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桂梅老师》:师道之美 启智润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优秀的话剧作品 话剧《桂梅老师》:师道之美 启智润心

话剧《桂梅老师》:师道之美 启智润心

2023-08-18 14: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师道之美 启智润心

文丨林玉箫 仲呈祥

由王宝社编剧,王宝社、常浩导演,李红梅主演,云南省话剧院、云南省戏剧家协会联合出品的话剧《桂梅老师》近期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该剧围绕“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的人生经历,通过探索其“来时的路”为牵引,讲述一代楷模将身心投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以师道之美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故事,真实展现了山村教师的坚忍执着和无私大爱。该剧在精神高度、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方面积极探索,为英模题材话剧的创作提供了新经验。

讴歌时代精神,为先进典型树碑立传,是文艺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桂梅老师》为新时期脱贫攻坚大潮中的乡村教师传神写貌,鲜明体现了当前文艺工作的时代方向,而以话剧形式将桂梅老师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剧情从宣讲队探讨时代英模“来时的路”为引子铺展开来,通过回溯人物成长的关键节点,展现了张桂梅40余年扎根云南山区的奋斗历程。剧中的桂梅老师既是“明镜”,也是“心灯”。她的人生经历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善恶美丑、人情冷暖、时代变革。从发现贫困地区“蒙昧”导致的种种家庭悲剧,到建立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实现“教育好一个女孩改变三代人命运”的理想;从四处奔走募捐遭受奚落质疑,到接受记者采访,引发全国关注;从学校师生一度流失面临关闭,到带领党员教师坚守一方阵地、改善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民……编剧从细处出发勾画出张桂梅的人生轨迹,剧情并未局限于人物自身的“小悲欢”,而是通过其内心成长的点滴来展示“大情怀”和“大世界”。在反映时代变革的同时,张桂梅的人性光辉亦如一盏心灯照亮了大山学子的追梦之路。该剧通过同事、学生等的回忆,搭建起多个舞台时空,艺术地叙述了桂梅老师拖着病体坚守教育战线、自掏腰包资助贫困学生、用知识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等一系列感人事迹,其在苦难与磨砺中不放弃高远的人生理想和教育理念,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师道之美和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塑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一直是英模题材话剧的创作重点和难点。《桂梅老师》通过巧妙的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在不断的破与立、反思与重塑中探寻人物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一是以“路”的意象串联起宣讲队对桂梅老师“初心”的探索,舞台上的12人分饰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妇联的同志、新华社的记者、学校的同事等,他们从各自的独特视角讲述对桂梅老师的记忆,以多角度叙事还原张桂梅从教的人生之路,正所谓“说清了路也就说清了人”。二是通过戏剧冲突刻画人物形象,且这种戏剧冲突不仅体现在“戏中戏”的事件之中,更体现在层层递进的戏剧结构展示的人生之间。每当众人对桂梅老师的歌颂进行到形而上的思辨的关键时刻,张桂梅形象便会适时出现,打断、消解众人赋予她的“神性”:“你们说的不对”,“赞美多了就会忘了来时的路”,“宣讲可以,但必须把我当人”……由此,引导观众不断反思、追问并贴近她的真实形象,回归对其“人性”的深刻思考。全剧结尾处,张桂梅将自己的师道归结为“爱”,且不是她孤军奋战的小爱,而是无数人汇流到一起的“大爱无疆”。宣讲人看到的、讲述的都是她遭受的磨难和挫折,但张桂梅自己回忆的则都是别人对她的关爱和善意,乡亲的支持、领导的鼓励、社会的捐助,都让她铭记心怀,感动不已。众人探寻她的来路,把它归结为信仰,张桂梅则进一步把这种信仰归结为华坪县的“热土”和人民培育的结果,是人民的爱让她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是众人凝聚起来的“大爱无疆”让她“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至此,人物的知、情、意、行得到真实而完美的统一,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将张桂梅的人性与师道、崇高与平凡展现在观众面前。

《桂梅老师》审美化、艺术化地诠释了张桂梅的成长历程和精神世界,塑造了以仁爱之心传师道之美,以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培根铸魂,以理想信念筑民族之根的新时代乡村教师的典型形象,是一部致敬当代人民教师的优秀作品。当然,该剧在戏剧结构的逻辑衔接、部分情节设计和台词的推敲方面,尚有提升打磨的空间。

祝《桂梅老师》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

以爱作为英模人物心灵

与行动的支点

文丨汪守德

看了由王宝社编剧兼导演,李红梅主演,云南省话剧院演出的话剧《桂梅老师》,内心里被一种崇敬加怜惜的强烈情绪激荡着。这是又一部英模题材的话剧作品,而在当今的中国戏剧舞台,以英模为题材的创作已成为某种习惯性的指令和选择,但往往由于同质同构等的原因,所推出的剧作真正可以称为成功者占比并不算多。《桂梅老师》上演以来却受到了观众和专家学者一致的赞誉,则必有其独特与精彩之处。

剧作的主人公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被党中央授予仅有29人荣获的“七一勋章”。对于这样一位身上似乎闪耀着金光,享有极高荣誉的人物,在戏剧舞台上如何进行生动的刻画和展现,显然是一件有着极高难度的事情。我们欣喜地看到,身兼编剧和导演双重艰巨任务的王宝社,是积12年对桂梅老师的敬意与情感,通过长久的了解、酝酿与构思,最终从采访到的460多个故事中,精选桂梅老师在华坪女高任教获得“十大女杰”荣誉、担任孤儿院院长、建立华坪女子高中免费中学这三个主要事件,在此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难以想象、震撼人心的困境与磨难,来竭力深挖体现桂梅老师身上伟大的悲悯之心、同情之心、感人之心、回报他人之心,作为她的性格底色和形象基调,以揭示这个人物即使面临重重险阻,也“要让爱良性循环”“在人群当中春风化雨般传递”的精神核心,从而使一个血肉丰满、情感灼烫、掷地有声的张桂梅形象,平凡却高耸地、极富戏剧张力地立在了舞台之上。

值得称道的是,剧作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叙述体的形式来构剧,即由12位演员既担负着宣讲者的角色,对张桂梅的事迹、个性与贡献的意义与价值,直接、精辟而又醒豁地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介,而张桂梅与之进行的颇有意味和深度的抵牾、质疑与叩问,则揭示出主人公在评价面前的自我认知和高度清醒,在言行举止之中反映出这个人物求真求实、不尚虚名空谈的性格特征。剧作又根据剧情的需要,让这些宣讲者分饰和扮演剧中的各种角色,如张桂梅的同事、学生以及家长、干部、农夫、司机、民警、犯人、狱警、桂梅丈夫、自杀者、放羊女,及剧情的推进者和渲染者等,所要讲述的故事,所要呈现的场景,都在演员的身份转换中快速而自然的完成。虽然这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厚重的戏,但看起来并不显得长,秘诀正在于剧中人物角色与空间的迅捷切换,使得剧作叙述的当下以及桂梅老师一路走来的年代,张桂梅生活过甚至“她的思绪到过的地方”,皆以往事重演和时光穿越的“剥洋葱”的方式展示出来,既十分灵动又意味深长,且使剧作具有了一种较为别致特殊的艺术样貌。

剧作以此为叙事框架,通过一系列沉甸甸的、直抵人心的情节,来讲述一个怎样的张桂梅:她梦想让大山里上不起学的女孩能够通过免费读书改变命运,便在火车站拉起横幅为刚建立的华坪女高募捐,却被人以为是行骗而遭到误解和耻笑,仍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以极大的爱心建立起了孤儿院,为从孩子的心理健康出发将其命名为“儿童之家”,并亲自担任免费院长,成为百余名孤儿心中的“妈妈”;不忍心孩子喝兑水酸奶而一下子买了四箱酸奶给她们喝;她在参加茶话会时带上个大提包,会议结束后把桌子上的花生糖果统统装进口袋,拿回去给孩子们吃好让她们长“个儿”;为了把上级给的钱补贴孩子伙食,竟在无意间穿着有破洞的裤子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而引起记者关注、质疑乃至敬重;她面对17岁的女孩就要辍学嫁人,以及因陌生人拉一下衣袖导致夫妻二人服毒自杀的愚昧,所表现出的愤懑与恺切;她用智慧在狱警的帮助下,使8岁的孩子与因不堪家暴而挥刀杀夫入监的妈妈,借生日蛋糕的递取重拾亲情;她欲提前预支自己的丧葬费用于学校的开支,是多么匪夷所思却又很符合人物行为逻辑的举动;面对办学之初没厕所、没食堂、没保安、没围墙,17个老师9个辞职,家长也逼着孩子退学的困难局面,绝望之中的她想到了死,甚至写下“遗书”,反映出这位英模人物自身的弱点;但她发现剩下的老师队伍中有6名党员,便想到“我有6个党员,我怕啥呢……”且在眼前浮现出江姐的形象,生出“一个党员就是一个阵地”的念头,她带领6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是如此悲壮而又震撼人心;她虽然身患数十种疾病,甚至濒临死的威胁,有亡夫无子之憾,但以极大的意志和毅力坚持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她内心慈悲与行为果决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既被敬称为“大魔头”又被昵称为“妈妈”,她的形象正是那片苦难与希望并存的热土上,孕育、诞生和盛开的绚丽之花。

这是一部直面人生的惨淡与追求、温暖又扎心的戏,其通过英模人物的底层化、戏剧化、艺术化叙事,将其演绎成类似武训式、苦行僧式的办学传奇,在屈辱与困境中逐渐显示出人物行动与灵魂上的真正崇高。从人物之口道出的“愿意做的事就不苦”“上不起学的孩子,能捞一个是一个”的心声,表明这位脚踏实地、浑身疾病的桂梅老师,是一个心灵真正健康美好的人物,是一个命运特别悲摧,性格特别坚忍,浑身闪耀光亮的人物。她的光芒照亮了这个世界和人心,如她的行动感动了那些顽皮的学生:“我们暗暗发誓,再也不调皮,再也不懒散,一定用最好的成绩,给老师最好的报答!”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她带小萝卜头看病回来,送他们的出租车司机没要钱就走了。一位县领导深情地对张桂梅说:“我们绝不能捧着您的骨灰盒来赞美您,我们华坪县再穷也要赶走您身上的病魔!”可以说她播撒出去的是无疆的大爱,社会回馈她的是大爱的无疆,所实现的是“让爱良性循环”的伟大初衷与愿景。话剧将“爱”作为英模人物心灵与行动的支点,寻找和再现了英模人格力量与情感的熔点,对观众的灵魂进行了净化和洗礼,使之成为一部表现英模人物的不可多得的话剧佳作。在剧中饰演张桂梅的李红梅,堪称形神兼备、几可乱真,连张桂梅本人见到她时,都忍不住称她为“桂梅老师”,而不叫她本名“红梅”,说明张桂梅对这部戏、对人物塑造上的高度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把英模人物刻画得真实生动,令人服膺,话剧《桂梅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和效法的范例。

师者典范 党员楷模

文丨靳文泰

“师者,人之模范也。”一个人遇到人师是人生之幸事,一个民族拥有人师是民族的希望。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的张桂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而生动地诠释了当今渐渐被人淡忘的师德师风和共产党员的初心永驻。虽然她患有23种疾病,随时可能夺去她的生命,但她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数十年,推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帮助近2000名女孩圆梦大学。她还是华坪儿童福利院100多名孤儿的“妈妈”。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不论山路崎岖常年坚持家访,行程近13万公里。在生活中极其简朴,对自己非常“抠门”的她却把省下的工资和奖金捐出来,用在教育和孩子身上。就是这么一位敢想敢干敢付出的普通女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抚慰了孤儿、教育了学生,信服了家长,触动了同行,甚至感动了全国。虽然在行动过程中,有过难以想象的苦难,内心更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在造福一方百姓面前,这一切都化入崇高之中。

张桂梅虽然不是生在云南,但却为了这片接纳她的热土无私奉献。她是人民的女儿,更是中国人的骄傲,是值得从不同角度去书写的。立于祖国西南边陲,高举现实主义创作大旗的云南省话剧院于2009年便关注并创演了有关张桂梅的短剧《感恩的心》。这次新创、演出的《桂梅老师》站在了今天时代的思想和审美高度,打造了一台结构新颖、形象感人、高视阔步、思想精深、诗意盎然、动人心弦的好戏。

在评价这部剧之前,让我们从美学开始,来听听观众看完戏后的心声,探求一下这台英模话剧在观众当中激起了怎样的审美效应。一位教师看过后说:“作为党员,作为教师,第一次被入党誓词感动落泪。这是一位极其真实的老师,不想要那些至高无上的赞誉,只想踏踏实实做事。病重、脾气也大,韧劲也大,大爱也大。始终做着爱的事业,对于自己得到的爱也始终难忘。她说所有的爱加起来才能大爱无疆。这个世界因为她的爱,增添了太多的美好色彩。”一位普通观众说:“话剧《桂梅老师》也算是说尽人间辛酸了。一个好女孩至少成就三代人,中国多几个桂梅老师,那该多好!很多时候做好事不是为了图回报,是因为来自内心的良心呼唤,以及对生命的敬畏。”观众在看完之后给出如此高的评价,应该算得上对一台戏的编、导、演上最大的褒奖了,这说明工作人员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观众的正面回应,尤其是获得了与剧中人从事同一劳动的一类观众的赏识和理解。反过来看,这也说明这台剧超越了一般表彰好人好事、英雄楷模、丰功伟绩,以宣传为宗旨的戏剧模式,而是以艺术精神重新思考,不回避问题和矛盾,更不回避艰难困苦,在描摹生活表象专注于人物血肉塑造的同时,更加努力地对英模人物的人文精神内涵进行挖掘,完成一次“去光环”的创作。

此外,这个戏艺术上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塑造了“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的教师张桂梅形象。舞台上的“张桂梅”彰显了话剧独有的气质,是独特的“这一个”。她在剧中不是空虚而无内涵的概念,更不是标语口号的代言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实际行动上,她是一个积极付诸行动的实干派;在情感世界里,她又是一个把对党的誓言化为自己生活信条的共产党员。编剧王宝社没有把她作为“神”来描绘,从思想到行动都经过“美化”的英雄,而是把她当作普通人看待,有愤怒、有痛苦、有委屈、有牢骚。这么一位真实、动人、具有艺术魅力的形象,除了技巧的运用外,剧作者投注在人物身上的发自肺腑的深沉真挚的情感也是走向成功的最大保障。情动于心才能拨人心弦,我们现如今的舞台上有些英模形象缺少人味,看不到感人的内在力量,究其缘由便是作者本人没有感同身受。契诃夫曾说过:“首要的魅力,就是朴素和诚恳。”托尔斯泰也认为,“艺术家的真挚程度,换言之,艺术家自己体验所传达的感情时的深度如何”是决定艺术感染力大小的三个条件之一。二者谈到的诚恳和真挚其实不难理解,就是剧作者本人对所书写的人物有没有真情实意,他所抒发的感情,有没有来自自己被点燃的灵魂。王宝社的创作冲动早在2009年就被激发了。多年来,他一直与桂梅大姐保持联系,一有机会到云南就去看看大姐,和她聊聊心事。王宝社在桂梅大姐身上看到了难能可贵的人性闪光点,他把对桂梅大姐的钦佩、敬爱和思念融汇成一股情感的暖流,倾注在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中。这是张桂梅形象立得住的根本原因。

《桂梅老师》的二度创作也是独具一格的。它以深刻的现实主义作为内核,以表现主义作为强化手段。导演充分发挥戏剧艺术的假定性,在调度、形体、台词、表演等多方面运用了表现主义的手法。比如,舞台时空会随着张桂梅思绪变化进行变换。再如,宣讲队员既是剧情的讲述者、评论者、渲染者和铺垫者,又可以根据剧情的发展成为随时跳进跳出的人物,或农民、或干部、或老板……这些手法强化与诗化了思想、情感和人物的艺术呈现。整台戏充满激情和热情,构成了与时代氛围及全剧的精气神十分和谐的意韵。

我们经常说现在话剧缺少好剧本,其实精彩的表演同样缺少。《桂梅老师》能获得观众的青睐除了文本的原因,还得益于演出的优异。整台戏的演员非常齐整,富有朝气,个个称职。尤其是李红梅所扮演的张桂梅形神兼备,十分可信,其表演生动、自然,非常本色,她创造的张桂梅这个形象既有深度又有力度,有着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实践告诉我们,作品的优劣与否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英模人物题材的戏更是如此。一台状写优秀人民教师的作品,通过精致的戏剧形式,变得好看、耐看,殊为不易,但事在人为,云南省话的艺术家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最终以优异的表现向全国人民交了一张满意的答卷,向他们致敬!

我是一道微光,

却想给你最灿烂的光芒

文丨许 可

在大山的深处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贫困的女孩有上大学的机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位平凡女老师不凡的梦想。经过十几年的拼搏,她竟然将梦想变成了现实,建立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女高,有这样一段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段誓词出自张桂梅,震撼人心,激励着女孩子们,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十几年来,近两千名女孩圆梦大学。这简直是奇迹!实现这一奇迹的张桂梅老师先后获得了“时代楷模”“七一勋章”等荣誉称号。

云南省话剧院敏锐地抓住了这一题材,这不仅是云南的本地题材,也是一个全国性的题材,更是时代的题材。

云南省话邀请国家一级编剧王宝社创作剧本。王宝社成功避免了同类题材的同质化、概念化、标签化,他的创作中没有歌颂、没有礼赞,而是独具巧思,将搜集到的400多个故事淬炼、提升,把它变成艺术典型性的剧作。

话剧一开始,宣讲队员正在排练宣讲内容,当他们讲到“大爱无疆”“用柔弱的双肩托起大山里女孩五彩斑斓的梦想”……桂梅老师走出来斥责:这是我吗?这是孩子说的话吗?宣讲可以,但是必须说人话,必须把我当人!编剧给张桂梅贴了标签,但不是“最美女教师”,不是“大爱无疆”,而是“大魔头”“脾气大”“打人”“穿破裤子的党代表”……他把桂梅老师还原为“普通人”。

该剧结构新颖。舞台呈现效仿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用宣讲队的宣讲,介绍张桂梅这一人物,在宣讲队成员的追寻与讨论中,将这一人物层层剖析和展现,通过对大爱无疆的开掘、对心中热土的开掘,准确地刻画了一位深刻、生动、真实、全面、质朴的时代楷模。这不仅是对桂梅老师精神的开掘,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开掘。

该剧叙事方式独特。宣讲队整理宣讲素材,为达到宣讲的最佳效果,他们一起探寻桂梅老师来时的路。宣讲队的成员有桂梅老师的同事、学生、儿童之家的孤儿,同事中还有曾经是她学生的,他们既是旁观者也是亲历者。从他们的回忆、讲述中,用戏中戏的方式,重现了桂梅老师过往一件又一件感人事件。15岁的女孩子被迫辍学嫁人;妻子被路人扯了下衣角就遭唾弃,夫妻因受不了周围人的非议双双自杀;为一个生日蛋糕,妻子杀死丈夫,孩子只得住进福利院……这些冲击着桂梅老师的神经,使她萌生建立免费女高的念头。当我浅薄地认为她是为山里受轻视的女孩找个出路时,她却说,比贫穷更可怕的是蒙昧。为建女高在街头募捐受到屈辱时的她;不忍一天吃掉一个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但会务组不退钱,无比气愤的她;不顾尴尬,拎着大提包收拾会上花生糖果的她;轻描淡写地说要预支丧葬费的她……展示出的执着、孤独、痛苦无不让人感动,更让人心疼。从她对丈夫的回忆中,我们又可以看到曾经的桂梅老师那么活泼可爱、浪漫幸福。她大声训斥因为打扫的卫生区域多一点就喊不公平的女孩、粗暴地打落小女孩因为嘴馋要喝别人给的兑水酸奶、拼命把每一个半途辍学的女孩“抢”回来。因为她深知让女孩读书不光是从金钱上给她们免费,而是从观念上的彻底改变,把她们培养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有独立人格的人。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可以改变三代人,可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这种叙事方式很高级,给人物留白,给观众想象空间,反向提高观众的审美水平。

全剧从“大爱无疆”开始,依然从“大爱无疆”结束,什么是大爱无疆,这个问题贯穿始终,从开始的空洞到结尾的越来越清晰——她不觉得来时的路苦,也不承认是她的大爱成就了走出贫困的女孩。是无数人的奉献托举起了她的梦想,无数人的爱支撑着她在来时的路上没有倒下。无数人的爱加起来才是大爱无疆。微光成炬,才能照亮来时的路。有信仰就有前进的方向,有坚持脚下就有路,心中有爱,眼前就有光。

张桂梅的感人之处并不在于她获得了多少荣誉,而在于她面对一项项崇高的荣誉,无数的鲜花和镜头时,依然是一身素装、淡淡微笑,依然每天扶着栏杆查看校园每一个角落,依然睡在学生宿舍的下铺,依然举着喇叭为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加油助威……她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第一句话是:“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桂梅老师》亦然,没有高词大调,通过点滴叙述,带大家认识了一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这样的真情流露,比任何呐喊都更震撼人心。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