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探索推行“村企联建” 三年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企联商业模式是什么 江陵县探索推行“村企联建” 三年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江陵县探索推行“村企联建” 三年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2024-07-06 08: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暑气将消,秋意渐兴。江陵县千里沃野上,好一幅丰收图景——

普济镇林口村新一轮螺丝椒育苗播种结束,大棚里幼苗从土里冒出了头;熊河镇熊彭村豇豆成片,采摘一片繁忙;秦市乡拖船埠村的湘莲肥虾刚刚“出嫁”,村民笑开了花……

这丰收图,由村企“携手描绘”,讲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

村企结对:从“点上开花”到“全面结果”

普济镇林口村螺丝椒大棚基地,“荆州秒捷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牌匾格外醒目。

过去,林口村是“软弱涣散村”,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刚过5万元,全靠一小块鱼池和一个小猪场租赁承包收入。

转折发生在2020年。眼看周边的村子发展得风生水起,林口村“两委”班子不甘人后,决定成立合作社、种植螺丝椒。用市场的办法谋发展,大棚里,鲜红的螺丝椒孕育着新希望。

今年春季,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代表先后到安徽滁州、江浙沪和山东考察学习,又抓住普济镇打造“辣椒小镇”的契机,与湖北秒捷汇共同出资成立荆州秒捷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市场的果实“格外甜”——上半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便已超过50万元。

林口村脱胎换骨的变化,源于江陵县探索推行的“村企联建”发展新模式。

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导致村集体一贫如洗、村民“口袋空空”——曾是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局。

用市场化理念谋划农业!江陵县大力实施“村企联建”三年行动,找准乡镇村庄产业发展特色,引入企业补齐村集体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短板,实行“一企联一村、一企联多村、多企联一村”,确保村集体经济村村达到20万元。

谋定而后动,更要谋定而快动。

——全县60个村与56家市场经营主体实现村企“结对联建”,覆盖率达60.6%;

——全县13个强村帮带15个弱村,建成联村产业基地13个,帮助弱村村平增收5万元,最高达25万元;

——全县通过“三资”清理,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清理资产资源1.21万亩,通过租赁发包增收400万元,村平增收4万元。

村企“联姻”,让经济薄弱村迎来了变革与新生。强村带弱村、先富帮后富,乡镇各村同频发展,结出一个个“致富硕果”。

企业落户:从“单兵作战”到“组合发力”

随着生产旺季的到来,秦市乡拖船埠村内的众森水产加工厂一派繁忙景象,村民齐乐英正娴熟地洗虾、剥虾,然后分袋装好。

拖船埠村也是“村企联建”合作模式的受益者。今年年初,村“两委”与荆州市众森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进行龙虾深加工经营。众森水产提供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和成品销售,村里出资购买生产线,并流转土地为加工厂建污水处理设施,不仅盘活了村集体资产资源,也使村民从土地、劳务、分红等多方面获益。

齐乐英体弱多病,家里唯一的收入靠丈夫打零工维持。经村干部介绍,她到众森水产帮忙处理活虾,上半年拿到了1万元左右工资。

“工资刚好凑齐女儿的学费,在家门口赚钱,既方便又增加了收入,心里很开心。”齐乐英笑着说。

村集体为企业提供土地和劳动力,企业发展产业让闲置土地重焕生机。从过去村“两委”单枪匹马面对市场,到如今村企合作换来“1+1>2”效应。

熊河镇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用活产业发展资金让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受益。通过多方考察,找准市场后,整合彭市、新河等村资金600多万元共建200亩芦笋基地,与江西一家企业达成保底销售协议,第2年每村收入5万元,往后年均收入可达10万元;整合花兰、三江等4个村资金在熊彭村联建豇豆基地,引入广西一家企业经营,带动村民种植豇豆致富,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村民腰包也鼓了起来。

在秦市乡,荆州园牧农业有限公司同孟家垸村等5个村签订协议,发展“村企联建”新模式,5村共流转2300余亩土地,组建“莲虾”基地,进行湘莲深加工和成品龙虾养殖。

把闯市场的事交给市场主体办,村“两委”做好服务协调。“村企联建”让乡村从“单打独斗”到“组合发力”,从“贫血输血”到“多功能造血”,实现村强民富产业兴。

硕士驻村——从“嫩娃子”到“小陈专家”

骄阳下,普济镇林口村的螺丝椒大棚内一片生机盎然。

“陈专家,快帮我看看,我那棚里怎么都没冒出几根苗,到底怎么回事啊?”田间地头,几个农户抢着邀请省农科院的“95”后研究生陈财,去自家大棚为螺丝椒长势情况“问诊把脉”。

“村企联建”后,林口村又与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安排农业专家驻村指导。2020年10月,25岁的陈财来到林口村,一驻便是一整年。

陈财刚来林口村时,村民还有些瞧不上:“开啥玩笑?一个从城里来的毛头小子,指导我们这些种了30年田的老家伙?”

陈财心里憋着一股子劲。他戴上草帽,住进村里,整日扎在大棚里。

村里大棚普遍使用喷管来浇灌螺丝椒,成本高,还容易浪费。陈财经过反复种植试验,将喷管换成贴片式滴管,在幼苗附近打小孔,点对点滴灌,不仅成本低,还省事又省力,实现了“水肥一体化”。

“一个棚用喷管成本400元,而这种贴片式滴灌才100元。”陈财告诉林口村党支部书记徐威,希望能够在村里全面推广贴片式滴灌。

起初,大家都不以为然。几个村干部带头搞起了贴片式滴灌,发现效果出奇地好!通过科学种植,林口村螺丝椒存活率从50%提升到85%以上,是全镇唯一。

实践出真知。如今,陈财也从备受质疑的“嫩娃子”变成村民交口称赞的“陈专家”。

村企联建,离不开专业指导;乡村振兴,更离不开技术服务。

熊河镇熊彭村引入江园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后,专门从广西聘请技术人员,驻村为村民提供豇豆育苗、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服务。

普济镇金果寺村与荆州现代农业高级技工学校签订协议,引进教育、科研和实训基地,提高农户科学种植技术,还打通了电商销售平台。

科技,让农村迸发出新活力。一排排温室大棚鳞次栉比,一座座豇豆基地拔地而起,一个个“软弱涣散村”华丽蜕变,一户户村民喜上眉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