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服饰(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俭这个字叫什么 唐代服饰(一)

唐代服饰(一)

2023-09-20 19: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章怀太子墓中壁画,胡服、汉服者并立

唐代女子着胡服,不同于男子的胡服。唐代男子的胡服多是胡服与汉装结合之后形成的改良胡服。唐代女子胡服不以改良为尚,而是直取原样不加稍改。盛唐女装胡服与初唐相比,翻领较初唐开领要大。长裤除条纹装饰外,还有以小碎花装饰的裤子。

在唐代,胡服之所以流行,也与当时胡舞的流行有关。唐代的胡舞很受欢迎,据说当时唐玄宗、杨贵妃和安禄山都是跳胡舞的好手。胡舞的种类有十几种之多,以胡腾舞、胡旋舞和柘枝舞最为典型。

胡服在开元、天宝年间达到了流行的巅峰,一直持续到安史之乱爆发。安史之乱的领导者安禄山父子和史思明父子,在唐朝人眼中是地道的“杂胡”。因这场叛乱给唐朝社会造成了巨大创伤,在平定过程中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唐朝境内出现了对胡人的攻击和对“胡化”的排斥。胡服逐渐退出唐代时尚舞台。

唐代女性喜爱的帔帛,是在唐代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西亚服饰,后与中国当时服装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流行的“时世妆”样式。女性出门时所戴遮蔽面容的羃䍠本是胡羌民族的服式,因西北风沙多,常用之遮蔽风沙侵袭。到唐高宗神龙年间,较短的帷帽取代了羃䍠。盛唐以后盛行的大髻宽衣则是深受回鹘装的影响。回鹘是在唐代生活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接触。回鹘装的形式为折领连衣窄袖长裙,衣身宽大、下长曳地、腰间束带。折领及袖端均有绣金纹饰,纹样多为凤街折枝花纹。头戴桃形金风冠,冠垂步摇,脚穿云头丝履。

开放的唐代女装

唐代以前,中国女子衣装严裹,行不露足笑不露齿。到了唐代,作了大胆的尝试,开始穿短袖半臂,积极的穿男装、骑马郊游。到开元年间,女子半露乳已司空见惯。

唐初,女子服饰以窄袖儒衫加长裙为主要特点,至中唐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加了许多外来的元素,风格更多元化。

盛唐时宫中乐女流行一种袒胸套头衫,设计相当大胆,性感。它无开襟,分窄袖和宽袖两种,最主要的特点是低胸,因此成为了唐代开放女装的代表。这种服装在盛唐时非常流行,原为宫中乐女所着的宫装,后来传到宫外,也受到贵族妇女的青睐。这一时期襦衫的颜色最为流行的是红色和紫色,黄色和白色次之,襦衫上多有纹饰。

唐乾陵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穿着半臂、襦裙、披帛的仕女,部分为低胸装

唐代女子还有一种大袖配纱罗长裙的装束,长裙束至胸上,透明的纱罗内不穿内衣,胸部以上及肩部隐约暴露。大袖长可及地,这种袒胸露背的服饰在中国封建时代是非常少见的,由此可见唐代女装的开放程度。

唐代还有一种衫子为半袖衫,是一种合领、对襟、胸前系带子的衫子。这种半衫春天或秋天时穿在衣服的外面,既能保暖,又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也有一种穿法,就是只穿这种半袖衫,露出手臂,展现性感。这种样式是从晋代的一种式样发展而来的,由于设计独特,在唐代非常流行,为男女老少所喜欢。

唐代女着男装的现象也很普遍,主要是在初唐和盛唐时期。史学家认为唐统治者出身胡族,社会风气开放,唐代女子尚武是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唐代经济处于上升阶段,国力强大,社会稳定,西域各族或被击败,或成为唐的编户,商务往来增多,对喜欢标新立异的唐代女性而言,胡服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对于底层妇女来说,唐初“租庸调”赋役制度,使女性在家庭经济生活中与男性地位接近或相等,着男装对于她们是对地位的肯定。

《虢国夫人春游图》中穿男装的女子

唐代女着男装的文物资料很多,男装侍女并非一味模仿男性穿着,而是有选择地穿着符合女性审美眼光的男式服装。唐代的男装女子,往往会保留部分原先的女性装扮,不但在妆容和发型方面凸现女性特征,即使身着男式袍服,也会混搭部分女装。唐墓壁画中常见男式袍服下穿条纹裤及女式便鞋(线鞋或锦鞋)的男装侍女。也有男装女子仍保留女式发髻,既有少女之丫髻、双髻,也有翠钿珠饰之高髻,都是唐代流行的女子发式,尽管身着男服,也不失其美。

女子礼服

唐代皇后礼服,是在隋代皇后四服的基础上精简而来的。分为三等,即袆衣、鞠衣、钿钗礼衣。唐代首开钿钗共用的先河,为与皇帝冕冠前后二十四旒相对应,在皇后三服中会搭配二十四枝钿钗,由十二枝大花钗和十二朵小花钗组成。

皇后三服皆用“织成”料制作。使用织成料,是因为古代袍服,前后襟和肩部相属,加之皇帝和皇后的祭礼之服,各部位图案的位置是根据周礼的要求固定设计的,为了避免一匹布料按一个顺序织下来,剪裁时会出现图案正反的问题,因此在纺织时就将各部位按固定图案和既定位置提前织出,制作时只需按照规定的套路裁开缝在一起即可。这种形式的纺织物就叫织成。

袆衣,受册、助祭、朝会大事之服。深青色织成为之,画翚,赤质,五色,十二等。素纱中单,黼领,朱罗縠褾、襈,蔽膝随裳色,以緅领为缘,用翟为章,三等。青衣,革带、大带随衣色,裨、纽约、佩、绶如天子,青袜,舄加金饰。袆衣外袍为深青色织成,图案是十二行红色五彩翚翟花纹,内衬青色无饰衬袍,衬袍领上装饰有黼(斧)形图案,袖端、衣底边有绉纱绲边。袍外系革带和与袍服同色的大带,袍服的系结用同袍色的纽约。腰间悬挂白玉佩、绶。蔽膝同服色,镶红色的绲边,上饰三行翟纹。鞋袜均为青色,舄加金饰。

鞠衣,亲蚕之服。黄罗为之,不画,蔽膝、大带、革带、舄随衣色,余同袆衣。鞠衣黄色,用无纹饰的织成料制作,是每年季春之时,皇后亲治桑蚕举行亲蚕礼的礼服。腰间有大带、革带、佩绶,足下着同色履,其余细节与袆衣相同。

钿钗礼衣,燕见宾客之服也。十一钿,服用杂色而不画,加双佩小绶,去舄加履,首饰大小华十二树,以象衮冕之旒,又有两博鬓。钿钗礼衣是皇后见宾客的服饰,用杂色织成料而并无任何装饰。大袖、腰系双佩小绶,去舄加履。

宝山辽墓壁画《杨贵妃教鹦鹉颂经图》

命妇礼服也颇讲究。据《车服志》记载,命妇礼服主要有六等:翟衣、钿钗礼衣、礼衣、公服、花钗礼衣、大袖连裳。装饰图案、佩饰与皇后礼服相比有所减等,材质也逊色一些。

翟衣青色、罗质,是内命妇受册、从桑、朝会,外命妇出嫁及受册、从桑、大朝会的服饰。衣及裳遍绣翟纹,双排九列共十八只。青色纱质衬袍,黼形领,朱縠纱绲边的袖口、衣底边、裙裾,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缘,上绣两行两列雉文为章。大带随衣色,革带,青袜,舄,佩,绶,两博鬓。头饰加宝钿。

钿钗礼衣是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的礼服。脱胎于翟衣,钿钗数从十八枝到十枝不等,但无雉纹,杂色。脚下也去舄换履。礼衣因其用无纹杂色所以又叫杂色礼衣, 是内宫六尚、宝林、御女、采女等女官的礼服。服制具形与钿钗礼衣相若,没有首饰、佩和绶,这可能与女官的职责有关。公服的作用与男子公服相类,是内宫女官们日常供职之服。在礼衣的基础上去中单、蔽膝、大带,更加简洁,方便行事。花钗礼衣是亲王纳妃时王妃穿服的婚礼礼服。形制以王妃所嫁之亲王的品级而定,主要有花钗、大袖衣、裳、中单、蔽膝、大带、革带、袜履等组成。《新唐书·车服志》中认为“庶人嫁女亦用之”。大袖连裳服是六品以下官员的妻、九品以上官员的女儿出嫁时的婚礼礼服。青色袍服,内衬素纱中单,蔽膝、大带、革带,袜、履同为青色,头饰花钗覆笄,两博鬓上用金银杂宝装饰。

大体上,唐朝命妇的礼服,除花钗礼衣和大袖连裳服之外,其他几类礼服用途更像是女官官服。

女子常服

唐代女子的常服,是在继承周汉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西域各民族文化的精髓,自创的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风华绝代的服饰,在初唐、盛唐、中晚唐又各有明显的时尚变化。唐代贵族女子的常服,是唐内外命妇、官员妻女燕居时的装束,主要有:衫襦、裙、帔帛等。

初唐时,唐随隋制的特征较为明显。贵女常服是窄袖紧身衫(襦)、及胸长裙、披帔子。唐代女装无论丰俭,这三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初唐的衫襦,仍为紧身、圆领、窄袖,但逐步加大了圆领的开口,增加了长裙的“破”和裙长,使之更飘逸。长裙一般裙腰高至胸线以下,长及垂地。在大胆表现女性胸部曲线的同时,拉长下肢的视觉效果。

唐衫是夏装,单层、较薄,襦是冬装,有夹的和绵的,衫襦的替换视季节而定。衫襦领式较保守,衣袖紧窄,色彩多为浅而纯的单色。此时的帛布幅面较窄,为方便行走,每条裙子要用几幅帛布拼接而成,每一个拼接称为“破”。从考古发现来看,间色裙流行之初,条纹较宽,“破”主要以布幅为主。唐初的间色裙一般是用六幅布制成,后来增加到八幅、九幅。晚期条纹变细,每一“破”不再以布幅计量。随着纺织技术的提高,还有直接用黄、白、绿、粉红、茶褐五色丝线为经,织成的色织晕繝条纹。

穿长窄袖舞衣的唐代舞姬

唐代女性足上皆着履。履的样式繁多,以鞋头形状分主要有:尖头、圆头、方头、复瓣头、多层头等。贵贱之别主要在质地和纹饰上。“唐文德皇后遗履,以丹羽织成,前后金叶裁云为饰,长尺,底向上三寸许,中有二系,首缀二珠,盖古之岐头履也。”

盛唐时期贵族女性着装是整个唐代女子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盛唐女性着装浓艳、大胆、奢华、雍容大气、标新立异,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上概莫能有出其右者。

盛唐衫襦领式变化较大,渐成张扬的直领衣的天下。衣袖在武则天时代还有紧窄之风,开元天宝年以后,衫襦的衣袖渐阔,至文宗前后至垂地。颜色有白、青、绯、绿、黄、红等,又以红衫居多。衫的材质灵活,一般用帛,也有罗、纱质的,上有金银线。襦则往往绣有各种花样,所谓“薄罗衫子金泥缝”,“连枝花样绣罗襦”。新城公主墓室壁画中可见侍女着方领衫子,间色长裙,肩披帔子。永泰公主墓中各捧器物的女官和侍女则直现了“胸前堆雪”的场景。

永泰公主墓道壁画

盛唐贵女还有不着中单(内衬衣)的,仅用轻纱蔽体,露肩裸背,世俗对此毫不为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即是这种装束。

盛唐时普遍流行于贵族女性中的还有半臂。半臂的样式与衫襦相同,衣袖只有衫襦的一半。初唐时,是宫内低级女官的制服,及至盛唐,男子也有着半臂的习惯。女子的半臂开领大,多为对襟,没有扣袢,只在胸前用带子系扎,一般套在窄袖衫外面。唐后期因衫襦越来越宽大,着半臂的人就少了。

盛唐的间色裙,“破”越来越窄,更像是裙褶或者直接是裙料织成的纹饰。除间色裙外,还流行裙色为浑一色的“浑色裙”,类似于今天的百褶裙,上可束胸,中可贴臀,下又不妨碍裙裾成圆弧状散开。既便于行走,又能展现贵族女性的优美风姿。从色彩上来看,浑色裙主要以红绿黄为主,上品有红色的石榴裙、黄色的郁金裙、绿色的荷叶裙、碧裙,此外还有紫、青等裙色。从裙子的材质种类来看,此时有绸裙、纱裙、罗裙、银泥裙、金缕裙、金泥簇蝶裙、花笼裙、百鸟毛裙等。

《簪花仕女图》(局部)

花笼裙,是指用一种轻软细薄而透明的单丝罗织物,上饰织文或绣文的花裙,罩在其他裙之外,通过透视达到对朦胧和柔和美的追求。这种审美对日本影响深远。唐中宗时,安乐公主出嫁曾得到一件“益州献单丝碧罗笼裙,缕金为花鸟,细如丝发,大如黍米,眼鼻嘴甲皆备,嘹视者方见之”。这件精美的笼裙,上绣米粒大小的镂金花鸟,精巧到只有视力好的人才能看见。

百鸟裙据传也是安乐公主首先令人制作的,是将许多鸟的羽毛、丝、罗捻线织成的裙子。“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旁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

盛唐贵妇多着小头履。此时的履更加奢华,缀满金玉珠宝,质地也多为华丽的织锦。足靴也是当时女子常穿的,与襕衫、长袍并用。除皮革做的靴子外,还有用锦缎做靴面,式样仿照皮靴的锦缎靴,上面缀加各种装饰。受胡人靴子式样的影响,此时的皮靴和线靴都是薄底、尖头、小巧细致,与以往汉族传统的圆头厚底的履、舄完全不同。

从唐文宗即位至唐末,盛唐的气象日薄西山,贵族女性体态越来越丰肥,衣裙越来越宽,但服饰总体又回复保守。中晚唐女性的衫襦,袖可宽达四尺(1.18米)以上。敦煌莫高窟中保留的女供养人像,大多穿直领大袖的衫襦,长裙束于胸线之上垂曳于地,宽大的帔帛散垂,脚蹬高头履。唐中后期虽仍有半臂,但与盛唐相比逐渐减少,主要因为衣袖过于宽肥,半臂的佩饰功能消失。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中后期,妇女足衣喜着高头履。因为此时贵族女性喜欢穿长拖曳地的裙子,用高头履可将裙前裾抬起,方便行走。高头上仿照男子祭服之礼,设计成云头、笏头等。

相比贵族女性,平民女子常服要简约得多。荆钗布裙是唐平民女子的普遍装束。此时布裙的“布”,并不是棉花纺出的棉布,而是苎麻纺出的麻布。唐初棉花虽已传入中国,但北路只传到新疆,南路仅传到两广、福建一带。元代中国全境开始普遍种植棉花。上古至唐宋的三千年间,中国的纺织主要是:葛、麻、丝,其中麻又有大麻、苎麻等。

平民女子的服饰资料不多,从仅见的资料来看,庶民女子通着衫襦、裙、裤,披帔帛,但庶民女子的衫襦和裙与贵族妇女的衫襦、裙款式上不太相同。因为庶民要劳作,所以她们的装束比贵族女性要紧窄、简单。与盛唐贵族女子服装丰腴、宽肥、薄、露、透的时尚相比,庶民女子身型较为清瘦,领、袖相对较紧窄。在男装和胡服风气影响下,更多庶民女子选择男装或胡服,即使着裙,裙长也仅及膝,内着紧口长裤。

未完待续......

今日重磅推荐

好生活杂货铺春夏福盒

!限量发售 !

精选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

集结而成春夏款服饰盲盒

款式与数量随机

RENLI SU

没边

FAKE NATOO

......

你爱的品牌,都有可能被你抽中

按吊牌价,每个福盒价值超过6000元!

不过好生活杂货铺春季回馈粉丝

特限量推出10个福盒

!!仅售699元 !!

无法预知的,是盲盒内的惊喜

可以肯定的是, 699绝对超值!

进入好生活杂货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