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论(十三)之《伤寒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伤寒论的解释 中医各家学说论(十三)之《伤寒论》

中医各家学说论(十三)之《伤寒论》

2024-06-03 04: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朱肱研究《伤寒论》认为三阴三阳是经络,比如少阳为什么胸胁痛,为什么耳聋?至于三阴三阳之本质其实这个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不过他是第一个这样提的。同时他重视脉学,而脉也和经络有关,认为脉掌握好了如合龟镜,一照就灵,古代龟是预吉凶,镜子是照善恶的。他对伤寒提倡的阴阳、表里、辨病、辩证、立法、法证结合等说法和我们现在研究伤寒都有相似之处。

宋代的庞安时研究的也是王叔和的伤寒,他根据《伤寒例》去讨论气候对人体影响,认为伤寒没有流行性,认为发病与否在于人的体质,不然为什么同样的气温,同样的条件,有的人病,有的人不病?如果身体不强健,不藏精,就容易伤寒,并且他觉得温病寒病都是冬天伤寒而致,伤寒是立刻病为伤寒,春温夏暑也是冬天伤寒变化而致。同时他提出天行病,这是流行性的,不是伤寒,而是温热病,这是一种乖戾之气,发病时病情严重且有传染性,他善用石膏去治疗。他将温热病分为青筋牵、赤脉费、黄肉随、白气狸、黑骨温,分别与季节和脏腑对应,基本都是温热病,分别以抽筋、身热口干、头重项直生结核、寒热暴咳呕逆、里热外寒腹胀引饮腰胁疼痛为主证,分别用柴胡地黄汤、石膏地黄汤、玄参寒水石汤、石膏杏仁汤、苦参石膏汤治疗,由于他常用石膏,所以他对后世温病和石膏治热病有很大影响,民间流传他可以和伤寒病对话,可以看出他应该还是很有威望的。

许叔微这个人曾为翰林学士,名字跟王叔和稍微有点像,他是经方派创始人之一,因父母双亡,再加屡试不举,遂弃儒习医,在成年后发愤钻研医学,活人甚众,著有《普济本事方》收录方剂三百余首。他后来中了进士,和岳飞同时代,因不满秦桧陷害忠良而退隐行医救人。他认为肾是一身之根抵,脾胃乃生死之所系,二者之中又当以肾为主,补脾“常须暖补肾气。他研究伤寒,认为“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所以他多从八纲角度谈,他的《伤寒百证歌》朗朗上口,“阳证莫盛于阳明,阴寒莫盛于少阴”、“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自阴出”、“不恶寒兮反恶热,胃中干燥并潮热”“病人身热欲得衣,寒在骨髓热在肌”、“烦躁面赤身微热,脉至沉微阴作孽,阴证似阳医者疑,但以脉凭斯要诀”就是针对阴阳表里虚实真假等去辨别。他的《伤寒发微论》选取72个症讲辨证论治,还提及桂枝汤是用白芍,因为赤芍是泄,白芍是补,营弱当用白芍。

郭雍是礼学家,宋代礼学是哲学的一部分,讲究分析,注重在理论上搞清楚搞透彻。他首先把流传至宋代残缺不全的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根据《千金翼方》和朱肱、庞安时等人的书进行整理,命之《补亡论》。然后进行分析,比如为什么有汗,为什么无汗,他都分析出个所以然来;厥一般都认为厥冷,他则认为厥有冷,也有热厥,就是手脚都是热的。如果感觉中医理论问题不好理解,讲不出道理,可以多看看他的书。

伤寒学派真正形成是明代开始,分三派,一个是错简重订派,从方有执开始,他把矛头指向王叔和和成无己,觉得他们把《伤寒论》搞乱了,应该错简重订,恢复其原貌。他觉得太阳篇当调整,比如卫中风和桂枝汤类方在一起,寒伤营和麻黄汤在一起,营卫俱中伤风寒和青龙汤在一起。喻昌也认为如此,把方有执的想法总结为“三纲鼎立”:冬伤于寒是伤寒病的大纲,六经是分析伤寒论的大纲,卫中风、寒伤营、营卫俱中伤风寒是辩证的大纲。清初三大名医,除了刚才是喻嘉言,还有就是张璐和《医宗金鉴》作者吴谦。张璐在讨论伤寒时与喻昌一样,但他认为伤寒论有些方证是温病,认为伤寒、温病应该截然分开,比如“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的黄芩汤、“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的白虎汤、“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的黄连阿胶汤、“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的猪苓汤都应该是温病的。

相对的就是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和他的学生张志聪、张锡驹号称 “钱塘三张”,以及一位陈念祖。张遂辰觉得伤寒论非常精深,不下功夫是研究不明白的,而成无己全注伤寒,引经析义,是后世学习者良好的参考书,不应该贬低攻击,毕竟后世注解伤寒超过成无己的还真没有,而且后世也只能依照王叔和、成无己版本的伤寒看,真正原版毕竟失传。但他觉得只学成无己还不够,当吸收各家学说精华。这态度就中正多了。他将自己的参悟写到了《伤寒论参注》中,破值得一看。他的学生张志聪名气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前面,就是各家学说第一篇谈到的六经本质就是结合了他的学说。他不像黄元御硬是把六经的六气当做五运六气来搞,认为六经与六气不能割决。张志聪的学生总体水平也比较高,这派的学术水平还是比较高的。陈修园对我们现世学伤寒影响比较大,很多课本都是按照他的体系来的,他的《伤寒医诀串解》抓住了伤寒论的精神,他利用太阳经证、太阳腑证、太阳变证、太阳治法把太阳病篇178条全部囊括其中,这和现在教材基本差不多。陈念祖的成功之处就是对伤寒的推广普及和归纳总结。

另外还有辨证论治派,这派就是觉得符合辨证论治,管他是仲景原著还是王叔和的,都接受。他们或以方类证,或按法类证,或分经审证。柯琴就是代表人物,他觉得伤寒有一证就有一方,法从方出,伤寒盖百病,并非限于外感,理法相同即可应用。

注:

1.本文作者「夜炎」;编校排版「杏林医哥」,版权归本公众号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