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手吧,凭什么逼她结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佩琪她爸是谁 住手吧,凭什么逼她结婚!

住手吧,凭什么逼她结婚!

#住手吧,凭什么逼她结婚!|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女孩男孩手拉手,从远方走来。

看见镜头,男孩把女孩的手往身后一藏,笑嘻嘻地开起了玩笑。

下一秒,男孩脸色微变,要求镜头停止拍摄。

我同意了,站在原地。

看着他们从雾中走来,又隐没于山雾中。

然而镜头一转,出现了一张中年妇女焦急的脸,拿着手机冲电话那头大喊:

“别听他的!马上下车!”

发生了什么事?

女孩被绑架了。

这不是什么最近上映的恐怖片,而是真实的越南纪录片。

豆瓣8.7分,霸榜3周,入围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名单。

越南女导演何黎艳,花费三年时间深入山区。

用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摄影机,记录下发生在这座迷雾中的村落里的故事。

01

生活在这里的是越南赫蒙族人。

女性是主要劳动力,上山劈柴下田插秧的是女性,用农作物制成靛蓝色布料的也是女性。

小孩也不例外,明明是该尽情玩耍的年纪,一个个都在田地埋头忙活。

学校自然是没空去的,老师质问原因,回答无一例外都是帮家里干农活,有的照顾水牛,有的收割玉米。

纪录片的女主角琪,就是其中一员。

看琪背着满满一筐比自己高出两三个头的木头,导演有些担心,忍不住提醒。

琪没理会,背上箩筐就要起身,可身体显然负担不住地倒向一边,木头散落一地。

琪不以为然,总结经验:“它没有很重,只是太长了。”

细心的朋友兴许还注意到,琪的食指是少了一截的。

影片中没有提及,但不难猜测,十有八九跟农活脱不了联系。

女人干活,婴儿就被摆在田地边,忙起来根本顾不上,得空了再看一看哄一哄。

琪的母亲干活累了,躺床上才眯一会儿,醉醺醺的丈夫便摇摇晃晃推门进来数落。

除了酗酒,丈夫也会干点别的。比如抓蛇,抓到蛇再拿去换酒,周而复始。

女人们敢怒不敢言,只好在背后偷偷咒骂发泄。

02

新年伊始,照往日一样,人们聚在一起载歌载舞,热热闹闹庆祝节日。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有各地的习俗。

但赫蒙族的习俗,会吃人。

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吃人,是赫蒙族的女人们没有身体自主权。

新年期间,她们会随时被陌生人绑架,当作“新娘”扛回家。第二天,再送上若干彩礼,这就算缔结婚事了。

男人不止是缺席的丈夫和父亲,还是绑架犯。

琪对导演透露,她的姐姐当年就是这样被绑走的。

琪母在新年夜不小心喝醉了,醒来发觉大女儿一夜消失。

被绑走的时候,姐姐仅仅只有14岁,还在念高一。

转眼间,琪的姐姐,镜头前这个抱着孩子的二胎妈妈,也只有17岁,迄今还未成年。

而琪的母亲,则是偷偷溜出家门时被琪父强行绑走。

回忆起当年抢婚,琪父还一副得意洋洋的姿态,仿佛是在炫耀自己赢得了战利品。

琪的父亲曾经对琪说:

“你是女人,不是男人。”

即你是生来就要被抢的女人,是被交易的商品,是被掠夺的资源,而不是生来就是既得利益者的男人。这是逃不脱的命运。

村落的主要劳动力是女性。这也意味着,抢新娘等同于抢夺一个家庭的奴隶。

是一个家庭的收入来源,还是繁殖后代的生育工具,照顾家庭的免费保姆。

村里的孩子们,对这项风俗早已习以为常,甚至把抢婚当成了互相打闹的游戏。

“男人”抢夺“女人”,妈妈”送别“女儿”。

为什么演这么好,无非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平日里她们已经见过了太多类似的场面。

类似的情景甚至还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母亲跟女儿开玩笑:如果琪被绑架,那谁去喂猪?

吵起架来母亲放狠话:我会贱价把你卖掉。

经历过的女人们,围在一起嬉笑怒骂,把抢婚当成了交流经验的趣事。

看见镜头在拍,有人不忘提醒导演:男人喝醉了可能会绑你。

随即仿佛想起了什么又补上一句:不过你不是赫蒙族,他们不能逼你。

但琪的父亲还是笑嘻嘻地走向镜头,一把抓住导演:

“我可以帮我儿子绑架你吗?”

屏幕后的局长被吓得不寒而栗,屏幕上飘来一句弹幕:

在这里,好像狗都比女人自由。

03

我们的女主角琪,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乍一看,跟青春期的普通小女孩无异。会上网冲浪,会化妆打扮,会跟闺蜜抱怨变心的前男友。

还想念书,想找工作,想带妈妈到大山外面走一走。

对导演斩钉截铁地强调自己“不会结婚”,以为可以逃脱被抢婚的命运。

对感情懵懵懂懂的年纪,滋生出了被爱的需要。

网恋对象邀她一块儿自拍合影,她同意了。

再进一步,手拉手约会,她也同意了。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男孩强调自己不会抢婚的下一秒,琪被绑架了。

警惕性变强的琪母,发现女儿不见后立马就意识到,这是遇上了抢婚。

抓起手机打给女儿,还好——

电话接通了,没有失联。

先确定对方不是人贩子,然后提醒女儿警惕男人的花言巧语——

现在可能会说爱你,但以后会像你爸一样酗酒、家暴;

教女儿保护自己——

不要让他碰你,睡觉时要穿衣服,保持头脑清醒;

教女儿如何说“拒绝”——

要圆滑,要放低姿态,要照顾男人的面子。

或许母亲传授给女儿的,是多年前自己需要被告知的经验。

但令人琢磨不透的是,看似作为女儿保护伞的母亲偶尔会展露自己更为现实冷漠的一面:

当导演因为琪被绑架哭泣时,琪母说那是琪自己活该;

当学校老师想保护琪,不让她回家时,琪母生拉硬拽,直接把女儿带走;

当男方家人上门时,琪母会跟丈夫一起商议彩礼:

上次大女儿的婚事亏了,这次要机灵起来,多要一点。

一边是传统习俗,一边是自己骨肉,琪母也许在内心来回拉扯,但好在琪下定决心要跟男方分手。

但,分手有用吗?

或者说,分不分手琪说了算数吗?

事实是,在琪说分手的当天晚上,男生甚至留宿在了琪家,理由是不接受分手。

后来几天,要么是赖着不走,要么是死缠烂打,琪到哪里男生就跟到哪里,哪里有什么说“不”的权力?

学校老师上门,对男生指出这不是“爱”而是“虐待”,也不管用。

因为连男孩自己都不知道绑架琪的原因。

可能都算不上是“爱”,只是一种被周遭人鼓励的社会文化。

或许有人会说,跑嘛,逃跑就行了。

可哪儿有这么容易,就像老师口中的同学库,顾虑重重。

一旦逃跑,留在家中的父母会失去面子,而自己在村里会留下个“没家教”的名声。

更何况,实际点,往哪里逃?

父母在这里,朋友在这里,家在这里,根在这里。

男方家人上门,琪母还在试图打圆场:我们说了不作数,还得看孩子的意思,琪要是不同意也没办法。

对方笑笑,没当回事,一口一个“以后可以上门来看琪”,意思很明显,明摆着是来通知女方,完全没有选择的权力。

琪抗拒无果。

一言不合,几个人合力把琪摁住,然后拖着拽着,像抬牲畜一般把琪抬走,毫无尊严可言。

琪拼尽全力地挣脱,撕心裂肺地喊叫。

可村民们仿佛习以为常般,没有一人制止这场荒诞闹剧。

作为“外人”的导演成为了琪唯一的救命稻草。

于是我们看到镜头剧烈晃动,导演放下了纪录片的不干涉原则,上前制止。

可导演毕竟不是家人,在抢婚这事上没有话语权。

只能转头冲琪母喊话,求她救救自己的亲生女儿。

好在故事的最后,在摄影机的见证下,琪和男生喝了分手酒。

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导演在场,会发生什么?

琪会被抢走吗?学校老师会介入吗?

在摄影机没带到的地方,有更多的琪,她们的命运又该如何?

片子到这里就结束了,有网友在豆瓣上分享了后续:

琪成绩不错,高中念了寄宿学校,拿到了免费上大学的奖学金。

但因为疫情被迫回到老家,结婚生女,中断了和导演的联系。

琪最后没能走出村庄。

村里的女人们能摆脱这种命运,走出迷雾吗?

没人知道。

也许因为每天都要生活,所以只能选择接受现实,逐渐麻木,甚至成为抢婚的帮凶。

局长记得影片里有处场景是这样的:

她们在劳作时犯了腰痛,想找处歇脚的地方休息。

但四处张望后,最后还是放弃了。

“哪里可以休息,到处都是烂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