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国企业家理念做实援疆工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伊宁县保安工作有没有补贴 用爱国企业家理念做实援疆工作

用爱国企业家理念做实援疆工作

2024-07-15 11: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0月9日,南通日报头版头条

因突发新冠疫情按下“暂停键”四十余天后,9月1日晚,新疆自治区宣布,全面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一周后,结束又一轮在内地的招商推介活动,南通援疆工作组组长、新疆伊宁县委副书记张华飞回伊宁。与他同行的,还有几位新确认到伊宁投资的客商。

“疫情期间,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掉线。”此前两个月里,张华奔走于苏浙沪闽等地,先后考察接洽了30余家企业。“国庆节前后,又有5家企业落户伊宁轻纺产业区。”

伊宁轻纺产业区是南通援疆团队重点打造的产业援疆平台,目前已有十余家企业入驻投产,5000余名当地农牧民经培训后转型为产业工人。

张华团队对产业区发展的愿景是,最终吸纳5万左右当地人就业。

“一名员工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更多的员工进入园区,学习技能、提高收入,伊宁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是党中央明确的新疆工作总目标。在9月底召开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新疆工作要坚持这一总目标,并鲜明指出“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强调要“持之以恒抓好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两件大事”。

落实总书记重托,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并由产业走向教育,进而拓展到各项社会事业,南通援疆团队在伊宁接力推进富民兴疆的实践,给当地带来的变革和影响正日益显现。

作为新时期南通援疆的主要“操盘手”,张华说,南通援疆工作的很多理念、思路、方法,受家乡先贤张謇思想启发甚多。

从张謇故里出发,在新疆实践张謇理念

十多年前,张华到张謇出生地海门常乐镇赴任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数年之后,自己会到万里之遥的伊犁践行张謇精神。

张謇,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毕生主张“实业报国”、倡导“教育救国”,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讲到企业家要增强爱国情怀时,称赞张謇等人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2008年,张华出任常乐镇镇长,3年多后接任镇党委书记。在常乐5年多,他真正走近张謇、研究张謇、学习张謇,“天天浸润在那种特殊的环境里,张謇思想在我心中日渐落地生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筹建张謇纪念馆、复建张謇出生地、出版张謇相关书籍,组织张謇研究和纪念活动,直至打造张謇文化旅游景区……“围绕一个人、打造一个镇”,张华和党委政府一班人为常乐后来跻身“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张謇文化旅游景区获评国家4A景区打下坚实基础。如今,常乐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次前来参观。

“张謇当年的探索实践,对今天的我们仍有现实意义。”2013年,传承、弘扬张謇精神,张华站到了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当年12月,他以第八批南通援疆工作组副组长的身份,奔赴新疆伊宁。

新疆伊宁,隶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天山山脉西段、伊犁河谷中部。根据党中央和省委部署,从2011年开始,南通对口援建伊宁县,每批三年。

到达伊宁后,张华担任伊宁县委常委、副县长,分管教育、卫生、招商。

伊宁是人口大县,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各个领域人才短缺;是农业大县,工业非常薄弱,农业人口占九成以上;经济相对滞后的同时,社会稳定方面也有不少遗留问题……“面对这样的现实能做什么,或者说做什么最重要、最紧迫,做什么最有价值和意义,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张华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张謇先生:

“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环境,但无论是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还是产业基础、发展水平,等等,我们所面对的与张謇当年面对的问题,有不少相似之处。”

“梳理张謇当年的实践,主要是三个抓手:实业、教育、慈善。做好援疆工作,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在具体操作上,我们感到张謇的这些理念特别适合,能把这些理念在边疆传承,很有价值。”

把南通优势移植过来,撬动伊宁发展

100多年前,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开启实业救国之路, “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

100多年后,南通援疆干部们同样把纺织业作为推动富民兴疆的突破口。

为什么选择纺织产业?张华说,“国家和新疆支持轻纺产业发展,政策给力;南通是纺织之乡,有市场、人才、技术、信息,与伊宁的土地、区位、劳动力、政策等优势叠加,可以加快形成一个优势产业,吸纳大量就业。”

在伊宁县城南部,家纺服装产业园与织造产业园,犹如“双子星座”,构成了南通乃至江苏产业援疆的重要平台——伊宁轻纺产业区。产业区以纺织服装为核心产业,逐步打造集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市场交易、培训展示、物流仓储等完整产业链条。

立足于开发本土资源,以及注重构建产业链,南通援疆团队的实践,与张謇当年发展实业的理念一脉相承。

就在2016年产业区蓝图开始实施之际,三年援疆期限近在眼前。张华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留下来,再援疆三年。“园区发展刚刚破题,就像写文章一样,提纲已列,却没有写下去,会很遗憾。”

以南通第九批援疆工作组组长、伊宁县委副书记的身份,张华投入第二轮三年援疆,轻纺产业区规划、建设、招商等工作得以快速推进。

2017年8月15日,先期启动的家纺服装产业园一期,迎来了首批1805名员工的集中入职。新工装、新厂房、新生活,胡地亚于孜镇村民夏木西努尔眼前的一切,都是新的。经过此前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她已能熟练操作工位前的电脑缝纫机。

家纺服装产业园迎来了第一批1805名新员工

2018年,伊宁轻纺产业区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命名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作为牵头创建者,张华也被授予“2018年全国纺织园区建设突出贡献者”称号。

张謇先生说,“教育慈善之发端,皆由实业”。产业的发展,给南通援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接口。

“产业能安顿好伊宁百姓的生产生活,教育能安顿好他们的思想文化。”张华曾做过教师,对教育情有独钟。首轮三年援疆时,他曾深入伊宁100多所学校听课,感受益发强烈:教育的高度,就是伊宁乃至新疆明天的高度。

南通援疆团队将南通基础教育优势移植过来,并注重因地制宜:

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建设,由南通主导规划、建设,植入南通的先进理念,连续数年全县统考第一。校长顾瑞环说,“孩子的气质都不一样了”;

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

每年组织100多位南通优秀教师柔性援疆,并选派数批伊宁教师来南通跟班培训,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由南通校长管理的当地一所中学,三年后本科达线率翻了一番,综合办学实力进入伊犁州前三位。

与此同时,连续数年发起“让阅读照亮边疆孩子的未来——爱心图书捐赠公益行动”,为伊宁县募集各类优质图书100多万册。南通近200所学校师生踊跃参与,孩子们还在捐赠书籍上写下寄语:边疆很远,情谊很近……

让阅读照亮边疆孩子的未来——爱心图书捐赠公益行动

因书结缘,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学生夏克扎提·海义热提与江苏海门中学的李紫怡成了好朋友,“经常互相打电话,交流学习、生活情况”。

传承张謇精神,“留一二有用事业”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新阶段后,织造产业园首家入驻企业——伊犁纬纶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头戴工作帽、身穿白围裙的纺织女工在机器间穿行。8月上旬,企业试生产的1万米坯布已送到客户手中。年底全部投产后,企业年产值可达2.5亿元。

落户织造园的首家企业——纬纶纺织生产车间

先期启动的家纺服装产业园内,一片繁忙景象。一期15幢厂房全部投用,二期15万平方米厂房也已预订近半。走进新伊三润、卓万服饰等企业,满耳都是缝纫机欢快的跳动声。维吾尔族姑娘苏比,是到园区工作的首批员工之一,“我已经有了数万元的存款,可以帮上家里忙了。”

“看到不同民族的姐妹们在认真工作,那一刻的成就感、幸福感,难以言表”,张华说。伊宁县委书记杨新平坦言,伊宁轻纺产业区已成为当地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福地。

比产业转型更难的,是思想革命。一个曾经的农牧民,走出家门、进入园区工作,需要解决涉及语言、技能、交通等八个方面的30多个现实问题。南通援疆团队利用一切机会,统一认识、改变观念,并对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分门别类、逐一破解:家离得远的,组织车子接送;孩子上学困难的,尽量就近安排;集体住宿和生活习惯上的问题,慢慢引导……

“文明的方向一定是向上的。比如,有的员工不会用抽水马桶,还习惯旱厕,但过段时间就会用了,毕竟抽水马桶更卫生、更舒适;再比如,集体宿舍有24小时热水、无线网络,工作之余有了文化生活,当地员工融入其中的过程,就是社会进步提升的进程。”看到越来越多的员工进入园区工作,张华很高兴、很激动——“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就是世界因我们的努力而更加美好,哪怕只是在某个范围、某个阶段、某种程度上得到改善。”

今年1月,第二个3年援疆结束,张华再次选择了留任,成为江苏连续三批援疆第一人,在全国援疆干部中亦属罕见。

不仅是伊宁县委的真诚挽留,更重要的是,他已离不开这块干事创业的热土。第九批援疆干部完成任务返回家乡之时,张华专门创作了一首歌曲《和你在一起》表达自己的心情:日复一日,不问归期,每个朝夕都变成回忆;美丽的草原,多情的土地,我已爱上了你,要和你在一起……

又是一轮援疆,张华更加忙碌。今年,以轻纺产业区为主要平台,由南通援疆团队牵头,伊宁县开展了“百日招商行动”,即使疫情之中,也通过线上方式,确保招商力度不减,仅9月份以来,就有十多批客商专程考察。

张华介绍,目前在伊宁工作的南通援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将近90人。“一支队伍就像一个人,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副组长周勇、张迎春等人在产业援疆、教育援疆中独当一面,大家齐心协力打造南通援疆品牌。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对国家、对民族的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心,是张謇身上最为宝贵的品质,也是张华和南通援疆团队认为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作为来自张謇家乡的援疆人,我们希望结束援疆的时候,能在伊宁‘留一二有用事业’,把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成果,写进各族群众的心坎。”

采写:康贻华 徐亚华

照片由南通援疆干部徐新提供

原标题:《用爱国企业家理念做实援疆工作——南通团队在新疆伊宁的三期接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