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明末战场上咆哮多年的佛郎机炮,究竟来自何方?性能如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朗机炮原理图解 曾在明末战场上咆哮多年的佛郎机炮,究竟来自何方?性能如何?

曾在明末战场上咆哮多年的佛郎机炮,究竟来自何方?性能如何?

2023-08-06 04: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佛朗机炮是15世纪时开始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火炮,在明中期时由葡萄牙航海家带入中国,因明人称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为佛郎机,所以就将此炮命名为佛郎机炮,除此之外,佛郎机炮又被称为“子母炮”,因其常常会配有数个炮子在身旁。

佛朗机炮与后来的红衣大炮(前装炮)结构不同,佛朗机炮是一种后装滑膛加农炮,整炮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炮管、敞开式炮腹和子炮。

ps:一些固定在船舷和城墙上的佛朗机炮还会设有转向用的舵杆和舵柄。

佛郎机炮的种类有很多,而且在各国都有不同的名称,很难具体分类,但其按照体型大致可以分为小型(口径在5厘米以下)、中型(野战炮)和重型炮(舰炮或攻城炮)三种,其中小型佛朗机炮主装霰弹,主要用于杀伤人员,而剩下的几种大型佛朗机炮不但可以装霰弹,还可以使用实心炮弹,用于破坏敌人的军阵、阵地、城墙和舰船。

使用佛朗机炮时,需要先将火药和弹丸填入子炮中,然后再把子炮装入炮尾处的炮腹中,并楔上固定子炮用的木质或铁质炮闩,之后才可以点燃子炮上的火药,完成射击。

佛朗机炮有很多优点,如发射速度快、散热快、更换快等。

佛朗机炮使用预先装好弹药的子炮作为发射单位(子炮内的火药是定量的,不会装载过量或过少),且每门炮都会配子炮数个。当佛朗机炮发射过后,炮手可以在几十秒内取下发射过的子炮,换上新子炮,所以其发射速度远高于前装火炮。

▲更换子炮

而且佛朗机炮的尾部是敞开式炮腹,其前后相通,空气流通迅速,所以其散热很快,这使得佛朗机炮可以持续多次射击,而不用担心炮管过热引起子炮内的火药自燃。

同时佛朗机炮的子炮承担了火药爆炸后产生的大部分强压,所以其炮腹和炮管的寿命很长,而子炮损坏后能很容易更换,不会影响火炮的射击性能。

不过佛朗机炮并不是完美的武器,它也有很多缺点,其中最致命的缺点就是它的气密性能太差。

因为古代的技术水平较低,佛朗机炮的子炮与炮腹间存在较大的缝隙,因而会在发射时造成火药气体泄漏,严重时甚至会炸膛,所以佛朗机炮的射程和威力低于前装的红夷大炮(气密性好),这也是它最终被淘汰的原因。

但佛郎机炮的性能却非常符合明军的现实需求,所以明人很快就掌握了佛朗机炮的制作技术,并将此种火炮大规模列装到军队,为其在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在朝鲜之役中给予重火力缺乏的日军以痛击,给其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日本人在此之前就接触过朗机炮,一些日本大名(诸侯)手里也有这种火炮,但数量很少,只有几门而已,日本人将其称之为“国崩”以形容其巨大的威力。

▲日本人的国崩炮,据说一炮就能轰垮一个国家(日本小国)

等到清朝建立后,佛朗机炮凭借不错的性能,更是成了八旗军的专用火器,皇帝们根本不许佛朗机炮列装到绿营军中,一些请求佛朗机炮支援的绿营将军甚至还因此受到了训斥。康熙帝直言:

“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前师懿德、马见伯曾请造子母炮,朕俱不许,此事不准行。”

▲民国时期的老照片上也有佛郎机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