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喜欢推理小说?它们的魅力在这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侦探小说的推荐理由是什么 我为什么喜欢推理小说?它们的魅力在这里!

我为什么喜欢推理小说?它们的魅力在这里!

2024-07-16 16: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那些错误地看待推理小说的人怎么样了?

曾经给朋友讲过一个推理故事,听完后ta表达了自己的听后感,当时好想阅后即焚。

ta说的话都没错,但我觉得理解的角度有偏差。

任何艺术和文学,都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对于不同的艺术,欣赏雕塑和画作的角度和思路固然有一定联系,但一定是有所区别的。

用专家的眼光看工具书,用严肃的眼光看论文和经典,用创意和有趣的眼光看待娱乐文学,才是解读和欣赏。

推理小说最重要的是欣赏其推理的严密性和反映的社会问题,而不是去分析为什么这么多有问题的人聚在一起发生了这么多问题,如果这么较真,动漫和推理还会出现吗?

童话和科幻更是没有立足之地。

况且,这一点也能解释:现实中确实存在这些人,只是很少有机会被整合在一起,如果真的凑在一起,那产生的化学反应会像蝴蝶效应般,在小说外的真实世界真正发生。

推理小说好在哪里?

很多推理小说大师都总结过推理小说的写作方式和读者审美,这算是一种约定——关于作者和读者。

这些守则并非一定要逐一遵守,有很多打破常规的推理小说也很经典。但最重要的一条守则是必有的,否则就不能算作是推理小说,即公平性——把所有破案线索都真实完整地呈现给读者,公正地与读者进行竞赛。

这就是推理小说的魅力。

附:推理小说守则之一——诺克斯推理十诫(部分)

1.真凶必须在故事早期出场。

2.搜查方法不可使用超自然能力。

3.犯案现场不可有两条以上的秘密通道或漏洞。

4.犯案手法不得使用未发明的毒药或科学难以解释的机器。

5.除了易容骗过其他角色的情况外,侦探不可身兼真凶。

6.双胞胎或一人二角的情况得事先让读者知道。

中国的推理小说好看吗?1.边缘化现状

有人说,中国的推理小说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以警察为主角,讲的是破案的故事。

1.1 也许中国还没有推理小说

大部分都是一味迎合读者消遣娱乐心理,弱化推理和现实,违反“不流于迎合用户、不作无意义的猎奇”原则。

各种网络小说,包括畅销作品,都是偏悬疑、惊悚或恐怖的剧情,完全弱化了推理,美誉真正意义上的推理小说。

有些推理周刊虽带有一定推理但没有形成成熟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手法,且带有一定的迎合主流。

很多网络作家的小说剧情感很强,描写悬疑恐怖的剧情非常拿手,我看过的黑色火种、姻合的小说就比较有创意,可惜仍然停留在主流市场。

南派三叔的书也是,很奇幻很悬疑,但是他没有做到身为作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故事的完整性。故事再离奇再绚丽,该解释的疑点得解释,该描述清楚的过程得描绘。不能为了故事好看,留下许多坑,导致后期无法填补。特别是他的成功,更是对小说市场的一种不良引导——一味地追求剧情而忽略了事件的逻辑性,导致仓促结尾、疑点重重。

我很痴迷地看完了《盗墓笔记》,甚至三叔的其他小说也都看过,发现每个系列都在留坑。

客观来说,他不能叫作家,只能算网红。

1.2 是否该期待国产推理小说

中国有很多小说家,特别是无穷无尽说不上名的网络写手,他们写玄幻、悬疑、惊悚、恐怖、血腥的小说,但没有一本是推理。

那些故事里,有些还是不入流的YY。

也有作家很努力地在写推理小说,也有人很努力地在推动,各种推理杂志、网络小说层出不穷,但都消逝在时间的洪流里,没有留下真正经典的东西。

中国经典的小说都是写60-80年代的故事,很现实也很虚幻,很美好也很残酷,那些作家都是自身或者上一代经历过社会变革和动荡,对人性的感悟极深极细腻,所以写的小说特别能打动人,可惜没推理小说。

我们好像错过了推理小说发展的最好时代。

前人总说,90和00的时代,是很幸福的。我们对社会剧变不了解,对人性百态不知道。我们追逐自由和梦幻,内心脆弱,正好又赶上互联网大潮流,所以一跃而进入一个电子娱乐社会。那是一种完全不用动脑就能放松的娱乐,连看书都变得很沉重。

最让人放松和容易感知的解压形态就是感官上的刺激、味觉上的解放。这也已经成了最大的两块吸金石,一是各种剧各种综艺节目,二是各种餐馆各种外卖。

我们“进化”为用图片和视频来消解自己的不安和压力。过于娱乐消遣又引发光阴虚度的焦虑,反而引发了更多的压力。然后它们成了个死结。

看书的方式从纸书到电子书,再到各种自媒体的千字文,现在变成了网剧。你可能几个月没看过一本书,但不可能几个月一部剧都没看。这让我不得不忧虑中国推理小说的未来,甚至这个范围扩大到了所有文学。

人类对事物最快最深入的理解在科学上也有相关解释。最难理解的是文字,图表次之,最好理解的是视频。所以小说需要思考和文转图,但视频不需要;而从交互上讲,阅读是一个孤独的过程,如果你能享受这种孤独,就会很美好,你无法分享这个过程中的喜悦感。而视频只需要弹幕和评论就能实时地表达自我。

当你写的小说买的人少了,看的人少了,评论的少了,你还能坚持一直写下去吗?

当读者都喜欢穿越宫斗、悬疑恐怖题材,你还能保持自己的标准、不迎合大众吗?

当然真正的有原则的作家也有,只是很少。

好在我读书不多,还有很多经典好书可以慢慢看。可是推理小说的未来谁来撑起一片天呢?

我们聊聊推理小说发展史

推理小说起源于美国,发展于英国,大行其道于日本。

1.英美

——萌芽期:19世纪40年代开始——

西方侦探小说:美国爱伦·坡为鼻祖——首创模式

第一部长篇《月亮宝石》:威尔基·科林斯

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开挂连续剧:1887年开始

——全面繁荣期:一战与二战间隙——

美国:艾勒里·奎恩 1930年

英国:阿加莎·克里斯蒂 1920年 曾在医院工作,擅长创作毒杀

——派别——

本格派:突出逻辑推理,写实风格。

硬汉派:带有一定动作或英雄风格,侦探并不全能。如《漫长的告别》

2.日本

江户川乱步给它下的定义是:“主要着眼于运用逻辑推理,逐步揭开有关犯罪的秘密,描写破案过程的有趣文学。”

松本清张对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定义是:“把推理小说从神出鬼没的小天地里放到现实社会的空间中”。

——侦探时代:趣味性——

侦探:智慧型,精于推理,擅长分析,料事如神,明察秋毫,既风趣幽默、博学多才,又精通格斗、性格顽强,几乎不展示出人性的弱点。

罪犯:大多是心理变态、性格孤僻,有强烈反社会情绪和报复意识的人。

a.本格派:

江户川乱步、角田喜久雄等:着重破案的逻辑推理,剧情多为情杀或遗产争夺,未脱离欧美的故事情节。

b.变格派:

横沟正史:强调写神奇、变态心理和冒险情节,偏浪漫主义,但逻辑不够严密。

——推理时代:思想性、艺术性——

侦探:不再是明确意义上的侦探,而是普通人。他们缺乏神奇色彩,破案靠的是多方搜查证据、不断修正和分析,虽然不再被神化,但更贴近生活,办案过程更科学实在,其个人缺点和思维矛盾也会体现出来,甚至影响案情走向。

罪犯:可能是任何一个人,包括学生、成功人士甚至警察,这些人有各种动机和恶意,有时是现代人内心潜在的犯罪意识,最终形成了连锁反应。

a.社会派:

松本清张、森村诚一:关注点不再是案件本身,而是犯罪的根源——社会和人性。

b.新本格派:

岛田庄司、绫辻行人、京极夏彦:融合社会派,剧情围绕真实的社会现状展开,但对制造诡计和解谜仍痴迷。

结语

我只是个小小的学习者,文笔一般。可是,却经常被人称赞和敬佩,就因为我坚持一直看书和写读后感。

这多小的一件事啊!我不过是在重复学生时代的行为,以及满足我的爱好和丰富生活。周围经常有人对我说,我已经好久没看书了,我完全看不进去,云云。

其实我也处于这种循环,只是一直在挣扎,不至于完全陷进去。相对于更严肃的文学,推理小说更具娱乐性和趣味性,所以我读得多一些,当然社会派推理也很写实,对社会人性的刻画很深。

稍微严肃一些的小说,我读得会比较慢。在工作之后,我读过的不多,甚至都可以列举出来。最近完整看完的有《陆犯焉识》、《苏菲的世界》、《月亮与六便士》等等,目前正在看的是《十日谈》、《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乔布斯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每天换着看一点。虽然娱乐性不强,但作者们都写得很引人入胜,所以并不觉得难受和看不下去。(今天回看,也只有朴槿惠的看完了。)

为了保持专注、坚持读书,给不同性质书籍划分一定比例是很有意义的。在非工作的时间里看书,趣味性较强的推理小说占20%、趣味性略弱学习性较强的文学作品占50%、学习性较强的专业书籍占30%,这样慢慢坚持,优化比例,希望能慢慢转移到2:3:5,可能学习过程中会更加不适,但只要读完一本、写完读后感,就会感到无比满足。有一句诗更能概括这种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每一本书开始读时的状态很重要,也更加不适,只要过了这个阶段,渐入佳境,读书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就显现出来了。除非是像村上的《1Q84》,看到开头就已经不能退出了,恨不能一口气读完,就像熬夜刷剧那样。

我尝试写过小说,结果连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文笔太生硬,剧情太平淡,人物太单薄,这既是个人社会经验不多的结果,也是整体环境下跳脱不开的桎梏。主角是一个大学生,故事发生在他朋友身上,最后和警方合作破案,犯案原因是爱情导致的自卑自弃,凶手还写了两个,但无奈杀人方式除了毒杀就是抛尸,最后写了一万多字就停了。

我是希望自己能像我喜欢的推理小说家那样,写一部长篇的真正的带有中国特色社会背景的小说,但言之尚早,长路漫漫。

以上。祝你阅读愉快~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