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仙桃被国务院点名表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仙桃市汪爱红 重磅!仙桃被国务院点名表扬!

重磅!仙桃被国务院点名表扬!

2024-07-15 00: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湖广熟,天下足

耕地保护,责重千钧

地处江汉平原的仙桃

是全国粮食生产主产区

也是湖北首个GDP千亿县

科学统筹保发展与保耕地

仙桃牢记“国之大者”

坚决扛起重大政治责任

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用心用情用力守护沃土良田

受到国务院点名表扬激励

守红线 明底线 紧链条

以最大力度扎紧耕地保护“篱笆”

守红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的通报》,仙桃作为全国2022年耕地保护工作突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比例低且用地需求量大的地方获通报激励,并得到2000亩用地计划指标奖励支持。

与之对应的是,仙桃市2022年国土变更调查上报耕地面积172.35万亩,比2021年末耕地面积净增加0.48万亩,全市耕地面积已连续2年实现净增长。

两连增缘何来?仙桃的答案是,全面落实“党政同责、终身追责、一票否决”工作要求,以最大力度扎紧耕地保护“篱笆”。

严守耕地红线不放松,仙桃坚持把耕地保护摆在第一优先序,按照“应保尽保,应划尽划”原则,科学划定“三区三线”, 确定全市耕地保护目标168.3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45.48万亩实至名归。

以守住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为底线,以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控耕地“非粮化”为重点,仙桃高规格搭建了耕地保护工作领导机制,构建了从上至下的“党政同责”领导体系。

市委、市政府集体研究部署耕地保护、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工作等已成常态。仅2023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以及专题会议先后5次听取相关工作汇报。

市委书记罗联峰掷地有声,“耕地保护红线不可逾越,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措施上必须坚决有力!”市长孙道军多次实地检查耕地保护、问题整改等工作。

让每一块地有人管,市、镇、村层层签订了耕地保护责任书,健全了市包镇 、镇包村、村包组的三级责任体系,将耕地保护工作的领导责任、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明确并压实到地方党政领导、村组干部、相关部门,有效形成耕地保护齐抓共管责任链条,为耕地保护落实不力及监管不到位“终身追责”奠定基础。据了解,全市共划分耕地保护村级责任区2263个,明确村级田长2263名。

党政同责,更要党政同考。仙桃将耕地保护落实情况纳入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5个年度政绩目标考核指标内容,增加耕地保护在年度考核中的权重分值。

同时,印发了《仙桃市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仙桃市耕地保护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等相关制度,把耕地保护及耕地流失问题整改等工作,纳入全市重点检查督办、纪检跟踪监督事项,明确耕地保护考核检查结果与干部任用、评选表模、项目安排、资金分配、绩效评定相挂钩的奖惩措施,对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等重要指标突破底线的实行一票否决。

有进有出,“动态平衡”。仙桃编制全市年度耕地进出平衡实施方案,保障耕地总量稳中有升。同时,全面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加快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和占补平衡项目实施。目前,全市在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共9个,位居全省第一。

红线拉在耕地上,牢牢拴在人心中。市委组织部将耕地保护政策列为市委党校年度干部培训重要主题,指定自然资源部门主持宣讲,全面提升各级领导干部耕地保护履责能力。

为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共同管好管住耕地家底田,仙桃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夏收秋种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耕地保护大宣传、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耕地保护意识,提示大家自觉爱地护田。

严起来 长牙齿 真咬人

以最硬举措源头管控确保“进大于出”

放飞无人机,通过手机屏幕,一览“责任田”现状……7月31日上午,胡场国土资源所土地巡查员正在开展日常巡查工作。

仙桃作为全国百强、中部十强,经济高度活跃带来各类用地需求旺盛,耕地保护一直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和超乎寻常的压力。

耕地是粮仓田、饭碗田、保命田。仙桃加大刚性执法巡查力度,完善市、镇、村、组四级巡查监管网络体系,做到巡查责任、区块、时段三个全覆盖,构建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处置的执法反应机制,确保将耕地违法行为及早消除在萌芽状态,控制在初始之时。

借力科技赋能,仙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铁塔公司,探索开发耕地和基本农田远程视频实时监控平台,布设高空高清远距摄像头103个,覆盖全市75%耕地范围,初步实现耕地保护在线监管处置联网运行,进一步提升耕地问题发现、预警和处置效能。

问题早发现,整改早到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基层国土资源所动态巡查发现报告违法用地17宗,其中3宗涉嫌占用耕地违法取土被当场制止叫停。

从源头上管住,既要加强日常巡查保护,更要深入推进“非农化”“非粮化”等耕地流出问题整改。

仙桃随同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同步启动新增耕地补充调查工作,前移流出耕地整改关口,采取“核实举证一批、调查增补一批、政策优化一批、恢复整改一批”措施,抓好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全力保证耕地总量“进出平衡”。

针对2022年度耕地疑似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早研究、早安排、早处置的原则,及时召开地方党政主职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下发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全市已完成耕地原地恢复整改和督促种植农作物8503亩;核实举证未变化耕地3464亩;补充调查找回耕地13133亩。

沃野无垠,四通八达。仙桃的土地吸引了不少逐金目光,2017年开始,由于种植商业草皮成本低、效益高、利润大,一些商人悄然在部分乡镇流转土地经营,殊不知那些土地都是永久基本农田。

对此,仙桃组织了由市委督查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检察、司法、农业农村等部门参与的专题执法联席会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执法专班分片包镇,通过执法卫片影像研判,实地核实土地利用现状,对违规占耕种植草皮的6家公司、3名个人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市检察院送达检察建议书,对涉及违规当事人进行入户政策宣讲座谈,提出整改标准和完成时限。相关乡镇采取“一地一人”包保措施,由村干部包地块落实整改。目前,违规占耕种草的土地已全部完成草皮清除、土壤翻耕,恢复粮食种植条件。

让硬措施“长牙齿”,仙桃强化“行刑衔接”,凝聚督察执法工作合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制定了《仙桃市做好自然资源行政执法与司法工作衔接的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健全在土地执法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联动机制,汇聚耕地保护合力。

2022年以来,全市立案查处违法用地52宗,面积156亩;督促整改到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绿化造林、挖塘养鱼1065亩;党纪处分和组织处理20多人。

造良田 优格局 美颜值

以最高标准综合整治释放土地价值

胡场镇蔡滩村八组,规整的稻田成方成块,美不胜收。“整治后耕种方便,产量又高。”村民黄建忠说。

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这只“ 妙手”,仙桃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系统修复治理环境,引导升级特色产业,让乡村环境更美、产业更兴。

行走在郭河镇红庙村,稻田成片,道路笔直,干净整洁。新修建泵站箱涵有序运作,机器的轰鸣声与虫鸟的鸣叫声相互交融,悦耳动听。

郭河红庙项目正是全市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其中之一。项目新增耕地3800 亩,新建箱涵 12 座、泵站 15 座,U 型槽 8000 米,涵管 95处,新建水泥路及田间道路 20400米,沟渠疏挖约 24000米。

作为全省首批县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编制完成《仙桃市市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规划》(2021-2025),谋划整治项目29个,计划5年内投资61.38亿元,重点投入农用地整治、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国土绿化美化、乡村文化传承等方面建设工程。2022年以来,全市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9个,建设规模13.72万亩,总投资额9.75亿元。

及时编制规划,将全市划分为历史文化传承区、土壤污染治理区、富硒农业建设区、村庄集并整治区、水乡田园示范区、河湖环境治理区、湿地生态保护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9大区块,对农田水利、生态修复、城乡发展、产业布局等进行统一布局。

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郭河镇红庙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做活土地文章,一子活,满盘活。

围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新格局,着力完善国土整治规划体系,推行奖惩激励政策措施,建立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新增‘两项指标’专项台账,对投资建设主体留存的指标,实行记账式管理,并向企业配发记账式指标凭证,形成资金‘借用管还’闭环管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聚焦资金保障,探索项目投资运营模式,此举被称为“仙桃模式”被全国各地推广复制。

系列创新,推动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快速实施,全面刷新乡村“颜值”,一幅幅生态美、田园丰、乡愁韵的画卷徐徐展开。

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之机,胡场镇蔡滩村将废弃坑塘与小块田一起整成大块田,如今田成片、树成行、路相通,村庄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了观光点;通过整治,西流河镇太力村实现了村民集中居住,老宅基地统一腾退整成良田,集中居住点旁的坑塘修复后建成了小游园;郭河镇姚河村打造油菜花海景观,挖掘传统文化,突出乡村文化“土气”,用乡土文化记忆赓续乡土文明。

白墙青瓦、青竹掩映、荷塘凝翠、稻香千里……如今,行走在仙桃乡村,处处是景。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逐步推进,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

不仅如此,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还破解土地碎片化难题,最大释放土地价值。

仙桃最大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彭场镇项目涉及4个村,面积18730亩,综合整治后,既增加了耕地面积,让农田变成良田;又增加建设用地,让村民变居民。

彭场镇项目启动后,当地根据农民意愿实施搬迁,腾退宅基地,拆除老旧房屋,按成本价补偿,搬迁区域实施综合整治。

“破旧的老房子,5000元都卖不出去,这次搬迁补偿了8万元。”早早搬离村庄到市区居住的村民李新才说。

考虑到村民意愿和生活习惯,彭场镇在集镇边的汪洲村征地150亩,建设汪洲社区,居民按成本价购买。新居旁的非织造布产业园,为村民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搬迁后的村民纷纷当上“白领”,在家门口就业。

不仅彭场,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为支撑,仙桃一批小镇“颜值”刷新,配套升级,吸引村民回乡创业就业,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龙头。

以国土综合整治为载体,积极探索国土空间优化新方式、新途径、新方法,仙桃走出了一条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为基础支撑,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助推乡村振兴和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保数量 提质量 促发展

以最优理念集约节约践行“亩产论英雄”

7月25日,2023赛迪百强县榜单发布,仙桃由去年的第65位跃升至第56位,连续3年位居全省首位。

盘活存量、优化增量,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将土地节约集约工作理念和转变利用方式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成为仙桃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从孝仙嘉高速公路沙湖出口驶出,沙湖镇沙湖大道沿线,雅致、娄澄、飞腾、仙宝等公司一字排开,一派生机。此前,这里曾因不少企业闲置,一度寂然。

改变,源于盘活闲置资产,向存量要效益。“一地一策,盘活闲置土地、闲置厂房,让土地‘低产’变‘高产’,闲置资产从‘包袱’变‘财富’。”沙湖镇党委书记邵远军说。攻坚过程中,低效资产、无效资产、沉睡资产被唤醒激活。

据统计,近2年来,这座仙桃东南边陲的小镇,成功引资7.88亿元盘活一批闲置资产,总占地面积343亩,总厂房面积达17.6万平方米。

“一边是用地瓶颈紧相逼,一边是闲置土地晒太阳。督促盘活闲置土地,让‘闲’地动起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以深化“亩产论英雄”为抓手,真正让“沉睡”的土地资源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实现用地节约化、集约化,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价值。全市通过完善供地方式消化处置存量土地111宗,面积6066.9亩,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果明显。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招商、发改、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司法等部门,对全市所有招商拟新用地项目进行预审,对投资强度高、税收额度高、产业带动大、用地集约的高效项目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实行精细化、差别化供地政策,对分期建设的重大项目,实施分期供地和用地预留办法,合理控制用地规模和时序。大力推动土地利用由平面开发向立体开发转变,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向空中要地,切实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使用效益。

全面开展全市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情况清仓盘库,建立存量建设用地清单,编制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将存量地处置任务清单点对点下发各镇办,由各镇办明确处置意见和处置责任人以及处置时限,切实压实属地责任。

建立“一地一策”分类处置方案,对地上已建设的,限期办理手续,拒不办理的,一律按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处理。对无项目的,一律核销批文。

“亩产论英雄”是工业领域的理念,在仙桃也被落实到了农业上。

把头等大事抓在前头,仙桃紧盯“两稳两扩两提”目标任务,“稳粮扩油”守牢底线的同时,不断探索以平原湖区为特色的耕地保护工作路径,集约节约用地。

“村里不少地都荒了,看着可惜。”仙桃市藕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爱平说。

2019 年,张爱平弃商从农,投资 200 余万元,在西流河镇鄢沟村流转 600 亩低洼田。作为农业“门外汉”的他对养虾技术一无所知,于是前往监利学习养虾技术。学成归来,张爱平第一件事就是改挖鱼塘。由于鱼塘位于湖区的庄稼地,地势低洼,张爱平加高月堤,开始了“虾-稻-鱼混养”之路的探索。

“3月投虾苗,6月插秧苗,11月投鱼苗,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张爱平介绍,“虾-稻-鱼混养”是一种生态种养新模式,花鲢、小龙虾能吃掉稻田里的害虫,粪便作为水稻肥料,稻田也能为它们提供天然饵料和生存空间,形成“秸秆肥田-水草种植-龙虾养殖-粮食生产”的生态循环链。

一块田,既种水稻,又养黄鳝、麻鸭、鱼蟹、河蚌等,多余的稻草还能培育菌菇……仙桃在稳住“粮袋子”的同时,千方百计丰实农民“钱袋子”,充分发挥平原湖区稻田和坑塘优势,推广30多万亩“稻+”模式,大大提升土地“含金量”。

朵朵菌菇,争先冒出。在全国最美科技小院、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以水稻秸秆为基床种出大球盖菇。水田栽稻、田垄放鸭、稻秆种菇,负责人王卫斌经过4年多实践,摸索出“稻再鸭菇”模式,亩平收入过万元。

基地示范,政府引导,力促“万元田”“吨粮田”连块成片。全市累计投入30多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44.07万亩,积极实施优质稻工程。202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继续保持在14亿斤以上。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

一垄一亩承载民生

“保耕地就是保发展”

正在仙桃大地生动演绎

来源:仙桃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