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李守江的圆梦之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以色列IcL化工集团 “时代楷模”李守江的圆梦之路

“时代楷模”李守江的圆梦之路

2023-11-23 15: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钾是农作物生长中

不可或缺的元素

可是在罗布泊

百里无人区,风吹石头跑

再多再好的钾盐,谁来开采?

李守江的梦想

就是利用这里的钾盐资源

生产出全世界最好的钾肥

为此,他一头扎进了罗布泊

一去就是将近20年

近日,国资委宣传局发布了

首届中央企业故事大赛获奖的优秀作品

《时代楷模李守江的故事三则》

获得优秀奖

��点图片看国投罗钾实力证明什么是“中国制造”(左三为李守江)

国投罗钾总经理、党委书记李守江

2016年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他他带领团队扎根罗布泊在荒凉的戈壁滩

制造出了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硫酸钾肥

让我国从一个贫钾国一跃成为了

世界第一硫酸钾生产大国

《时代楷模李守江的故事三则》

分为“圆梦罗布泊”“向盐湖宣战”

“优秀推销员”三个篇章

不剧透,马上进入精彩内容

圆梦罗布泊

1999年9月,李守江向单位领导提出,要到罗布泊去工作。那时,李守江才33岁,就已经在乌鲁木齐当上了高级工程师,待遇优厚、家庭幸福。

他的这一请求,让领导们和身边的亲友吃了一惊。谁不知道罗布泊呢,著名的无人区,去那里能做什么呢?

李守江说,我要去圆一个梦。

盐壳地

寻宝之旅

罗布泊位于新疆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无人区,原本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早已干涸。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这里成功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让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挺直了脊梁。

此后,除了偶有探险者光顾外,罗布泊少见人影。但围绕着罗布泊的种种传说却在民间流传不断,越发增加了当地的神秘色彩。

上世纪90年代末,地质工作者在此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硫酸镁亚型含钾卤水矿床,换句话说,就是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钾盐资源,可以做钾肥。

钾是农作物生长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缺了它,庄稼直不起腰,果实长不大。然而,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的中国,当时70%的钾肥要从国外进口。这种局面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可是,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百里无人区,风吹石头跑”的地方,再多再好的钾盐,谁来开采?

李守江的梦想,就是利用这里的钾盐资源,生产出全世界最好的钾肥,让中国作物、中国农业挺起脊梁。

为此,他一头扎进了罗布泊,一去就是将近20年。

挺进无人区

1999年年末,罗布泊北部搭起三顶帐篷,这是李守江和伙伴们在罗布泊的第一个家。尽管已经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李守江发现,现实中的困难还是要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

那时的罗布泊,没有导航没有公路,动不动就迷路,轮胎被盐壳割破更是常事。罗布泊冬天冷、夏天热,冬天零下20多度,冻得李守江他们缩在帐篷里抱团取暖;夏天中午地表温度超过70度,几分钟就能烫熟鸡蛋,烙得脚板疼。

罗布泊风大、风多。一年有一百多天都刮着大风。风沙一起,李守江他们的帐篷、板房好几次被吹上了天。大家只能躲进车里避风,结果车窗被砸碎,车漆被啃光。“吃饭的时候,只能咽,不敢嚼,因为风沙大,咬起来咯咯作响。”

罗布泊特别缺水。一年降雨量只有几十毫米,地皮还没湿就停了。刚开始,生活用水从几百公里外的哈密运来,每吨成本几百块。女工赵秀玲说,洗澡连想都不敢想。“2003年三八节,领导给女同志一个特殊的礼物:可以简单洗个澡,我们都兴奋地跳起来了。”

严寒酷热、漫天风沙、极度缺水、满地盐壳,罗布泊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海”。“就像月球表面一样,方圆几百公里没有一丝生命迹象。”李守江说,常年看不到绿色,给大家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这些困难虽大,但还可以克服。但无法进入罗布泊核心区,才是李守江他们最头疼的事。在完成小型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李守江和他的团队们又在罗北建起了中试试验基地。试验阶段这样可以,大规模投产之后呢?李守江一边搞实验,一边下定决心:还是要进入罗布泊腹地,靠近矿藏。

一份份申请报告送到了哈密、库尔勒、乌鲁木齐,回复惊人一致:去北京,找有关部门批准,这里不归我们管。

一没有熟人,二没有门路的李守江赶赴北京,要争取在罗布泊腹地建厂的资格。

那段时间,李守江成为发改委、中科院等十多个部委的常客。他把部委大院的位置,最佳的往返路线,摸了个门清。遇到堵车,他就冲下公交,狂奔着穿过小胡同,满头大汗地换乘别的公交。

每天早上,他兴冲冲地出发,晚上心事重重地回来,熬夜再打报告。在报告中,李守江提到,中国农业缺钾,就像人体缺钙得了软骨病直不起腰,我们要挺起中国脊梁;我们已经完成“小试”和“中试”,第一袋硫酸钾产品已经出来了,如果大规模投产,完全可以满足中国农业对硫酸钾肥的需要;这里已经凝聚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有家国情怀的中青年专家……

或许是被李守江的家国情怀和坚韧不拔感动了,有关部门终于批准了罗钾到罗布泊腹地建厂的请求。

云遮明月

进军罗布泊腹地之后,李守江和同事们的境况并未好转,相反,这里的气候更加恶劣,条件更加艰苦,完全没有可依托的任何社会资源,还要忍受长期远离现代社会,不能跟亲人团聚的痛苦。2000年的中秋节,李守江跟留守乌鲁木齐的妻子相约共赏明月,告诉她罗布泊的夜空低得“跷跷脚能够到”,月亮又大又圆。妻子回复说,乌鲁木齐的月亮也很圆很亮。只是,有一小块云彩遮挡了点儿,要是云彩躲开,就更亮了。

李守江知道妻子的意思,自己一回去,“一小块云彩”就散了。可是,李守江回不去。员工们都在一线加班加点搞试验攻关,身为领导怎么能扔下员工回家过节?

面对重重困难,李守江也有打退堂鼓的时候。“可我坚持下来了,支撑我走下来的是使命感和责任感,还有我自己心中的梦想。”当然,支撑他走下去的,还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妻子从来不用家事打扰李守江。她说,“告诉他什么事也解决不了,还让他牵挂、分他心。”

李守江被评为时代楷模之后,远在美国留学的儿子看到电视上的爸爸,百感交集,提笔给爸爸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作为一个罗钾人的儿子,我深知父亲的不易,我更知道,一句工作性质常年在外背后,是我的母亲和所有家人的共同付出……每个人都渴望家庭的温暖,幸福的团圆。但每当我因为在异国他乡看到五星红旗而默默流泪的时候,我知道,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红旗插进罗布泊

2000年国庆节来临,李守江和员工们照例坚守岗位。没有电视,大家只能想象着外面热闹祥和的节日气氛,互相加油鼓劲。李守江提议,绣一面旗子,迎接国庆,也给大家提提精神。他提笔写下了十四个字,作为旗子的内容:“学昔日大庆精神,创今朝罗钾辉煌”。

在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中,大家把千思万绪化作细密针脚,绣出了一面红旗。红旗高高飘扬在罗布泊腹地,成了以李守江为代表的罗钾人创业精神的集中体现。

说起红旗,还有个小插曲。

2016年7月,受以色列ICL化工集团邀请,李守江率队去洽谈合作项目。为了表示欢迎,对方在公司大楼前悬挂了中国国旗。李守江下车后,例行向国旗行注目礼,竟然看到中国国旗挂反了,他立刻对翻译说:告诉他们,中国国旗是中国形象和国家地位的象征,挂反国旗是对我们国家和中国人民的不尊重。

对方请李守江先进会议室,并表示随后就更正国旗,李守江拒绝了,在看到对方再一次将国旗降下、扶正,重新升上去。见威武的五星红旗高高在空中高高飘扬,李守江一行才走进办公楼。

罗布泊盐湖晚霞(国投罗钾-李文学)

中国脊梁

李守江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刚健有力的书法作品,是著名作家陈忠实手书的“脊梁”二字。说起这幅字,来历很曲折。李守江和陈忠实素无来往,不过他们有个共同的朋友,康满红。康满红无意间跟陈忠实说起了李守江的事迹,陈忠实说了一连串“好”,挥毫泼墨,写下了这一幅字,并托康满红转交给了李守江。

脊梁,正是对以李守江为代表的国投罗钾人的最恰当形容。2008年,中国进口钾肥数量增加,国际巨头联手将吨价由170美元抬高至650美元,直接威胁着中国农业安全。国投罗钾加快进度建设,开足马力生产,年产量很快突破了150万吨,一家企业的产量就达到全球硫酸钾化肥的40%,中国农民用上了全世界质量最好,价格最便宜的硫酸钾肥。

李守江和团队的努力,让国际巨头不得不大幅让步,进口钾肥价格大幅度下降,让中国成为世界钾肥价格的“洼地”,共为国家节约外汇40多亿美元。

国际化肥协会还主动吸收国投罗钾为会员,总干事米西尔每次见到李守江都主动寒暄,格外客气,一定要亲热地聊聊。在钾肥领域,中国人的脊梁在国际舞台上挺得笔直!

��国投罗钾又双叒叕上央视啦!

向盐湖宣战

李守江和同事们开进罗布泊没多久,就意识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这里的卤水成分奇特,硫钾比严重失调,淡水资源短缺,想要生产出硫酸钾肥,一没有现成的技术路径可以借鉴,二没有相关配套的装备。

为此,多位外国专家断言,“在罗布泊不可能生产出硫酸钾”。所有人都蒙了,包括李守江。

怎么办?镇定下来之后,李守江组织大家开会,喊出了豪言壮语:“我就不信这个邪,我们要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创新道路,就是要在这里生产出钾肥来!”

招人

1999年起,作为董事会派出的人才招聘团队负责人,李守江就开始到处网罗人才。他深知,要在罗布泊建起一座现代化的化肥厂,离开高端人才是不可能的。

当时,正值中国城镇化进程高峰期,一批批人才从农村到城市,从西北到沿海,奔着各自的掘金梦狂奔。想逆流而行,把人才聚集到地处大西北的无人区白手创业,谈何容易。

李守江腿跑细了、嘴磨薄了,像祥林嫂一样,逢人就讲全球钾肥局势,中国钾肥行业现状,罗布泊钾肥资源,号召有识之士为国争光,为中国农业和中国人造福。

“都什么年月了,还讲这些?”

“能不能来点实惠的?”

“工资奖金多少?工作环境怎样?有车有房吗?”

李守江话音没落,就换来这样的追问。一旦知悉真相,对方往往留下“画饼充饥”的冷哼,转身就走。

有些人一时冲动,进了罗布泊,没多久就又走了——李守江曾从乌鲁木齐一次性招聘大学生和社会人才69人,一年后,只剩下7人。

不能怪这些人,因为当时的罗钾资金紧张,待遇低得可怜。创业初期,罗钾实施“六七八制”——普通工月薪600元,高工700元,高管800元。

奇迹出现了。

就是这样的工作环境,这样的工作待遇,一批人才被李守江感召而来,并且扎下了根:李浩、唐中凡、尹新斌、雷光元等一批业内知名专家放弃了稳定工作、优厚待遇,来到了罗布泊。

刚毕业的大学生姚莫白也来了,这可是来罗布泊的第一个大学生。李守江格外兴奋,夸赞小姚的名字起得有文化。姚莫白说:“我父亲起的,提醒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好!”李守江伸出双手,四只手紧紧扣握。这一握,便再也没有分开。姚莫白从技术员、车间主任、硫酸厂副厂长、厂长一直干到总经理助理,而今,已经是国投罗钾的副总经理。

当然,现在国投罗钾人的待遇跟过去大不一样了。李守江说,“在公司重大技术问题专家说了算,收入分配向技术人员倾斜,激发了管理层和广大技术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化缘

有了人才好干事。从帐篷到地窝子再到盐块房,从小试到中试再到工业试验厂建成投产,罗钾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

但就在2004年初,罗钾准备将年产量从4万吨扩大到8万吨时,最初投资组建罗钾的公司出了问题,罗钾的资金链眼看就要断裂。

李守江带人去银行贷款,这家进那家出,去完分行去支行,满脸堆笑,反复阐述企业的发展前景。

信贷员态度不好却是肺腑之言:“实话实说,没人看那么远.......让我们把钱投在无人区,那怎么行!”

一个月过去了,钱没有消息。

三个月过去了,钱不见踪影。

半年过去了,李守江和他的团队跑了30多家银行,今天行了明天黄,始终没有进展。

最难的时候,罗钾账上只有十几万元。李守江跟班子成员暗中商量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所有高管的工资暂停,尽最大努力确保发电的柴油;确保产品能够拉出去卖掉,确保基层员工的工资。

当时的罗钾,就像太阳下暴晒的卤水一样,随时都有干涸的危险——如同罗布泊当年的命运一样。

就在李守江的梦想即将破碎的关键时候,救兵来了。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做过一次深入调研,得出的结论与李守江一样,中国钾肥严重缺乏,应该加大投资生产力度。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经理王会生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投资的方向。”

王会生拍板,先给罗钾公司提供2000万元流动资金。之后,国投集团又拿出了3.4亿元,投进了罗布泊钾肥项目。

眼看罗布泊腹地重现生机,没有被困难击倒的李守江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创新

有了充分的资金支持,国投罗钾调整了之前的战略规划,由原来的一期年产40万吨变为直接上马年产120万吨,为的是尽快生产出更多钾肥,不再让中国农业为钾肥短缺而受制于人。

但是,从40万吨直接放大到120万吨,绝不是放大3倍那么简单。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能支撑120万吨项目的现成设备,都要研制。可是没有制造大型配套设备经验的制造厂家又不敢接订单。

李守江提出,我们搞产学研一条龙模式,自己设计工艺流程,自己设计装备。

为了解决卤水资源中钾、硫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李守江带着罗钾人自己就地“制造”氯化钾——因为从外面运输的成本实在太高。

经过半年多反复试验攻关,科研人员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并攻克了用沙漠边缘输送来的微咸水代替淡水生产的关键技术,每吨硫酸钾的用水量仅是传统工艺的三分之一。

2006年起,罗钾修建起了上百平方公里的晒盐池——一个48平方公里的钠盐池就相当于八个西湖。饱含盐分的地下卤水输送到这里,充分享受阳光的亲吻后,水分蒸发,钾混盐、光卤石在不同的池底结晶。

将光卤石和钾混盐转化成为成品硫酸钾,只需要7小时。说起来简单,李守江他们为了这7小时可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120万吨生产线投产前,罗钾依靠挖掘机旱采钾混盐和光卤石。投产后,旱采的成本增高,效率也跟不上。要从国外引进水采机,每台至少要600万美元!

“我们自己造!”李守江千辛万苦挖来的人才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副总工程师谭昌晶牵头,为罗钾量身定做了一款两栖式水采机,这种新机器看起来像一艘带腿的船,李守江他们就叫它水采机。

每台水采机成本仅为1900万元人民币,单机生产能力是进口设备的两倍,远低于进口价格。按年产120万吨计算,此项技术可节约投资上亿元。

李守江和技术团队还研发了“上推下扬式结晶器”,彻底解决了物料混合反应易分层的难题,收率和品质均大幅提高;通过创新技术改造,推动合作的过滤机厂生产出了当时世界最大的72平方米水平带式过滤机,创造了行业第一。

这样的创新还有很多,让内地的装备制造厂家应接不暇。好家伙,120万吨生产线建成了,这些厂家也都成了行业的排头兵。

不光是生产线,国投罗钾配套的采输卤工程、盐田工程、加工厂建设工程、电厂工程、外部供水工程、铁路运输工程和矿石采输工程七大主体工程的设计水平都远超同行水平——时至今日,无论是规模还是工艺水平,国投罗钾仍然是全球单体硫酸钾企业的龙头。

(摄影:张峰)

登顶

2008年11月,国投罗钾年产120万吨钾肥项目顺利建成,并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国投罗钾用了不到5年时间,就创造了世界盐湖开发史上的奇迹。

“看到白花花的产品出来了,当时我们激动的热泪盈眶。我们多少年的心血,我们的辛苦,我们的努力,在那一刻,我们觉得都实现了。”李守江和同事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他们频频向空中挥舞着拳头,把帽子抛向空中,蹦啊跳啊唱啊……

多次来过罗钾考察的中科院院士郑绵平说,“罗钾速度是又快又好,为什么说快呢,美国人干这个少说也要十五六年。”

凭借着“罗布泊盐湖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开发”,2014年,李守江为国投罗钾捧回了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此之前,国投罗钾已经得过一次一等奖。

作为一家地处罗布泊的企业,能建成这样的项目,而且能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堪称奇迹。

2016年12月11日,“新疆罗布泊钾肥基地年产120万吨硫酸钾项目”,又摘下了中国工业领域的最高奖:“中国工业大奖”。专家委员会这样鉴定:该成套设备达到国际同行业领先水平,产品质量世界最优,占据了世界硫酸钾生产技术的制高点,实现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引领”。

��点图片查看报道《揭秘!从太空发来的卫星照片怎么有“蓝宝石”?》

“优秀推销员”

企业生产进入平稳期之后,已经当上国投罗钾总经理的李守江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销售工作上。

有些人不理解,觉得李守江这么做,有点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市场形势千变万化,我要是不掌握一手信息,企业不就成了无头苍蝇了?”李守江坚持着。他带领着市场规划、销售部门的同事,深入基层市场,走进田间地头,了解最一线的呼声。

好产品会说话

国投罗钾生产的硫酸钾品质好,在市场上表现非常出色,赢得了客户、农户的一致好评。

吉林敦化的一个种粮大户郭太江跟李守江说,“以前不用硫酸钾的时候,一辆八吨卡车,玉米麦子堆得冒尖,都不够称;用了硫酸钾,一平车就8吨了。说明现在的粮食更饱满。”

山东菏泽农户朱峰涛种的是大葱、大蒜,他对李守江说,用了硫酸钾之后,大葱大蒜品质更好,存储时间也更长。“只要一成熟,就被韩国客户拉走了,特别抢手。”种植山药的农户米良华用了罗钾生产的硫酸钾也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产量和品质都翻了一番,他家种植的黄山药每颗都在1.7米以上,亩产超过12000斤,地里还长出了一根两米多长的山药,令人称奇,为了表达谢意他就把这根山药送给了李守江。

在山东荷泽单县,一位高个老汉见到李守江和经销商几个人过来,主动搭话:“你们是干什么的?”

李守江回答:“卖硫酸钾肥的。您家种的啥?”

“桃。”

“收成怎么样?”

“一年三四万元。”

李守江竖起了大拇指,“可以呀。”

老汉高兴了,打开了话匣子。“人家种桃卖两三块,我的桃卖七八块。我有秘密武器。”

老汉说着,进大棚取来一个写着“罗布泊牌”钾肥的袋子,“这就是我的秘密武器!”

经销商指着李守江说,这就是罗布泊牌钾肥企业的总经理,老头摇头说,不相信。

这时,经销商提出,要修改钾肥袋子版面。满脸笑容在旁边抽烟的老汉一下变脸了,“可不敢改!我每年买化肥,都要拿着袋子一个图一个图对,一个字一个字对,差一点儿都不行,就认准你们的牌子。”

李守江当即表态,要尊重用户,不换包装了。

一行人离去的时候,老汉又叮嘱了一遍:“恨不得你们一辈子不变呢!”

罗钾的产品卖得更好了。李守江的做法也得到了客户的衷心认可:“不愧是央企,不愧是龙头,重质量、讲诚信,跟客户同甘共苦。”

2015年,国投罗钾先后登上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李守江本人还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有农户跟李守江说,天天电视上做广告不一定就是好企业、好产品,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报道过的企业肯定是好企业,产品肯定是好产品。

李守江成为了国投罗钾最知名的推销员。

需求就是商机

在一线调研过程中,李守江多次发现了新的商机,做出了更加贴近用户的变化。

2015年12月,李守江带队前往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曲江镇馆驿村开展罗布泊钾肥质量现场调研。那天的雨下得大,地处丘陵地带的云南农村沟壑交错,积水泥泞,行进困难。

李守江走到了纳志荣家的田边,当老纳得知眼前这位浑身被雨水淋湿、双脚沾满泥巴的外乡人竟是自己长期使用的钾肥生产企业的老总时,一时间紧张得手足无措。

“老纳,这每亩田的施肥量有多少啊?土豆长得怎么样啊?”李守江拉着他询问。

“好得很!产量比去年多收了不老少呢!土豆个头可大了,俺们村用罗布泊钾肥的越多了!”“就是那个……”纳志荣欲言又止。

“钾肥好不好,你们说了算。你可是田里的专家,有啥直接说!”李守江拍拍老纳的肩膀。

纳志荣终于打开了心扉,“我们这里都是丘陵地带,家里的青壮年也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种地的都是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你们的钾肥都是50公斤包装的,我们真是背不动呀,施肥就更困难了……”

听完老纳的话,李守江在雨中开起了“现场办公会”,当即指示销售人员进一步分析客户需求,精确细分市场,增加小包装供给,以满足丘陵地区用户的需求。纳志荣高兴得直向李守江竖起大拇指:“你们干事真厉害,懂咱庄稼人的心!”

临走时,原本有些拘谨的纳志荣已经把李守江当成了老朋友,他把自己亲手制作的雨帽送给了李总,在雨中久久挥手送别。

不久,纳志荣就如愿用上了小包装的罗布泊牌硫酸钾肥。

————/END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