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小记者对话《封神第一部》音乐监制,探讨殷商音乐形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伯邑考妲己我决定了 新京报小记者对话《封神第一部》音乐监制,探讨殷商音乐形态

新京报小记者对话《封神第一部》音乐监制,探讨殷商音乐形态

2023-12-29 23: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神话历史题材电影《封神第一部》于7月20日在全国上映,新京报小记者杨君怡在影片上映前观看了点映场,并于观影结束后采访了影片的音乐监制及作曲蒙柯卓兰。

《封神第一部》讲述了商王殷寿与狐妖妲己勾结,暴虐无道,引发天谴,昆仑仙人姜子牙携“封神榜”下山,寻找天下共主以救苍生,西伯侯之子姬发逐渐发现殷寿的本来面目,反出朝歌的故事。蒙柯卓兰给小记者讲述了影片如何呈现殷商时期音乐形态、如何用古典音乐表述三千年前的神话世界,以及殷商时期音乐演奏场面的创作经历。

《封神三部曲》音乐监制及作曲蒙柯卓兰和新京报小记者杨君怡合影。刘畅摄

新京报小记者:《封神第一部》作为神话历史题材的影片,它的电影音乐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蒙柯卓兰:《封神第一部》是一部神话史诗类型的电影,导演希望配乐部分也能匹配这部电影的气质。我们通过运用瓦格纳乐剧的写作方式配合交响乐队来体现恢弘壮阔的史诗感,塑造细腻浪漫的情感表达。同时运用中国古代乐器的协作营造出三千年前上古的神秘世界。

新京报小记者:电影音乐用了哪些中国传统乐器?听说您和您的团队还创造原出了商代的乐器,可以介绍一下吗?

蒙柯卓兰:我们以《周礼·春官·大师》的“八音乐器分类法”为依据,确定了编铙、编磬、筑、篪、芋、埙、建鼓等乐器。通过对春秋时期出土的伎乐铜屋的拓片,仿制了“筑”这件弹拨乐器。

新京报小记者:在登基大典这个场景中,我看到了很多古代乐器,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乐器,它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有什么讲究?

蒙柯卓兰:我们通过跟音乐史学家项阳老师的学习,先确立了殷商时期的礼乐制式——也就是在殷商时期礼仪场景中应该使用的乐器类型和数量。然后根据考古的图片确定好每件乐器的样式,最后将已确定好的图片交给道具组,由道具师们来做复原的工作。

新京报小记者:我对电影中伯邑考吹的乐器印象非常深刻,看起来像短笛。通过搜索,我知道了这个乐器的名字叫“篪”,请问篪这个乐器的形式和音色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吹篪表达了伯邑考什么样的心情?

蒙柯卓兰:伯邑考演奏的篪,是仿制曾侯乙墓出土的篪的形态。在录音的时候是用降E调的竹笛来完成的,为了能找到相对古朴温润的音色,我们在笛膜处贴了医用胶布,这样笛子的音色就不会过于明亮。伯邑考在剧中的设定是吹篪的高手,跟殷寿在鹿台的那场戏,伯邑考是以罪臣之子的身份前来的,通过笛声可以表达出他对身陷囹圄的父亲的担忧,以及希望父亲平安无事的祈求。

新京报小记者:影片中我还对殷寿打鼓那段印象很深,那个鼓是真的鼓吗? 它的声音和别的鼓比有什么特点?

蒙柯卓兰:殷寿打的鼓叫鼍鼓,“鼍”在古代是对鳄鱼的称呼,顾名思义这面鼓的鼓皮应该是由鳄鱼皮所制。录音的时候考虑到鳄鱼皮蒙鼓的精致程度应该跟现代牛皮蒙鼓不同,在声音上应该去掉现代鼓高频的泛音,所以我们会用湿布反复擦拭鼓皮,使鼓皮塌软,以达到消除高频泛音的效果。

新京报小记者:我了解到,电影音乐都需要和相关的人物还有情节所匹配,在制作中哪段音乐是创作难度最大的?

蒙柯卓兰:对我来说比较难的部分是叙事内音乐的创作,影片中出现的登基大典的乐器演奏、龙德殿的战舞编排、殷寿击鼓的动作等桥段,都需要音乐的提前参与,所以我们在电影开拍之前就必须要完成这些叙事内的音乐,创作的依据也只能是剧本文字提供的。

新京报小记者:电影最后的片尾曲也非常好听,在打造这首曲子的时候有什么故事?寓意是什么?

蒙柯卓兰:两首片尾曲的主旋律出自于影片中配乐的两大主题——英雄主题和情感主题,这两个主题也是全部配乐的核心基础。

新京报小记者:您个人最喜欢影片哪部分的音乐?

蒙柯卓兰:首先,我非常喜欢Gordy Haab创作的两个核心主题,这两个主题的写作既简洁又动人,同时让人过耳不忘,为接下来的角色音乐和配乐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我个人比较偏爱“龙德殿四伯侯父子对峙”那场戏的配乐,这也是Gordy在整部电影配乐中唯一一段舍弃古典音乐的写作风格,运用现代音乐的技巧完成的段落,与剧情中父子对峙的紧张激烈气氛完美地融合。

新京报小记者杨君怡(北京市忠德学校)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