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优抚对象生活现状与对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优待抚恤金包括 重点优抚对象生活现状与对策

重点优抚对象生活现状与对策

2023-05-17 22: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江苏宿迁市民政局 杨正军 蒋大伟

  宿迁市是革命老区,也是优抚大市,有优抚对象2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目前,我市共有重点优抚对象2.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 ,其中在乡复员军人12683人,烈属6030人,因公牺牲军人家属266人,因病牺牲军人家属431人,残疾军人5515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3275人。长期以来,优抚对象“三难”与地方财政艰难同期并存,给优抚政策落实带来极大困难,重点优抚对象生活难在“三难”问题中很突出,一直是宿迁优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市各地按照相关政策,通过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广大重点优抚对象生活难,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宿迁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多、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低、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大、负担重。社会经济发展和优抚事业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改革开放发展的深入,使优抚对象生活状况不断出现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典型表现在生活质量不高,生活水平不好。当然,这既有历史传统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影响。近年来,借助省民政厅优抚工作改革发展的强劲推力,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体制,建立机制,认真落实相关政策,从制度上较好地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生活难虽然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生活质量不高,生活水平不好的现状却让人担忧。

  一、现状及产生原因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了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主要包括享受残疾抚恤的在乡残疾军人;享受定期抚恤的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享受定期生活补助的红军失散人员;享受定期定量补助的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民政部门的不断努力,全市的重点优抚对象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优抚政策落实的核心是抚恤补助,1997年我市按照省民政厅要求,建立了优抚对象定期抚恤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经费渠道也由开始的乡村统筹、财政补贴发展到现在的财政预算,抚恤补助标准由58元提高到在乡残疾军人年最高达至14560元,增幅达349 % ;在乡复员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和病故军人遗属的抚恤补助增幅分别为376%、402%、363%、341%。重点优抚对象每月可以定期拿到抚恤优待金,可是依然生活在贫困线或者基本接近于贫困线的水平,距离小康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通过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提高抚恤金的补助标准,来切实保障重点优抚对象的基本权益,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可是,情况不是很乐观,结局不是让人满意。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相当数量的重点优抚对象尽管也拿到了民政部门发放的定期补助抚恤金,可是他们没有把钱用在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准上。换言之,就是没有把得到的应有待遇用在生活达小康方面。每月下来,这些重点优抚对象仍是显得财力不足,日子拮据,大有捉襟见肘之状。

  有其果,必有其因,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原因所引起。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某些重点优抚对象由于入伍时间晚,加上各种原因,退伍后结婚比较迟。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重点优抚对象业已进入多发病期。身体衰弱,劳动能力弱,自食其力难,自力更生更难,走上小康之路难上加难。泗阳县的张姓老人,在谈及自己的生活状况时,感叹地道,多亏每月可以享受定期的抚恤优待金,不然真不知道如何过下去。可见,对于进入高龄和多发病期的重点优抚对象来说,温饱问题无疑是他们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和头等大事。仓廪余则知荣辱,衣食足则知礼节,对于这群人来说,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问题,无疑是解决他们的“迫在眉急”,给他们“雪中送炭”。

  (二)重点优抚对象的家属文化水平是导致生活质量差、生活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前文所说,这些重点优抚对象入伍晚,退伍迟,等到他们离开部队的时候,早已过了婚嫁的年龄。这部分人又大多来自农村,受农村特有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传统思想的影响,经媒人介绍,匆匆忙忙中找了对象,凑合成一个家庭。由于所找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文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重点优抚对象婚后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再加上没有充分合理的利用定期抚恤补助金,也没有把所享受的各种优惠和待遇用在改善生活、脱贫致富的正途上,更没有一个好的长远生活计划,导致日子越过越穷,越穷越过,如此恶性循环,一直勉勉强强,处于基本的生活水平线上。

  (三)子女的素质问题直接关系到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状况。重点优抚对象结婚迟,等到子女长大成人后,已经进入垂暮之年,靠着定期的抚恤补助金度日。可是子女却打起了抚恤补助金的注意,不时向老人索取补助金,甚至威逼利诱。重点优抚对象们禁不住子女的软磨硬逼,无奈之下只得将自己的定期抚恤补助金交给了子女,让他们任意使用。这样一来,重点优抚对象失去了赖以改善生活的“救命草”,日子过得紧凑,也就不足为怪。泗洪县的一位退伍老军人向我们诉苦道,自己要靠子女养老,不把钱给他们,担心子女不照顾他,不养他的老,给了子女生活又得不到改善,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类似的例子笔者在调研中还遇到过很多,这样看来,有素质不高的子女,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基本措施

  优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覆盖面广,难度系数大的工作,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质量不高、生活水平不好的问题,是民政优抚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重点优抚对象目前的生活状况,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优抚政策的落实,因此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政策落实的浓厚氛围

  1、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一是由当地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各级机关单位领导干部分别深入调查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状况,对问题很严重的重点优抚对象进行结对帮扶,了解实际问题;针对各户实际和目前市场需求,提供信息,帮助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周期短、见效快的农业生产。二是在资金上给予大力帮助,对在发展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有关农药、种子、肥料等物资和科学技术,帮扶单位应该主动予以提供帮助,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三是以“八荣八耻”先进思想加强对重点优抚对象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尊重老人,善待老人,照顾好老人的晚年生活。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的优良风尚,真正做到“老有所终,老有所善,鳏寡孤独疾废者皆有所养”。同时要求各地在帮扶工作中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情感意识,坚持帮扶工作与“干部下访、农村扶贫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2、加强沟通与协调,营造良好的政策落实运行环境

  优抚工作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改善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质量,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档次,应该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形成了统一高效的运行机制。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状况之所以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涉及到的因素是很多,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就这个角度来讲,仅仅依靠民政部门单枪匹马,还不能更好的为重点优抚对象服务,还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的质与量的矛盾,还不能保证重点优抚对象晚年生活的和谐。因此,在落实优抚政策的过程中,还应该邀请财政、卫生部门的相关人员一起到乡(镇)、村优抚对象家中走访、调研,让财政、卫生部门倾听优抚对象的心声,感受优抚对象的生活环境和困难处境,和他们零距离接触。此外,在优抚政策落实上,只要是对重点优抚对象有利的事,还需要市委农工办、市司法局、市发改委、市审计局、市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优化组合,形成最佳合力,发挥“1+1〉2”的功效,让共和国的功臣安享晚年,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创新工作机制,夯实和拓展政策落实平台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全面提高优抚工作水平。结合本地实际,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广大优抚工作者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民政职责,继续加大优抚工作改革力度,使工作具有超前性和前瞻性,从政策和制度上保障重点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二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优抚对象服务的思想,充分利用行政、劳动、卫生和市场资源,从市到各县(市)区、乡镇(办事处)实行责任制,把改善重点优抚对象生活状况作为定期考核目标。对于完成较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扬;对于考核不及格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2、全面公开优抚政策。优抚工作政策性强,落实难度大,只有创新思路,建立完善的政策落实运行机制,才能有效保证优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改善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长期以来,优抚政策落实都是政府包办,领导重视程度成为优抚工作的关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为优抚政策落实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将所有的优抚政策和各项标准全面公开,全力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目前生活状况中出现的问题。各县、区发放标准要全面公开,努力使抚恤优待工作达到公开、公正、公平的目标。在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状况的问题上,采取提高定补标准、扶持生产等措施,使我市重点优抚对象每人每年定补、抚恤和优待合计资金达到或高于当地农村人均收入。再难不能难优抚对象,要对重点优抚对象特殊情况特殊看待、特殊处理。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多措并举,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质量差、生活水准低的问题,积极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

  (三)强化责任落实,为优抚政策落实提供支撑

  政策落实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措施在监督。解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