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工程管理研究前沿重点解读(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供应链效绩评价 2020工程管理研究前沿重点解读(三)

2020工程管理研究前沿重点解读(三)

2023-12-10 01: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2020工程管理研究前沿重点解读(三)—供应链韧性

转自:微信公众号“工程管理前沿”(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官方账号)

供应链韧性

“供应链韧性”(Supply Chain Resilience)的概念最早是在 2003由Rice教授和Caniato教授提出,但其定义是由 Christopher 教授和 Peck 教授在2004年首次提出,将供应链韧性定义为“供应链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原状态或者更加理想状态的能力”。随着学者们意识到韧性的供应链是应对突发性风险的一种重要工具,供应链韧性的研究也逐渐增加。下面主要对供应链韧性的理论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热点研究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分析。

(1)供应链韧性的理论研究视角

在供应链韧性的研究中,学者们所采用的理论,包括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初步统计有二十余种。在这些理论中,最常用的理论是资源基础观、动态能力理论、关系理论和系统理论/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等,其中资源基础观是最基础和核心的理论。企业资源基础观将企业视为一系列资源的集合。企业的能力与竞争优势源自于企业所拥有的有价值、稀缺、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在复杂多变的环境扰动下,企业需要不断整合、构建和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以此增强供应链韧性。然而,由于资源基础观本质上是静态的,忽视了市场动态性的影响,因此学者们又采取了动态能力理论、关系理论来对资源基础观在动态环境条件下进行拓展。此外,一些学者们认为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认为韧性是系统的固有特征,利用系统理论/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来对供应链韧性进行研究。

(2)供应链韧性的研究方法

关于供应链韧性的研究,其研究方法可分为定性的研究方法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其中,定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案例研究为主,定量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优化、决策分析、网络建模和模拟四大类。优化是采用最多的定量研究方法,其包括多目标线性规划、随机规划、目标规划等。决策分析主要采用的方法为多目标决策分析、层次分析法、网络分析法等。网络建模的方法包括贝叶斯网络、图形建模、聚类供应链网络模型等。模拟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基于主体的仿真模拟和离散事件模拟等。

(3)供应链韧性的热点研究问题

供应链韧性早期被提出时,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供应链韧性的定义和内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将研究重点聚焦于供应链韧性的测度与评价以及供应链韧性提升研究等方面。

供应链韧性测度与评价研究

尽管学者们对供应链韧性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对供应链韧性的内涵和本质有较强的共识,即认为供应链韧性是指从干扰中恢复到原状态或新的更加理想状态的能力,但学者们在对供应链韧性进行测度和评价时,所用的方法却不尽相同。目前已有的供应链韧性测度与评价的方法主要可分为四类:①用核心要素测度韧性。将供应链韧性分解成几个核心要素,并用调查表的方式对这些核心要素进行打分。最常见的核心要素包括灵活性、冗余性、敏捷性等。②用直接的定量指标测度韧性。这类方法所用的定量指标包括供应链受到扰动后恢复到原有状态或更加理想状态所需要的时间、恢复的程度、以及恢复期内供应链绩效的损失程度等。③用具体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定量指标测度韧性。学者们用一个或者多个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如客户服务水平、订单满足率等,并通过模拟等方法对韧性进行评价。④用拓扑指标测度韧性。这类指标主要是从复杂网络的视角来对韧性进行测度,常用的指标包括密度、复杂度、节点关键性、平均路径长度等。

供应链韧性提升研究

研究供应链韧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建立有韧性的供应链。为此,学者们对如何提升供应链的韧性给出了一系列的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断发生前的主动策略,另一类是中断发生后的被动策略。中断发生前的主动策略是指能够抵抗中断的措施,如通过提高产品灵活性,合同灵活性,采购灵活性等提高中断发生前供应链韧性;通过供应链整合,促进供应链各参与方的信息共享与合作,从而抵御中断发生的可能性;在资金实力较强的情况下,通过业务多元化,以及保险等金融服务增强供应链韧性。中断发生后的被动策略是指中断发生后仍能维持一定的基本功能且能迅速恢复正常功能的措施,主要的提升策略是回应策略,如组建应急响应团队、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等,以及恢复策略,如制定中断发生后的应急计划、构建吸收损失能力、考虑优化恢复成本的供应链韧性提升等。

展开全文

作为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供应链韧性已经被学者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供应链韧性的内生性决策研究。增强供应链韧性对于供应链突发风险的应对具有重要作用,但供应链韧性的增强通常是以牺牲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为代价,即较强韧性的供应链通常意味着较低的供应链效率。尽管学者们对供应链韧性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基本都隐含假设供应链韧性具有外生性,因此如何对供应链韧性的强度进行决策是未来研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供应链韧性提升策略的选择研究。学者们对如何提升供应链韧性已经提出了很多策略,如通过增加供应链冗余以及增强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分享等,不同的策略或策略组合对于增强供应链韧性具有不同的作用强度,如何对供应链韧性提升策略进行选择也是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特定情境下的供应链韧性研究。当前关于供应链韧性的研究通常针对的是一般供应链,所得到的结论很难直接应用于特定情境中,如何通过考虑某一特定情境的独特性特征进行供应链韧性的研究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如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供应链的韧性管理研究等。

从发表的核心论文上看,排名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德国、法国和美国(见表 1),三个国家的研究重点有所不同。德国和法国更倾向于供应链韧性的定量研究方法的拓展与开发,而美国更关注供应链韧性的提升策略研究,尤其是关注中断发生前的主动策略。篇均被引频次前 3 位的国家分别为俄罗斯、德国和法国(见表 1),从核心论文产出国家和地区合作网络图(见图 1)来看,俄罗斯、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合作较多。

表1. “供应链韧性”工程研究前沿中核心论文的主要产出国家

图1. “供应链韧性”工程研究前沿主要国家间的合作网络

从机构合作网络图中,柏林经济与法律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合作较多(见图 2),核心论文数靠前的机构为柏林经济与法律学院和法国大西洋高等矿业电信学校(见表 2)。

表2. “供应链韧性”工程研究前沿中核心论文的主要产出机构

图2. “供应链韧性”工程研究前沿主要机构间的合作网络

根据表3可以看出,施引核心论文数排名前3位分别为美国、德国和中国。同时根据表 4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机构是柏林经济与法律学院、圣彼得堡国立科技大学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表3 . “供应链韧性”工程研究前沿中施引核心论文主要产出国家

表4. “供应链韧性”工程研究前沿中施引核心论文主要产出机构

作者:高 颖 天津大学

冯 卓 大连理工大学

张水波 天津大学

推荐阅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