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陈:一个旷世家族的传奇(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传奇4大家族 义门陈:一个旷世家族的传奇(图)

义门陈:一个旷世家族的传奇(图)

2023-07-30 04: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合族而居332年、15代人,人口多达3978人,皇帝下令分家

  宋朝时,陈姓人口大约有300万人,是当时第六大姓。陈姓第一大省是福建,有62万多人。其次是江西、浙江、四川,这3地的陈姓总人口接近110万人。四川的陈姓人,以总人口数量成为当时四川的第一大姓。另外,河南、广东、江苏、湖南4地的陈姓人口大约有78万人。

  至今仍最具影响力的义门陈,在唐朝中后期开始出现并逐渐形成,到宋朝时,发展成举世闻名的大家族,惊动了朝廷,最终被迫分家,族人分散到全国各地,其中不少到了四川。

  两宋之交,宋室南渡,赵构在临安(今杭州市)建立南宋,渡江南迁的臣民上百万人。后来金兵和元兵相继入侵,南宋皇室逃往福建、广东等地,大量臣民跟着进入东南,其中包括义门陈的不少族人。这些陈姓人的后裔,又有不少人迁往四川。

  形成望族制定家法管理族人

  唐朝时,南朝的陈朝后主陈叔宝的弟弟、宜都王陈叔明的后裔陈达礼,有陈兼、陈旺两个儿子。

  一种说法是,陈兼在开元19年(731)出任江州浔阳县(今江西九江市)县令,陈旺跟随陈兼迁居到浔阳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成为江州陈氏开基祖。

  唐末黄巢起义时,陈兼第6世孙陈阔迁往德安,与陈旺后人合族同处。从陈旺开始,陈家到第8代都没有分家。加上陈阔这支族人,整个江州陈氏家族当时有100多人。

  另一种说法是,陈阔先是迁到庐山脚下的龙潭窝,他的孙子陈旺把家迁到浔阳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

  因德安在江州南边,当时属于江州管辖,所以这支陈姓人被称为江州陈氏。因江州陈氏民风淳朴,教化有功,耕读传家,孝义相处,中和4年(884),唐僖宗御笔亲题“义门陈氏”,旌表“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门联。江州陈氏据此把永清村改为义门村,陈阔为义门得到旌表建立最大功勋,被尊为义门陈光耀祖。

  在义门陈的最初历史中,出现了两个陈旺:一是最初迁到德安的陈旺,一是陈阔的孙子。现在很多文章认为,义门陈的开基祖是陈阔的孙子陈旺。

  我们分析大量史料后推测,陈兼弟弟陈旺到德安后,发展得比较沉寂。陈阔支系迁到德安合族后,陈阔的孙子陈旺大量购置田产,江州陈氏发展起来,很快成为当地望族。唐僖宗旌表义门,追溯起来,陈阔建了首功。后世按家族中最显耀的人物为望,把义门陈的开基祖认为是陈阔的孙子陈旺。

  陈阔的儿子陈崇,主持陈氏家族事务28年。当时家族已有200多人,都没分家。陈崇担心大家不能和睦相处,大顺元年(890),他立了33条家法,训令人人遵守。义门陈在33条家法的指导下,内部管理有序,各有分工,没一个闲人。

  义门陈在合族居住时,不少人也因做官等原因外迁。

  自给自足像一个微缩的国家

  义门陈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罕见和神奇的家族,就像一个缩微的国家,具有和国家机制相对应的各种功能,有自备生产、生活用品的各种设施,是中国古代自给自足、自成体系的田园社会的典型。如要仔细道来,估计写几本书都说不完。

  义门陈坚持以儒家忠孝节义为根本,勤俭耕读传家。这个家族从来不分家,实行聚族合炊,一同劳作,财产共有,基本上就是一个家族式的公社生活,早于西欧乌托邦理想主义社会600多年。

  当时时兴一夫多妻制,但义门陈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一旦违反,将被视为不肖子孙。男婚女嫁,全部由家族操办,娶谁、嫁谁,族长说了算。结婚所用礼物和规模等,也都有统一规定,包办到了极致。

  家族内,实行维持最低消费的供给制度,经济均等,财富共有;严禁财产私有,新媳妇回娘家的礼物,都由家族统一配发;小孩生下满月后,交给家族统一抚养,父母每隔7天领回去一个晚上;教育读书,一律由家族统一安排。

  义门陈创办了两级学校,初级的叫书屋(相当于小学和初中),高级的叫东佳书院(相当于高中和大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私办大学,创建者是陈崇。

  东佳书院有数千卷图书,还有20顷良田的收入作为教学经费,学生主要是陈氏子弟和其他地方来的学子。东佳书堂也叫陈氏书堂,后称义门书院,是江南著名的书院,到宋初,东佳书堂所藏书帖,“号天下第一。”

  义门陈重视教育,获得巨大功名。据统计,截至北宋咸平4年(1001),通过科举考试在朝为官的达到430人。到嘉祐8年(1063),义门陈历代为官人数大约400人,受朝廷封赠的有42人,累计中举120多人,官至宰相的2人、在京高官30人。仅庆历4年(1044),义门陈就有403人参加科举考试。

  义门陈还有一个“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故事,说是义门陈的教化很深,影响了牲畜。义门陈养了100条狗,都在一个槽里进食。

  一天,到开饭时间,狗狗们都坐在槽边不进食。原来,有一只尽心尽职的老母犬没到。老母犬岁数大了,眼瞎脚拐,行动不便。直到老母犬到后,所有狗狗才开始进食。

  关于义门陈百犬同食的版本比较多,但都大同小异。

  成为典范,多次受到朝廷表彰

  义门陈的宗法家族式生活,成了典范和样本,多次受到唐宋朝廷的优遇和旌表。免征徭役、钦贷米谷都不算啥,仅在唐朝五代时期,就受到3个皇帝的恩赐。

  中和4年(884),唐僖宗御笔亲题“义门世家”,并赐对联“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以示赞誉,义门陈把村名改为义门。大顺元年(890),唐昭宗御笔亲题“旌表义门陈氏”,由此定名为“义门陈”。升元元年(937),南唐王李昪赐匾一块,上书“义门”,标揭门闾。

  进入宋朝后,淳化 3 年(992),宋太宗御笔旌赐“忠孝世家”;至道2年(996),宋太宗又旌赐“真良家”和“义居人”,同年下诏书,把“义门家法”收藏在国史馆,并赐御书33卷在义门村修建御书楼,将“真良家”3字悬挂在门上;咸平3年(1000),宋太宗为义门亲题诗句以示赞颂。

  天禧4年(1011),宋真宗赐对联“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贴在旌表门外,又亲题“旌表义门陈氏”。嘉祐5年(1060),宋仁宗追封义门陈先祖陈旺、陈机、陈感、陈兰、陈青为国公,又在嘉祐7年(1062)为义门陈分家赋诗一首。

  宋初开宝年间,义门陈有740多人。到咸平3年(1000),增加到1470多人。26年后,人口已达3700多口。义门陈从731年建庄,到1063年,合族而居332年,持续聚居15代人,人口3978人,田庄300多处,成为当时人口最多的一个家族。

  皇帝颁旨,并派官员监督分家

  家族过于庞大,给义门陈带来生存压力的同时,也给朝廷带来说不出口的压力:“这么多人住在一起,万一……岂不……”

  嘉祐7年(1062),在朝廷重臣文彦博、包拯、范师道、吕海等的建议下,宋仁宗专门针对义门陈颁发圣旨说,义门陈的孝义太感人啦,应该把你们的孝义风尚传播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去,到各地去做典范,带动当地人向你们学习,以此教化民风等,吧啦吧啦说了一大通。

  归结起来,就两个字:分家!而且还专门派人去监督和催促,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家族大迁徙开始了。由皇帝颁旨并派官员监督分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义门陈具体是怎么分家的,有两种说法。一是朝廷对义门陈分家一事,考虑得非常周到。宋仁宗在圣旨中,按皇帝御赐字号“知宋宗希,公汝才思,彦承延继”12个字派,聚居在一起的义门陈派出291个代表,拆分为291个庄(还有298庄、334庄的说法)。291个庄挨派抓阄,分迁到全国72个州郡144个县,也就是如今的江西、四川等16个省份的125个县市。其中,江西最多,占28个县市,其次是湖南,有23个县市。

  另一种说法是,接到圣旨后,义门陈当家人犯愁了,这家该怎么分呢?有人想了个办法,把祖堂的一口大锅吊到祠堂的大梁上,让它自由落下,摔成几片就分成几庄。结果铁锅摔成了大小291块,于是分成291个庄,每个庄各持一片。摔锅分家,也成了后世分家的代名词。

  不管哪种说法,义门陈家族算是彻底被瓦解了,随即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家族大迁徙。迁到新定居地后,家家门口都遵照祖训,挂起“义门”灯笼。目前全世界的陈姓人口中,大约70%源自义门陈,有“天下陈氏出义门”的说法。

  在外迁的291个庄里,不少迁徙到了四川(不含重庆),或者其后裔辗转迁徙到了四川。

  陈思澄、陈思洪,最先分迁到湖北阳新县洋港镇果石庄,后迁到盘底庄。后裔有的迁徙到达州市通川区双河口村清水河、白象赤、青红林、石桥磨刀溪,大竹县石河镇长官坪村,万源市荆竹坎等地。

  陈思升(陈仁义)、陈思昊,分迁到江西南昌铁树宫棉花街庄,后裔有的迁徙到成都等地。

  陈延广,分迁到双流庄;陈宗令,分迁到叙州(今宜宾市)庄;陈知用(陈知竹),分迁到金堂庄;陈宗才,分迁到龙安(今绵阳安州区东北)庄;陈彦相,分迁到嘉定(今乐山市)庄;陈彦豪,分迁到蓬溪县蓬莱庄;陈安迁,分迁到龙安庄。

  陈参琉(魁),分迁到福建宁化县石壁村汀州庄,后裔有的迁到邻水县西天乡;陈继通、陈继圭,分迁到江西德安车桥镇义门陈村火巷庄,后裔有的迁徙到都江堰市;陈光大、陈先大,分迁到湖北罗田县平湖邮亭寺罗田庄,后裔有的迁徙到了四川。

  四川陈姓,成为当时第一大姓

  陆续迁徙入川的陈姓人,使得四川陈姓人口大为增加,成为当时四川第一大姓。由此,宋朝时的四川陈姓人很活跃。

  陈抟,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初著名的道家学者、易学家和内丹家。对陈抟的籍贯,有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县)和普州崇龛(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两种说法。但陈抟在他所著的《易龙图》自序中,说自己是“西蜀崇龛人”。

  陈抟的思想融合了儒、释、道3家学说,开启了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陈抟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据说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是由陈抟的《无极图》衍化而来,其《先天图》被邵雍演化为象数体系。

  北宋时,四川最为有名的陈姓人,莫过于阆中的陈省华家族。陈省华是进士出身,他的大儿子陈尧叟、三儿子陈尧咨都是状元,二儿子陈尧佐也是进士出身,父子4人都是进士,所以被称为一门四进士。

  陈尧叟、陈尧佐都官至宰相,陈省华死后被追封为一品宰相级别的秦国公,所以又被称为一门三宰相。

  陈省华父子4人曾在今河南新郑市郭店镇生活过,村名现在叫宰相陈村。村里100多户人家,都是陈省华的后裔,是给陈省华父子守墓的陈姓人后代。

  “三陈”在四川的后人,北宋时有一部分迁到湖南横塘、江西泰和、河南等地。清初湖广填四川时,部分族人再次分迁入川,分布在川南、川北。据统计,如今阆中和南部县的陈姓人,90%以上属于他们的后裔。

  “三陈”的后裔,现在号称有上百万人,被称为三陈派、三状元派、三尧支系。

  元末乱世,陈友谅成一代枭雄

  北宋初,陈姓人中的陈彭年非常有名气,是音韵学方面的奇才。

  陈彭年,江西南城县人,13岁那年,写出了一万多字的《皇纲论》,震动江南。南唐后主李煜听说后,召他入宫陪皇子李仲宣读书。北宋雍熙2年(985),陈彭年考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天禧元年(1017),陈彭年病重,迁任兵部侍郎后不久去世,享年57岁。宋真宗亲临他家吊唁,追赠他为右仆射,谥号“文僖”。

  陈彭年著述丰富,最有价值的是他主持重修的《大宋重修广韵》,是汉语音韵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著作,是研究中国语言中古音的主要依据,研究上古和近代语音的重要资料。

  元末,湖北沔阳县(今仙桃市沔城镇)人陈友谅在历史上浓墨重彩地写下了一笔。陈友谅的祖父陈千一原来姓谢,因入赘陈家,改姓为陈。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有5个儿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陈友谅家世代是渔民,他小时候读过几天书,略通文义,长大后在沔阳县混了个小官做。农民战争爆发后,陈友谅参加了红巾军,最初做簿书掾,后以军功升任为元帅。

  至正17年(1357),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果逃奔黄州,陈友谅乘机袭杀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相当于宰相),实际上掌握了红巾军天完政权。

  至正19年(1359),陈友谅杀死赵普胜,又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第二年,陈友谅杀死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

  此后,陈友谅与朱元璋展开了3年多的战争。至正23年(1363),在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中箭身亡,他的两个哥哥陈友仁、陈友贵也战死,太子陈善被俘。

  陈友谅死后,二儿子陈理在武昌继任,改元德寿。半年后,陈理投降,朱元璋封他为归德侯。

  数年后,朱元璋把陈理送到高丽(今朝鲜)。陈理到高丽后,被称为陈王。陈理生活过得很艰苦,李朝太宗李芳远后来赐给他一些田地,才勉强过日子。永乐6年(1408),陈理病死,儿子陈明善在高丽继续繁衍生息。

  华西都市报记者黄勇/特别致谢/

  本期陈姓的采访和资料提供,得到了四川陈姓研究者陈顺祥先生的大力支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