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农民李如龙家来了位军人,才知道离家多年的父亲成了司令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作战指挥部有什么职位 1949年,农民李如龙家来了位军人,才知道离家多年的父亲成了司令员

1949年,农民李如龙家来了位军人,才知道离家多年的父亲成了司令员

2023-03-18 15: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不过由于现实原因,李达从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小学教员,帮助减轻家里的负担。没过多久,他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一位姑娘为妻,生下一个儿子李如龙。可长期的教书生涯,让他亲眼目睹土豪劣绅欺压百姓,横行乡里的恶行,让他极其不满。

他终于明白身处乱世,一个文人不足以拯救国家,于是在21岁那年,他忍痛告别妻子和儿子,投考甘肃平凉国民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进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先后担任排长,连长和参谋等职位。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的部队战败,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

次年,蒋介石下令让第二十六路军,先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围剿。围剿失败后,第二十六路军奉命驻守宁都。蒋介石让其他部队先后撤出宁都,让第二十六路军独处于红军包围中,本想借此机会,趁机铲除异己,没想到引起第二十六路军部分高级将领的不满。

图|蒋介石

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第二十六路军全体官兵,向蒋介石要求回到北方参加抗战,遭到蒋介石拒绝。由于第二十六路军本就是冯玉祥领导的部队,战士们深受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被蒋介石拒绝参战后,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李达和第二十六路军其他官兵毅然举行宁都起义,宣布脱离国民党,加入红军。

就这样,李达正式成为一名红军战士。

加入红军后,李达被任命湘东独立第一师参谋长,从此开始他一生独具色彩的参谋长生涯。

在长期的战斗中,李达有个明显的特点,十分重视运用地图。有一次,红军进攻湖南大庸城,李达发现当地有石印局,立即让人印制地图,派发给作战部队。

还有一次,红军长征进入贵州毕节。当时毕节因为处于交界地带,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国民党和军阀各路军队的三不管地区。因此,红军打算以毕节等地为中心创建根据地。行动开始前,任弼时和李达共同商议,这一计划是否可行?

李达仔细查看地图后,坚决反对这一计划。他说:“毕节对云南来说很重要,云南不会不管,而且毕节的公路四通八达,很适合调兵遣将,蒋介石更不会不管。”果然不到十天,附近的军阀就相继进入毕节,红军军队及时撤出,继续北上,避免一场大战。

任弼时感叹:“李达真是有先见之明。”可见李达此人,指挥打仗有自己的一套。不过李达的军事才能,是在抗战时期才得到充分展现。抗战期间,他先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中原军区参谋长等职位,作为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军事助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1940年,李达跟随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部队在河北战斗。李达参与组织响堂铺战斗,邯长战役,取得重大胜利。特别是邯长战役,只历经短短十八天,部队连续攻克两地,拔除日军据点几十处。

//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23_01Bc9RLts3iL

图|李达(左一)

战斗结束后,李达召集指战员,召开战斗总结会议。他提出要各个部队,注意协同作战,结合游击战,运动战等战术,形成一股拳头,发挥最大威力。这一提议,得到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的高度赞赏,还被推荐到报刊发表。

在这期间,李达还参与组织七亘村,黄崖底,反六路围攻等战斗,特别是百团大战,李达更是功不可没。当时八路军总部下达作战任务后,李达奉命起草作战计划。为了更好制定作战计划,他克服困难,绘制出准确的情报地图,里面详细布置通信,侦察,警戒,防空等具体工作。

百团大战打响后,李达被任命为晋冀豫区交通司令员,负责保障晋冀豫,冀南等区域交通线路的安全,让后方和前线战场的物资运输,干部护送,文件传达能顺利进行。

对当时的条件来说,这并非易事,但李达偏偏就擅长记住地图,使用地图,甚至在军中,还有“活地图”的称号。

实际上,早在抗日战争初期,李达就十分重视地图,亲自组织制图人员绘制地图,还派出一个侦察排配合实地侦察,将从九里关到漳河畔的村庄,人口,水源,资源等,用测绘法实地测量,做下标记,完善原先的地图。

后来,他又先后指导完成《最新华北明细图》,《太行军区形势图》等,成为当时的军事地图专家。而他对地图和地形的熟悉程度,更是令人惊叹。

有一次,李达带领工作组,到其他地区检查工作,途中不幸遭遇日军扫荡,部队不得不连夜转移。当部队来到一个十字路口,由于天黑,侦察参谋不知该往哪里走?李达骑马来到十字路口,来回走了一趟,观察一番后,指着一棵大槐树说:“我们走这条路。”

随后他率领部队,从敌人的中间穿过,成功脱险。事后有人询问李达其中的奥秘,李达拿出地图,说:“你看,这个符号就是一棵独立树,这就是我们之前要走的那条道路。”可见,对这些道路,李达完全熟背于心。

还有一次,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途中经过一处黄泛区。李达带领参谋提前出发,到前面为部队设立宿营地,刘伯承和邓小平则带领剩余部队随后跟进。谁知李达等人,已经设立好了宿营地,还是不见刘邓首长的身影。

李达立即叫来一个参谋,让他翻越某座山,某条河,到达某个村庄,去将刘邓首长接来。参谋来不及思考,急忙按照路线前去迎接,果然在某村庄发现刘邓首长等人,将他们接来宿营地。到达宿营地后,刘伯承好奇地问:“你是怎么知道我们在某个村庄迷路的?”

李达回答:“这个村庄在地图上有重名,分别位于一东一西,看你们一直没过来,想来是走错了方向。”刘伯承称赞李达:“你真是个活地图啊!”邓小平也忍不住惊叹:“你这一手可真了不起。”

据记载,李达训练其他参谋时,态度很温和,但是要求很严格,首先就要求他们背下地图,就是不看地图,要能将山川,城镇,村庄,道路等位置讲述清楚,牢记在心,因为他觉得这是作为参谋必须要做到的。也正是因为李达对自己要求严格,才能成为一个好参谋,得到首长们的肯定。

同时,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李达也和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出生入死,患难与共,建立深厚情谊。有几次,李达更是救了刘伯承的命。

图|刘伯承和邓小平

那是在1942年,山西的日军集结大量兵力,向太行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敌人将这一行动称为“第二期驻晋日军总攻击”,他们首先派出两支部队,化装成八路军,带着朱德,邓小平,李达等人的照片和简历,以及八路军总部,师部驻地位置图,偷偷潜伏进入太行山,执行暗杀和侦察任务。

当时邓小平去太岳检查工作,已经离开八路军师部,李达得到日军潜伏进入根据地的情报后,向刘伯承报告。为了应对日军偷袭,刘伯承想出行无定路,居无定所的办法,带领师部不断转移,同时向各个部队下令,开展反扫荡作战。

由于刘伯承带领师部及时转移,致使日军的偷袭计划破产。可日军没有放弃,又出动大量兵力,围攻八路军师部。李达经过研究,向刘伯承提出一个建议,将部队分成两个梯队,分开进行转移,行军,以减小目标,减少被包围的可能性,得到刘伯承的赞同。

刘伯承挑选几十个人,组成一个精干的指挥所,作为第一梯队,司令部和其他人员,后勤部,边区政府等人组成第二梯队。一天晚上,李达跟随刘伯承率领第一梯队出发,于第二天黄昏时分,利用树林遮掩,成功安全突围。

可他们突围出来后,发现第二梯队迟迟没有跟上。李达站在高处,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情况,发现距离10华里左右位置,有被日军烧毁的村庄,还传来枪声。李达对刘伯承说:“师长,日军距离我们这里只有几个小时的路程,你先离开这里吧。”

刘伯承坐在石头上,沉默一会才说:“后面的梯队都没跟上来,我怎么能走?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跟上来,万一出现什么问题,我怎么向党组织交代啊?”

他们只能暂时停留此地,李达派遣一个参谋返回,去寻找第二梯队。可他们一直等到晚上11点多,参谋都没有回来,第二梯队也没有任何消息。眼看日军的枪声越来越近,李达不得不催促刘伯承迅速离开,可刘伯承坚持不走,要等第二梯队过来。

最后李达让警卫部队,控制附近几个山头,让战士们上好刺刀,带好手榴弹,然后对刘伯承说:“师长,请您和部队先离开,我带领一个排去找第二梯队。”

刘伯承稍微思考后,说:“这太危险了,找不到第二梯队怎么办?”李达回答:“那我们就打游击嘛。”说完,他翻身上马,带领一个排,钻进敌人的包围圈。几经周转,李达指挥部队,打退了一部分搜山的敌人,终于把第二梯队接应出来,成功和刘伯承等人会合。

可以说,如果不是李达的坚持,刘伯承肯定会带人返回敌人包围圈,那么情况就万分危急了。还有一次,刘伯承正在指挥部看地图,因为眼睛不好,他看得很专注,顾不上外面发生的事情。

李达深知这一点,得知敌机来袭后,迅速来到刘伯承身边,把刘伯承扶起来就走,向防空掩体走去。谁知他们刚走进防空掩体,敌人的炸弹就丢了下来,轰隆一声,指挥部被炸成平地。刘伯承看到这一幕,狠狠松了口气,说:“李达,你又救了我一命啊!”

解放战争中,李达同样以高度的专注力,投身战场。他日夜守在电台旁,作战室,亲自把握战争情况,参与作战计划的制定和部署,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参谋们都说,李达是整个司令部休息最少的人,陈毅也风趣地开玩笑:“他是抱着电话机睡觉的。”

图|陈毅

特别是到了后期,两大野战军配合作战,陈毅对李达的作战指挥能力,参谋的业务能力,更加赞赏。为此陈毅特意给中央发电报,称赞李达的事迹,李达也由此得到中央重视,于1949年担任司令员。

然而正当李达越来越好时,家乡的亲人却过得并不好。当年李达离开后,本来家里就贫穷,依靠几亩土地为生,又遇上连年饥荒,家里的生活变得十分困难。幸好李达的同学,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李家,才让李家得以勉强维持生活。

可李达的身份,又注定他们的生活不会平静,国民党和土匪几次上门找来,找到李达的儿子李如龙,要他们交代材料。为了躲避查问,李如龙不得不四处躲藏,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日子很不安宁。

直到1949年中秋过后,一位军人上门找来,要带李如龙去见李达。李如龙这才知道,原来离家多年的父亲成了司令员,当上大官。他既惊讶又兴奋,高兴得像过年一样,急忙收拾东西跟着那位军人走了。

他们来到武汉,才发现李达已经带领军队去了郑州,他们又急忙赶往郑州,终于在一天晚上,李如龙见到被几位战士簇拥的一位中年男人,他的脸膛黝黑,身材高大,身穿军装。他见到李如龙就高兴地说:“嘿,你长得这么高啦。”

身边的战士们哈哈大笑,只有李如龙一脸呆滞,不知道这人是谁?自从他懂事以来,就没有见过父亲的模样,他完全不记得,父亲到底长什么样子?一个首长对李如龙说:“孩子,你不认识了吗?这是你的爸爸啊!”

李如龙好像才反应过来,突然哇的一声,扑进李达的怀里,嚎啕大哭。这一刻,所有的委屈都有了宣泄口。李达搂着儿子,说:“不哭不哭,都长成大人了,还哭什么。”话语虽然有点生硬,但他的手却正在轻轻地给儿子擦去眼泪。只是擦着擦着,他也不自觉红了眼眶,流下泪水......

由于军务紧急,这次见面,李达只是简单询问家里的情况,不到一个小时就匆忙离去。临走前,他反复叮嘱儿子:“要听政府的话,你要积极参加工作,既然你是一位农民,就要以农为本。”

1954年,国家局势渐渐安定下来,李如龙有了更多机会去北京看望父亲。次年,国家首次授衔,李达被授予开国上将。

但李如龙发现,父亲李达虽然是一位将军,但是家里吃的都是家常便饭,住的都是普通房子,父亲从来不以老将军的身份自居。每次分别时,父亲还要叮嘱他:“你是我的儿子,就要学我的样子,一定听党组织的话,不能向党组织提任何要求,不能搞特殊。”

于是李如龙在家乡,当了一辈子农民。1956年,老家的房子很久没有修过,已经摇摇欲坠,加上漏雨,没办法居住了。李如龙写信给李达,希望他能寄点钱回来,盖栋新房子。李达回信:“这件事你要量力而行,盖不起新房子就修一修老房子,也能住。”

李如龙听从父亲的建议,将老房子修理一番继续居住。1972年,全国的化肥供应很紧张,设备供应也很紧张,可家乡又想办一个化肥厂,就是怎么都进不去国家的计划,搞不到设备开化肥厂。无奈之下,他们想到李如龙,拜托让他去北京找李达,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

李达得知此事后,严厉批判李如龙:“全国这么多县,你说都说人情可怎么办?你是我的儿子,要从大局上考虑,决不能这样。”李如龙只好回到家乡。

1975年的冬天,李如龙的二儿子,想和爷爷李达一样,参军入伍,报效祖国。可由于很多原因,他一直没能选上。一气之下,他跑到北京,向爷爷李达“告状”。李达听完后,询问孙子:“你现在是共青团员吗?”

他摇摇头。李达严厉地说:“这不就是了,你要想参加人民解放军,政治上没有进步,连爷爷这一关都过不去。你要知道,爷爷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早就是一名老党员了。”孙子回去后,牢记李达的嘱咐,在农田建设中表现突出,加入共青团,于第二年如愿入伍。

几年后,孙子转业,想回到父母身边,于是拜托父亲李如龙向李达求情,希望李达能关照一下,让儿子回到家乡,安排个好工作。李达生气地说:“我虽然是个将军,但也是一个老党员,没有资格向党提要求。”最终孙子还是留在新疆。

长期以来,在李达的严格要求下,李如龙从来不以将军的儿子自居搞特殊,一心一意投入家乡建设。不管家里遇到什么困难,他也从不向政府提要求,始终以普通农民的身份,养活一家人。到了晚年,李如龙和老伴依旧过着平凡的生活。

只有闲暇时间,他才会拿出照片,和孙辈们讲一讲李达过去的故事,以此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立志成才,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