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结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信息素质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和特点和意义 【权威解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结构

【权威解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结构

2023-12-27 19: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结构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如同2003版课标中的科学素养一样,是2017版课标的“魂”。如何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它与科学素养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每一条素养之间具有怎样的结构。这些问题非常有必要加以阐明。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之所以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命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解决由于“应试教育”导致的“有知识,无素养”的问题。为了应试,学生通过记忆而不是建构来习得知识;头脑中的知识,多是浅表性的而不是本原性的,多是散点式的而不是结构化的。这样的知识只具有考试答题价值,而不具有迁移应用价值,在真实问题解决中难以发挥作用。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素养。

所谓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完成一件工作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品格。具备素养的人,在社会中可以产生“正能量”,也有可能带来“负能量”。这也就是说,素养是有价值取向的。课标中所提出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1]1。

所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属于智力因素,“必备品格”主要属于非智力因素,“正确价值观念”属于价值取向。3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关系

有了科学素养,为什么还要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2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这是学习新课标,使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必须从理论上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2.2.1 化学课堂教学的圈层结构

在实然的化学教学中,可以发现,当一个化学知识进入课堂时,我们实际上给这个知识穿了2层“衣服”,一层是“认识层”,一层是“教学层”。例如,“通过这些实验事实,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大家讨论一下。”实验事实和结论,是化学知识,属于“知识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启发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属于“认识层”;“大家讨论一下”,运用了“讨论法”,属于“教学层”。我们将化学课堂教学中知识层、认识层和教学层普遍存在的这种圈层关系,称之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圈层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化学课堂教学圈层结构

化学认识层回答的是,如何认识化学科学知识,即认识方式方法问题;化学教学层回答的是,如何有效地认识化学科学知识,即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认识层和教学层的有机融合,才有可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圈层结构模型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要重视化学认识层的深入研究,化学认识层更具有化学学科特质。

2.2.2 认识的层级结构及其与教育、素养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认识论来看,认识具有不同的层级。站在化学教育的立场上,按照认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可分为3个层级,即哲学认识、科学认识和化学认识。它们与教育、科学教育和化学教育,核心素养、科学素养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认识的层级结构及其与教育、素养之间对应关系

2.2.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科学素养的深化和具体化

从图3可以看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科学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1]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化学学科层面来落实科学素养,因而,它是科学素养的深化和发展;同时,它又要反映和体现化学学科特质,因而,它是科学素养的具体化和化学学科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论是科学素养理论的重大发展和深化。这也是2017版课标先进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标志。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那么,如何理解这5条素养及其相互关系呢?

对这5条素养,有人提出质疑,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不仅仅只适用于化学学科,物理、生物等其他学科也适用。这个问题的实质,实际上就是看待特殊性的哲学方法论问题。看待特殊性的哲学方法论主要有2种,一种是还原论,主要看的是“局部”;另一种是“整体论”,主要看的是“整体”。以往看待特殊性,往往看的是局部,也就是逐一去看;当代看待特殊性,往往看的是整体,也就是系统地看。例如,我国《化学教育》杂志的特殊性,国家化学会刊物、教育类杂志、中国杂志,主要研究化学教育,这4条特征都不是我国《化学教育》杂志所独有,但放在一起,指的一定就是我国《化学教育》杂志。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一样,基于还原论来看,都不是化学学科所独有;但基于整体论来看,指的就是化学学科。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阐述的是“宏微结合”;化学是变化之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阐述的是化学变化中的“变”与“不变”问题,化学变化中的“不变”,是相对不变,存在动态平衡。因此,这2条素养反映的是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和化学学科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反映的是化学学科思维方法。化学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属于化学科学认识范畴;“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属于化学科学实践范畴;“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重点强调化学科学的绿色应用和社会责任担当,属于化学科学价值范畴或化学科学应用范畴。基于此,可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条素养进行结构化,如图4所示。

图4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结构

实践-认识-再实践(应用),是哲学认识论的一般过程。因此,这5条素养的提出是有哲学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那么,科学素养的3个构成要素,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构成要素有什么不同。在系统科学中,从考察系统方式来划分,可将系统分为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因而,构成系统的要素,也可分为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静态要素只表明系统的成分;动态要素不仅表明系统的成分,而且还表示系统的运行过程(动态)。科学素养的3个要素,属于静态要素,只表明科学素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要素,属于动态要素,不仅表明构成成分,而且还表明从化学科学实践到化学科学认识再到化学科学应用的素养形成与发展及其表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彭笑刚.物理化学讲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

[3] 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2-123

[4] 郑长龙.化学教育,2010,31(5):15

[5] 郑长龙.化学新课程教学法·初中化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2

引用本文

郑长龙.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及解析[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8, 39(9): 41-47

文章链接

微信征稿:观点评述、教学案例、教学心得、微课视频、实验视频、趣味实验、活动报道、科普文章、论文交流、人物事迹、试题评析等,新鲜、热门、有趣、实用,统统都可以,让分享促进你我成长,让传播增强化学力量!如果文章阅读人数超过3000,朋友圈分享人数超过300,则赠送1套全年《化学教育》!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主题请写明“微信投稿”。鼓励原创,若参考了他人的文章,请注明来源,以免引起抄袭和剽窃的争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