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余光中作品推荐 2020

2020

2023-09-06 08: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论余光中作品所蕴含的国家情怀

作者/叼叼的刘小妖

1928年8月,二届五中全会由国民党召开,在此之后的几个月,一声啼哭迎来一位“江南人”,此人生于乱世却不屈服于乱世,在漆黑的夜中以诗为星,为后人造就了一幕爱国思乡的璀璨繁空。通过细数这一颗颗永恒的星,我们从中更能体会到那个遥远年代人们的爱国情怀与怀念故乡的痛苦无奈。

他就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余光中

因乱世之中求学,余光中在年纪轻轻的20岁就发表了第一部诗集。就在1949年因内战加剧,他与家人辗转多地后次年迁到台湾。余光中在24岁时在台湾大学毕业,与此同时“昨夜,月光在海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在那淡淡的月光下,我梦见脸色更淡的老母。”[2]问世。

在当今的时代,大家都以去他乡为自豪,但是在二十几岁的余光中心里,这种不得已困扰着他,在这首诗中他做梦都想回到大陆,回到那个他夜夜思念的家乡,并且用“金路”两字,表明他希望国家能太平繁荣,两岸联系能像金路一样牢不可摧,并且对于他来说,这条引领他回家的金灿灿的路,代表着一切的美好与愿景。之后余光中就读于美国LOWA大学,并取得硕士学位,在台湾四所大学先后任教。

余光中年纪轻轻因国乱等原因辗转流离多地,使得本就满腔爱国热血的他,更大的激起了其心中爱国的浪涛,一层一层不能平息,尤其在夜中更加汹涌。“刻下我的名字,证明我就是我,那宿命的顽石。”[3]对,他就是那颗顽石,自己以血为刀,将诗刻在石头上,同时愈演愈烈的爱国之情之痛不得不艰难忍受,但他再痛也依旧保持着那颗向着大陆爱着国家的闪耀初心,直至今日我们发现,那确确实实证明了他仍旧是他,那枚不屈服于宿命但是颇受宿命之害的顽石,恐怕也正是因为这番难熬的打磨与不懈的雕刻,成就了这样一位诗人!

在《饮一八四二年葡萄酒》一诗中有一段“而以下的血液仍如此鲜红,尚有余温来染湿东方少年的嘴唇”[4]。余光中当时身处异国,虽然掌中端“魔杯”,口中品美酒,但通过这一句就能看出他爱国情怀中那一股自信,这是一股浓郁的东方民族自信,一股摆脱不掉的文化自信。

在《招魂的短笛》这首诗中余光中对母亲呐喊,异国不可久留,尽管国外繁花似锦,但仍不及我国的江南小镇,国家的一草一木一方土地皆为梦中那个遥不可及的远方,只能向母亲的灵魂呐喊,渴求母亲来守护那片空城,这也恰恰是余光中心中那个夜夜踏入并日日思念遥不可及的城。

《新大陆之晨》中那条中国鱼,它不仅仅是一条鱼,它是余光中在身处异国时对祖国迫切的思念而映射出的一个心理安慰,国外再精致的早餐再优雅的绅士都不及我国东方的那一抹韵味。正因如此,那一只为他升起的铁锚会承载着他的民族自信潜水,并寻找那条基隆港里的中国鱼,来治疗他的“怀乡病”。而这是病吗?对于现在崇洋媚外的年代来说,并不是!我们现在缺乏的恰恰是这一股文化自信。

同时在外国的余光中,仍不忘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在诗中多次提到“重阳”、“登高”、“等圆通寺”等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词语,在这思乡的情中充斥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此同时不忘对外国友人普及祖国的民族文化,也正因为这番民族自信,使得我们体会到了那个年代坚毅而又深刻的爱国情怀。

这位“江南人”青年时期颠沛流离,经历了国家战乱、抗日战争等等,又多地辗转定居。这个时代的祖国满是疮痍,但是余光中一生中秉着这个爱国之情完成了一幅又一幅的思乡爱国诗篇,让我们后代满是深刻的反思与警醒,与此同时也展现出那个不平凡的年代部分国人浓厚的思乡之苦和深刻的爱国之情。

参考文献:

[1] 余光中,《乡愁》,1972

[2] 余光中,《舟子的悲歌》,1952

[3] 余光中,《石器时代》,1952

[4] 余光中,《饮一八四二年葡萄酒》,1955

来源丨茶思故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