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剧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伊丽莎白是什么种族 前沿剧评

前沿剧评

2023-09-08 14: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摄影 La Belle/Juliane Bischoff

《伊丽莎白》全剧始终笼罩在末世的阴影之下,剧中充斥着大量有关政治动态与民众舆论的内容,交代君主制的岌岌可危与欧洲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这些内容渲染着不安的气氛,其中有些内容与伊丽莎白紧密相关,有些似乎与她无甚关系,可她都有意或无意地成了不安的社会氛围的推动者。从皇帝为了订婚而暂时搁置克里米亚战争问题,到伊丽莎白为给海因里希·海涅立碑筹款而惹恼反犹组织,这些复杂的政治问题将伊丽莎白裹挟,无论她是否愿意,她都成了帝国巨轮的一部分,直到她死亡。她的家庭的不幸也与她息息相关。伊丽莎白与皇帝的爱情无奈地从“一切难题迎刃而解,只要有你陪伴身旁”,变为“我们相遇于大海上,孤独反而胜似从前”;她与婆婆索菲太后的对立以太后的失败与黯然离世终结;她因思念女儿而坚持带孩子出行,结果使长女小索菲在途中夭折;她唯一的儿子鲁道夫在灵魂上与她最为相像,可她专注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忽视儿子的要求,使鲁道夫在无助和绝望的情绪中自杀。差错与不幸相继而至,追求自由没有给伊丽莎白自己和她的家人带来幸福,而那些认真履行着家族义务的人──皇帝、太后,他们这些人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幸福生活的远去与帝国巨轮的下沉。在剧中,宫廷内外,没有一个幸福的人,人们或不满或机械地生活着,都是死神的傀儡。而就连俯视芸芸众生的死神也无法操纵一切,在爱情面前,死神与人类一样无所适从。

这一切都被卢凯尼看在眼里。历史上,卢凯尼是一名经历悲惨的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他于1898年在日内瓦刺杀伊丽莎白,于1910年在牢中自缢身亡,他与伊丽莎白并无个人恩怨,刺杀她只是因为她是一个专制贵族。在剧中,卢凯尼却是伊丽莎白一生的叙述者。他既在世内扮演着极端的无政府主义者,又在世外讲述着伊丽莎白的故事。他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一切人、事甚至死神加以嘲弄,游离于时空之外,无情地撕破光鲜的表象、剥去生活的意义、预言未来的沉沦。他以百年后的现代眼光审视百年前的人、事,嬉笑怒骂,融合冷酷与悲悯。大幕升起,已经死亡的卢凯尼在百年间仍然一遍遍地接受着冥界的审判,他气愤地为自己辩护,说他刺杀伊丽莎白是因为她想死,伊丽莎白与死神相爱。为了证明自己的话,他召唤出与伊丽莎白同时代的亡灵,故事由此开始。在全剧结尾,卢凯尼接过死神给他的锥子完成刺杀行动后,又一次吊死了自己,像是又经历了一场轮回。这样的设定,使得卢凯尼获得了叙述者的“合法”地位,他的性格、政治态度与现代的悲观主义世界观实现了完美的统一。他的存在,犹如一个“上帝”饶有兴趣地在描绘“人间喜剧”。这个“上帝”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他的描述,日复一日在篇章的结尾再次体验自己死亡的滋味,他并不在天堂,而是身处地狱。

摄影 La Belle/Juliane Bischoff

有人感到疑惑,为什么这部充满绝望气息的音乐剧能够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原因很多,比如,编剧米歇尔·昆策非常巧妙地为这个悲剧套上了一个符合大众口味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外壳──英俊的死神与美丽的伊丽莎白历经波折终得团圆;比如,大量的讽刺使全剧平添了一层喜剧色彩。然而这些都不能充分解释大量女性观众对该剧的痴迷,她们将伊丽莎白高唱的“我只属于我自己”奉为座右铭,阅读伊丽莎白的传记,反复走进剧场,了解每一位饰演过“伊丽莎白”的演员,成为《伊丽莎白》演出史的“专家”……关键就在于那一句“我只属于我自己”──剧中伊丽莎白的宣言。无论她的生活如何不幸,无论她的行为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她始终保持精神独立状态,从未违背自己的意愿屈从于他人。这是一个生活在19世纪的现代女性,她的诉求与现代女性的诉求无缝对接。虽然剧中的伊丽莎白没有获得幸福,她对自由的追求与疯狂如影随形,她有利己主义倾向,但她在死后依然无悔。她的坚持使个人的光辉冲破暗夜,这个并不那么“高尚”的女人却达到了“悲壮”的境界,令人振奋、令人战栗。

2014年底,这部享誉世界的音乐剧首次来华,在上海文化广场演出40场。由于德语音乐剧来华的机会较小,此次演出成了在华德语音乐剧迷的“狂欢节”。为此,上海文化广场配套举办了大量活动,并制作了多种多样的纪念品出售。在剧场前厅,看到穿着“Elisabeth”字样T恤的小熊绒毛玩具、印有“Elisabeth”字样的折扇,还有吊坠、印章……之后,进入剧场听卢凯尼唱一曲Kitsch(《庸俗的艺术品》),这种戏里戏外奇妙的呼应令人不禁莞尔。伊丽莎白红遍全球,成为平民百姓眼中、手中的“Kitsch”,这也是她人生错误的一部分吧。在疯人院,伊丽莎白唱道她的人生是骗局和错误,那么,今天,我们将她奉为现代女性的典范,是否也是“一个骗局,一场错误”呢?

(原载于《戏剧与影视评论》2015年1月总第四期)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合作请联系后台)

作者简介

温方伊: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