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常说:“南无阿弥陀佛”,很多人却不知是什么意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家说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佛家常说:“南无阿弥陀佛”,很多人却不知是什么意思?

佛家常说:“南无阿弥陀佛”,很多人却不知是什么意思?

2024-07-06 01: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尘世间有很多人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却不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些老人虔诚地念了几十年"南无阿弥陀佛",竟然也不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

佛家常说的“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翻译后肃然起敬,却少有人知。

宋代时期,有位名叫茶陵郁禅师的高僧,一日乘驴渡桥,不小心坠落而大悟,得一首十分有名的《悟道诗》,全文如下: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诗中的“明珠”指的是佛家所说的“佛性”,正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行者,皆得成佛”。

每当想起佛,人们都会联想到自古以来高僧都会诵念不息的“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对这句话都很熟悉,而且也时常在嘴里念诵着,却没多少人去研究其中的含义。那么,“南无阿弥陀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翻译后肃然起敬,却少有人知!

“南无”是恭敬礼拜的意思,亦是皈依的意思,此二字是恭敬之词,就是我们顶礼、敬礼、皈依。可直接译为:归向于、礼敬于……

阿弥陀佛是一个“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的名字。“阿弥陀佛”翻成中国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就是无量觉的意思。无量觉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觉。

南无阿弥陀佛,因为此六字在佛教中的重要影响力,故有另一个代名词——六字洪名。六字洪名的含义:南无——-皈命、接受;阿——无量光(健康);弥——无量觉(智慧);陀——无量寿(长寿);佛——无量光、无量觉、无量寿的信息。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的意思是:我愿意接受无量健康,我愿意接受无量智慧,我愿意接受无量长寿。

南无阿弥陀佛在大乘佛教里(中国),从狭义上讲就是向阿弥陀佛致敬,在广义上讲是向一切有觉悟的人致敬。阿弥陀佛也可称阿弥陀如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谓是佛教里的总纲领、总原则。

常念这一句佛号,便是要皈依阿弥陀佛,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导,成就圆满菩提。

对于这样的解释是不是让你意想不到呢?佛家的语言,自然不光是一种解释,但所有的解释都不会违背向善的本意。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很多的佛教寺庙盛行,在很多的名山大川都会坐落一座佛家禅院,在远离世俗的地方展现让人脱离俗世,人一到那就能马上静下来的神奇效果。

口念"南无阿弥陀佛"而不知"南无阿弥陀佛"表示什么,可称得上迷信;而那些自己不懂"南无阿弥陀佛" 是什么,就说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 是迷信的人,同样也是迷信。其本质是相同的——盲目相信。

"佛"是指觉悟者。有觉悟的人就是佛。你有了觉悟,你就是佛。因此,佛不在天上,佛在人间,佛在心中;佛不是迷信者的化身,而是觉悟者的称号。

阿弥陀佛是一个"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的名字,就像我们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是一个符号,一个为了区别于他人而起的代号、代码。

阿弥陀佛,又简称"阿弥陀"或"阿弥",均指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如来",也即"释迦牟尼"。因而,阿弥陀佛又称阿弥陀如来。

如同人有别称一样,阿弥陀佛共有十三个称号,其中有十二种与"光"方面有关,一种与寿命方面有关,前者总称"无量光佛",后者称"无量寿佛"。

而有觉悟的人通常又可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低标准的有觉悟的人——度己,即从自身做起,断恶修善,淡泊名利、清净放下、一切随缘。而另一种则是高标准有觉悟的人——度人度己,除了自己修行外,还帮助他人成为觉悟者,广结善缘,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觉悟者的标准有低标准和高标准。

低标准是"度己",即从自己做起,断恶修善,遵纪守法,淡泊名利,积功累德,清净放下,随缘(缘起、缘聚、缘散、缘灭,"诸法从缘生,还从因缘灭")而不攀缘。高标准是"度己度人",除了自己修持成为觉悟者之外,还要帮助别人成为觉悟者,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弘扬佛法,慈善布施(布施,是指"舍"。俗话说"舍得",是一种因果关系,有舍才有得,先要诚意为别人,才能得到别人为自己)。

然而,无论"度己"还是"度人",前提都要先做到"看破、放下、放下、看破"。

什么叫看破?看破就是要淡化世事境缘的"无常"(没有亘古不变的东西,一切都在瞬息万变之中,"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假有"(因缘而合、因缘而分所表现出来的"存在"及"存在者"),理解其虚幻变化规律——无常中的有常。

既不沉迷于"有"(只是"妙有"、"偶有"、像量子力学的"超弦"一样,是一种临时的组合),也不执着于"无"(万事万物均无中生有、有生于无,真空不空,有归于无)。无"色"(色指物质、存在)但不"空"(非有、无),虽"空"但有"色"。

"一分为三"曰"空、有、中","和其相联"则"三位一体"。不固守色空,不粘着色空,洞明"诸相非相",不拘泥于两边而立于中道,行于中道。

放下,首先要认识佛家常说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进而提高到"万般将不去,修业亦离身"的境界。

万般将不去,意指人在投胎时空手而来(尽管婴儿生下时攒紧双拳,那里面也没有东西,他只不过想来人世间抓东西而已)、撒手而去(人逝时之本能),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往何处去,其一生所能,一生所得,无论是权倾朝野,还是富可敌国,万般万样都是带不走的。

"业",原意是指人"身、口、意"的运动以及其所形成的行为。一个人的"身、口、意"的行为运动都具有力学惯性,即一种残余的潜在的可影响后面运动(会招致、形成一种结果)所具有的力量,即"业力"。

"业随身"是指一个人即使其肉身离世而去,但其精神这种"业力"却在世间保留下来了,具有余势和作用,影响着后来人。

眼前的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它的作用力并没有完结,仍然潜伏着一种结果(好的和坏的),联系着过去、现在和将来,这就是"业力"的作用。

宇宙中只有大自然的业力是永恒的!

其次,放下,就是要心地清净,随缘而不攀缘,淡泊名利、清心寡欲。

认识到"空","诸法无我",破"我执、我见",平等侍人,就不会处处以自己为核心,事事强加于别人。

智慧与良心就是佛根。南无阿弥陀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