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荐书│《风筝是会飞的鱼》:军旅题材儿童小说的书写难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会飞的狗作者是谁写的 专家荐书│《风筝是会飞的鱼》:军旅题材儿童小说的书写难度

专家荐书│《风筝是会飞的鱼》:军旅题材儿童小说的书写难度

2024-06-27 11: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品简介

《风筝是会飞的鱼》是首部守礁军人书写中国南沙群岛的儿童小说。这部作品为孩子们讲述了驻守南沙岛礁的中国军人和男孩艾齐、夏树之间跨越山海、感人至深的故事。作品以一封封书信,将浩瀚无垠的中国南海与河流环绕的江南水乡巧妙地连接:一头是在极端严酷孤寂的珊瑚礁上用生命和热血保卫祖国海疆的中国军人,一头是和平环境中质朴、纯真的孩子。军人和孩子在相互了解、彼此走近的过程中,生命互相照亮。通过孩子和年轻军人的共同成长,作品刻画了一代又一代南沙守礁军人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对家园和人民的温暖柔情,并以丰盛感人的细节,帮助少年儿童更深入地了解神奇、遥远的中国南海,强化孩子们的海疆意识。让孩子们懂得:岁月静好的背后,总是写满忠骨和大义,写满信仰和奉献。

作者简介

王棵,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影视产业联盟首批影视创作专家,曾在海军工作过十六年,担任过《西南军事文学》副主编,著有《守礁关键词》等书九部,以及《王棵文集》(十一卷),并在《人民文学》《十月》等刊物发表过小说三百余万字。其作品曾获《小说选刊》全国优秀小说奖、《十月》新锐人物奖、《北京文学》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奖项。

专家书评

本文发表于《解放军报》

2021年12月8日第12版

发表时略有删改

军旅题材儿童小说的书写难度

陈香

儿童文学评论家、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在写下这篇评论之时,正是河南暴雨之际。所有在暴雨之中挺身而出救助他人的平凡人,都是英雄。然而,还有太多无名的平凡英雄,他们的名字和付出,都不曾被我们知晓——他们或驻守在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或驻扎在茫茫大海深处酷热高盐的礁盘上。他们站立在那儿,就是英雄。

王棵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曾在中国南海只有十几人驻守的岛礁上驻守过的作家,他创作的这部作品给人最大的震撼和冲击,就是那种纤毫毕现的、唯有亲历才能真正体会一二的守礁感受。窄小的空间,台风、恶浪、险礁,酷暑、高盐、高湿,皮肤的溃烂、蚀骨的寂寞,还有严酷环境下猝不及防的牺牲,凡此种种,都是守礁军人必须直面的境遇。

“假如寂寞是一把电锯,时间就是发动它的马达。多守一天礁,电锯运行的速度就加快一些,那种心灵被寂寞锯得千疮百孔的难受,只有亲历漫长的守礁生活,才能真正感知。思念也如此……对枯燥生活的忍受也如此,很难与外界通信联络……时间长了,那种滋味,难以描述。”

和平环境中衣食富足、无忧无虑的孩子,需要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到,美好生活、快乐成长的背后,是有人在默默坚守、牺牲和奉献。千千万万我们这个国家的守护者,他们普通却又不平凡,他们前仆后继,用牺牲、承受、奉献和付出,换来了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崛起、人民的幸福。

军旅作品很多,但专门写给孩子的军旅作品却很少。军旅文学如何与儿童文学实现同构?作家如何面向孩子创作军旅文学?这是军旅作家正在深入探究的文学命题。如果说裘山山的《雪山上的达娃》,其艺术探索体现在限制性叙事视角(小狗达娃的叙事视角)和成长模式的有机融合,陆颖墨的《蓝海金钢》,以军犬金钢、战士钟金泽的一场南海旅程来隐喻他们的成长仪式,以此达成军旅题材与成长小说的同构,那么王棵的《风筝是会飞的鱼》则更进一步,直接切入了童年书写。这部作品讲述了南沙守礁军人冯加友和男孩艾齐、夏树之间通过一封封书信相连接的一段跨越山海的感人故事,讲述了冯加友牺牲后,为了不让艾齐伤心,他的战友以他的名义,继续与男孩艾齐联系的故事。作品将浩瀚无垠的中国南海与河流环绕的江南水乡连接,故事的两端,一头是在极端严酷、孤寂的岛礁上用生命和热血保卫祖国海疆的中国军人,一头是和平环境中质朴、纯真的孩子。

那碧海岛礁处的壮烈故事,在走进少年儿童的个人成长经验的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固有日常生活的一种超越和震撼。作品坚守对现实、人生、命运富于超越性的文学品格,并将其包裹在基于童年经验的细致入微的书写中,日常生活叙事与军旅叙事双线并存,形成了作品结构上的创新与合鸣,进而以一种饱满温润的艺术质地,使作品呈现出丰富多维的文学美感。

当我们在谈论童年书写时,我们始终不能忘却的是,儿童文学中永远隐藏着成人视角,成人和儿童两大主体的对话交流是叙事的逻辑支点。成人作家如何通过自身阅历和情感体验,对儿童精神世界进行影响,进而让成人和儿童审美意识合流,是儿童小说的书写难度所在。

诚如巴赫金所言,“时间进入人的内部,进入人物形象本身,极大地改变了人物命运及生活中一切因素所具有的意义,这一小说类型从普遍意义上说,可称为成长小说”。所以,儿童文学的核心要义就是对现实童年的人文关怀和价值重塑。潜藏于作家心中的生命表达成为创作的驱动,当他们酣畅淋漓地表达情感和有关人生际遇的见解时,这种蕴含人生经验、审美倾向和人文关怀的生命表达,既在更深邃之处实现了与儿童的对话,也为他们留下了生命的馈赠。当碧海蓝天处铭心刻骨的守礁记忆,成为作家王棵向和平年代的孩子们不吐不快的生命表达时,即使摒弃了外在的写作技巧,小说的故事依然感人至深。

当然,作为一位勇于挑战和超越自我的作家,当王棵要向孩子们讲述军旅故事之时,他决心要拿出一个真正的饱含童年生命质感的儿童文学文本。显然,他做到了。如前所述,作品别出心裁,巧妙地通过儿童日常生活叙事与军旅叙事的双线共鸣,真正切入了童年生活的内在肌理,灵动丰满的故事形态、节奏明快的叙事、深谙孩童思维的语言表达,激发了儿童的阅读期待和兴趣感知。

“艾齐很想去看望南沙爸爸……在艾齐想来,竖河街之外那些他没去过的地方都是很远的地方,远方和远方,应该相隔不远吧,就像星星们都扎堆住在天上,到达一颗星星,就很容易到达下一颗星星。”类似的洋溢着童心童趣的语言表达,在作品中比比皆是。儿童文学的审美本质,与儿童的思维特点、儿童感受世界的方式,以及儿童的审美意识是分不开的。儿童思维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所感知的既不是具有意识的自我,也不是纯然的客观,而是主客体不分的混沌世界。对于周围不能把握的事物,儿童往往采取“同化”,即把主观愿望施加在客体上,以达到主体的精神自由和愉悦。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家的灵魂深处,永远有一个儿童存在,童年的生命体验、儿童的纯真目光,已经完全融入作家的审美意识中,化作文学创作的生命源泉。王棵深谙儿童的思维特点,并将其内化于作品的表达中,准确捕捉到了儿童文学艺术的自由精神。他在勾勒一幅宏大开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的同时,也顾及了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趣味,从而使得其作品拥有了从容、轻灵、优美的质地。

同时,男孩艾齐与少年夏树的叙事视角,守礁军人冯加友来信中的叙事视角,双重叙事视角的推动与环境的变化,造就了文本更为丰富饱满的叙事动力,令作品容纳的意义更为深广。异于儿童日常生活的书写,就这样带着海洋的酷热潮湿味汹涌而来,强烈的异境震撼感也随之而来。

儿童文学的文本书写,也可以建构起更为交错纵横的结构形态,以更广阔的姿态和面貌呈现,促成儿童文学童年叙事的新突破。军旅题材儿童小说在尊重儿童的阅读审美特质的基础上,发挥文本内涵在审美距离中的作用,使我们的少年儿童获得日常经验之外的生命体验,从而获得对生活的全新认识。同时,作家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扩展儿童的精神世界,引导儿童自我生命的超越与成长,实现了成人与儿童的双向交流和人格叠印。

南沙酷热的太阳,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海的训练,像一堵流动的墙一样的“南沙的风”,珍贵的淡水,久了不回家、儿子把自己当成“叔叔”的战友的故事,还有象征着希望、在这“海上戈壁滩”扎下根的太阳花……在“南沙爸爸”一封一封娓娓道来的书信中,在车祸中失去爸爸妈妈、跟随奶奶长大、有些自闭的孤儿艾齐,走出了自己的情绪阴霾。给艾齐读信、而后和南沙守礁军人多有交集的少年夏树,在大一那年投笔从戎,成了新一代的守礁军人。

童年书写虽然承载着个体的日常性体验,但同时又与时代、社会的背景紧密相连,童年书写,也应有生活的厚度和文学探求的深度。在《风筝是会飞的鱼》中,家国大义的责任与承担,以一种来信和倾诉、以一种温润的姿态潜入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并在他们的生活与成长中流动与滋长。以夏树的从军和对大海、守礁生涯的感受,作为作品的开始和结束,是颇见作家文学功力的构思。

“是啊,那种由寂寞和孤独筑成的东西、这南沙盛产的东西、并不会因为这儿生活条件改善而消失的东西,从今天起,它要把夏树的心当成土壤,在那儿安家落户了。奇怪的是,夏树一点儿都不担心自己会被它侵蚀。他觉得自己早已做好准备,与它来一场持久的战争。”读至此,笔者忍不住泪洒书页。是的,这生生不息的担当与信念,就这样一代一代、接力棒一样地往下传。我们可爱的祖国,总是被她勇敢的人民保护得很好。

专家推荐

明天出版社

今天读明天童书,明天圆今天梦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