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侯康乙的字值钱吗 曾侯乙墓(1)

曾侯乙墓(1)

2023-12-11 23: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科研考古工作者对曾侯乙尸骸进行碳十四测定,结果也表明其死于公元前433年—公元前400年,死时约42-45岁。

4、“曾随之谜”的破解:

史料对“随国”有记载,但不见“随国”铜器出土;“曾国”在史料上并无记载,却常发现“曾国”铭文铜器。1978年“曾侯乙墓”发现后,引起了学术界对曾、随是一国两名,还是两个国的“曾随之谜”的大讨论。

曾侯舆(曾侯与)编钟上180多字的铭文清楚表明,曾、随是同一个国家,这破解了困扰史学界36年的“曾随之谜”。

(1)实证:

曾侯舆编钟,记载了战国时期吴王伐楚,楚昭王逃到“曾”国的历史。这段历史在《左传》中有详细记载,不同的是《左传》中保护楚昭王的国家是“随”,曾侯舆编钟上用的是“曾”。这就证实了“曾”、“随”确实为一个国家。

(2)佐证:

① 叶家山墓地考古史料,可以佐证“曾国贵为姬姓”此定论。依据为:叶家山出土青铜簋上的铭文“犺作烈考南公宝尊彝”, 此处的“南公”,就是南公括(适),为姬姓,可推定曾国是西周早期被分封到南方的姬姓侯国。

② 在湖北随州文峰塔,春秋晚期曾侯墓墓葬中,发现了“随大司马戈”。该戈属东周时期,刃上清晰刻着“随大司马献有之行戈”的铭文,是至今所有曾国墓葬群青铜器物发现中,唯一明确记录归属为“随国”的青铜兵器。

学者说“铭文是最有说服力的,有铭文为证,曾随一家、曾即是随,已没有悬念。”当“曾侯乙墓”考古成果发布后,考古界、史学界均对此没有异议。至此,延续36年“曾随之谜” 终于尘埃落定。

“曾侯乙墓”考古综述结论为:

墓主“曾侯乙”所属的“曾国”与史书记载之姬姓“随国”为一国两名,其始祖为赫赫有名的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括)。“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的国君——“曾侯乙”的一座墓葬。

【曾君自辩】

只见曾君默默地拿出他的“笔记本”,而“笔记本”上记着:

① 竹简240杖,墨书文字6696字。

② 青铜铭文共4947字:

乐器编钟铭文2828字,编钟铜挂件铭文740字,铜磬架铭文5字,铜鼓座铭文7字,青铜礼器与用器上铭文871字,青铜兵器如戈铭277字,戟铭198字,殳铭18字,青铜车軎上仅见3个字。

③ 钟架横梁上刻文187字,磬匣上刻文99字,石编磬刻文696字,漆木箱刻文12字和漆书42字,圆形木饼上墨文字5字。

墓中共计出土12696字。(参见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上册第483、487页。)

全世界考古学者都认可:“没经搅动的墓中铭文最有说服力”。

可曾君幽幽地来了句:前提得是你们对铭文破译及描述准确无误啊,亲们!

说着曾君激动起来,他愤愤不平地控诉道:

(一)我之姓姬,名武,贵为周文王第七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于天下人而言,身份不贱,为何今之世人偏说我是安居汉中的“曾国”小诸侯呢?——此为我之不平一。

(二)本人战功显赫,先封郕邑,人称“郕叔”。因淮夷作乱,从郕到曾国灭淮夷保周,因此我又被周王封为汉中的曾国国君。我乃周首封之曾国国君,故号“1”。1、乙相通,所以铭文“曾侯乙”中的“乙”乃我之号,非我之名。世人名、号不分——此为我之不平二。

(三)早在我之前,已有“曾国”。所以对于那些带有“曾”、“曾侯”铭文的墓或器物,我想说的是,若在我被封“曾”之前,则与我无关,也非我之先祖、我之物。若在我封“曾”之后的“曾国”才与我有关。如今世人把所出现的“曾”、“曾国”全部混为一谈——此为我之不平三。

(四)我薨之年,在王周五十六年(即从文王受命之元年算起)。今世人论我墓之年代在公元前433年(或略晚)——此为我之不平四。

(五)我名字中的“郕”、“盛”大量铭刻在那些给我送终的器物上,世人却视而不见,见而不识——此为我之不平五。

(六)给我送终(钟)的并非楚惠王酓章。我与他可以说是“风牛马不相及”。因我成名之时,楚国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附庸而已。我乃姬姓王叔,给我送钟(终)的只能是周王、周天子,这才合乎礼仪啊——此为我之不平六,这也是让我最憋屈的。

(七)我以周文王子并诸侯国君的身份下葬,这样的身份拥有的是仅“次王一等”的礼仪,故而,汉地之墓盛莫如我!奈何世人有眼不识“墓中物”——此为我之不平七,气活死人了简直。

(八)墓中出土的很多铭文里,明明大喇喇地刻着我父“文王”二字,怎么就看不到呢?——此为我之不平八。

(九)墓中,给我殉葬的人为二十一人,这若在战国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春秋时期,孔夫子就对殉人制度口诛笔伐,这有史可查。春秋战国之际,源于礼制、仁义、忠孝思想的影响,杀殉的反对浪潮日渐高涨,若处在这种时代、这样的环境下,还逆世而为,杀那么多殉人给我陪葬,还不得被唾沫星子给淹死,且将此载入史册啊?——此为我之不平九。

最后,可能会有人问:你之“曾国”及后人为何不见于诸史呢?唉!曾侯乙不禁叹了口气:家丑需自抑,哪能自扬?!若要问就去问汉水之滨吧。

(备注:“曾侯乙墓”内容较多,将分篇介绍,要完整了解,请参阅上下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