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认识到佛朗机炮和红衣大炮的威力后便大量装备并积极制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朗机炮的威力 明朝认识到佛朗机炮和红衣大炮的威力后便大量装备并积极制造

明朝认识到佛朗机炮和红衣大炮的威力后便大量装备并积极制造

2023-12-21 16: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朝廷的反应同样迅速,当年工部军器局就制造大样佛郎机炮32副,发各边试用。在佛朗机传入中国的不长时间里,明代朝野已将其视作御敌利器,山寨佛朗机遂以极快的速度装备明军。到嘉靖中期,甘肃边防已由佛朗机炮车1158辆,宁夏1000辆,固原128辆,大同1000辆,仅此四处就配备佛朗机3286架。

明朝水师也同样大量装备佛朗机,入福船装备大佛朗机6座,海沧船装备大佛朗机4座,苍山船装备大佛郎机2座。

佛郎机炮‍

从嘉靖到万历年间,明军大概装备了四五万门佛郎机。最初的佛郎机母铳都用铜制造,为的是使其体轻便于激动,后来由于同的而价格昂贵以及铁的廉价和易得性,明朝国产佛郎机逐渐趋向使用铁作为材料制造。

作为明军最重要的火器,本土化的佛郎机种类和繁多,大到千余斤的“无敌大将军”,中到几百斤的普通佛朗机,小到十几斤重的万胜佛郎机和马上佛朗机,各个类别都有,成为明朝对内外战争中非常倚重的“长技”。

嘉靖时的著名学者、军事家唐顺之曾给明军列装的主要兵器明确排序:“兵技,第一大佛郎机,其次鸟铳,又其次弓矢”。在东南沿海主持抗倭的胡宗宪也认为,“城守之器,佛郎机......最利,弓弩次之,到用刀斧,是最下策矣”。

万历年间的壬辰倭乱,李如松奉命率4万明军渡过鸭绿江,入朝参战。这支军队里,携带了当时令人叹为观止的16世纪顶级火器装备。

在明军装备的诸多火器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仍旧是舶来的“佛郎机”。入朝明军所用被称为“大将军炮”的重型佛朗机长1.4米,口径110毫米,重达1050斤,每门配子炮3个,轮流发射“一发五百子,击宽二十余丈,可以洞众”,威力十分惊人。

佛郎机炮

当明朝的“佛郎机”在壬辰倭乱中逞威时,西欧国家的火器制造技术又一次出现了飞跃,到了17世纪初“海上马车夫”荷兰人来到东亚后,明朝人的眼界又为之一变。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荷兰人“挟二巨舰”突袭澳门,其炮舰规模着实震撼了不少明朝人。王临亨在《粤剑编》就以“其舟甚巨,外以铜叶裹之,入水二丈”来描述荷兰战船的高大坚固。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荷兰人“所恃惟巨舟大炮......下置二丈巨铁炮,发至可洞裂石城,震数十里”,威力令当时已经被明朝军队普遍使用的“佛郎机”相形见绌,明兵部为之惊呼“我虽有厉刃,勿可与敌;虽有锐兵,勿可与战”。

时任福建巡抚的黄承玄干脆用以卵击石来形容中荷双方的装备差距。由此当时的荷兰人被称之为“红毛夷”,这类大炮也就被称作“红夷大炮”了。

所谓“红夷大炮”,实际是前装滑膛炮,口径大多在100毫米以上;多系铁炮,也有铜制,重量从70斤至万斤不等。弹药前装,重量较大,可达数斤至十数斤不等。弹丸由石、铁、铅等材料制成的球形实心弹。

当时的明朝军政人物大多是以赞美、欣羡的心态来看待“红夷大炮”的。徐光启在天启元年(1621年)七月载一封奏疏中写道:“夫兵器之烈,至一发而杀百千人,如今日之西铳极矣,无可加矣。”茅瑞征则把佛朗机铳发当作“常技”看待,沈德符更视佛郎机为“笨物”。由此可见,到明末时,佛郎机在明军火炮中的重要性已经降至“红夷大炮”之下了。

红夷大炮

天启元年(1621年),明朝的钦差大臣持兵部檄文往澳门聘请炮师和购买火炮,最终从葡萄牙人那里购得了26门“红夷大炮”,并配有西人头目7人,翻译1人,服务人员16人及葡萄牙士兵百人,一道带往千里之外的北京。

到了崇祯六年(1633年),徐光启推荐耶稣会教士汤若望,负责成立铸炮厂。在这期间,其制成的火炮有20门,口径足以容纳下40磅的弹药;其制成的长炮,每一门都需要两个士兵或者是一头骆驼才能搬运。到崇祯十二年(1639年),汤若望更是在紫禁城旁设立铸炮厂,铸成20门性能良好的西洋火炮。紧接着又成功造出500门各种类型的西洋火炮,成果蔚为可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