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良:如何与Cancer打歼灭战?丨CBA年会人物(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余国良简历 余国良:如何与Cancer打歼灭战?丨CBA年会人物(1)

余国良:如何与Cancer打歼灭战?丨CBA年会人物(1)

2024-07-12 02: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学术界到工业界,他和团队累计在《Nature》、《Science》、《Cell》等著名专业刊物上科学论文数十篇,拥有国际专利400多项。从1993年进入产业领域至今,余国良博士已是20多家生物创新科技类公司的天使投资人和创建者,同时被推选为美国浙江商会会长。创办Apollomics之前,余国良博士是国内临床前药理CRO翘楚中美冠科的执行董事长,中美冠科在台湾交易所上市后被日本JSR以约4亿美元收购。

主题:创新与攻克肿瘤

癌症发展的全过程中,癌细胞的进化动力就是不断积累突变,获得数量、生存优势。从一介良民到席卷八荒、烽火连天的叛乱军队,大自然用演化出纷繁多姿物种的相同方式在人体演绎了一出壮丽的死亡之歌。把人类与癌症的对抗看成一场持久战的话,莫愁觉得现在至少是战略相持阶段。人类的抗争,已经从小米加步枪的战斗,一路成长到海陆空天全方位的高科技战争。这是一部精彩绝伦的战争大片!

在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24届CBA年会的第一天,余国良博士在会上做了题为《创新在中国,普惠全球, 攻克肿瘤》的演讲,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的肿瘤治疗总体概况,着重说明了Apollomics正在研究的创新型治疗方式,展望肿瘤治疗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并强调:创新中国——我们所有的产品、知识产权都是在中国产生的。

关键词:癌症、创新中国、攻克肿瘤

莫愁科普:Apollomics是一个合成词,从字面上可以拆解成Apollo和Omics。前者是古希腊神话中象征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后者通常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流行学术术语的后缀,Apollomics可以理解成“众神聚集”的意思。另外还有一个意思,请往下看。

随着科学对肿瘤的形成机理认知不断透彻,余国良博士团队尝试将癌症“一招毙命”,以歼灭战的方式将癌症置之死地。在会议上,余博士介绍一些Apollo计划。首先便是利用好生物标志物(biomarker)这一“侦探兵”。说起biomarker,这是余国良博士团队的强项。

c-Met抑制剂PLB-1001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结果

PLB-1001,即APL-101(原CBT-101),是由原中美冠科的仲伯禹、石全、袁宏斌、周峰博士这四位科学家针对c-Met靶点研究后设计出的一个化合物,目前由浦润奥和Apollomics共同开发,两家公司分别享有中国区和中国区外全球权益。数据显示,江涛教授等人通过188例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绘制出的体细胞突变蓝图,发现大约14%的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具有促成肿瘤恶性生长的METex14突变。

通俗地说,14号外显子(exon14)突变或将成为CBT-101的其中一个“侦探兵”,只要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患者产生了exon14突变,便可以利用CBT-101这种药物“对症下药”。

除了这种突变,事实上人体细胞还存在许多不同的突变,分别对应不同的biomarker。余国良博士团队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针对肿瘤患者的基因检测已经下沉到市级的二甲医院,biomarker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只是制药企业在临床开发阶段对biomarker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基于科学找出候选药物的biomarker,不仅可以针对性地招募合适的患者,还意味着将来可以不分瘤种地将药物扩展到同类突变的疾病。他的一番话,让莫愁想起了之前FDA加速批准默沙东Keytruda治疗带有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实体瘤患者,这确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占领“制高点”。肺癌是中国癌症患者占比最高的癌症类型,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发病人数接近80万例,其中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业内有句话叫做“药企得肺癌治疗,得天下”,占肺癌比例超过八成的NSCLC自然成为了制药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以在中国上市不到两年就不断刷新销售记录的奥希替尼为例。这种针对NSCLC产生EGFR T790M突变的靶向药物在中国上市仅9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了5亿;阿斯利康最新发布的2018年Q3财务报告显示:奥希替尼在新兴市场销售额高达2.66亿美元(约18.5亿元),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市场的增长……

面对市场份额如此“诱人”的蛋糕,勇于挑战的余国良博士同样不希望错过。翻开Apollomics的产品管线,余国良博士从适应症上找到了新的突破点。

如前文所述,APL-101率先以胶质母细胞瘤研究登上权威期刊,但由于APL-101可以针对MET突变的瘤种,而MET突变恰好是除了EGFR、ALK之外的另一个高发的肺癌驱动基因突变类型。

因此Apollomics希望该分子也能够尽快拿下NSCLC这一适应症。据余国良博士透露,目前基于APL-101的NSCLC的临床试验(Apollo-Trial)已经在澳大利亚启动并在美国等地扩展。

APL-101是一种运用人源肿瘤移植模型(PDX),通过转化医学平台开展新药研究筛选获得的候选分子。同时与其它c-Met抑制剂相比,它具有高度专一(靶向)性,并能通过血脑屏障,且在不同的肿瘤模型中都表现出很好的药效。

*此内容由古墓派小编整理,如有错误,与演讲者本人无关。

想要获得余博士的完整视频,请搜索莫愁微信号LimochouScience,注明“CBAvideo”。

莫愁和莫愁的偶像余国良博士

余博士和“阿波罗战队”

三大法器助力突破肿瘤微环境

一直以来,突变的C-Met基因就像特洛伊木马一样隐藏在多数癌症信号通路中。它们在人体里作威作福,使患者产生耐药,而且特异性C-Met靶向抑制剂还没有上市。为了能够有效地治疗治疗脑胶质瘤、肺癌、肝癌、肾癌、黑色素瘤等多种实体瘤患者,余国良博士再次迎接新的挑战,2019年初,冠科美博斩获1亿美元B轮融资;公司旗下管线C-Met抑制剂APL-101即将完成1期毒理临床试验,并将进入多项1b期和2期临床试验。

C-Met:癌细胞通路背后的特洛伊木马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是一种典型的受体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 TK)。EGFR在肿瘤中过表达或突变导致细胞生长失控和肿瘤恶性化,同时EGFR的异常表达还与新生血管,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很显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癌症信号通路上最醒目的碉堡之一。而突变的C-Met蛋白就不同了,它则躲在信号通路的暗处,成为名副其实的“特洛伊木马”。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EGFR与C-Met虽然都属于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超家族,该家族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突变,与多种肿瘤的侵袭转移、肿瘤血管生成、以及药物治疗抗性息息相关,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一边倒。EGFR近十年来已有包括格列卫在内的多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上市,而C-Met特异性靶向抑制剂却一直绝迹江湖。

C-Met 是人体的原癌基因之一,C-Met蛋白是胚胎发育、器官再生以及伤口愈合的关键因素。C-Met蛋白编码基因突变形式包括外显子跳跃、基因拷贝数扩增、蛋白过度表达、自源性或旁源性HGF异常激活等。

简单说,就是C-Met突变或者扩增或者过度表达时,细胞持续受到增殖信号,也就是肿瘤的发生,临床见于肺癌多见,少见于胃癌、 结肠癌、脑胶质瘤、肾癌等等。

“EGFR药物研发,比C-Met抑制剂开发领先多年,比如第三代奥西替尼已经广泛应用于肺癌。C-Met药物开发有许多挑战,如果患者体内该基因突变已经表现为基因拷贝数扩增,则抑制剂可能导致C-Met蛋白进一步激活;另外至今该基因突变及其表达的相关蛋白,仍然缺乏有效的生物标记物确定。但是过去EGFR抑制剂的研发经验,将有助于C-Met-HGF通路抑制剂开发。”

冠科美博旗下管线C-Met抑制剂APL-101有三大特点。首先是对靶标激酶的特异性结合能力,临床试验发现,“C-Met抑制剂APL-101在不同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药效。经过近500个激酶测试,该化合物具有高度专一性,可预见很好的安全性,临床1期数据没有显示严重副作用。”。目前科学界已确认518种人类激酶,其中400多种含有一个结构、序列高度保守的ATP结合域,因此研发高度特异性的C-Met激酶抑制剂的难度可想而知。

第二,为了提高药物的作用效率,穿透血脑屏障是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因为多种实体瘤都会出现向脑部转移的情况,C-Met抑制剂也逃不过这一道关卡。虽然这个屏障本身并不坏,毕竟它能保护神经系统。但在特殊的情况下,这道屏障就不太招人待见了,血脑屏障像一只拦路虎,把药物阻挡在脑组织外,这对脑转移癌症以及恶性脑瘤的治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脑胶质瘤相关靶向药物管线很少。我们在化合物的设计、合成过程中,发现APL-101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并在针对脑胶质瘤的临床1期试验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第三,该药物已经显示出对C-Met基因多种突变形式的抑制作用。

除了针对C-Met突变进行疗效研究之外,余国良博士更渴望该药物显示出一个崭新的抗癌功效,也就是抑制肿瘤微环境里中性粒细胞的促癌细胞功能。中性粒细胞在正常的炎症反应中,表现为抑制肿瘤细胞的N1型;在复杂的实体瘤肿瘤微环境中,则可能表现为促进肿瘤进展的N2型,且通过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氧氮、趋化因子等物质,重塑基底膜,积极诱导肿瘤血管生成。“如果说肿瘤微环境是个厮杀的江湖,T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切磋决斗,中性粒细胞却给了肿瘤细胞母亲般的关爱。我们希望这个药物可以靶向抑制异常的C-Met蛋白,顺便制止吃里扒外的中性粒细胞。”

Apollomics(冠科美博)的“阿波罗战队”

阿波罗试验开启“复仇者联盟”

目前C-Met抑制剂APL-101的1期临床试验已在美国开展了一年多,有多位病人入组,覆盖脑胶质瘤、肺癌、肝癌、黑色素瘤等多个病种。“我们计划在美国完成临床试验后,再到中国放大。我们的临床试验方案中,以20个人为一组联合用药,并希望临床数据能证实40%以上患者取得明显疗效。”

除了单药试验,冠科美博还开启了APL101与APL501(PD-1单抗)的联合用药试验,并将之命名为Apollo trial(阿波罗试验),目前已经有10多名病人入组。谈到试验研究以及公司的英文名称,余国良博士这样解释背后的寓意:“omics通常表示为一种组学的英文单词后缀,所以我希望公司扎根于一个完整的组学系统,因为我认为科学比技术更为基础和关键。世人只知Apollo是太阳神,是治疗、健康之神;但我还想说另一个希腊语单词——Apollymi ,为毁灭之意。置之死地而后生,正是人类对抗肿瘤细胞的终极之道。”

“目前肿瘤治疗多是单药使用,未必是最完美的用药方案;以科学原理为基础、生物标记物为引导的多种前沿疗法结合,才会给病人带来最好的疗效。同样,在企业的运营规划中,也需要一个战队的群策群力。我们希望像复仇者联盟一样召唤各路英雄豪杰,并对各种免疫疗法、靶向疗法、和现有药物加以吸纳和联用,最大限度激活人体内保护性免疫细胞功能,并最大程度杀伤癌细胞,让更多突破性疗法为全球病患造福。”

2019CBA年会回顾

今年的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CBA年会,有来自世界各国的顶尖生物科技大脑、产业创新领袖、诺贝尔奖获得者、顶尖实验室负责人、院士及专家学者、500强企业负责人、知名高校教授以及国内外生物产业专业人士,共有1000多名专业嘉宾、300多家参展企业、400多个对接项目代表、10000多名参会人员注册参加。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第24届年会正式在6月10日下午的1点半开幕,围绕着各个生物医学主题,院士、专家分享了最新医学干货。莫愁也非常有幸能够和各位嘉宾交流人工智能在生物制药上的应用并为大家带来最新会场情况。

关键词:数字医药、蛋白酶解、纳米抗体、免疫治疗、精准医学

Lynda Chin 医学博士,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Apricity Health 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 Dell医学院肿瘤系教授,主题演讲:数字医药:转变从慢性病到癌症的治疗方式

Charles Craik博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主题演讲:全面分析蛋白酶解方法在科研和患者健康的应用

何苗壮博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肿瘤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演讲主题:纳米抗体和肿瘤免疫治疗

王心伟博士,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肿瘤研究所,人类致癌作用研究实验室副主任,肝癌项目联合主任,演讲主题: 基于综合基因组学的肝癌发病机理研究

康小强博士, 南京维立志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演讲演讲主题:肿瘤免疫治疗:抗PD-1/PDl-1和其它治疗

部分演讲内容:我今天要讲的是PD-L1的免疫治疗和BEYOND。这个BEYOND是指PD-L1不能解决的问题。肿瘤体是基因变异的疾病,就是说肿瘤免疫和其他传统治疗方法非常不一样。化疗也好,放射治疗也好,它们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但是肿瘤免疫细胞和肿瘤免疫治疗,它的主要作用对象是肿瘤治免疫细胞,这个作用机制非常不一样。另外,想要治愈肿瘤的,免疫治疗是一个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肿瘤免疫有三个特性,第一就是特异性:只攻击肿瘤细胞,不攻击正常细胞;第二是记忆性:肿瘤免疫可以持续好多年。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第三是有效性:特别有效,可以彻底清除肿瘤细胞。

*此内容由古墓派小编整理,如有错误,与演讲者本人无关。

葛新博士,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副教授,演讲主题:蛋白酶抑制型单抗的开发和评价

余红博士,阿斯利康美国检测医学总监,演讲主题:肺癌的生物标志物和伴随诊断在临床上应用

陈中博士,临床基因组学研究组组长, 头颈外科, 耳鼻喉及交流障碍研究所,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演讲主题:肿瘤基因组图谱和精准医学

康欣梅主任医师,教授,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肿瘤科,演讲主题:乳腺癌的异质性,转移和个性化治疗

圆桌讨论:肿瘤免疫疗法和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发展趋势

圆桌讨论嘉宾

1. 严景华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疗与伴随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 王建勋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3. 郝卓芳 (Patty Hao) 教授,广州医大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

4. 宗康 拉,资深研究员,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外科系

大会Day1回顾

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主任, 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王红阳院士主题演讲

陈凯先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主题演讲:生物医药科技前沿动向和我国发展态势

莫愁分享部分陈院士演讲内容:病毒从病原体变成预防性预苗,如果有三个以上三联体突变掉,那病毒就变成了治疗性的药,那么这样的一个功能发展在science市场,受到各国研究者高度的重视,就像这些虽然还不是药,但是开拓了新思路和新方向。这个对于我们中国不断增强自己原始创新能力很有启发意义,加上多学术交叉重视糖类药物、天然药物这类产品传统的优势发挥。最后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不断形成发展。比如说大概到2035年,20年左右不到的时间使得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向前一步,能够在原始创新能力上明显提高。现在也正在思考我们过去到2008到2020年是实现了重大专项。我们实施了进一步的推动。在考虑整体目标,还有新的定位,希望对于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新药的研究具有重要引导和推动作用。

*此内容由古墓派小编整理,如有错误,与演讲者本人无关。

徐增军博士, 中国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首席科学家分享:药品审评审批与加快新药研发

颜建国 ,华润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分享:生命科学产业全周期创新实践

由于篇幅有限,只能列出部分,想要获取更完整的专家演讲内容,请关注本微信平台的后续文章。想要获得某个演讲嘉宾的完整视频,请搜索莫愁微信号LimochouScience,注明“CBAvideo”。

关键词:人工智能、个性化医学、药物中美双报、CBA24年

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医疗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国际著名专家朱宏图博士,演讲主题:临床研究中的大数据整合

阿耳法猫AlphacaitCEO、创始人李斌, 演讲主题:基于人工智能和合成致死的新药研发和肿瘤治疗个性化定制。并与大家并分享了如何把每个药和每位病人变成围棋并一起进行人工智能alphacait阿耳法猫计算,加快新药的研发和终未期肿瘤病人的个性化私人订制。极大地降低研发成本和加快研发速度。

阿龙·切哈诺沃博士, 2004年诺奖获得者, 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演讲:

个性化医学的革命:所有疾病都可以治愈了吗?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分享主题报告:

“中国科技走向: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为例”

莫愁放一下部分现场内容:在我们每一个科研人员的年薪完全浮动,有你的发表文章专利申请数的权利,这个科技评价体系使得我们的统计数据很难反应真实科技实力。当然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科研文化,我们模仿能力非常强,我们经常会去follow,一个新鲜名词出来我们不太会把它放大,变成我们的一个大项目大计划。但是这一点对于一个大国来讲,可能值得我们思考是不是应该成为我们的主流文化。使得我们的统计数字等方面是有差别的。其实在其他国家并不是这样的,当然我在这儿这样一个创新论坛,也是想说服大家究竟创新、技术进步靠什么?我想说一个简单的推理,这个推理是“所有的尖端科研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依赖于顶尖人才”。我相信大家不会有太多异议,为了证明这一点我想说这样一个推理:第一,新兴产业源自核心技术的突破;第二,核心技术来自于原始科学发现。

*此内容由古墓派小编整理,如有错误,与演讲者本人无关。

Thomas R. Gingeras:冷泉港实验室功能基因组学主任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美国发明家学会院士段崇智教授主题演讲:

干细胞与仿生材料——骨骼的组织工程与再生

CBA-USA已走过24载,从初创到上市:美国圣诺制药公司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陆阳博士演讲“深耕核酸新药创制,整个创业优势资源”;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首席运营官巢守柏博士分享了“康希诺香港上市故事”。

更有余国良博士分享“创新在中国,普惠全球, 攻克肿瘤”的主题报告。余博士是“CBA之父”,其他的我们就不多说了。

余国良博士:创新在中国,普惠全球, 攻克肿瘤

乔友林,医学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题演讲:宫颈癌人工智能电子阴道镜辅助诊断系统

张丹医学博士, 方恩医药发展公司董事长,主题演讲:中美双报的理论与实践

Kazem Kazempour博士, Amarex临床研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主题演讲:临床试验设计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中美双报分析

6月10日上午,除了地方领导,参加致辞的主要是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任志武,大会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教授,以色列前贸工部部长、前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主任苏格•基莱特曼。另有中、美、俄、以、法、日等学术代表、智库专家共同发布《推动全球生物经济发展的珠江共识》。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先生致辞并宣布大会开幕 。

莫愁与Aaron、余国良博士会前合影

本次会议的部分大咖

大会另设CBA展台,国际知名生物机构、企业参展,通过生物药、化学药、中医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等8个专业展览。

借主办方吉言,让阿耳法猫“神武”起来

CBA: 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

CBA是美国最大的华裔专业协会之一,成立于1995年,是一个独立的,非政治性的,非营利性专业组织,拥有8000多名成员,其中8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总部位于大华盛顿地区,这里美国领先的生物技术集群。许多CBA成员在世界知名机构,研究机构,生物技术/制药公司和顶尖大学工作,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乔治城大学,和马里兰大学。

CBA年会每年邀请健康医疗行业领军人物,面向行业专业人士,讨论快速变革的行业动态和热点话题。年会每年吸引中美两国众多声誉显赫的公司/组织、研究前沿领袖、科学家学者、临床医生、药事法规方面的专业人士、投资商和高级管理人员参会。协会每年近千名参会人员的年会,为讨论最近新药研发进展、申报、法律法规、商业运作以及探讨投资合作机会搭建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本次主题论坛

1 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工业界和健康领域的应用

2 中美双报:研发的捷径还是思想的陷阱?

3 CBA 24年创新创业史

4 免疫肿瘤和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发展趋势

5 精准医学

6 先进疗法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7 中美生物医药商务法规和知识产权

8 药物研发的全球化

9 产业和资本论坛

10 生物医药初创公司孵化器 及创业路演大赛

部分受邀嘉宾

*排名不分先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