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崛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仙游有哪些地方 仙游,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崛起

仙游,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崛起

2024-07-09 14: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仙游人口骤增,市镇雏型开始出现,手工艺术品制造也进入了小规模发展的阶段。雕刻技艺的发展必然在用料方面逐渐考究。特别是仙游民间流存的木雕器具的用木,已呈现名贵化。仙游多山,山上长有丰富的名贵树木,如花梨、檀木、黄杨木、红豆杉、鸡翅木、水银、银杏和龙眼木等。有充分证据显示,明代开始仙游已开创了红木文化先河。这时海禁已逐渐打开,以郑和出洋为标志的海上货运日渐兴起,仙游古属泉州这一东方大港,并且据有海岸线,因此那时开始仙游民间的红木家具等制造业已广泛融入海上丝路的时代大潮。同时,从明清开始,仙游人已开始移居东南亚等海外,仙游的红木家具及其工艺术已开始流转海外。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东南亚资源丰富的各类红木原材也开始运抵仙游。

这时仙游民间匠班,已逐渐形成仙作特色,其业绩主要体现在仙游现存的寺庙建筑装饰、民居传统建筑装饰、家具、佛像、佛具、道教法具等方面。

进入民国时期,几十年间虽然战祸绵延、社会动荡、经济萧条,但红木家具的制作传承并没中断。作为谋生的重要手段,仙游红木家具工匠仍具一定的实力。这时以家庭作坊或单独游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师带徒为技艺传承途径,维系着仙游木工艺优秀传统的延续。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仙游红木家具工艺从业人员已呈现出集聚式的雏形。如榜头镇的坝下街、紫泽村、紫洋村、溪东村、溪尾村;城关地区的十字街、坝垅村;度尾镇的中岳村;龙华镇的磨头街;盖尾街、杉尾街、赖店街、郊尾镇、枫亭街等处。这些地方的木匠为民间盖房、造眠床、制作生活用具等。闲散的小活则师傅独干,或师带徒帮干;遇上中、大型建筑工程,工匠们则相约出道互相支持,组成临时团组,协力攻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重视雕刻等传统工艺的制作与发展。那时社会上百业待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建房、置业、商贸等各行各业开始发展繁荣,木匠队伍有所扩大。1953年,仙游县供销合作总社将闲散民间的木匠、竹器手工业者组织起来,成立木器社、竹器社。人民公社化后,人民政府在县及各个公社办起了22个集体所有制性质的木器社,将有传统工艺制作技能的人员集中安排进厂,按计划生产、制作木具,承担集体建筑,生产、生活工具制作的任务。这22个厂有木艺、竹艺技术人员共计近2000人。这时,在党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艺创作方针的指引下,仙游各木器社、竹器社艺人把著名的仙游国画艺术与精湛的木雕艺术融为一体,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城关、盖尾、枫亭、榜头、度尾等县重点木器社都有刻花工种(工艺组),艺人们的作品有多种的山水、人物、草木、飞禽、走兽、云雾水纹、吉祥神物等雕刻,以黄金装裱、老漆描绘在床、橱、桌、椅等木家具,樑、柱雕刻图案上,以及佛像等菩萨上,产品精致美观,传承了仙作工艺的精髓,深受群众的喜爱。1958年,仙游县民政科在城关公社柳坑大队创办仙游县福利雕刻厂,吸收一批工艺技术人员雕刻花鸟山水工艺品,年产0.26万件,产值1.90万元。是年全县木器厂木雕车间生产木雕制品大部分供出口外销。1960年后,全县各木器厂、竹器厂在党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方针的指引下,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大批红木手工雕刻品,主要是佛像、神仙、吉祥动物、生活用具等,供出口之用。1971年,榜头工艺厂成立,从事木雕艺的技术员200多人。1973年,榜头木器雕刻厂制作的关公雕刻像获得省外贸美术工艺奖。1978年,坝下街艺人制作的弥勒佛获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创作奖。

这段时期,属于公有制的集体性质企业——县、社各木器社,以各相应地著名木雕师傅为核心拢聚了20多支工艺美术专业技术队伍,很好地继承了仙作传统的工艺技术,保住了仙游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瑰宝。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开始向国际敞开国门的大好时光里,这批工匠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才智,在传承中研发了许多新的木雕艺术品,源源不断地远销外国市场,1979年,在县八大类出口产品工艺品独占鳌头,出口额达100多万元,业绩引人瞩目。同时也给民间群众造作了各种各样的木艺用具。但应看到,也因为那时计划经济体制框架的限制,各厂、各技术人员只能按下达生产指标运作,因此制约了仙游木雕工艺事业的发展。但这10年中组建的木艺专业技术队伍,恰如“十年磨一剑”一样,为后来仙游红木古典家具制造业的兴盛备下了扎实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蓄势已久的仙作制造业异军突起

1981年之后,中国大地上改革开放飓风骤起。在传承、坚持仙作工艺传统中奋进十多个年头的木器工艺社,随着人民公社的全面解散而自行撤销。各厂的木艺技术人员原本就是农民,厂子撤后便各自返回农村务农,这种“一刀切”的撤散给他们带来了工艺美术业得以充分发展的春天。

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在集体化的厂中上班,必须遵守包括生产计划指标在内的相关规章制度,从而主观能动性和劳动积极性受到紧紧的束缚。由于当时计划经济时代各工厂实行统一的低标准工资制,以及没有奖金等激励机制,各厂技术人员及至项目带头人的专业技术得不到充分发挥,许多手握绝技特长的师傅便在家中建起木家具小作坊,出现白日在厂上班,夜间、工休日在家制作加工工艺品的现象,于是这就在全县范围内出现许多个隐形的木器(竹器)制作的小子厂,正是这些处于半地下状态(当时的政策不允许开小厂)的不起眼木具加工小厂子,成了日后风起云涌的仙游红木古典家具制造大公司(企业)的母体。因此,集体木(竹)器社的解散,成就了各专业技术人员一展宏图的大好机遇。这个富有红木古典家具发展史上颇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举措,比1984年3月23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提出的让公有制工厂“松绑放权”的历史性举动早了3年。

那时,我刚20岁出头,在枫亭供销社担任工艺品购销员。因为我出身于具有浓厚木雕工艺美术氛围的盖尾公社前连大队,从小就受到古典美术工艺的熏陶。我的童年、少年时期生活在仙游第一山下——著名的杉尾古街、前连古民居(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里,对古街、民居中琳琅满目的建筑雕刻珍品耳濡目染,产生了浓浓兴趣,同时在上小学时先祖亲戚(郭尚先、前清尚书)家中古建筑“芳坚馆”精湛雕刻艺术的吸引,加上著名散文家郭风(表叔)上乘作品的启迪,我初涉了仙游丰厚的古典工艺博大精深的领域。在中学阶段,我认真地跟学黄国培先生(李耕的高徒黄羲的儿子)国画技法,追寻了中国画的传统脉络,增长了自己的艺术知识。正是有了这些基础知识,我在枫亭工艺品购销工作岗位上,钟情于传统工艺品的寻求与探究。在多年任上的时间里,我收购并营销一批又一批的艺术瑰宝,熟悉了这些传统工艺的制作技巧和艺术渊源。闲时,我常到枫亭三蔡(襄、京、卞)文化遗迹及塔斗山上的天中塔、会元寺和古民居参观,吸取传统工艺精华,积累了一定的古典艺术品鉴赏基础知识。

在枫亭工作期间,枫亭木器社及仙游山区竹木器社生产的各类工艺品、还有民间家庭小作坊制作的小件,都是我收购的对象。许多时候,我到加工场跟师傅学点小艺,一试刀法,结识了不少工艺场上的朋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仙游的红木古典工艺家具的生产、销售日益火红。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红木家具的生产点全面开花。各回家创业的原各木器社技术人员成为红木家具领域里的领头雁、带头羊。他们先是以家庭院落为场地,办起家庭式的作坊,继而广收木匠人,逐渐形成小工厂、小企业。1986年起,榜头镇坝下、紫洋、仙水、溪尾、东桥、泉山、象塘等村,先后办起木雕厂,生产仿古家具、茶具、人物像、屏风及天然木雕根艺精品等销往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城关镇的十字、木兰、五一、团结等街道办起了集聚形的小规模厂,制作建筑木雕、佛像、佛具等工艺品;度尾镇的中岳、度峰、砺山、洋坂、石牌村办起了红木家具加工场、厂;郊尾镇的郊尾、阳谷、长安等村,枫亭镇的霞溪街、学士、埔头等村(街),龙华镇的平原、灯塔、磨头等村(街)纷纷办厂。几年中仙游古典工艺家具制作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这一时期除传统艺术品外,创新的产品已有平雕、圆雕两类,人物、花鸟、动物造型的木雕工艺品100多种,成为历届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的热门货。1987年全县红木工艺品出口额达37.33万元。随着外贸体制改革,全县个体木雕专业户广露头角,出现了台商独资、合资企业,出口经营活跃。十年生聚,十年成功。仙游县外贸收购出口年总值由1980年的2158万元跃升至1989年的3479万元,展现出十分喜人的景观,这其中还不包括私营企业主与港澳台直接交易的产值。

1990年,县外贸公司(国营)停止木雕经营,外销业务由各民营企业主自担,这又一次激活了仙游木雕制作营销的机制,全县红木古典工艺品制作业迈上了又一个新的阶段。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仙游红木雕刻业呈日新月异发展势头。至九十年代初期,全县上档次的红木生产企业已逾400-500家。其中较突出的有莆田市工艺美术品开发公司、仙游工艺城、坝下仿古厂、梧桐工艺厂、榜头雕刻厂(“大家之家”前身)、度尾雕刻厂、木兰工艺厂、坝下工艺厂、福辉庙宇设计厂、东门志雄雕刻厂、龙华工艺厂、仙游工艺精品有限公司、仙游木雕精品厂、雄威工艺品有限公司、新发工艺厂、仙游玉希仿石厂、庆勇木雕厂、龙华工艺雕塑厂、富艺木雕家私厂、仙游木雕精品厂、紫洋工艺厂、龙威工艺厂、福来雕刻厂、福兴雕刻厂等。这些厂开始运作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在沿街设置成品展销厅,把产与销直接挂钩,增加利润收入。

仙游木雕业创造了高额的外汇收入,很快地成为仙游县支柱产业之一。木雕业的兴起也引起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1986年2月5日,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在榜头检查工作时,特地参观了坝下、溪尾几家木雕厂,对木雕工艺的发展予以热情的鼓励与支持。事隔几年之后,1992年农历正月初四日,陈光毅来仙游视察工作时,在莆田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及县委书记、县长的陪同下亲临县城八二五大街莆田市工艺美术品开发公司,察看了该公司红木仿古工艺家具生产流程,感到十分高兴,在座谈时陈光毅提出应建立仙游工艺城,并亲笔写下“仙游工艺城”条幅以赠,鼓励做大做强红木古典工艺家具产业。得到陈光毅书记的指示后,中共仙游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召开多次办公会议,抽调领导干部组建仙游工艺城。经过可行性调研,决定在城关与榜头镇城乡结合部处划出200亩地块,投资600多万元,由莆田市工艺美术品开发公司承担建设“仙游工艺城”任务。是年4月,仙游工艺城破土动工,一年后工艺城规模初具,成为全省木雕工艺美术品标志性企业。工艺城就红木家具制造业的科研设计、工艺生产、产品销售、专业技术培训作了规划。它的建立,开创了仙游红木家具制造企业进入规模式有序发展的新阶段。

1993年,县委、县政府为了改变仙游红木古典家具产销处于分散状态的不足,抽调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全面调查“六编”(草、芒、藤、竹、塑、毛绒编)和“六雕”(木、铜、竹、骨、根、石雕)企业、个体户产销现状,协调解决产、销、原料供给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县委、县政府力促红木等工艺品生产上新台阶提供决策依据。这时我已调县委办公室从事产业信息专报工作,对县委、县政府倾力支持全县“六编”、“六雕”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和具体实施记忆犹新。

1995年3月,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的贾庆林在市、县党政领导的陪同下莅临榜头镇视察工作,特地参观了坝下工艺厂家和仙游工艺城,题写了“坝下木雕走向世界”和“工艺城”两幅题词,对仙游红木古典工艺家具业的兴起予以大力鼓励,并就古典工艺品的规模性发展作出具体的指示。次年5月4—5日,贾庆林书记又率省委常委、秘书长黄瑞霖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来仙调研农村奔小康活动,又一次莅临坝下工艺美术厂区作指导,并为榜头庆财艺雕厂题写“雕塑世家”条幅,以资鼓励。一个月后的6月12日,时任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考察坝下古典工艺家具生产情况,给仙游这一红木古典工艺家具生产核心区予以高度的关心和支持。又隔一年,1998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再次莅临坝下木雕工业园视察,进了几家雕刻展厅及有关农业公司,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仙游红木工艺业发展的高度关心。同年12月16日,省政协副主席李祖可、陈荣春带领在闽的全国政协委员一行20人考察了坝下工艺街。

榜头红木古典工艺家具产业的强势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客商的热棒。1999年秋季广州第86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榜头镇溪尾村20多家民营红木古典家具企业与来自欧洲、美国和港澳台地区的60多家客商签定了供贷合同,额达1000多万元。同年12月28日,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卢展工等一行人考察了坝下工艺街,再次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仙游红木家具制造业的大力支持。

榜头镇这一仙游红木古典家具制作核心区,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值一路飚升,引起了全国性的关注。2000年之后,中央、省级领导频临榜头工艺街视察,给工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指导,促使榜头红木家具的产能突飞猛进,助推榜头镇的财政收入幅度逐年提升。该镇财政收入由2004年的644万元上升到2013年的11188万元,同期税收收入由501万元升到8741万元。

以坝下工艺街为示范的仙游红木家具工艺企业在新世纪之初开始在全县迅速兴起,在仙游县委、县政府的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和重点扶持下,红木古典工艺家具产业成为仙游“项目兴县、工业强县”的主要支柱,是仙游县改革开放至此20多年中书写出的最绚丽的一章。

“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强势落地仙游

2001年之后,仙游红木古典工艺企业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崛起,上规模的工艺厂已逾700多家,各企业主充分发挥仙游人所特有的经商、从商的优秀传统,从原材料的寻找购买、精细加工、自主销售到广告宣传、新闻发布、广交天下朋友,都创新并形成了具有仙游营销特色的,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显示了仙游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世界性浪潮中强势崛起的旺盛生命力。

党和政府看到了这种生命力,及时地扭住了这一强劲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牛耳”,有力地加强了对民营企业的领导,引领红木家具工艺产业向更高的层次跃升。中共仙游县委、县人民政府面对全县性兴起的红木工艺产业高潮,认真地落实前来视察、指导的中央、省、市各级、各部门领导的指示,全力以赴打造全国红木古典艺术家具生产基地,适时提出了“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打造品牌、共同发展”的工作方针,将创建国家级红木工艺品牌的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要工作职责、作为全县重大建设工程、重点项目予以抓紧、抓实、抓好。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居委会,各部门系统,都倾力支持这一龙头产业,将上级的指示、部署落实到地。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本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工作思路,在企业资金运转、厂房用地、场地三通、安保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协调、统筹,先行先办,通力协作,扎实推进,营造了红木工艺业快速增长的优良环境。

于是,在二、三年的时间内,建成了具有同行业顶级水准的仙游中国古典工艺家具博览城、海峡工艺美术城、坝下工艺街、长达40公里的紫檀街、贡品轩、三福古典公司、大家之家、御源轩、仙游工艺区等集聚型、族群型的红木古典工艺品生产制作基地。此外,工艺美术原辅材料市场、工艺品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及物流配套等产业链条成功形成。全县工艺产业呈现出“一街两园三城四走廊”的产业布局:一街:中国古典工艺家具第一长街,即从县城到坝下10公里工艺长街;两园:仙游工艺产业园,面积4.1平方公里,建设“二城四区”,已入园29家企业,列入福建省首批六个省级创意产业重点园区和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仙作物流园,占地600亩;三城,即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总投资16亿元占地345亩,建筑面积36万m2,14幢恢弘大气的宫殿式单体建筑;仙游国际油画城,占地216亩,建筑面积35万m2,总投资10亿元;仙游国际石艺城,占地70亩,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10万m2;四走廊:城关至榜头,榜头至连天红公司,城关至度尾,城关至郊尾四条工艺走廊。至此,仙游红木古典家具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省在仙游县成立了福建省木雕古典家具产品质检中心、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福建省古典艺术家具研究会,仙游县成立仙游县工艺美术学会、仙游石雕工艺协会和福建古玩工艺协会等,努力促进仙游工艺美术产业的提升、提速。

直面仙游红木工艺产业的群体性崛起的大好形势,仙游县决定向建设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层级推进。为此仙游县委、县政府规划制定了古典工艺家具产业园和落实红木工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从2008年开始进行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建成了十大产品研发、生产、流通及培训中心,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品牌优势的榜头古典家具生产园、度尾李耕故里艺雕园、中国古典工艺家具博览城,成为全国古典家具三大生产基地之一。通过建设“四个中心”(展示中心、加工中心、交易中心、检测中心),发挥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打造工艺美术产业集群,2010年实现工艺产值50亿元、出口创汇30亿元。

2001年之后,还不到10年,仙游古典家具产业就从原先产值不到1亿元壮大在2011年的160多亿元。厂家也由过去的近千家,一下子猛增到3600多家。仙游县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又通过了复评。据有关部门的权威数据统计,2012年全县工艺美术产业产值、税收、企业数、规模企业数、从业人员均比2006年翻一番以上,其中:工艺关术产业实现产值175亿元,是2006年(20亿元)的8.8倍,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05亿元,增加值31.4亿元,占GDP比重15.5%;产业税收1.5亿元,是2006年(1000万元)的15倍;生产厂家3350家,是2006年(1000多家)的3.3倍;规模以上工艺企业达92家,是2006年(29家)的3.2倍;从业人员达15万人,是2006年(6万人)的2.5倍。至此,仙游一跃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红木集散地之一,高档产品占全国内市场份额六成以上,是引领中国红木家具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仙作”红木家具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就业、增加了收入,而且带动了房地产、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仙游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引起了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各类主流媒体、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国内主要宣传媒体都给子前所未有的关注,组织人员深入我县进行专访或采风《仙游——文化古邑 木雕新都》、《映像仙游》,进一步提升了“仙作”红木产业的对外知名度。

2002年底,我从分管工艺企业的城东镇领导岗位调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这个职务的重点工作就是为全面提升仙游红木工艺业的品位“摇旗呐喊”。为了深入探究仙游红木工艺制造业的改革、发展之路,掌握第一手的专业资料,我在仙游县御源轩古典艺术家具有限公司兼任艺术总监,并不知放弃多少休息时间,利用多少业余时间,花费多少精力心血着手进行仙作家具开发传承沿革史资料搜集和整理,着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中国古典工艺家具领域,并使之紧密结合而赋予新的生命力。

鉴于此,我常年陪同从中央到省、市党政领导视(考)察仙游红木企业,传达相关的重要指示;陪伴国内外专家学者来仙参观、考究、业务接洽等,吸收听取他们对红木工艺的经验、见识和建议意见。我亲自经历了仙游红木古典工艺产业勃然兴起的阶段,研究实施、创建运筹“仙作”品牌事宜、注册“仙作”商标、撰写《仙游县十·五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规划》的建议、《仙作古典艺术家具》、《东方艺术一颗明珠——中国古典家具》等,创作《宝塔》获中国民间工艺·山花奖、《十大圣人·十大谋士》、《十大才子·十大才女》获中国工艺美术创意奖特别金奖。践行“文化示范、传统典范、仙作作范、艺术雅范、创意睿范”。2005年,仙游县在参加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时,在中国农业展览馆亮出“仙作”品牌;同年,相继在上海、大连、广东等地让“仙作”亮相,引起广泛关注及反响。

到了2006年,仙游红木家具发展越来越强大,我与郭学军副县长等人赴京,联系了中国家具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等多家部门,通过多次联系与沟通,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的认可,就由我来撰写了申报“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主报告。后来,经石晓光、张红、杨金荣、濮安国、顾正等心家深入榜头、赖店、郊尾等地考评和大家共同努力,仙游“申都”工作一次成功。2007年7月28日,仙游古典工艺家具精品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隆重举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到会祝贺。当时的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红宣读了关于授予仙游“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文件,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顾问石晓光则向福建仙游县县长林桦授牌。10月27日,国台办和福建省政府在莆田工艺美术城举办第二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在开幕式上,仙游县被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这标志着以文化艺术为灵魂、以传统技艺为支撑、以市场导向为核心的“仙作”家具已形成了独特的创意文化产业;同时也昭示了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的仙游正式进入了“都”的时代。2012年,经过复审,仙游又禅联“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

在福建省、莆田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以红木家具为主的仙游县工艺美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县现有工艺生产厂家404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艺企业122家,从业人员达21万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木雕生产基地和三大红木古典家具主产地之一,列入福建省重点培育的12个全国知名轻工产业集群之一,为此,仙游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实施“133”产业发展战略,其中“1”,即到2020年打造1个产值700亿元特色产业——工艺美术产业,突出抓龙头、创品牌、拓市场、促转型,引导工艺企业由单纯开发高端市场产品向中高端和大众化消费并重转变,研发面向大众、适销对路的新中式新古典家居产品和工艺饰品。力争到2020年,建成全国最大的红木家具研发生产交易基地、全国最大的红木原材料交易市场和中国画业总部经济,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5家、超5亿元10家,产业规模产值达到700亿元。

聚千年文化汇百匠智慧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仙游这一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已站在新时代前进的新起点上,谋划更加辉煌的将来。今后一段时期,是仙游红木家具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提质增量关键期,它将紧紧围绕“推动两个转变、着力三个创新”这个主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仙游红木家具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