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付出型人格吗?如果犯了以下几点,有点危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付出性人格 你是付出型人格吗?如果犯了以下几点,有点危险!

你是付出型人格吗?如果犯了以下几点,有点危险!

2024-07-12 18: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提问帖,“付出型人格怎样才能真正快乐?”

  有不少网友也表示自己是付出型人格,并寻求帮助,如何让自己摆脱这种人格。

  那么,什么是付出型人格?

  付出型人格,又称助人型人格。

  顾名思义,她很喜欢帮人,而且主动,慷慨大方!

  虽然她对别人的需要很敏锐,但却很多时候忽略了自己的需要。

  在她来说,满足别人的需要比满足自己的需要更重要,所以她很少向人提出请求。

  拥有付出型人格的人,她的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

  01在帮助别人中肯定自己:付出型人格的迷失

  付出型人格的形成一般和原生家庭有关,他们往往在童年时缺少父母的关爱。

  长期情感上的缺失,使他们对情感极度渴望。

  

  他们在每一段情感中,都会惧怕失去,所以他们会保持高度的警惕,尽管处于卑微的地位,也会竭尽全力维持这段感情。

  我觉得我的母亲,就是典型的付出型人格。

  她在家中是老大,还有三个弟妹。

  姥姥姥爷为了支撑一家六口的生活,忙于在外打拼,对于家中的事也不太上心。

  妈妈从小就肩负起照顾弟妹的任务。

  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妈妈需要照顾弟妹的生活起居。

  父母在家的时候,妈妈也会懂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姥姥姥爷总是夸她懂事,为了得到赞扬,妈妈就不自觉地更加懂事。

  也许在那时,付出型人格就在妈妈的心底悄悄地扎根了。

  就这样,妈妈慢慢长大了。

  但是在妈妈读完初中,却决定不再继续念书了。

  因为她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儿,弟弟妹妹们还在读书。

  身为家里的老大,自己出去工作,也能为家里减轻一下负担。

  后来听妈妈说,这种情况在他们那个年代是很常见的,家中的老大大多是还没成年就出去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

  妈妈结婚后,不仅需要工作,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包揽了全部的家务活儿。

  那时候大多家庭还是有些重男轻女的老观念的,妈妈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助力下,妈妈的付出型人格早已发芽,成长。

  妈妈认为,小时对弟妹的照顾与谦让,成家后对家庭的关爱与付出,全是理所应当的。

  而这种理所应当,恰恰是促使其付出型人格茁壮成长的肥料。

  慢慢的,妈妈就变成了一个“老好人”。

  同事有事需要换班,妈妈从来不会拒绝。

  弟妹创业需要资金,妈妈会毫不犹豫拿出积蓄支持。

  妈妈总是能理解到别人的难处,并给予自己不求回报的帮助。

  她很高兴,她说她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在妈妈退休后仍坚持工作,在生活上补贴我和姐姐;

  姐姐的孩子没人看,妈妈就立马辞职去帮忙带孩子。

  邻居曾劝妈妈让她少操些心,也该养养老、享清福了。

  妈妈却乐此不疲,笑呵呵的说,“等我带大大女儿的孩子,还要准备好给二女儿看孩子呢。”

  妈妈每天都很忙碌,把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打点的妥妥当当的。

  前些日子母亲体检疑似冠心病,据说这种病不能劳累。

  母亲痛哭说,

  “上面还有两对老人需要照顾,下面还有外孙女需要带。”

  “没想打为儿女精打细算一辈子,到最后却做了个‘废人’。”

  “还不如直接死了来得痛快...”

  没想到母亲竟然有这种想法。

  在不知不觉中,母亲误把帮助别人、为家人无条件付出当成了自己的价值。

  当她得知也许以后再不能为家人付出时,她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自己是个‘废人’”、“不如死了算了”。

  这种付出型人格已经让她迷失了自己,扭曲了她的观念。

  甚至在她得知失去了付出的“资格”后,让她消极对待自己的生命。

  付出型人格的迷失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年累月的结果。

  付出型人格不仅仅对本人会造成一种伤害,也会给予被付出者无形的压力。

  02为他人付出而失去自己:付出型人格的可悲

  心理学家表示:“付出型人格更容易焦虑。”

  因为付出型人格的人在和人相处的模式中,对于接受别人的照顾一定会加倍的还回去。

  然而付出之后出于各种原因,不好意思,结果让自己感到焦虑不安,自己常常以失望、失落收场。

  我身边有个朋友小李,她就是典型的付出型人格,她常常会很苦恼、不安。

  她与男友在交往的过程中,总是以付出者的身份自居,并期望得到相应的回应。

  而她的男友对于她的付出表示出压力大,太沉重。

  得不到回应的小李,就会感受到无比焦虑与失落。

  但在这种情况下,付出型人格的她又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又会出现自责的情绪。

  恶性循环,小李并没有在付出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只有焦虑与不安。

  一味地付出只会迷失方向。

  你如果习惯成为一个永远付出型人格,那么“付出”将会成为你生命中唯一的关键词。

  尽管也会有焦虑与不安,但仍会失去理智般地付出。

  还记得电视剧《归还世界给你》中,赵茜饰演的角色“胡雯汐”,就完美诠释了“付出型人格”的无奈与挣扎。

  为他人无条件地付出,注定会失去自我。

  

  有人说过:“有些时候,全然遗忘是一种美德,而念念不忘就是缺德。生命何其短暂,跪着一地鸡毛,顶着一头蒜皮,这样的人生毫无价值,简直是浪费生命。”

  这句话中虽然赞美了付出型人格的“美德”,但也指出了他们的致命缺陷。

  用付出“取悦”自己,同样的,也用付出“毁灭”自己。

  03付出型人格如何自救

  付出型人格对自身影响是深入骨髓的,那么付出型人格如何自救,并获取真正的快乐?

  1.学会肯定自己的价值

  付出型人格的典型特征就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寻求自我价值的满足。

  而这种满足是被动的、不受控制的。

  若想在某件事中持续地获取满足感与快乐,一定要学会肯定自己的价值。

  要做自己的太阳,不要做绕着别人转的月亮。

  只有这样,才不会再盲目地追寻帮助他人而获取的快乐。

  2.学会拒绝他人的请求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陈乔恩在《命中注定我爱你》中饰演的角色“陈欣怡”。

  陈欣怡在剧中是个“便利贴女孩”。

  她很善良,对任何人都是有求必应,像便利贴一样,很方便,用过之后可以随手抛弃。

  便利贴女孩就是典型的付出型人格,她们从来不会拒绝别人的要求。

  但是她们也有想要改变的时候。

  就像剧中的台词一样:“今天不要当便利贴,改当强力胶,就算被撕下来,也要扒掉他们一层皮。”

  所以,要摆脱付出型人格,要学会拒绝他人的请求是必不可免的。

  不要害怕拒绝别人,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

  你要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并不能够无限地透支给所有人。

  所以必须要有所取舍,而非全盘接受。

  也只有学会拒绝,你才能得到别人应有的尊重。

  3.把爱留给自己多一些

  毕淑敏曾在《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一书中写到:“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

  付出型人格无条件付出的目的是他们想获取别人对她的认可,想获得别人的爱。

  

  这种对爱的等待是卑微的,为何不能像毕淑敏说的那样,努力地爱自己呢?

  只有爱自己的人,才能自信独立,拥有耀眼的光芒。

  只有爱自己的人,才能乐观积极,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摒弃付出型人格,你会发现,

  你的世界会像大海一样辽阔无际,而快乐也会像海浪一般绵延不绝。

  愿所有拥有付出型人格的人都能找回自我、肯定自我、成就自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