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佛教典故《妄尽还源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法虚空,一切随缘 华严寺佛教典故《妄尽还源观》

华严寺佛教典故《妄尽还源观》

2024-07-10 21: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示三遍。海印、法界二用一一都周遍法界。周遍有三种:(一)一空普周法界遍,一切事法都无自性,要因真如理体而得成立;一尘亦揽真如理而成;一尘亦和真如同样周遍法界。(二)一尘出生无尽遍,一尘现起必依止真如,真如既然具备恒沙众德,一尘亦应称真如法界起无边的妙用,出生万法,无有穷尽。(三)一尘含容空有遍,一尘是因缘所生法无自性,即是空;众缘相续的假相幻用宛然,即是有;所以一尘同时具有真空、妙有二义。

四、行四德。依前一尘能遍的境界而修四种行德:(一)随缘妙用无方德,众生根器不等、受解万差、乐欲不同,随顺机缘,起应病与药的妙用,施化万品,仪式难量。(二)威仪住持有则德,行住坐卧四威仪等,於如来所制禁戒,常护讥嫌,堪任住持,可为轨范。(三)柔和质直摄生德,慈悲平等,调柔和顺,体无妄伪,言行相符。(四)普代众生受苦德,菩萨由大悲方便力,以身为质,于三恶趣救赎一切受苦众生,令离苦得乐。

五、入五止。依前能行四德之行而修五止:(一)照法清虚离缘止,观照真谛之法本性空寂,俗谛之法似有即空,真俗清虚,肃然无寄,能缘之智既寂,所缘之境亦亡。(二)观人寂怕绝欲止,观五蕴假合之身寂然无主,诸欲皆尽,无愿无求。(三)性起繁兴法尔止,观真如体随缘起万差诸法,任运常然,古今不变。(四)定光显现无念止,于此六止妙观门中,心体相徹,十方齐照,无思无虑,任运成事。(五)理事玄通非相止,观幻相的事法,无性的理体,此隐彼显,此显彼隐;隐复显了,俱时成就;悲智双融,性相俱泯。

六、起六观。依前即观的五止而起即止的六观:(一)摄境归心真空观,观三界一切诸法只是一心所造,心外更无一法可得,由此息一切分别,悟平等真空。(二)从心现境妙有观,观从真如体起色心一切诸法,具修万行,庄严佛土,成就报身。(三)心境秘密圆融观,观诸佛证之以成法身的无碍心,与诸佛证之以成净土的无碍境,即如来报身及所依净土,或身中现土,或土中现身,依正圆融,无有分齐。(四)智身影现众缘观,观智体唯一,能鉴照众缘,犹如日轮照现,逈处虚空,一切众生无不蒙益。(五)多身入一镜像观,观毗卢遮那由深定力十身互用,或以一身作多身,或以多身入一身,如镜现像,无有障碍。(六)主伴互现帝网观,如以自为主,望它为伴;或以一法为主,一切法为伴;或以一身为主,一切身为伴;主伴互现,重重无尽,犹如帝释天宫所悬的珠网,光光交映,无尽无穷。

以上所述六重观门,其一一观皆悟入法界要门,举一为主,余五为伴,随入任何一门即具余门而全收法界,所以法藏最后举圆珠六孔喻,说“如圆珠穿为六孔,随入一孔之中,即全收珠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