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章:让家乡的田园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你觉得幼儿园田园资源可以怎么开发和利用 学习文章:让家乡的田园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

学习文章:让家乡的田园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

2024-07-15 03: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让家乡的田园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

著名教育 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我园地处农村,有大片的农田、果园、盆景园;有大量农家养殖场,另外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沙土、气候、四季等都可成为幼儿欣赏和感受的对象;可成为幼儿活动和获得发展的天地。作为一所地处农村的省优质园,我园一向把教科研工作作为立园之本、兴园之策。在课程的构建上坚持两个结合:一是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二是坚持开发与实施相结合。重视幼儿园课程与儿童周围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此我园申报了市级课题《园本课程建设中,田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旨在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将家乡的本土资源纳入课程,使课程更为丰富,更加适合本地实际,更贴近幼儿生活,逐步使我园的课程凸现园本特色。

一、根据季节变化,开展主题活动

我们根据农村幼儿的特点和本地区的地方性季节性特点,带领幼儿走进田野,与周围自然资源相互作用,从而激励幼儿主动探索。阳光明媚的春天,带幼儿去挖野菜、挑马兰、追逐小昆虫等,培养幼儿观察、探究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其平衡能力。夏天,银杏树下、小池塘边是孩子们的好去处,他们可以粘知了、找蟋蟀、捕小鱼、捞小虾、采摘莲蓬,感受夏的乐趣。瓜果飘香的秋天,老师抓住稻谷成熟的有利时机,带幼儿去参观田野,在农田里看收割,捡拾遗落在田间地头的稻穗……体验粒粒皆辛苦的同时培养了对劳动人民尊敬和热爱的情感。在水稻收割的时候,通过录像和实地观察的方式,组织幼儿一起感受手工收割和机械化收割的异同,感知农业生产使用的现代化机器减少了农业劳动量付出这种科学技术的优越性,从而萌发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的欲望。万物萧条的冬天,我们带领幼儿走进养殖场,在参观的过程中,幼儿了解了动物的生活环境,感知了动物的特点,增加了对动物的喜爱。

二、关注幼儿兴趣,生成主题活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顺应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并随时通过适当地引导,使孩子们在自己的关注点和经验基础上获得发展,有利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探究欲。而身处农村的孩子,经常与大自然接触,他们随时都会对接触到的某一事物或现象感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这时,教师就要善于观察发现,支持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的探究活动得到发展。

如:大(1)班在参观田野时,孩子们在扁豆架上发现了一只特别大的蜘蛛正在织网,便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我听说蜘蛛有毒的,不能碰它。它为什么会织网?它织网干什么?教师对幼儿的种种议论,只是做旁观者,避而不答,而是让幼儿把想知道的问题全都提出来,画到问题墙上,越多越好。老师将问题设计成调查问卷,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寻找答案,并把答案资料在三天后的活动中进行交流。三天里,幼儿家长为孩子各自从网络书籍中寻找到很多答案。在此基础上,老师生成科学课《我看到的蜘蛛》。课上,幼儿都展示了自己的资料并进行了介绍。大家搜集的资料让孩子们大开眼界。由于发现了蜘蛛那么多的秘密,幼儿对蜘蛛的兴趣相当浓厚,为了追随幼儿的兴趣点,教师又向其他领域延伸,生成了语言《蜘蛛先生要搬家》、艺术表现《线描画—蜘蛛织网》、《泥工—蜘蛛织网》、音乐《小蜘蛛》、综合《蜘蛛织网》。由于这些活动是建立在幼儿亲身经历的基础上,幼儿对蜘蛛有更深地了解,活动开展得很顺利。

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由孩子提出,又有孩子们自己解答,教师只是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当大家发现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询问可以解决那么多问题时,他们的成就感、幸福感就会一直延伸到下一个活动。不光是蜘蛛,对蜗牛、蚯蚓,他们也会从这个活动中得到启发,按照这样的思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

在所生成的每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已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代言人,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幼儿,幼儿是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直接与客观世界进行对话、探索和发现知识,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条件、背景及其价值,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三、利用当地特产,拓展主题活动

在利用身边资源开展活动中,教师应跟随幼儿的兴趣不断为幼儿传递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相关信息,让幼儿通过这些信息,使探究活动不断走向深入,并逐渐建立起持久的学习和探究动机。

  红芽牌香沙芋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很有营养,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吃,虽然我园孩子生活在农村,但他们对芋头的认识和了解不尽相同,我们就采取经验、资源共享的方式,开展了《家乡的芋头》一系列研究活动。

(1)种芋头。在种植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孩子们个个动手,整理土地,把芋头种种到了种植园地。我们经常给芋头苗浇水、拔草,并且动员孩子把它们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用画画形式来记录:今天种子发芽了,今天长了两片小叶子……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密切关注着芋头的生长,期待着果实的丰收。

(2)挖芋头。在期待中,芋头终于成熟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扑进了芋头地,想尽办法挖芋头,有的用手直接拔,有的用铲刀,有的用小锹,当他们挖出大大的芋头时,更是欢呼雀跃。

(3)说芋头。挖好了芋头,我们便和孩子在田间说了起来。幼儿运用多种感观感知芋头的形状与特征,知道芋头有不同的品种。幼儿运用芋头的造型创编故事。同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做芋头装饰。

(4)吃芋头。我们通过《芋头品尝会》,让幼儿交流芋头的不同吃法,鼓励幼儿动手制作一些芋头食品,如:红烧芋头、油炸芋头、芋头泥、烤芋头,交流每种芋头食品的味道,了解吃芋头的好处等。

(5)储存芋头。通过网上搜索、图片、对农民的访问等方法,让幼儿了解芋头的储存方法。如:把芋头放在泥洞里,上面盖上稻草,芋头就不会烂……

可见在教师提供了相关的教育信息指导后,主题活动《家乡的芋头》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幼儿在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且发展了探究解决问题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认识了各种材料的特性,发现了相应的关系,获得了相关的知识经验,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交流与分享的社会化行为也得以培养。

四、利用墙面环境,呈现主题活动

瑞吉欧将环境视为“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在主题活动中,环境创设就像“骨架”一样把主题涉及的各个方面和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使墙面环境与主题活动互动起来。

例如:大(1)班开展了“多彩的草”这一主题活动后,师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一起创设了“草艺园地”主题墙,孩子们将各种干草染成各种颜色,制作门帘、手链、项链等,还用麦秸秆编成漂亮的五角星、蝴蝶等各种干草艺术品。用麦秸秆做成五彩的草龙、灯笼,悬挂在走廊,好像缤纷的彩虹,草绳编织的稻花香球,星星点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大(2)班在“好吃的红薯”这一主题活动开展时,教师和幼儿不仅在主题墙上用图画记录下红薯的生长过程,而且用照片展示了家长和幼儿制作的红薯食品,展台上还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红薯造型,教师还与幼儿一起布置“展台”,供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和收集的实物、照片、图片展示在上面。幼儿看到自己收集的信息、成果,总是情不自禁地向同伴、教师、家长介绍,与大家交流、分享他的成功和快乐。从墙饰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系列活动和墙饰在孩子们稚嫩而动人的描绘中告一段落,但家乡特产却长久地带进了孩子的游戏,留在了孩子的心中。平时,我们尽可能将所开展的每个主题活动的相关教育活动都与墙饰相互呼应,把墙饰变成幼儿学习过程和经验的总结、强化、概念和提升。让每个栏目成为孩子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坚实的阶梯;每一面墙饰都成为孩子学习和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总之,农村孩子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大自然是幼儿的欢乐之源。我们会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提供、选择与创造条件,深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田园,走入农家,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自然环境中主动探索,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感受家乡的美好,寻求大自然的奥秘。让每个孩子在广阔的时空中充分体验,让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全面发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