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孟子的以意逆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以意逆志的理解 浅析孟子的以意逆志

浅析孟子的以意逆志

2023-05-29 20: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浅析孟子的“以意逆志”

1102026075         

邱立雯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

他提出的三个著名主张——

“以意逆志”

“知人论

世”和“知言养气”

,是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的最早的方法论,对于我们今天开展文学

批评和鉴赏活动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特别是其中的

“以意逆志”

学说,

在寄寓人格理想、

解说仁义道德的背景中提出,

“文”

“辞”

“意”

“志”这几个关键字各有其具体的涵义,

而“逆”这个阅读行为衔接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历代重要注家都对“以意逆志”

论作了各自的注释,在整个历史脉络中发展了“以意逆志”论的内涵。

“以意逆志”论出自《孟子

万章上》

咸丘蒙曰:

“舜之不臣尧

,

则吾既得闻命矣。

《诗》

云: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

“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

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

‘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

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

《云汉》之诗曰: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信

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翻译成白话来说,也就是孟子的弟子咸丘蒙问了孟子两个问题,

一、道德最高的人,君不能以他为臣,父不能以他为子。舜做了王,尧带领诸侯北面而朝见

他,他的父亲瞽瞍也北面而朝见他,舜见到父亲,有些局促不安,孔子说,这时,天下岌岌

可危了。不知这事是否真实?孟子认为尧朝舜的事件是齐东野语,不足信。咸丘蒙又发难,

拿出了《诗经•北山》中的句子(这可是真实的)

,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舜做了天子,

“普天

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那么瞽瞍为什么不是臣子?我想孟子此时肯定有

些恼火,于是有了“是诗也,非是之谓也”的话。他的意思是说,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绝对

真实的事件,

比如说

《大雅•云汉》

不是讲周朝没有一个人留存下来了,

这是

“文”

的手法。

不要因为“文”而影响了对于真实事件的认识(不以文害辞)

。孟子同时说,

《小雅•北山》

的意思是说诗人为王事尽力,

别人做的少,

自己做的多,

因而不得侍养父母,

主旨不在于

“普

天之下”云云,不要因为这句话而影响了对于诗人情志(孝道)的认识(不以辞害志)

基于以上观念,孟子提出了解说诗的“以意逆志”说。

我们知道,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

往往会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有不同的

认识,

这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

它涉及到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两个方面作为鉴赏者和批评

者来说不仅面对着共同的对象,

而且每个人的认识都要受着各自思想观点、

生活经验以及艺

术修养的制约。

作为人们一种审美认识活动的文学鉴赏本身,

包含泞鉴赏者对文学作品的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