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古村落:上江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仙居古村落景点介绍词语怎么写 仙居古村落:上江垟

仙居古村落:上江垟

2024-07-13 14: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江垟一带也曾是仙居文明最早的开拓地之一。仙居境内距今八千多年的新石器遗址下汤遗址即在其西不远处;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坟圹的遗迹亦在当地出土(十都英村曾有人对上江垟一带出土的坟墓铭文砖和窑器多有搜集,时间大约集中在两晋南北朝),由此表明当地一直便是宜居之地。

不过,从其村落的姓族情况看,其村或许屡经兴废,而最近村落的形成大约不超过四百年时间。其村至今还包括有下郑、新塘头、西庄三个自然村,却主要以张氏和钱氏为主。而据宗谱记录,仙居张氏源流诸多,盖有西张、东张、南张和南楼张之分,上江垟张氏出自西张八世后,由横溪荷塘分支而来,与十都英张氏同气连枝;钱氏则出自九郎溪钱氏,明万历年间,有钱茂思自临海石塘迁朱姆溪吕前村,为仙居吕前钱氏始迁祖,后迁徙上江垟新塘头等村。故而,现代意义上的上江垟村的历史至多从明代开始。

事实上,上江垟在旧县志中曾一直名叫上家垟。如明清至民国的文献中大多沿用上家垟一名,解放初方才改名为上江垟(后来的《仙居地名志》记录认为,古时十都英之南称下江,之北称上江,该村地处上江的田垟中,故名之。),其中缘由盖与政治的变革相关。上家垟的旧名可能代表的是一种宗族上大小房的关系,其中尤其以张氏为重点;而改名为上江垟便如同十都应变成十都英一样,是对宗族势力消长的一种调和

当然,上江垟村在西乡历史上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一斑。正如上文所说的,上江垟曾是八都垟少有的富庶村落。为此,建国后西乡八都垟一带的诸多变革亦由此村开始。据《中共仙居党史大事记》记录,二十世纪五零年代,西乡八都一带的乡村变革即最先在该村开展。其中的典型如:一九五零年八月二十三日,中共皤滩区副区长李振余便曾率先率领工作组合武装班前去该村发动群众生产和反匪自卫工作,后于二十五日遭受大陈坑土匪六百余人袭击,遂演变成仙居历史上著名的“上江垟激战”事件。

(图片来自“烟霞深处”公众号)

知识拓展

烟霞深处

仙字的写法在古代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是“屳”。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改永安为仙居,并附会上了一段“洞天名山屏蔽周卫,多神仙之宅”的文字,顾名思义,仙居的确是个多山的地域。然而,许多人直到如今还是为“洞天名山屏蔽周卫,多神仙之宅”的附词感到愤怒,觉得这一说法无确切的证据可以证实。但,事实上,即便是经不起推敲的附会之词也好,从地域的客观事实角度讲,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从历史上看,强调仙居县名在景德四年的诏改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它从一个侧面恰恰说明了仙居多山的特点,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仙居多山这个事实及其产生的众多后果。

历代的仙居县志在形胜和叙山一篇当中,对仙居的山地地形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民国三十六年编订的《民国仙居县新志》(当时未刊)指出,全县面具为六千零二十八方里,其中山地,为五千零九十一方里。这些山地大多数都属于断裂构造,经分割挤压形成比较高大的山系塑造了地域的基本骨架,期间除却有确切名字的山岭就有一百一十五处外,主要由南北大雷山系和括苍山系两大山系组成。在剧烈的地质演变过程中,这两大山系南北基本对峙,较高的山脊其绝对高度在1200米左右,呈环状周卫在县域四周,形成仙居县水系的主要分水岭。这些巍峨宏伟、绵延不断的山系,不仅将本县与周边地区隔绝开来,成为了本县与周边临海、黄岩、永嘉、晋云、磐安、天台主要分界线,而且,面对境内的永安溪流域,其也坐拥了近九百一十七方里的平地、河湖和沙涂,形成了一个群山周卫的世界。

相对于较为平缓的永安溪流域的平原和沙地,这些周卫的群山产生了众多的后果.由于山地阻隔和广大的幅员,平原和沙地---创造了安适的人居环境而又存在对外边世界的好奇心,不得不注意和重视它们,讲得专业一点因为这是社会发展对外交流的需要,并且随着区域内经济的发达,还需要交通路线来拓展贸易的发展.历史上,自东晋以来,伴随着"台越孔道"的开通,来自北方的大一统的政治压力的加强,区域内的地方优势进一步得到开发,这种需求也日益显得迫切.

仙居,白雲雞犬之境,流水桃花之鄉。

仙居物語,一個關於仙居歷史、民俗、故事、歌謠、諺語等等的個人訂閱號。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無興趣的大可一咲而過。若需要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