆游、高适、岑参等盛唐一代伟大诗人在四川写下的经典作品。这些诗词,体现的都是中国尤其是四川的优秀传统文化。“重新阅读,对增强川人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精神记忆,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巴蜀脉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简单来说,增强文化自信,自信何来?诗词中来!”阿来说。

读书“勤”“博”之外,阿来还有一个优点是读得“深”。阿来对传统文化的阅读程度之深,令人佩服。2017年阿来走了两次河西走廊。其中一次他专门带上了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岑参诗现存世385首,其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写雪的。阿来提醒我们,岑参在过天山的时候,看到一种很罕见的花,还写了一首诗《优钵罗花歌》,非常值得注意。为此,阿来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深入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书写”,传播度很广。

阅读也不光是书本上的,用脚步丈量文字所映射的地理空间也很必要。阿来曾多次到实地去感受东坡生活、书写过的地方。长2.8公里的杭州苏堤,是阿来每次去杭州都要走一走的地方,“我要在这条路上想一想苏轼这个人”。读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寒食帖》,阿来也曾专门去过黄州两次,实地感受苏轼当年写下的那些诗、那些文章,创造出艺术事迹的地方。

作为四川人,阿来对东坡故里眉山自然非常熟悉。每次进入三苏祠,他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总是怀着一种高山仰止的心情。当时的四川文化为什么会哺育出这样绝世的人才?总结当时四川的生产、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对今天也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评论 2

fm9876578 2023-06-08 发表于四川

文化自信

初夏691044 2023-06-08 发表于四川

发展文化

我要评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