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药都叫“韦”、“西林”、“霉素”、“替尼”?教你一招,听到名字你就知道干啥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你的名字m 为什么很多药都叫“韦”、“西林”、“霉素”、“替尼”?教你一招,听到名字你就知道干啥的!

为什么很多药都叫“韦”、“西林”、“霉素”、“替尼”?教你一招,听到名字你就知道干啥的!

#为什么很多药都叫“韦”、“西林”、“霉素”、“替尼”?教你一招,听到名字你就知道干啥的!|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 新冠特效药,抗病毒神器——韦家

每年的春季,甲流流行——奥司他韦就会登上神坛。

(奥司他韦)

还记得新冠特效药的名字么?——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

还有大家熟悉的阿昔洛韦、更昔洛韦。

后面带个“韦”,似乎成了抗病毒的代名词。

没错,这个韦就是奥司他韦(Oseltamivir)后缀的vir。而virus就是病毒。

但是目前这些药物都不是杀死病毒的。

我之前举过奥司他韦的例子。病毒中有个叫“神经氨酸酶”的东西,简称N,也就是H1N1里面的N。他就像是一把剪刀,剪开感染的细胞,让病毒冲出去再感染其他的细胞。而奥司他韦就是对抗这把剪刀,减少病毒的复制速度。

只要病毒复制慢,人体免疫力就有能力把它清除。

二、抗菌素——西林大哥家、头孢小弟家和霉素大家族!

大家都知道青霉素的发明。

青霉素是青霉菌发酵而成,而青霉菌抗生素有个特点都是攻击细菌的细胞壁。

弗莱明把这种药物叫做青“盘尼西林”,而同类的药物全都加入了“西林”家族。

青霉素的发现给人们打开了一扇门,由其他霉菌生产出来的抗生素奔涌而出,链霉素(1943)、金霉素(1947)、氯霉素(1948)、土霉素(1950)、红霉素(1952)、卡那霉素(1958)。

表兄弟—霉素家族。

这些霉素抗菌的机制各不相同,但是都是可以针对细菌,形成规模庞大的“抗菌素家族”:比如链霉素(streptomycin)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第二个生产并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他的发明者瓦克斯曼也因此获得195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它可以抑制结核杆菌蛋白质的合成,和青霉素作用机制不一样,所以不能算一家,最多是个表兄弟。

同样类似的还有红霉素家族(大环类脂类),他们的作用很温柔,不能直接杀死细菌,只能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

而这个家族中战斗力最强的,是1956年发明的,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Vancomycin)。它的抗菌作用最强,是很多重症患者的最后救命稻草,它也是青霉素的表兄弟。

同母异父的亲兄弟——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

看名字,它没有用青霉素类的祖传姓氏——西林。但是它的抗菌机制和青霉素类似,同属于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也是针对细菌的细胞壁发起攻击。小兄弟起点很高,和大哥一样可以直接杀死细菌。但是小兄弟能力更强,又出去开枝散叶,家族已经超过了青霉素大哥了,每个小兄弟都变得越来越能打。但是就有一个缺点,酒量不行。

三、抗肿瘤家族——替尼和单抗

目前抗肿瘤靶向药物主要是针对一些肿瘤生长所需的特异性基因位点,比如说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了它,肿瘤的血管就不能快速生长,而它们的作用方法也体现在它们的名字上。

目前的2大类抗肿瘤药物就是替尼和单抗。

“替尼”,即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指的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尼罗替尼、吉非替尼、司美替尼、达沙替尼片、达可替尼片。

最有名的就是《我不是药神》中,白血病患者苦苦求购的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

如果是只针对肿瘤表面的某种抗原的抗体,叫做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阿伦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等等。

写了这么多,其实是想告诉大家,无论是“韦”、“西林”、“霉素”、“替尼”,无论是抗细菌、病毒、还是肿瘤,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或多或少)。

如果我们不适当的用药,就会放大“自损”。

比如普通感冒、新冠、甲流几乎都是病毒感染,这时候霉素、西林反而造成消化不良、过敏、菌群紊乱,只能自伤;

比如抗肿瘤药物可以造成免疫系统的损伤、脱发等等问题,如果药物选择不科学,那几乎是致命打击;

再比如同一个家族的药物,它们的作用机制都类似。如果重复吃,过量吃,那一定是有害无益。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