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何事惊慌书法作品 沈奇

沈奇

2024-07-15 18: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

诗| 冯错 书| 冯错

说起来,冯错算是我的学生。 当年,本名叫冯晓龙的“冯错”,大学没考理想,“错”进了我任职的一所以经济类专业为主的“高等院校”。这学校虽一般,却也因几位文学人的坚持,撑持起一个年年招生的文学院,以供如冯错这样的“落难才子”,好歹有个寄身安心张望前程之处。有意思的是,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之文学院,偏偏总能隔三差五地,招来几个“错”进了门的奇才、怪才、鬼才,在校时不显山不露水,待得“大笑一声出门去”,说不定就生出些响动来,让同样“落难”的为师,也多少得些些安慰。 这安慰便穿越八年的时空,轮着笔名叫“冯错”的年轻诗人兼书法家,来以一部处女诗集的“首秀”,欣然于愧为老诗人的为师之心了。

3

诗| 冯错 书| 冯错

冯错写现代诗,同时又一直以传统书法为志业,出大学校门八年,现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并随著名书法家李双阳先生,居南京古都开创逸庐书院,成为一位全职书法工作者。 冯错其书,按其发小书友杨晓辉博士题为《初心不忘,错又何妨》评文所言:“初钟情于宋人法帖,后追溯晋唐之风,尤以孙过庭《书谱》、褚遂良、二王诸帖为宗,潜心良久,临池不辍,已初现自由之境。近年来又纵横于历代经典翰墨碑帖之间,广博约取,旁通曲引,由此方才见其今日之腕底传情、笔下生风。”文章结尾处更深言之:“晓龙易名‘冯错‘,我认为那是他对自我人生与书法道路的审视,是初心不忘的自我告诫。相信其“错”因梦而存,而梦终会因初心不忘而必得回响。” 好一个“初心不忘,错又何妨”?还是同辈知己见地独到! 如此借道而行,绕开了说来,是想特别指认:正是因了传统书法的滋养,写现代诗的冯错,才得以错开极言现代而只活在当下的当代诗歌之主流趋向,找到了汲古润今、别出一格的自在身位,复得以自得而适。

4

冯错书法

汉字、汉诗、中国书画,可谓华夏文化的三个核心元素。是以自古便有诗书画同源之说,且在传统文化谱系中,在在相生相济,偕行并举,而发扬光大——要说传统,这可是我们最根本的传统。 及至新诗百年,移洋开新,与时俱进,与传统书画渐行渐远,各自孤行,乃至渐渐背离汉字编程以“字思维”为根本的表意方式,惯于依赖引进西方文法语法改造过的现代汉语,是以总是难以摆脱“洋门出洋腔”的尴尬,或汉语诗性的匮乏及汉语气质的阙如。 故,近年我总在学界诗界反复强调自个反思琢磨出来的一个理念,即:内化现代,外师古典,汲古润今,重构传统。这一理念,虽因人微言轻,反响些微,但几年反复强调下来,却也渐渐为知己同道者认同,不乏并肩而行者。这不,山不转水转,又并肩来一位书法家诗人,或可谓诗人书法家的冯错! 绕了一大圈,现在可以绕回来说说,何以如此“错爱”冯错了。

5

冯错书法

当代新诗界,以诗成名后转而拾遗或复爱书法,且不乏专业风度与水准者,近年多有所闻所见,感佩每每。然而,以书法为志业成名成家,而兼济现代诗之沉潜偕行者,似乎还不多见,一时见得冯错,又有师生之谊,便难免特别稀罕起来。及至细读其诗,释然“错爱”有底,兜得住。 细读《为何惊慌》,首先“稀罕”其少年老成,兴发下笔,控制有度,而不失形式感,有诗体意识。这说起来是个常识,实则大多稀里糊涂,关键没有“古典的呼吸”之底气提神醒脑。 而汉字书法,那可是,将形式转换为内容并和内容一起成为审美本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我对所谓“现代艺术”的个人定义)的“一根线”的艺术,没有形式感,永远只是个“写字的”。这道理,冯错自然懂得,也并将其自然“代入”现代诗的写作,从而不管诗意深浅、诗味浓淡,总是得体而立,且动了不少心思,比如对老诗人洛夫创生的“隐题诗”的“临帖”式借鉴等。 再就是《为何惊慌》的语感,显然已“错”成“冯家语”。概而言之,古今穿越,互文混搭,有“汉语的湿意”(《隐题诗:音尘绝,西风斜照汉家陵阙》句),更不乏现代意识。尤其对口语、时语、古语、禅语、人语、物语、星语、世语等等当下复合语境的解构与重构,颇有灵气。 比如《坐饮栖霞》一诗中,将王维《入若耶溪》诗中“鸟鸣山更幽”,和《阙题二首》中“空翠湿人衣”的诗句,以现代诗的分行形式和节奏,直接拆分入诗,形成古今对话中的诗性对质,平添一份现代感。 如此便生出另一点我特别珍视之处,即葆有汉语“字思维”的意识,不妨举《此刻》一诗说明,即可窥得全豹: 抽烟 是一场意外的 错雾 南京的梧桐树 把时光看老了 也一言不发 此刻只有 一月 喃喃自雨 短短三节九行一首小诗,却已见得功夫,见得灵活,见得汉语诗人的韵致与根骨所在。

6

冯错书法

由此,现在,我们可以正式称书法家冯错为诗人书法家冯错了。 诗人与写诗的人的分别,在于真正的诗人是生命中自来就有诗的人,即或不写诗也是诗人,而一旦进入诗的写作,必有好诗真诗存焉。而一般写诗的人,大多生命中原本就没有诗,只是一时爱好,偶尔与诗为伍,走了那么一段诗歌作者的路而已。 无疑,冯错是生命中自来就有诗的诗人,他也一直在如此定位并默默守望着这样的初心与梦想。诚然,因了“黎明的呼吸”所然,冯错的诗写,还不免有些松、有些碎、有些薄、有些多余的顾盼和线性的单调,且多以偶得,但整体气象与语感,毕竟已“错”出身位,自得而适,且得诗书相济之利,所谓“厚望可期”,大概再不会出错。 就此打住,是为序。

2017年 惊蛰春日 于 西安大雁塔印若居

作者简介

沈奇,1951年生,陕西勉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新文学学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理事,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西安财经学院文艺系教授,著名诗评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