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瀍河】第六节 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寺天王殿内供奉的对象有 【文化瀍河】第六节 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文化瀍河】第六节 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2024-07-15 14: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六节 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白马寺

二、寺院建筑

白马寺是最早见诸史籍的佛教建筑,开创了中国佛教建筑的先河。东汉时期的白马寺是按印度的佛教建筑样式修建的,寺院以塔为主体,塔居寺院中心 的形式布局,佛事活动是围绕着佛塔进行的。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佛教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佛寺的建筑也逐渐发生变化。至北魏时, 白马寺的建筑布局是在塔后建殿,佛寺建筑已具有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 ;隋唐时期 发展为楼阁为中心,以庭院为组群形式 ;明代演变为以佛殿为主体的多重庭院式布局。

白马寺现存建筑以明代重修后建筑形制为主体,寺院南北中轴线上的主体 建筑, 主要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及清凉台上的毗卢阁等重要建筑 ;在其两侧, 还有钟鼓楼、门头堂和云水堂、客堂和祖堂、禅堂和斋堂等辅助建筑,由此形成数个相对独立的庭院。

(一)山门

位于寺院南北中轴线的最南端。建于明代, 1987 年翻修了山门顶部。建筑形式为砖石混建拱券三门洞,顶皆作单檐歇山式, 覆之灰色筒瓦。白马寺山门的三个门洞, 象征着“三解脱门”。山门上方悬挂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于1986 年题写的“白马寺”木质匾额一块。

在山门内东西两侧, 即寺院的东南角和西南角, 分别为民国时期修建的钟楼、鼓楼。均为平面呈方形的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

山门内南北中轴线东西两侧分别是新建的钟鼓楼,同为方形角楼,重檐歇山顶,灰色筒瓦覆盖,额枋彩绘,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

(二)天王殿

天王殿是白马寺第一重大殿,因殿内供奉四大天王而得名。建于明代,重修于民国。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单檐歇山式,灰色筒瓦覆顶。殿内迎面而坐的为弥勒佛,为明代“夹纻干漆”造像作品。供置佛像的大佛龛, 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艺术品。大殿内两侧是清代泥塑四大天王, 又称“四大金刚”。

大殿后部的面北站像为清代泥塑韦驮天将,被称作“护法神”。

白马寺天王殿

(三)大佛殿

大佛殿建于明代,重修于民国。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以殿内供奉主尊 为大佛(释迦牟尼)而得名,是寺院的主要殿堂,凡重大佛事活动均在此举行。该殿单檐歇山式,东西面阔 5 间,南北进深 4 间。

白马寺大佛殿

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主尊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 弥座上。这里表现的是“不语说法”,佛只用右手持一朵鲜花示众。左侧为大弟子摩诃迦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 唯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意, 右侧为大弟子阿难, 迦叶左侧为文殊菩萨, 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圣”,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

大佛殿东南角悬挂了一口明代大钟,由太监黄锦所铸,重 1250 公斤。此钟与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应声而和, “马寺钟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大佛殿内后部是面向北方的观音菩萨坐像, 由于背对大佛, 又称“倒坐观音”。

大佛殿东西两侧的建筑,东侧原为“客堂”“斋堂”,今靠北 5 间辟为“卧 玉佛殿”,靠南 7 间辟为客堂。卧玉佛殿之东为斋堂, 西侧原为“祖堂”“禅堂”,今靠北 5 间辟为“玉佛殿”,靠南 7 间辟为六祖殿,再西为念佛堂。

(四)大雄殿

第三重大殿为大雄殿,通称“大雄宝殿”,以供奉主尊为大雄(对释迦牟尼 的尊称)而得名。大雄殿本为元代所建,明、清时重修。面阔 5 间,进深 4 间,悬山式。殿前有六边形月台。

殿中央置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 精雕细刻, 金碧辉煌。在上层龛额正中, 浮雕一只大鹏金翅鸟, 鸟吻人身。佛龛内的三尊主佛, 皆盘双膝坐于莲花宝座上。 正中为释迦牟尼,尊称“大雄”,释迦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 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形制、风格大体相同。三主佛之前, 左右相对而站的是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大雄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 罗汉均为元代“夹纻干漆”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 24 尊,是 1973 年从 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 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殿后部站的韦力天将,为寺内现今仅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

(五)接引殿

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清同治年间毁于火灾, 光绪年间重建, 面阔 3 间, 进深 2 间, 硬山式建筑。主尊为阿弥陀佛, 右侧为观音菩萨, 左侧为大势至菩萨, 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作品。因三尊佛像均为立像,故此殿也称“立佛殿”。

(六)清凉台、毗卢阁

清凉台东西长 42.8 米,南北宽 32.4 米,高约 6 米,砖石包砌而成,又称清源台, 明代重修。相传清凉台是汉明帝刘庄避暑、读书之处, 印度二高僧来洛阳后,在此居住译经。东汉之后,历代均以此为藏经之所。

白马寺清凉台

清凉台入口为一拱券门,大门内东西两侧各有3间廊庑式建筑,以毗卢阁为中心, 周围环绕配殿、僧房和廊房等, 构成一封闭式院落。毗卢阁为明代重修, 面阔 5 间,进深 4 间,重檐歇山顶。殿内置木质佛龛,龛内佛坛上供置三尊清 代泥塑像,中为毗卢遮那佛,左右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

东西配殿分别为摄摩腾殿、竺法兰殿,均为三开间硬山式建筑,殿内分塑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像。

在清凉台东西两侧,分别新建有藏经阁、法宝阁各1座,均坐北朝南,面 阔 5 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供奉着泰国佛教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印度前总理拉奥、瓦杰帕伊和前总统帕蒂尔等赠送的释迦牟尼像等。

美丽新瀍河

原标题:《【文化瀍河】第六节 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白马寺(寺院建筑)》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