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 吴川斌的博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信息技术发展简史视频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 吴川斌的博客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 吴川斌的博客

2024-07-11 06: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充满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过程。从最初的机械计算设备到现代的高速电子计算机,这一历程展示了人类智慧和技术的飞跃。

早期计算设备

数千年来,人们一直使用各种装置来辅助计算,其中大部分使用的是与手指一一对应的方法,最早的计数设备很可能是一种计数棒。如下图所示:

伊尚戈骨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嗯。。。千万别怀疑老wu贴错了图,上边的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给出的资料,叫做伊尚戈骨的一种骨器,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早期。它是一条暗褐色的狒狒的腓骨,其一端嵌有一块锋利的石英,也许为了用于雕刻。一开始它被认为是一根记数棍,因为上面的三列刻痕被解释为计数符号,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些刻痕只是为了方便抓握,或者其他的非数学的理由。

用这个来计数老wu觉得有点扯,效率太低了,还是老祖宗发明的算盘牛逼,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算盘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用算盘计算称珠算,珠算有对应四则运算的相应法则,统称珠算法则。尤其在加减法方面。根据珠算演变而来的珠算式心算成了速算技术的一种。

第一台计算机

“数字”一词(源自拉丁语“digitus”:手指)意味着信号或符号只能取有限个离散值,与模拟信号不同。如果信号或符号只能取两个值(例如0和1),则称为二进制数字信号或二进制符号(英文缩写:Bit,Binary Digit)。数字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英文中称为“Computer”,即计算)的发展密切相关。

早在17世纪的1642年,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年6月19日~1662年8月19日,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加减法计算器。它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制成的机械式计算装置,通过手摇方式操作运算。他称“这种算术机器所进行的工作,比动物的行为更接近人类的思维”。这一思想对以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设计的计算器的图纸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19世纪初,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19世纪英国的杰出数学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也被誉为“计算机之父”)提出了所谓的“分析机”的首个可自由编程计算机方案,其中包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

Charles Babbbage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查尔斯·巴贝奇在研究完他的差分机后,于1822年在一篇题为《论机械在天文及数学用表计算中的应用》的论文中向皇家天文学会宣布了他的发明,他还设计了用于辅助导航计算的机器。在1833年,他意识到一种更通用的设计——分析机。程序和数据的输入将通过穿孔卡片提供给机器,这是当时用于指导机械织机(如雅卡尔织布机)的一种方法。至于输出,该机器将配备打印机、曲线绘图仪和铃铛。该机器还能够将数字打孔到卡片上,以便后续读取。分析引擎包括算术逻辑单元、条件分支和循环的控制流,以及集成内存,使其成为第一个能够用现代术语描述为图灵完备的通用计算机设计。

当时,由于电气工程还处于发展初期,计算机必须以机械方式实现。查尔斯·巴贝奇的发明领先于他的时代:由于其复杂性,分析机在机械上无法实现,但为后来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直到20世纪二十年代,随着继电器技术的发展,康拉德·祖斯(Konrad Zuse,德语:Konrad Ernst Otto Zuse,1910年6月22日—1995年12月18日,是一位德国工程师和计算机先驱)才在1936年在德国展示了第一台电机械计算机的实现。

Z1是康拉德·祖斯于1935年至1936年设计、1936年至1938年制造的一台机械计算机。它是一种电气驱动的机械计算器,可编程性有限,可以从穿孔板上读取指令录音带。这台机器是一个22位浮点值加法器和减法器,一些控制逻辑使它能够进行更复杂的运算,如乘法(通过重复加法)和除法(通过重复减法)。Z1的ISA有9条指令,其CPI范围从1到20。Z1是康拉德·祖斯设计的一系列计算机中的第一个。Z2和Z3是基于许多与Z1相同的想法的后续产品。

康拉德·祖斯与其发明的Z1计算机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93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艾肯(Howard Hathaway Aiken,1900-1973)也实现了一台电机械计算机——哈佛一型(Harvard Mark I)。虽然哈佛一型仍然使用十进制系统进行计算,但从1940年代开始,计算机基本上都是采用二进制数字系统。在二进制系统中进行计算意味着只使用二进制符号来实现算术运算,并且是一个基于二进制的权值系统——而十进制系统使用十进制。转向二进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二进制系统中的算术更容易实现。

哈佛一型计算机输入/输出和控制的特写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由继电器替换为电子真空管,电子真空管相较于继电器可以更快地切换,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不仅算术运算,还有信息存储和控制电路都是以二值逻辑——即二进制的数字方式实现。相比于模拟实现,数字的二进制实现具有一个重要优势,即电子电路更加抗干扰。抗干扰性源于电子电路只需实现两个离散的开关状态,即“0”和“1”。数字技术的数学基础是乔治·布尔于1847年引入的“布尔代数”。克劳德·香农于1937年将其转化为所谓的“开关代数”,这仍然是实现数十亿个晶体管的高度复杂电路的基础。

数学家乔治·布尔(George Boole)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数学家、电子工程师和密码学家,被誉为信息论的创始人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英语:Claude Elwood Shannon)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一系列早期的电子计算机,如ENIAC,它们主要用于军事目的,比如破解密码和计算弹道。

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英语: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由其英文缩写组成,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它是图灵完备的电子计算机,能够重新编程,解决各种计算问题。

ENIAC 计算机的部分展示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ENIAC在1946年公布的时候,就被当时的新闻赞誉为“巨脑”。它的计算速度比机电机器提高了一千倍。这是一个飞跃,之前没有任何一台单独的机器达到过这个速度。它的数学能力和通用的可编程能力,令当时的科学家和实业家非常激动。发明它的人为了进一步推广这些新思想,举办了一系列关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讲座。

除了速度之外,ENIAC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体积和复杂性。ENIAC包含了17468个电子管、7200个晶体二极管、1500个继电器、10000个电容器,还有大约五百万个手工焊接头。它的重量达27吨,体积大约是2.4m×6m×30.48m,占地167平方米,重30英吨,耗电150千瓦(导致有传言说,每当这台计算机启动的时候,费城的灯都变暗了)。

然而,这也体现了真空管技术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当时的计算机体积庞大,能耗巨大。ENIAC计算机的电力需求达到了150千瓦,而其计算能力相对现代标准非常低,每秒仅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即0.005 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而现代微处理器每瓦的电力输入可以获得超过千次MIPS的计算能力(每瓦1000 MIPS),相比之下,ENIAC的每瓦计算能力仅约为3.6 \times 10^{-8} MIPS/Watt。这种能效巨大的差异或许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过去70年计算机技术的巨大进步。

晶体管的发明

向微电子进发的重要一步始于1948年由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约翰·巴顿(John Bardeen)和沃特·布拉顿(Walter Brattain)发明的双极型晶体管。”晶体管”一词是由英文单词”Transfer”和”Resistor”构成的复合词。到了五十年代中期,单个晶体管被发展成了数字逻辑门,这些逻辑门器件用于IBM、DEC等公司的计算机的”晶体管化”。这一步骤类似于之前通过引入真空管技术所实现的,可以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参数,如计算能力、尺寸和能源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追求提升性能参数的过程,其中主要涉及到计算能力。除了在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的诸多改进之外,过去80年中取得的巨大进步主要归功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威廉·肖克利、约翰·巴顿和沃特·布拉顿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集成电路的革命

微电子实现是指在半导体基底上集成晶体管及其他器件,如二极管、电容和电阻,通常称为集成电路(英文:integrated circuit,缩写:IC)或“芯片”。第一块集成电路是1958年由杰克·基尔比在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开发的,作为一种在锗基底上的振荡器电路。罗伯特·诺伊斯在1959年在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也开发了一种集成电路,但是是基于硅的。仙童能够通过光刻技术开发出一种特殊的制造工艺,用于制造具有平整表面的集成电路。这种硅平面技术后来成为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的基本工艺,并且以更先进的形式至今仍在使用。

仙童“八叛逆” 缔造了“硅谷模式”的传奇

首批数字集成电路于1962年首次以双极型工艺的形式作为所谓的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门由德州仪器和仙童等公司推向市场。随后,通过采用这种技术,IBM和DEC等公司的计算机得到了进一步改进。TTL技术的特点是集成度较低,因此在一个TTL芯片中实现了一些门功能、存储功能或较为复杂的功能,如计数器。这被称为SSI(小规模集成:每个芯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