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到底有多潮?看包包的前世今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代购的包为什么没有包装 古人到底有多潮?看包包的前世今生

古人到底有多潮?看包包的前世今生

2024-07-11 23: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佩囊之俗”被推断源于士兵的装备——箭囊。“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包。从先秦用到明清,不管名称和款式如何变化,人们少不了带“佩囊”出门。

古有《诗经•大雅》中《公刘》记载:“廼(nǎi)裹餱(hóu)粮,于橐(tuó)于囊”。大致解释为,带着干粮准备远游,大包小包装的满满当当。

读着《诗经》,一股画面感扑面而来,不成想那会的场面是否堪比春运的大包小包。

身份的象征——贵族专享

到了汉朝,宗室人口突增而官僚队伍进一步壮大,佩囊的普及率大大提升。与此同时,一些在文景之治时变富有的商人,在生活品质上也开始向贵族贴近。为了让贵族与所谓的“冒牌货”区分,皇室特意为贵族制作了一款特供包,其名为“绶囊”,主要用于盛放印章信件。因汉朝时期的对外战争较为频繁,战场上的立功之臣又最常得此赏赐。

拥有绶囊者即拥有高贵的身份,这也是包首次被用以凸显人的身份属性。

汉画像石上的汉代官吏

腰上挂的方形包为虎头鞶囊

当包和身份有了直接联系,图案、色彩的选择也要讲究的多些。兽头是绶囊最常用使用的图案,常称“兽头鞶(pán)囊”。兽头中以虎头使用居多,也有“虎头鞶囊”之名。

古代包的巅峰期:梦回大唐

唐代是对包讲究最多的朝代了,细分之详尽体现出满满的仪式感。

唐·壁画《近事女》局部

菩提树上挂着包

仪卫图——腰间挂包的卫士

《步辇图》局部

禄东赞参见唐太宗时佩戴着包

在大唐,与绶囊同样能体现个人身份的包还有“笏(hù)囊”,也称“笏袋”。“笏”即笏板,在上朝时被大臣用来记录“最高指示”和自己要上奏的话,盛放笏板的包便是笏囊。绶囊配以青色,笏囊多用紫色,体现它的别出新意和高级感。得名为“紫荷”的笏囊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唐墓壁画上的唐代官员

腰上的长条是用来装笏的佩囊

还有一个最能凸显身份的包不得不提,它就是“鱼袋”。

用一句话解释“鱼袋”,它是官员用来证明身份的物品。唐朝重视“身份证制度”的推广,高官的“鱼符”用黄金制成,足以显示品位、身份的尊贵。等级越低的官员,所用“鱼符”的品质随之降低,选用银子、铜制作。鱼袋制度兴盛于中唐至宋,此后逐渐没落。

“随身鱼符者,以明贵贱。”

—《新唐书》

文化的亲民时代:元明清

包包自元朝以后在款式设计上有了突破,刮起了一股“褡裢”流行风。这里提及的褡裢,说的是一种双层布袋子,从中间对折使用。

腰间佩戴褡裢、帕袋的清晚期官吏

褡裢与先前包包最大的不同是它起源于民间,潜台词意味着,终是不再对包的使用者有身份的要求,这波包包“革命”引领着人们走进接地气时代。

到了明清两朝,随着各种新物件的出现和使用,五花八门的包包们横空出世,包在款式和功能上也越来越人性化。

明·宝宁寺水陆画中佩戴荷包的两女子

明朝有了折扇,自然要配备“扇囊”。

清·眼镜套

清·金镶珠石累丝香囊

香囊中放入香料或鲜花花瓣,系于腰间

图源故宫博物院

清·刺绣荷包

图源故宫博物院

包文化发展千年得以向我们证明:它完全有可能冲破历史为其设置的条条框框,打破常则局限,既可以是功能性满满的装东西必备品;又可以是蕴藏美观,并带着美好寓意的点缀生活的装饰物。

故宫·精品礼物包包推荐

故宫·齐白石系列帆布包

故宫·童趣锦鲤鸿运到帆布包

故宫·祥瑞主题帆布包

单肩挎包帆布袋

故宫·清明上河图单肩包

金色/蓝色 涤纶

故宫·紫禁瑞鹿系列卡片包

抽拉式钥匙包 零钱包

故宫·清明上河图电脑包

公文包/手拿包

故宫·清明上河图眼镜包

收纳袋

故宫·神来运旺收纳包套装

旅行收纳包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