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和拿破仑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伟大的拿破仑回到了忠诚的巴黎 大革命和拿破仑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    

大革命和拿破仑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    

#大革命和拿破仑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郑渝川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很大程度上塑造之后两个多世纪的世界政治、地缘政治、国家政治。

国际知名历史学家,全球新文化史运动的领军人物,著名法国史学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欧金·韦伯现代欧洲史教授林恩·亨特和美国历史学家、乔治·梅森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杰克·R. 森瑟合著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现代世界的锻炉》一书梳理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政治上带来的影响:

——出现了明确的,政治上的左与右的划分;

——普世人权和民主权利的概念深入人心,但在外敌入侵、内敌颠覆的压力下,似乎可以对此进行大幅限制,甚至剥夺部分民众的基本权利;由此连带出现了威权主义警察国家,这本是路易十六统治期间不甚成功的尝试,在大革命、督政府和拿破仑政府时期都得到了发展;

——新的政治宣传、恐怖主义和革命。镇压异见者变成了一种基于权力高效运作的诱惑;

——播撒了民族主义,而这最初帮助了拿破仑将战争推向大半个欧洲,又在最后助推了这位雄心勃勃的君王的霸权倾覆;

——自由与平等的观念也深入人心,在欧洲以及后来的亚洲、拉美和非洲,工人、农民、宗教少数派、妇女、有色族裔都致力于打破他们的枷锁。尽管拿破仑极力限制这种观念,在政治上复活了旧时的等级制度,营造个人崇拜,但基于革命和战争而非口头宣传所传播的自由、平等,激活了受压迫者的反抗精神。

为什么法国会发生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现代世界的锻炉》这本书首先致力于探讨为什么是法国,而不是英国等其他国家,在18世纪晚期迎来了激烈的大革命。

究其原因,又由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组成:

——大航海时代以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称雄的时代已经过去,法国希望跟上英国的步伐,却在这种比拼中成为落后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法国通过殖民贸易改善财政状况的可能;

——从路易十四开始,法国几任国王都事实上担负了大陆警察的角色,而这本身可以给君王带来荣耀,却增加了财政负担,当路易十六决策支援美国独立战争,意在“恶心”英国这个老对手时,债务负担已经变得更加危险;

——支援美国革命,归国的军官和士兵带回了相当多的民主、自由思想,在此之前,启蒙运动已经培养出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由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者,对于法国王室、教会和大地主主导国家权力的现状感到不满,更何况他们很容易的用美国和英国作为法国的这方面对照。这个自由知识分子阶层也缺乏稳定的、充足的公共参与机会,也不存在得到政治训练的机会,习惯于本能化的斗争、抗争,所以当危机带来,就没有人能够或者有意识的去控制事态;

——路易十六被证明无法承担危机时期领导国家、化解冲突的关键责任。

路易十六的死,比他活着时更深刻的影响了政局

1791年6月,也就是攻陷巴士底狱的两年后,路易十六试图外逃,被拦截带回了巴黎,由此也丧失了作为国王在巴黎市民面前的基本尊严。一年后,随着大革命期间重新组建的、流失了贵族军官而由平民出身的新派军官领导的军队不断击溃外国干涉势力,国民公会开始运作对国王的审判。

有意思的是,正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现代世界的锻炉》书中所指出的那样,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都有部分人反对审判国王,前者的理由是国王不可侵犯,而后者则认为审判可能导致国王被假定是清白的。

361名国民公会代表投票支持立即处死国王;其他一些代表虽然也支持死刑,但提出了类似于延迟处决时间。吉伦特派大多赞成缓刑,而这成为他们接下来受到最严酷的清算的重要原因。

处决路易十六导致了英国马上驱逐了法国大使,而后者对此采取的回应是对英国宣战。很快,法国还对荷兰、西班牙宣战。

美国政府当时为如何应对法国局势感到左右为难。法美同盟仍然延续,但当初的签署者是路易十六。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和国务卿杰斐逊对法国革命的态度截然对立。“有关法国大革命的争论促使了两个政党的形成:反对法国大革命的联邦党和追随杰斐逊、整体上支持法国大革命的共和党。”

至于当时的其他许多国家,几乎都加入了反对法国的阵营。英国、俄国牵头组建了反法同盟,这一同盟此后的20多年里还会多次组建。

当然,处死法国国王带来的最深刻影响还在于法国国内:虽然“弑君”本质上不同于“渎神”,但是危险的先例一来,就不可能阻碍后来者援引旧例。恐怖政治随即上演,吉伦特派要么死于处决,要么被迫自杀。

革命者在不断清算不坚定的同盟者时,还努力对法国实施平时几个世纪也不会发生的变革:将度量衡改为十进制;组织公开的建筑、绘画和雕塑大赛;推动基础教育发展(只有普及教育,才能让文盲转为支持革命的人)……

拿破仑有没有背叛大革命?

从处决罗伯斯庇尔开始,法国的政治就开始朝着呼唤、孕育和催生它的雄主的方向发展。《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现代世界的锻炉》书中指出,法国革命锻造的新军队,涌现出军官新阶层,出身平民(包括小地主、低层贵族),且依靠军功晋升。相对于知识分子革命者,军人新贵更加讲求实际,不会纠结于意识形态主张,也会有意利用等级和官僚等一连串有助于巩固权力与利益的制度元素。

实际上,革命主导权从最初发动者(通常是理想主义者)转向革命对象中的背叛者,以及军人新贵,这是一种颇为常见的现象。这并不能完全意义上定义为革命的失败,因为革命的一些制度成果的确会因为后期的主导者更善于在政治和社会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进行操作,而真正落实到底。然而无论如何,倘若没有理想主义者的前赴后继,就不能有任何意义上的革命以及社会进步发生。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现代世界的锻炉》书中注意到了法国大革命带来的一些微妙影响,比如普通士兵会在信中表达爱国主义情绪。正如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史料所看到的那样,反法同盟组成各国的那些旧式军队和雇佣兵,尽管操练更为娴熟,也由更懂得战法的将领指挥,却频频败于在爱国主义情绪驱动的法国“乌合之众”之手。其实,在此之前的美国独立战争,跟“武装到牙齿”的英国士兵和德意志雇佣兵打成平手的美国大陆军,也是类似于新式法军这样的“乌合之众”;他们在各方面都逊色于自己的敌手,却真正实现了爱国情感的培育。

所以,当几十年后,老迈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希望再现自己大伯在军事上的辉煌,统领大军迎击普鲁士军队时,开战之初就注定了败局。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贵族还是过去的旧贵族,新兴资产阶级在分得了权力以后也变成了体制的一部分,但民众已经不再是大革命之前的愚民——民众并不惧怕冲锋和牺牲,法国19世纪里一次又一次的发生革命,普鲁士大军兵临巴黎城下,还促成了巴黎公社的成立;但人民并不会因为君王之怒,就真心实意的奋勇前行。

拿破仑收编了大革命之后的混乱秩序,选择性的促成了革命果实的延续,比如《拿破仑法典》,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民法典的范本,保障了部分权利的实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现代世界的锻炉》书中还指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的确立,宗教宽容原则的建立,封建制的废除,以及现代意义上的政府职能范围的划定,都是拿破仑的成果;而拿破仑在政治自由很多方面又开了历史的倒车。对照来说,他的侄子无论是为法国还是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成果,似乎更主要的是巴黎的规划再造,而没有太多其他。

所评图书:

书名:《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现代世界的锻炉》

作者:(美)林恩·亨特、杰克·R.豪瑟

译者:董子云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