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第7章逐节注解、祷读 – 圣经综合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传道书10章亮光分享 传道书第7章逐节注解、祷读 – 圣经综合解读

传道书第7章逐节注解、祷读 – 圣经综合解读

2024-06-30 2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https://cmcbiblereading.com/wp-content/uploads/2020/09/Ecclesiastes-07.mp3

【传七1】「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

【传七2】「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传七3】「忧愁强如喜笑;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

【传七4】「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

六10-七14的原文用关键词「有益 טוֹב/tove」(六12a「有益」;七2a、3a、5b、8a「强如」;1b、8b「胜过」,10a「强过」;11a「好」;14a「亨通」、「喜乐」)串在一起, 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结构,主题是日光之下「何必查明益处」: A. 神的命定和人的无知(六10-12);  B.  谁知道什么与他有益(七1-12); A1. 神的命定和人的无知(七13-14)。 1-12节整体是一个交错平行结构,主题是思考「谁知道什么与他有益」,结论是:若是没有神的光照(13-14节),人很难判断日光之下的轻重好坏(六12): A.  谁知遭丧还是快乐有益(1-4节);  B.  谁知智慧还是愚昧有益(5-7节); A1.  谁知起头还是结局有益(8-9节);  B1.  谁知智慧还是财富有益(10-12节)。 1-4节的原文用「心 לֵב/lav」(2、3、4节)联结,主题是「谁知快乐还是遭丧有益」。 传道者自问了「谁知道什么与他有益呢」(六12)以后,立刻自答「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1节)。「名誉 שֵׁם/sham」与「膏油 שֶׁמֶן/sheh’·men」原文谐音,「膏油」代表享乐、财富。「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意思是宁可死而有「名誉」,胜过生而有「膏油」 。「名誉」并不是指虚名,而是代表一个人的本质,正如玫瑰这个名字会让人闻到芬芳。「有益」和「强如」、「胜过」的原文是同一个词。问题里有一个「有益」,回答中却有两个「强如」、「胜过」,似乎胸有成竹。许多鹦鹉学舌的教条也和这个回答一样,其实只是一些空洞肤浅的「标准答案」。 「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2a),因为丧礼能使人体会「死是众人的结局」(2b)。「遭丧的家」能唤醒我们的怜悯,而遭丧者与我们的相似之处能引发我们的恐惧;过度的悲哀是智慧的缺失,适当的恐惧却能加深对人生的体会,明白我们都是必死的罪人,「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 「忧愁强如喜笑」(3a),指丧礼中的「忧愁」可以使人直面人生的惨淡、寻求人生的答案,为余生带来契机,所以「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3b)。谁学会了面对死亡,谁就学会了不做奴隶;谁明白了死亡的真相,谁就能坦然自若地应对人生的难处。 「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4a),是把心思放在人生的结局和永恒的事情上;「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4b),是把心思放在眼前的美好和短暂的事情上。 传道者虽然知道「标准答案」是人死而有「名誉」、胜过生而有「膏油」,但是,当他「往遭丧的家去」以后,却发现人生的实际是「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一11)。日光之下不管是美名还是臭名、「名誉」还是「膏油」,竟然都是如此有限,结局都是「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样,永远无人记念,因为日后都被忘记」(二16)。但人却更喜欢前往「快乐之家」、避开「遭丧之家」,不是寻求「名誉」、就是寻求「膏油」。这样,有谁知道快乐还是遭丧更有益呢? 上图:耶路撒冷出土的主后3世纪玻璃膏油瓶。

上图:耶路撒冷出土的主后3世纪玻璃膏油瓶。

【传七5】「听智慧人的责备,强如听愚昧人的歌唱。」

【传七6】「愚昧人的笑声,好像锅下烧荆棘的爆声;这也是虚空。」

【传七7】「勒索使智慧人变为愚妄;贿赂能败坏人的慧心。」

5-7节的原文用「智慧人 חָכָם/khä·käm’」(5a、7a)和「愚昧人 כְּסִיל/kes·el’」(5b、6a)联结,主题是「谁知智慧还是愚昧有益」。 传道者自问了「谁知道什么与他有益呢」(六12)以后,第二次胸有成竹地自答「听智慧人的责备,强如听愚昧人的歌唱」(6节)。「智慧人的责备」(5节),指智慧的逆耳忠言。「愚昧人的歌唱」(5b),指愚昧的阿谀奉承。 「愚昧人的笑声,好像锅下烧荆棘的爆声」(6a),是一句谚语,「锅 סִיר/ser」和「荆棘 סִיר/ser」原文是同一个词。愚昧人的快乐肤浅空洞,就像燃烧荆棘一样会噼啪作响、冒出火花,看起来热闹、但并不耐烧,转瞬即逝。 传道者虽然知道「标准答案」是智慧胜过愚昧(5-6节),但是,当他更深地思考人生之后,却发现人生的实际是「勒索使智慧人变为愚妄;贿赂能败坏人的慧心」(7节)。日光之下的智慧在「勒索」和「贿赂」面前竟然不堪一击,「智慧人」和「愚昧人」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属灵的人和属世的人只在一念之间。这样,有谁知道智慧还是愚昧更有益呢?

【传七8】「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存心忍耐的,胜过居心骄傲的。」

【传七9】「你不要心里急躁恼怒,因为恼怒存在愚昧人的怀中。」

8-9节的原文用「灵 רוּחַ/rü’·akh」(8bx2、9a「心」)联结,主题是「谁知起头还是结局有益」。 传道者自问了「谁知道什么与他有益呢」(六12)以后,第三次胸有成竹地自答「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存心忍耐的,胜过居心骄傲的」(8节)。好的起头不等于成功的终局,一帆风顺的人常常不能「存心忍耐」,反而「居心骄傲」,最终走向灭亡。今天,许多家长都盼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却都输在终点,最终走向人以为正的死亡之路(箴十四12)。 传道者虽然知道「标准答案」是终局胜过起头,心里应当用「忍耐」代替「骄傲」(8节),但是,当他更深地思考人生之后,却发现人生的实际是心里充满「急躁恼怒」(9a)。日光之下的冷静思考在事到临头时却被抛之脑后,「因为恼怒存在愚昧人的怀中」(9b),人的本相就是缺乏忍耐、知行不一的「愚昧人」。这样,有谁知道起头还是结局更有益呢?

【传七10】「不要说:先前的日子强过如今的日子,是什么缘故呢?你这样问,不是出于智慧。」

【传七11】「智慧和产业并好,而且见天日的人得智慧更为有益。」

【传七12】「因为智慧护庇人,好像银钱护庇人一样。惟独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这就是知识的益处。」

10-12节的原文用「智慧 חָכְמָה/khok·mä’」(10b、11a、12a、12b)联结,主题是「谁知智慧还是财富有益」。 10节可译为「不要说:为什么先前的日子强过现今的日子呢?你这样问不是出于智慧」(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11节可译为「智慧加上产业是美好的,对见天日的人都有益处」(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12节可译为「因为智慧庇护人,好像金钱庇护人一样;智慧能保全智慧者的生命,这就是知识的益处」(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传道者自问了「谁知道什么与他有益呢」(六12)以后,第四次胸有成竹地自答「不要说:为什么先前的日子强过现今的日子呢」。缅怀过去的成功和富足、怨尤今日的衰败和窘迫,不是有智慧的人生态度;一个停留在过去的人,正在失去现在和将来。 传道者虽然知道「标准答案」是不要抚今追昔,留恋过去的财富,但是,当他更深地思考人生之后,却发现人生的实际是「智慧加上产业是美好的,对见天日的人都有益处」。标准答案本来是「得智慧胜过得银子」(箴三14;八11、19;十六16),但日光之下智慧的地位已经被降级,「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一18),只能与财富并列。一方面,人没有智慧是不能的,但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智慧庇护人,好像金钱庇护人一样」,两者都有益处;另一方面,金钱并非万能,但智慧也非万能,因为两者都不能解决人生的虚空(五13-17;六11)。这样,有谁知道智慧还是财富更有益呢? 传道者举了四个例子(1-12节),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那么简单,标准的选择常常并不能立刻见效。但是,人生的复杂却不是我们悲观消极的理由,潇洒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凭信心尽本分,不必强求立竿见影的益处,因为凡事必有神的命定和美意。

【传七13】「你要察看神的作为;因神使为曲的,谁能变为直呢?」

【传七14】「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因为神使这两样并列,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后有什么事。」

13-14节的主题是「神的命定和人的无知」,与六10-12首尾呼应。 13节可译为「你要观看神的作为,谁能使祂所弯曲的变直呢」(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是强调神的命定。 14节可译为「顺利时要喜乐;患难时当思考。神使这两样都发生,因此,人不知将会发生什么事」(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亨通 טוֹב/tove」(14a)、「喜乐 טוֹב/tove」(14a)原文与「有益 טוֹב/tove」(六12)是同一个词,提醒我们:当人生遇到顺利时,应当知足常乐。 「患难 רַע/rah」(14a)原文与「思想 רָאָה/rä·ä’」(14a)谐音,提醒我们:当人生遭受挫折时,应当思想仰望神。 有些人认为,敬虔者必然蒙神祝福、繁荣顺利,而患难一定是自己犯罪的结果。但传道者却说这是神的命定,是「神使这两样都发生」,让祂的百姓时而享受顺利、时而遭遇患难,「因此,人不知将会发生什么事」,好让我们记得自己不是神。日光之下的智慧是有限的,人不要自信满满,也不必皓首穷经。潇洒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日光之下既然查不出真正的益处,又何必查明益处?只需要行出已经明白的、享用已经领受的:「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申二十九29)。

【传七15】「有义人行义,反致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这都是我在虚度之日中所见过的。」

【传七16】「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

【传七17】「不要行恶过分,也不要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

【传七18】「你持守这个为美,那个也不要松手;因为敬畏神的人,必从这两样出来。」

15-29节的主题是日光之下「难以查明公义」。分成三个部分: 行义和行恶都不能过分(15-18节); 智慧不能使人免于犯罪(19-22节); 日光之下难以找到公义(23-29节)。 第15节可译为「在虚度的日子里,我见过各样的事情,义人在他的义中灭亡,恶人在他的恶中倒享长寿」(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行义是好的,但人若超过神的界限而「行义过分」(16a),就成了自以为义——日光之下有许多「恶」是因为过分的「义」,许多的恨是因为过分的爱,许多的特权是因为过分的平等,许多的捆绑是因为过分的自由。智慧是好的,但人若「过于自逞智慧」(16b),忘了智慧在人的软弱本相面前不堪一击(7节),就会成为「行义过分」的愚昧人。信徒和传道人越是行义、越要警醒,不要「行义过分」却不自知,结果「自取败亡」(16c)。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都不缺乏自以为义(20节)的「义人在他的义中灭亡」的例子。 人都难免犯罪,但若因为看到个别「恶人在他的恶中倒享长寿」,所以犯罪肆无忌惮,就成了「行恶过分」(17a)。「为人愚昧」(17b)指自欺欺人,以为神并不介意。「何必不到期而死呢」(17c),指招致神的审判。 18节可译为「你持守这个,那个也不要松手才好。敬畏神的人,这一切都能兼得」(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持守这个」,指不要「行义过分」;「那个也不要松手」,指不要「行恶过分」。只有敬畏神的人,才能承认自己的全然败坏,凡事都不越过界限——既不「行义过分」、也不「行恶过分」,而是对「行义」警醒、对「行恶」敏感。

【传七19】「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个官长更有能力。」

【传七20】「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

【传七21】「人所说的一切话,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听见你的仆人咒诅你。」

【传七22】「因为你心里知道,自己也曾屡次咒诅别人。」

「十个」(19节)代表完全。「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个官长更有能力」(19节),虽然智慧有这么大的力量,但「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20节)。因此,「不要过于自逞智慧」(16节),智慧人的智慧,在于承认自己的愚昧和败坏(7节),而不是「时常行善而不犯罪」,因为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三10)。 21节可译为「人所说的话,你不要都放在心上,免得听见你的仆人诅咒你」(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既然世上没有「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人就不应该对别人的批评斤斤计较,连仆人的诅咒也只当没听到。因为智慧人应该心知肚明:「自己也曾屡次咒诅别人」(22b)、伤害别人,即使别人没有批评到点子上,我们内心隐藏的败坏只会比他们所说的更多。因此,人在指责别人的时候不必义愤填膺,自诩「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5),倒要时刻记住主耶稣的警告:「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路六37)。

【传七23】「我曾用智慧试验这一切事;我说,要得智慧,智慧却离我远。」

【传七24】「万事之理,离我甚远,而且最深,谁能测透呢?」

【传七25】「我转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寻求智慧和万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恶为愚昧,愚昧为狂妄。」

【传七26】「我得知有等妇人比死还苦:她的心是网罗,手是锁链。凡蒙神喜悦的人必能躲避她;有罪的人却被她缠住了。」

【传七27~28】「传道者说:『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个正直人,但众女子中,没有找到一个。』我将这事一一比较,要寻求其理,我心仍要寻找,却未曾找到。」

【传七29】「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

传道者发现,人在日光之下很难找到智慧:「我说,要得智慧,智慧却离我远」(23b)。智慧不能让人脱离愚昧,却能让人发现自己的愚昧、发现智慧「离我甚远」(24a),也让人知道自己心里充满「邪恶、愚昧、狂妄」(25b)。 「妇人」(26a)比喻愚昧(箴九13)。世人被愚昧捆绑和辖制,所以人生「比死还苦」(26a)。只有蒙神拣选、「凡蒙神喜悦的人必能躲避她」(26b),而不敬畏神的罪人「却被她缠住了」(26c)。 27-28节可译为「传道者说:『你看,我考察一件又一件,为要寻求万事的来由,这是我所寻得的:我继续寻找,却未找到;一千当中,我找到一个男的,但在这一切当中,却找不到一个女的」(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句话的重点不是「找到一个男的」,而是用对比的修辞衬托出「找不到一个女的」。「女的」与「妇人」对应,比喻智慧(箴九1),意思是人很难找到智慧(23节)、却很容易被愚昧缠住(26节),所以「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29b)。「神使为曲的,谁能变为直呢」(13节),但人却自以为可以反抗神的命定,所以「神造人原是正直」,人却自作聪明地生出许多诡诈的「巧计」,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从此被「邪恶、愚昧、狂妄」牢牢地锁住、生不如死。 没有受过伤的人,才会嘲笑别人的伤痕;不知道自己不义的人,才会对别人苛刻;与恶人争战的人,自己也很容易变成恶人。因此,潇洒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日光之下若查不出完全的公义,又何必坚持查明公义?不必以公义去苛求别人,只要以公义鉴察自己;应当以怜悯对待别人,因为每个人的内心可能都在进行一场艰苦的争战。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