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梁园:从名士园林到文脉地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山梁园在哪个位置 佛山梁园:从名士园林到文脉地标

佛山梁园:从名士园林到文脉地标

2024-04-24 01: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梁园见证了佛山古城辉煌的发展历程。 禅城区博物馆供图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游客身穿汉服漫游梁园。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最近一段时间,禅城内掀起一股关于梁园的文化热。

    一场“潮岭文化节”,让身穿香云纱的妙龄少女走进佛山梁园,在名园的花间树影、亭台楼阁之间,展示非遗文化的新魅力。而在禅城区提出打造的“岭南文脉轴线”之中,梁园作为主要节点赫然在列。

    这座始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园林,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和东莞可园并称为清代粤中“四大名园”,彰显出岭南园林“求实兼蓄,精巧秀丽”的鲜明风格特点。

    这座清代佛山梁氏家族的私家园林的诞生,实际上是明清以降佛山工商业繁荣发展在园林艺术上的一个瑰丽注脚。

    佛山作为历史上的“天下四大镇”以及“四大聚”之一,被学者誉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崇尚工商的佛山,其“斯文之气”由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弘扬与传承。

    人原汾水无双士,诗是梁园自一家。梁氏一族的风雅及其在园林上的精心营造正是“斯文佛山”的代表。历经佛山镇城镇化进程的高峰,如今的梁园沉淀了岭南文化的精髓,成为佛山岭南文脉中重要节点。

    一代岭南名园,反映了一代岭南名城的繁荣。

    ●南方日报记者 卢浩能

    侨寓成绅商 梁园是佛山城镇化的结晶

    走进梁园的刺史家庙,玻璃橱柜里正在展出琳琅满目的石湾陶艺作品。从梁氏族人的家庙,到如今禅城区博物馆的重要展厅,四方游人可在此驻足欣赏展览,不禁让人联想“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实,作为佛山古镇的“王谢堂”,梁园本身就是明清时代佛山城镇化发展的文化遗产和结晶。

    “几辈风流开社里,往时兴废问樵渔。”清代佛山名士、曾官至湖南巡抚的吴荣光,在赠与知交梁九华的诗中,道出了梁氏一族的发迹史。

    佛山史研究专家罗一星指出,清代的佛山因手工业的综合发展,商业的全面繁荣和城区的迅速拓展,是珠江三角洲人民向往的“胜地”,四方商人、工匠、士子、官吏等,大量涌入佛山,这批外来人口,被当时的佛山土著视为“侨寓”。

    梁氏一族就是著名的佛山“侨寓”。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原籍顺德麦村的梁国雄及其子梁玉成在清代乾隆年间来到佛山,从事盐业。梁玉成“弃儒就商,业遂隆起,百倍于昔”。从事商业的梁玉成在繁华昌盛的佛山镇可谓如鱼得水。

    据梁园历史文化展介绍,已具资财的梁国雄、梁玉成、梁蔼如和梁可成父子四人,定居佛山松桂里(今祖庙街道公正路附近)。两代人数十年的努力,让梁氏家族家业渐兴。据不完全统计,梁氏家族鼎盛时在佛山拥有土地240余亩,商铺50余间,房屋建筑50多处,还有外地公尝田(宗族田产)达5000多亩。殷实的家境,也为梁氏日后名宦辈出、成为佛山名门以及兴建梁园奠定了基础。

    自梁蔼如把松桂里的宅第改造筑成无怠懈斋后,其侄梁九章、梁九华、梁九图便相继修筑寒香馆、群星草堂、十二石斋、汾江草庐。梁氏后人又相继建造了酉山堂、迟云小馆等建筑。据介绍,五十余年间,梁氏家族先后在佛山建有园林10多处,总面积200多亩。

    此外,和佛山其他著名家族一样,在经商、造园之余,梁氏一族同样热心公共事务和慈善事业,是名副其实的“绅商”——清道光年间,佛山发大水,梁玉成等人积极救济镇民,《梁氏族谱》记载:“由族而乡而禅山,捐粟统以千石计”。

    “正因为接纳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口迁徙洪流,佛山才能长期兴盛繁荣。”在罗一星看来,一方面,以梁氏一族为代表的“侨寓”表现出聚族而居的趋向和修祠建庙的热情,更表现出热衷于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渴望,两者都说明了“侨寓”群体对佛山原有的一整套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佛山开创中国“工商立市”的城市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意味着城镇发展对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包容并蓄,如此才有了“百业同兴”的繁荣。

    如是观之,梁园之所以能诞生于佛山,远不仅仅是一个名门望族的偶然为之,而是一座以工商立市的城镇其历史发展所使然。因此,一代岭南名园,映照了一代岭南名城的繁荣。

    名园获新生 梁园活化一直在路上

    佛镇兴,梁园盛,一座园林始终与一个市镇共命运。

    清同治之后,随着佛山的经济地位不断下滑,梁氏家族昔日风光不再。位于松桂里的十二石斋等名园走向残破、湮没,位于松风路的刺史家庙、群星草堂仅保留部分。一代名园落入了近百年的沉寂。

    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何活化梁园,已成为佛山市、禅城区历届政府的重点文化保育工作之一,也是梁氏后人与本地百姓的呼声。

    改革开放后,梁园的抢救活化首度被提上议程。1982年,佛山市政府鉴于梁园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决定以先锋古道的群星草堂和汾江草庐为重点恢复园林,此举获得了梁氏后人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1993年,梁园首期修复工程开始动工,1996年底完成了刺史家庙等建筑以及园林、湖池、庭院近万平方米的修复工程。2016年,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启动。扩建后,梁园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9亩扩大到68亩。梁园新园区包括了复建的十二石斋、寒香馆、无怠懈斋、汾江草庐等建筑。

    此外,禅城区还在梁园旁建设了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以古镇历史为脉络,分为冶铸、中医药、武术、民俗文化、商业文化、陶艺珍品等6个专题展厅,馆内展陈涵盖佛山民俗、祖庙北帝诞、粤剧、醒狮、木板年画、石湾陶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修缮了适安里古民居群,作为梁园周边的配套改造提升,打造非遗文化体验区。

    如今作为禅城区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光后的梁园,从昔日的私家园林摇身成为禅城内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四方的市民游客,到此均能一睹梁园内的秀丽湖景与精致园林。而《梁蔼如肖像油画》《清梁九图仿文待诏墨兰图轴》《清梁九图仿文待诏墨兰图轴》《清梁蔼如行草四屏》等梁氏家族的书画作品则静静躺在博物馆的橱窗内,游人可通过此吉光片羽,遥想当年佛山望族的风雅。

    而在建筑保护、收集藏品之外,禅城区的文化部门与区博物馆也在积极让梁园焕发光彩。以梁园为载体,筹划“潮岭文化节”让“非遗”走进生活系列活动,就是其最新的努力。

    游客驻足于梁园内,听着广东音乐演奏,欣赏香云纱走秀,“非遗”的活力和梁园的活化走到了一起。“‘非遗走进生活’表演,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带到佛山梁园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组合。”广东音乐演奏者、“麦氏国际弦乐”负责人易梦丹说。

    名园的启示 建设文脉轴线在“形”更在“韵”

    一座园林与一座城市同呼吸,既是百余年来梁园与佛山的经历,也越来越成为官方与社会看待城市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共识。

    佛山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加快打造文化强市,其中就包括“推进文化与城市发展相融”。

    而“岭南文脉轴线”的概念也相继被市、区提出。2022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岭南文脉轴线。2022年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建设高品质岭南文脉之城,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推进历史建筑、文物场馆、特色街区等串珠成链,形成“一主多支”的岭南文脉轴线。

    在禅城区建设打造的岭南文脉轴线上,梁园就是其重要的节点。那么,一代岭南名园的前世今生,能为岭南文脉轴线建设带来怎样的启示?

    “应挖掘梁园的历史故事,充实佛山城市发展历史的研究。”佛山民俗文化专家梁诗裕认为,当前梁园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在挖掘呈现梁园的历史及其家族人物的典故上,可多下功夫。

    “历史建筑是城市铸魂的地方。”在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墨看来,游客到访一座城市,城市中心区、城市文化和滨水空间等三方面是必看点。从规划的角度看,岭南文脉轴线的打造,需要打破“单个点”的保护方式,代之以“片”的活化利用。因此,需要把梁园、莲升片区以及轴线上的其他点,用故事串起,用巧妙的设计和体验串起来,用现代化的先进运营,彰显佛山名城“工商文化”的定位和灵魂。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文明的容器,其积淀了前人的辉煌成果,是当代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滋养和支撑未来城市发展之“根”。

    一代岭南名园——梁园的“神韵”,反映的正是老佛山工商立市模式的城市精神。从梁园看整个岭南文脉轴线,名城的“根”与“魂”,实则早已镌刻在那些久经岁月风霜的古老建筑之上。

    ■链接

    八种文化,十四节点

    禅城区岭南文脉轴线速览

    根据2022年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景深化“最佛山”行动,推动丰富内涵、城市魅力倍增是今年的工作重点。

    禅城提出,以文塑城,推动文城相融、文产结合,深入挖掘岭南文明广府文化底蕴,大力推动文化载体活化利用,让历史建筑、文化场馆、特色街区、民俗印记串珠成链,构建“岭南文脉轴线”。要以一主多支、以点带面,辐射盘活禅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岭南广府文化活态传承,使佛山古镇焕发新活力。要加快佛山中心城区文商旅融合发展,推动禅城打造高品质岭南文脉之城。

    作为建设的重点,“岭南文脉轴线”整合了武术、粤剧、园林、信仰、初地、铸造、民俗、祠堂8种佛山本土文化,共14个节点。

    1 汾江河(汾流古渡)

    汾江是佛山古镇的生命之河,河流至正埠码头前分开西北江两支流,形成三江汇流局面。汾江河为北方水路至广州的必经之地,“四方商贾之至粤者,率以为归”,让佛山自明中叶后成为南方商业和手工业重镇。“汾流古渡”是佛山古镇八景之一,中外客商到佛山采购货物,多从此登岸,日夜船渡此来彼往,拥挤热闹,遂成一景。

    2 佛山精武体育会会址

    佛山精武体育会会址位于祖庙街道升平社区,中山公园内,于1935年建成。佛山精武体育会会址已经成为承接佛山武术活动的载体之一,是人们了解佛山武术发展历史、传承佛山武术文化的重要基地,至今仍是市民习武场所。1998年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3 水上关帝庙

    水上关帝庙位于汾江与佛山涌交汇处,文沙公园内,是佛山古镇八景之汾流古渡的重要景观之一。古代河段河深水阔,水下暗藏礁石,往来舟船易在此沉没。于是人们清除河底石块,并在岸上兴建关帝庙,以为镇民祈福。2016年水上关帝庙重建完成。

    4 琼花会馆

    琼花会馆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粤剧戏班最早的行业会馆,在粤剧史上有极其重要地位。《佛山忠义乡志》记载:“镇内有会馆凡三十七,琼花会馆建筑瑰丽,为会馆之最。”会馆馆址在佛山大基尾,为本地戏班艺伶排练、教习、切磋艺术之地,也是当时的戏班管理机构。琼花会馆于清咸丰年间李文茂“红巾军”起义失败后被毁。现会馆正在复建,预计2022年底前完工。

    5 佛山梁园

    梁园是始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园林,是佛山梁氏家族私家园林的总称,鼎盛时期面积达200余亩,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和东莞可园并称为清代粤中“四大名园”,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启动,修缮后园区面积68亩,新老园区的园林景观、奇石、秀水与古建筑相映成趣,再现“四大名园”昔日风采。

    6 仁寿寺

    仁寿寺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历经康熙八年(1668年)和咸丰元年(1851年)两次扩建,规模颇大。仁寿寺塔(如意宝塔)于1935年建于寺内。该塔为禅城区内仅有的塔型建筑,其别具一格,与仁寿寺一样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98年,仁寿寺塔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7 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元代曾毁灭,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庙内有万福台、灵应牌坊、山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庙内“三雕两塑”建筑装饰和展示的数百件文物珍品,集岭南民间艺术杰作之大成,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群体。目前,祖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祖庙博物馆为祖庙保护管理机构,辖区包括祖庙古建筑群、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

    8 岭南天地

    岭南天地位于祖庙街道东华里中心地段,荟萃了佛山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简氏别墅、文华里嫁娶屋等21处文物保护单位,128栋历史建筑,8条历史街巷,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华里古建筑群。岭南天地结合城市改造及现代商业的开发模式,将住宅、办公、零售、餐饮、娱乐、旅游及文化等多功能设施融为一体,打造成佛山文化新地标。

    9 东华里古建筑群

    东华里古建筑群位于禅城区福贤路,占地面积10217平方米,含古建筑50栋。东华里始建于清初,是清代官家富商宅第的典型代表,也是珠三角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镇街道。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 佛山初地(塔坡庙)

    塔坡庙位于祖庙街道塔坡社区内。“未有佛山,先有塔坡”,古代“塔坡岗”被誉为佛山繁盛始起之地,是佛山的文脉之源,城市之根,塔坡庙和塔坡井为现存有力见证。1998年,塔坡庙和塔坡井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11 国公古庙

    国公古庙位于祖庙街道莺岗社区福宁路新安街46号,为清代建筑。该庙是佛山“炒铁”(锻铁)业的师傅庙,也是佛山新钉行西友会馆,是佛山炒铁业神诞活动和祭祀祖师的场所。该庙是佛山现存唯一的古代手工行业师傅庙,对研究当时佛山冶铁业有重要价值。国公庙于1989年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现活化为佛山铸造历史博物馆。

    12 通济桥

    通济桥横跨洛水河,北连金鱼街,始建于明代,距今400多年,是佛山最早修建的桥梁之一。该桥横跨佛山涌,是通往顺德、番禺的必经之路,因此成为佛山商贸交流的重要通道。佛山商民为求来年生意顺境,便行通济讨好意头,后渐成习俗。如今,“行通济”成为佛山市民在元宵节期间参与的重要祈福活动。

    13 石头霍氏古祠建筑群

    位于石湾镇街道石头村,是一组四座并列的大型建筑群落,包括霍勉斋公家庙、椿林霍公祠、霍氏家庙和石头书院,属于霍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该建筑群是研究岭南祠堂建筑以及宗族文化的重要对象,2008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4 东平水轴

    东平水轴是横贯佛山中心城区的重要水道。轴线以东平水道、潭州水道、吉利涌两岸为基础,西起禅西大道,东至佛山一环,设计范围约368公顷。其中结合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建设要求,重点划定25公里滨水重点示范段,自西往东打造十大特色滨水亮点,带动城市滨水空间高品质建设。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