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大报纸类型的历史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体例形式 中国7大报纸类型的历史发展

中国7大报纸类型的历史发展

2023-08-16 13: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政论报纸的创办与发展

政论报纸是以评述时政、抒发政见为宗旨的报纸。中国政论报纸开始于1874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的《循环日报》。《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 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王韬创办《循环日报》,目的在于立言,即借报纸来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因此,《循环日报》几乎每天发表一篇政论, 首创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政论报纸,从此开启了中国“办报立言”的报纸传统。甲午战争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了一大批宣传维新变法的政论报纸。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1895年8月17日创刊于北京的《万国公报》,同年12月16日改名《中外纪闻》, 1896年1月12日创刊于上海的《强学报》, 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的《时务报》, 1897 年2 月22 日创刊于澳门的《知新报》, 1897 年10 月26 日创刊于天津的《国闻报》, 1898年3月7日创刊于长沙的《湘报》。这些报纸将“办报立言”的宗旨发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政论报纸在维新变法时期成为中国报纸的主流。

作为中国政论报纸的肇始,《循环日报》虽以发表时政性言论而著名,但商品行情、航运信息及广告占大多数版面,新闻及论说只占四分之一版强,在总体上还是一份商业经营型报纸。而维新派创办的各种报纸则发扬光大“办报立言”的传统,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中心来组织报纸的版面内容。维新派报纸创办时间有先有后,出版发行有长有短,内容上亦各有侧重。归纳起来,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

其一, 时政论说。发表时政论说是维新派政论报纸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内容。阐述维新变法的思想观念,宣传“开学校”、“变科举”的当务之急, 鼓吹“设议院”、“伸民权”的君主宪政,倡导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抨击西方列强,呼吁御侮救亡,构成了时政论说的基本话题。其二,西政西学。维新派政论报纸大量译介了世界各国的兴衰沿革、新政措施等西政情况,以及地理、交通、工业、贸易、外交、兵制等西学知识,以便为推进维新变法提供有效参照。其三, 新闻报道。维新派所办各报大部分是期刊,除少数几家日报外,多数刊物登载的新闻不多,但也有选择地刊载时政要闻、外交情况、“五洲近事”,特别是注意报道维新运动的进展,而且寓评论于新闻报道之中,利用新闻报道来发表政见,使新闻报道有效地配合维新变法的舆论动员。

四、机关报的创办与发展

机关报是政党、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主办用以宣传其政治主张、方针政策和思想观念的报纸。1895 年,康有为在北京和上海分别组织京师强学会、上海强学会,并主办《中外纪闻》、《强学报》作为两学会的机关报。但习惯上,人们仍将其视为政论报纸,而主要把革命政党所创办的报纸视为机关报。1900 年1月25日,孙中山在香港创办兴中会的机关报《中国日报》,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机关报之鼻祖”。嗣后,机关报随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而纷纷登台亮相: 1905年11月26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56 会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 1922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向导》; 1925年12月5日,国民党在广州创办《政治周报》; 1927年3月22日,国民党在武汉创办《中央日报》; 1938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创办《新华日报》; 1941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延安创办《解放日报》; 1948年6 月15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坡创办《人民日报》;到1950年,全国绝大部分省(直辖市)都建立了当地的党委机关报,许多地市级党委机关报也纷纷成立。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机关报组成的党报网,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报业的主干。作为机关报主办者的政党、国家机构、社会团体具有不同的阶级性,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机关报具有不同的阶级性,但作为报纸种类,机关报又具有共同的一些特点。机关报总是主办者的代言人,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性质。在报纸内容上,机关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重视报刊言论。出于宣传主办机关的政治主张和开展对敌思想斗争的需要,早期机关报的言论一般占整个报纸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在形式上则将政论报纸单调而冗长的“论说”发展为“社论”、“社说”、“时论”、“代论”、“来论”等多种多样的评论形式,并且创造了“时评”(时事短评)和“编者按”这两种崭新的评论形式。

二是强化新闻报道。新闻类别日趋丰富,形成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社会新闻、商业新闻、经济新闻等门类。机关报的新闻报道在内容选择上突出时政新闻,在报道策略上注重正面报道,从而使新闻报道服务于主办者的中心工作。三是开辟文艺副刊。这是对商业报纸的借鉴,也是对政论报纸的超越。机关报的文艺副刊主要刊载随笔、诗词、戏曲、小品等,并注意保持较为严肃的格调与高雅的品位。

五、晚报的创办与发展

晚报是每天下午或傍晚出版的综合性城市报纸。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晚报逐渐发展起来。1924年4月,《世界晚报》在北京创刊; 同年9 月, 《新天津晚报》在天津创刊; 1929 年4 月,《大美晚报》在上海创刊; 1932 年2 月,《大晚报》在上海创刊; 1936年8月,《华美晚报》在上海创刊; 1946年5 月,《新民报晚刊》在上海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两度出现创办晚报的热潮。第一次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其中以先后创办的《羊城晚报》、《北京晚报》、《天津晚报》以及由《新民报晚刊》改名而来《新民晚报》四大晚报尤为著名。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全部晚报被迫停刊。

第二次热潮出现在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前期,不仅被停刊的晚报陆续复刊,而且又有一大批晚报先后创刊,在原有四大晚报继续独领风骚的同时,《扬子晚报》、《钱江晚报》、《深圳晚报》、《武汉晚报》迅速成长为引领晚报新风的“四小龙”。传统晚报被视为日报(机关报)的补充,其内容呈现出不同于日报的风貌。其一,新闻报道别开生面。及时报道当天国内外重大新闻,突出新闻的时效性;注重报道社会新闻、体育新闻、文化新闻、娱乐新闻,突出新闻的趣味性;大量采集、发布发生在市民身边的新闻,突出新闻的接近性。其二,信息服务贴近生活。提供有关日常生活的各种知识,开发有关日常生活的实用信息,为人们的生活、休息和娱乐服务,做读者衣食住行的参谋。其三,文艺副刊格外突出。晚报的副刊不仅比日报拥有更多的版面与篇幅,而且比日报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内容与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20 世纪80、90年代崛起的以《扬子晚报》、《钱江晚报》、《深圳晚报》、《武汉晚报》为代表的新一代晚报在继承传统晚报优势与特色的同时,对晚报重新进行定位,既保持晚报讲究消遣娱乐的传统优势,又嫁接了机关报的优势,熔晚报的短、广、软与日报的大、重、硬于一炉,使晚报逐渐成为全方位报道本地和埠外新闻的综合性报纸。

六、专业报、行业报的创办与发展

专业报是指报道某方面专门性业务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报纸;行业报是指由社会行业组织主办并直接为本行业服务的报纸。由于社会行业组织的业务活动通常是专门性业务活动,所以专业报与行业报在中国是两个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就其内涵而言,行业报带有十分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往往由国务院各部委按照行业机关报的模式创办,并直接服务于本部委的业务工作。专业报则强调社会生活领域的专业性,强调为广泛的有专业性资讯需要的读者服务,突破了行业限制,具有较强的市经济色彩。

中国专业报、行业报肇始于1931年8月在江西瑞金创刊的《健康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 专业报、行业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先后创办了《人民铁道报》、《人民邮电报》、《中国广播报》、《中国体育报》等13家报纸。1977年以来,专业报迅速发展,至1985年,全国已有专业性报纸1600多家, 约占当时全国报纸总数的70%以上。铁路、交通、石油、冶金、煤碳、机械、电子、化工、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主办的行业报纸开始形成系列。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大批高度市场化的专业报先后崛起。如《足球报》、《精品购物指南》、《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使专业报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相对于综合性报纸在内容上包罗万象而言,专业报、行业报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专业性方面。大体上,专业报、行业报立足于本专业、本行业,面向全社会,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有关本专业、本行业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二是报道本专业、本行业范围内的当前动态、最新成就和现实问题,三是普及专业知识,提供与本专业、本行业发展有关的各种信息。

七、都市报的创办与发展

都市报是综合性城市日报。20世纪90年代中期,晚报越办越多,新闻出版署认为同一城市不宜办两张晚报,就将后来一些省委机关报申办的城市报纸批准为“都市报”。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正式创刊。从此,都市报在全国各地纷纷涌现,如贵阳的《贵州都市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广州的《南方都市报》、福州的《海峡都市报》、南昌的《江南都市报》、长沙的《三湘都市报》、石家庄的《燕赵都市报》、乌鲁木齐的《新疆都市报》等, 还有出现了一批未冠以“都市报”之名的都市报,如成都的《成都商报》、西安的《华商报》、郑州的《大河报》、长沙的《潇湘晨报》等,从而共同形成了90年代中后期的都市报热潮。都市报既不是机关报,也不是晚报,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报纸,一般创办于中心城市,以核心市区的各阶层市民为读者对象,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被称为市民生活报。

早期都市报的内容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从市民角度选择和报道新闻,使新闻大众化、通俗化和实用化;积极干预生活,强化批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报道各种专业性的新闻资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信息需要;注重策划活动, 吸引读者参与,并以之作为新闻报道的内容。1999 年以后,《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发展良好的都市报开始第二次“创业”,力求办成主流报纸, 强调在做好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的同时要做好时政新闻、经济报道、新闻评论等方面内容,努力提升都市报的社会影响力。

八、余论

以上的叙述是从中国报纸发展的历时性着眼的,而且,这样一种划分主要是依据人们对新闻传播业的历史认知传统。因此,上述划分并没有严格遵守同一标准。譬如,宗教报纸、政论报纸主要是从内容着眼,商业报纸主要是从经营着眼,机关报主要是办报宗旨着眼,晚报是从出报时间着眼,等等。不过,这样一种本着历史认知传统而划分出来的报纸类型或形态,到目前为仍然是十分方便而且有效的一种分类方法。如果从共时性上考察,不难发现这样两个现象:

其一,有的报纸类型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结束了其历史使命,譬如宗教报纸、政论报纸。当然,一种报纸形态的结束并非意味着其新闻体裁与报纸精神的终结,某些新闻体裁与报纸精神可能在新的报纸形态中得到发扬光大,譬如政论报纸的政论传统在机关报中就获得了新的发展。

其二,处在同一社会历史条件下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报纸,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往往彼此借鉴,相互学习,从而使报纸类型或形态的区分只具有相对意义。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机关报、晚报、都市报几个报种之间的取长补短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到了新世纪更是加快了相互吸取的步伐。正是在这种相互借鉴与吸取的过程中,各种报纸类型或形态才获得了新的历史发展,开拓出新的报纸天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